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

时间:2019-05-12 18: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

《心声》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学生对小说反映的事件比较熟悉,有的可能还有过类似经历,因此这篇小说易于学生把握和理解。教法上以朗读、体会、讨论为主,激发共鸣,引发思考。

二、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心声”的丰富内涵。

2.抓住小说中的重要词句,品析文章中有关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3.以小说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评析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来就向往温暖与关爱,但往往又不得不生活在隔膜与孤独之中。《心声》就写了这样一个生活在孤独之中渴望交流和理解的心灵,让我们听听作品中主要人物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

对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三个人物的语气、情感的把握是重点。请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2.人物分析,问题探究。

阅读文章,然后说说你对李京京和程老师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解。结合文章具体句子探究:

(1)为什么李京京能读出《凡卡》的真切情感,而赵小桢不能。

(2)程老师开始不让李京京读课文,后来“只好”让他读,最后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说说程老师的内心活动。

(3)品析“心声”的内涵:李京京“想朗读课文”,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同时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 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3.语言品味,细节揣摩。(1)抓住传神的动词品味:

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追了上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2)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

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程老师有点慌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三)重点难点突破 1.情节安排:双线展开。

李京京一心想朗读课文的愿望与李京京的生活经历双线交织,情节发展推进巧妙。作者安排回家路上李京京读课文、回忆往事,一方面解开上文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的悬念,另一方面为下文李京京朗读课文时涌出眼泪作铺垫。虚实相间,角度多变,感染力强。插叙手法与心理描写相结合,有助于全面了解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细腻丰富。

细腻的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体现出作者情节构思的巧妙:极尽蓄势之能事,势愈高,则爆发愈烈,感染力愈强。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李京京“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结结巴巴地说”。

(2)回家路上,路过一片小树林时,李京京“忍不住„„轻轻地念出声来”“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了起来”“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李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不是这样的!”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他“有 点儿发窘”“嘟嘟囔囔地说”“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李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其他如:“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这也是张力很大的一段,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作品主题:小中见大。

例如开头的描写:“大家都下课了,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读到这句话,你有何感想?“好像„„似的”,作者的不以为然尽在其中。

公开课进行时:“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这也是一段纯客观的描写,但内容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联想。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黄蓓佳的其他小说,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

2.以“公开课后”为题,发挥想象为课文续写,描写作品中人物的变化。

第二篇: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31.《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教学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近神话。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是女娲捏土造出来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她历尽艰辛,炼石补天。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的天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普罗米修斯与众神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出示)

1.让我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准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读,感知神话。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出示)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天神吗?(板书:正义、善良、勇敢无畏、不屈不挠)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出示)

1、普罗米修为人类带来了哪些幸福呢?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

2、指名交流句子。

3、从没有见过火的你,此时得到了火,你最想用它来干什么?(指名说)

4、看着人们艳如桃花的灿烂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生气的袅袅炊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呢?

5、没有火,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普罗米修斯又会想些什么呢?

6、学习“决心”句子。

(出示“决心”句)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1)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在于造福人类,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读一读:

(2)“决心”是什么意思?能换成“决定”吗?

(3)感受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的幸福:有一天,当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弛过的时候,他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使人类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寒冷走向(温暖),从疾病走向(健康),从痛苦走向(幸福),从野蛮走向(文明)。(引导学生接读)

小结: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让我们带着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两段。

五、学习三、四自然段。(出示)

1.宙斯得到这个消息,是怎么样做的?

2.理解“气急败坏”。

3.想像一下气急败坏的宙斯是什么样子?你能描绘一下吗?

4.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他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

5.感情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2.宙斯得到这个消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6——8自然段

1.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的究竟是怎样的惩罚?生快速读6——8自然段,初步感知。(严厉、残酷、惨无人道、可怕、无休止的惩罚)

2.宙斯决定给普罗米修斯最严厉的惩罚是什么呢?再读课文6——8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出示)

3.默读课文6——8自然段。

4.随学生交流引导学习句子,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

(一)交流第6自然段: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出示)

(1)读完这段话,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体会到了什么?(觉得心痛、普罗米修斯遭受巨大的痛苦)

(2)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心痛?(戴着铁环、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结合理解感情朗读。

(3)出示图,一起感受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痛苦。

(4)他所受的痛苦只是这些吗?他还会遭受什么痛苦呢?(同桌讨论)只是不能动弹,不能睡觉?请大想想象一下:(烈日如火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时,大雪纷飞)

(5)引读,学生接读。

炎炎夏日,烈日如火,他既不能……也不能……

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他既不能……也不能……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他既不能……也不能………

过渡:这么严厉、这么残忍的惩罚,为什么我们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甘愿承受呢?

(二)交流第7自然段: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出示)

(1)从哪里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决不会,更不会,反问句,叹号)

(2)谁能像普罗米修斯那样坚定地读一读!(生练读)

(3)指名读,评价。

老师听出来了,为了人类,你决不会承认错误!(一生读)

老师感受到了,为了人类,你决不会请求饶恕!(二生读)

(4)生齐读。

(5)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为了人类,他甘愿受罚,已经做好了忍受各种痛苦的准备!

过渡:英雄的坚强不屈使得宙斯更加气急败坏,于是更加难以忍受的痛苦又降临到他的身上。

狠心的宙斯又派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出示)

(1)读完这段话,你想说什么?说说你的感受?(抓住“每天、凶恶、尖利、啄食、永远没有尽头”体会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无法想象、生不如死、惨无人道、没有尽头与他的不屈不挠)生结合理解感情朗读。

(2)小结:这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这样的痛苦一直没个尽头。

(3)齐读:看着承受着无限痛苦的英雄,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为他分担一点伤痛吧。

过渡:尽管普罗米修斯遭受着惨无人道的严厉惩罚,可他的回答依然坚定如故:

引读“坚定”句:

面对沉重的铁链,他说:();

面对悬崖绝壁,他喊道:();

面对烈日暴雨,他呐喊道:();

面对鹫鹰的啄食,他愤怒地呐喊道:()。”

小结:我们从普罗米修斯的语言中,读懂了一个选择,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选择了(造福人类),他放弃了自己的自由,选择了(牺牲自己)。

引读:这样的选择是多么伟大,让我们一起坚定地说:

(三)理解第八自然段。

过渡: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可普罗米修斯却一直不屈服:

一年了,普罗米修斯没有向宙斯屈服。

两年了,普罗米修斯还是没有向宙斯屈服。

五年了,…….十年了,……..二十年了,…….(引导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1)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痛苦啊,即使这样,他也没向宙斯屈服,真是不屈不挠!找出写他不屈不挠的重点词,感情朗读。

(2)再次引读“坚定”句: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是那样不屈不挠!(出示)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

过渡:多么坚定有力的话语,那样地震撼人心!终于普罗米修斯的行为感动了天上人间,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他,我们一起来看……

四、学习第9自然段。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出示)

1.齐读,体会,2.指导读:谁来把这个好消息高兴地告诉大家?(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为普罗米修斯脱离痛苦,重获自由而欢呼:(齐读)

4.此时此刻,你们心中一定对普罗米修斯又多了一份情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呢?面对这样的一位英雄,你想把哪些词送给他?把想说的话、想送的词写下来。(出示)

五、走出神话,拓展升情。

1.人们采用多种方式纪念着这位取火英雄,人们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须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奥运会规定在开幕前必须进行隆重的点火仪式。奥运“圣火”的由来和意义就这样被希腊人浪漫地奠定了下来。

2.用“资料袋”来小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神哈得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和他们有关的神话和传说很多,希望同学以后能多读一读这些故事。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特洛亚战争的故事》、《俄狄蒲斯王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 2.完成本课《学案》中的习题。板书设计:

29.普罗米修斯

正义 善良

勇敢无畏 不屈不挠

第三篇: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泉水

出品人:谢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情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听猜猜、谈话导入

师:听(播放泉水声),这是什么声音?

生:是泉水流动的声音。(是小溪的声音、流水声、泉水在弹琴。)师:多好听呀,泉水的“泉”字你会写吗?告诉老师怎么写? 生:上面一个白字,下面一个水字。

师:好,白水泉。请同学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吧。泉水纯净,没有一点杂质的,所以上面是个“白”,下面是个“水”。(板书:泉水)

师:看着清澈的泉水,喊喊它吧;尝一口这清甜的泉水,再叫叫它吧。

二、了解泉水,品读首段

(一)看图片,在山区里经常能发现地下流动的水会从岩石裂缝中或者地下冲出来,(结合图片读词“石缝”认“缝”),就形成了一股清泉。(认“股”),泉水流动,就如琴声。

(二)师生配合读第一段,师问生答。师:你明白了这“丁冬,丁冬”声音是什么吗?有一个语气词就表达出“明白了”的意思,是哪个字?(认读“哦”)。

师:你觉得哪个字或词用得好? 生:“冲”说明水流得很快,水量很大。

生:“阳光灿烂”说明景色很美。

(三)让我们快而有力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看着冲出石缝,欢快流向前方的泉水,你最想问它什么? 生:泉水流到哪里去?见到了谁?说了什么?

师: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第二到第五段。

三、勾画路线,体会用词

(一)学生自由朗读,老师边板画泉水流动的路线图。

(二)掌握路线,体会用词准确。师:泉水流到了哪儿?

生: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

(三)随着学生回答,在路线图中写“流进水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

(四)做动作、简笔画,了解词语搭配的准确性。师:我能说“流进平地”或者“穿过果园”吗? 生:不能。

师:我们做几个动作来体会一下这几个词语。请伸出左手并半握着,就像一个小水池,泉水“流进”;伸平手掌,就像一块平地,泉水“流过”。

师:(在板书上添画两座山)两座山中间最低最窄的地方就是山谷,泉水从中间穿流而过,所以应该说“穿过山谷”。

过渡:我们跟着泉水一起流进(水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开启我们的泉水之旅。

四、启动旅程,由扶到放

(一)第二自然段:流进水池 1.师生交流泉水所见。

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它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生:它看到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师:(出示瓦罐图)这就是瓦罐,可以用来装东西、打水。“罐”字左边“缶”字部就表示容器,(出示“灌”“罐”)请比一比这两个字,组词。

生:浇灌、瓦罐

师:老师还编了个口诀,读一读:手提瓦罐去打水,浇灌花儿乐开怀。

2.师生交流泉水所说。

师:看着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了什么? 3.出示句子对比: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师: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生:第一句写出了水非常多。(板书:多)师:泉水为什么那么自信? 生:因为山上有天然水塔。

师:(看图)“水塔”是人工修建用来蓄水的,(认“塔”)那“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4.师生分角色演读课文。

师:老师现在就是提着瓦罐来打水的山里的姐姐,谁来演一演泉水?

师:泉水,你好!生:山里的姐姐,你好!

师:泉水,泉水,我可以打点水去做饭吗?(洗菜、洗衣服、烧水„„)吗?

生: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师:泉水,泉水,你可真大方呀!谁也想来夸夸泉水?(热情、助人为乐、善良„„)

5.齐读第二段。

(二)第三自然段:流过平地

过渡:泉水流过平地,又看到了谁?说了些什么? 1.(出示图片:杜鹃花)认读“杜鹃”,比一比这两个字:鹃、鹊,哪里不同?

2.填空:()的杜鹃花,你还能找出类似这样的词吗?(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更让人喜爱,用上这样的词也会让描写更美,不信咱们读读看。3.泉水又说了什么?

出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板书:清)

4.清澈的泉水流过平地,水干净清澈,就像一面大镜子。5.师引导读:清澈的泉水照映着高山,山更高了,读句子;嫩绿的小草倒映在泉水中,显得更青翠了,读句子;火红的杜鹃花倒映水中,花儿更艳了,读句子。

(三)第四自然段:流到果园

过渡:泉水流过果园,看到了谁,说了什么?

1.出示:“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就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板书:甜)

2.指导想象画面朗读第四段:

师:我看到了泉水流到果园里,枣树正大口大口喝水呢,结出的枣子又大又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苹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苹果挂满枝头。师: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你来读。生:梨树喝着清甜的泉水,梨又大又甜。师:女孩子们,想着又甜又脆的梨,读一读。生:桔子树吮吸着甘泉,一个个金桔香甜可口。师:想象这样的画面,大家读。

小结: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会让你的朗读更出色。

(四)第五自然段:穿过山谷

过渡:泉水又来到了?(读词:静静的山谷)听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呢!(播放鸟鸣声)

1.好听吗?那你会说()的歌声。(动听、清脆)2.自主正音识字“脆”,读词:清脆的歌声 3.清脆的歌声回荡在静静的山谷中,泉水欢快地流淌过,泉水说了什么?

出示: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板书:美)

4.在静静地山谷中,清脆婉转的鸟鸣声,配着欢快流淌的泉水声,就像一首快乐的交响乐。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读得最美。(分组比赛读)

(五)配乐朗诵

师:(播放音乐)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泉水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分组配乐朗诵第一到第五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

泉水一路欢歌,一路帮助别人,奉献出清甜的泉水,奉献出美妙的歌声,它还会流向哪儿,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巩固识字,练习写字

过渡:大家的读得真棒,泉水为我们送来许多晶莹的水珠,你能叫出这些小水珠的名字吗?

(一)开火车巩固识字:哦、股、缝、罐、塔、杜、鹃

(二)(最后留下:股、脆、鹃)咦,为什么这儿留下三滴水珠,原来它们想让大家学会写它们,还有个老朋友“骨”也跑了过来,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鹃”与学过的“骨”一样“月在下方,起笔竖;“脆、股”,都是月字旁,起笔撇)

(三)学生观察,跟着老师书空,老师补充指导:股的右上方是横折弯,脆下面不是“巳”。学生观察后练习书写。

(四)学生练习书写。

(五)展台展示学生书写,并点评指导。

七、布置背诵,进行积累 作业: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泉水》一课,我来考考大家:

(一)抽读生字。

(二)开火车读词语。

(三)小组比赛背诵段落。

二、拓展仿写

师: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这几段的共同点了吗?

生:先写(泉水流到哪儿)再写(看到了什么)最后写(泉水说了什么)

师:泉水还会流过什么地方? 生:玉米地、校园旁、棉花地„„

生:我们也来做个小作家,你能填写出属于你的作品吗? 泉水流到,他看到了,泉水说:“。”

三、学最后两段。

过渡:泉水流过乡村田野、流过山川大地,它最终流向哪里?我们读一读第六段,你就能找到答案。

(一)学生自由读书。

(二)泉水相互约定要流向哪里?

(三)谁来演一演欢快的泉水相互打招呼,互相约定的去大海情景。全班同学都扮演泉水,互相打招哦。老师选出几们同学主动打招呼,其他同学要热情回应。

(四)欢快热情地读第六、七自然段。省略号表示什么?(泉水继续向前流动,一路欢歌)

四、拓展阅读

过渡:泉水总是不停向前,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这首小诗就写下了泉水的脚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生问师答。

(二)师问生答。

梳理过程并板书:泉水——小溪——江河——海洋

五、练习写字。

(一)观察“结、塔、杜”三个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 重点强调:“结”右上方是“士”而不是“土”

“塔”字不丢口上的那一横。

(二)观察练写“然”。

重点强调:四点底的写法:一点朝左,三点朝右,右上方的点不能丢。

(三)观察书空“瓦”字。

重点强调:第二笔是竖提。,第三笔是横斜钩。

(四)学生练习,进行了展示评比。

六、总结升华

(一)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填一填吧。

1.泉水有()、()、()、()的特点。2.泉水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跑下(),跑进()。

(二)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三)总结:泉水热心助人,无私奉献,让大家都喜爱。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认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七、欣赏音乐:《泉水丁冬响》。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泉水——小溪——江河——海洋

第四篇: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师:两个 对 生:一行 师:黄鹂 对 生:白鹭 师:鸣翠柳 对 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 对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预设:

千秋雪:说明这个雪在西岭(板书补充西岭)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

万里船:说明这些船将要驶向遥远的地方。那个遥远的地方指的是哪里啊?(生:东吴,老师随机补充板书“东吴”)

泊:停靠。含:包含。

师:理解“窗含”,我们就得走进杜甫草堂,站在窗前。(放窗户和雪山的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透过窗子,看到了远处西岭上的白雪。)(5)朗读后两句。

师:杜甫透过窗户看见了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白雪,多么壮观美丽的雪景啊,读。(生读:窗含西岭千秋雪。)

杜甫看到门口停靠着一些大船,那是将要驶向遥远的东吴的啊!读。(生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5、诵读古诗。

(1)这首诗的每句话都是一幅画,四句话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春景,大家觉得美吗?让我们看着图片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课件依次出现四张图和诗句,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诗人用简简单单的四句诗,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美丽的画,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远有近的春天的画,这位了不起的诗人是谁啊?(生:杜甫)

(课件出示:介绍杜甫——唐代的大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师:请带着你对杜甫的钦佩,带着对这美景的喜欢,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诵读古诗。

(配乐朗诵)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第一行:岭、鸣、绝、泊(此行生字都是左窄右宽)

第二行:含、吴、窗(此行都是上下结构,重点指导“窗”)

(五)拓展延伸

1、杜甫还写了许多有没的诗歌,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他的古诗,去感受一下“诗圣”的厉害之处。

2、读好的诗歌,就好像是一次愉快又受益良多的旅行,希望大家平时多积累古诗,在诗歌的乐园里体验更多的乐趣。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鲁教版

《孟子》两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 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 1 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和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3)一词多义:“之”字的不同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5)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籍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 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2.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 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平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平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国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延伸拓展、总结升华: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二)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及重音。多媒体显示: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学生大声读课文。

三、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解答翻译中的疑难问题。3.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课堂竞赛。多媒体显示: 第一板块:文言知识(1)读准下面的字。

①畎亩

②傅说

③胶鬲

④行拂(2)注明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所以动心忍性(3)翻译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学生课堂竞赛成果展示: 关于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2)这篇短论采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推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如把造就人才与治理国家类比,如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罗列,如把成就伟人与国家灭亡对比,如先分析论证,后归纳观点等等。

才华展示:

(1)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白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开水中,青蛙乐于呆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四、总结升华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成果展示: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入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 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悠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入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五、比较阅读,把握《孟子》散文的逻辑性和文采 1.逻辑性——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战争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结构形式“总起——分承——阐述——结论”,体现了作者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路,使文章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作者论述的逻辑思路,外化为一种“层进式”结构。

2.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这两篇短文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不无关系。章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固国不以„„威天下不以„„”层递排比,更有气势。章二开首列举历史人物,自然用的是并列排比;而“人恒过„„”用的则是句式排比。足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两篇短文中名言警句迭出,句式工整.表意蕴藉。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六、课堂小结

《(孟子)两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

七、布置作业 1.两篇短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写一篇渎后感。淡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今天,该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目录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1. 2. 3. 4. 5. 6. 7. 8. 9.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 春酒 俗世奇人 绝唱 雪 雷电颂 短文两篇: 日 月 10.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11.海燕 12.组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设计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教材由“故事引导”、“共同探讨”、“走进生活”、“我的成长”和“创新实践平台”五个模块组成。确立生活主题......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鲁教版

    《黄河颂》 【晨读在线】 l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l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笋、唤、揉、漆、轰、扭、钻、唠”八个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笋、芽、呼、唤”4个字。......

    (春)四年级语文下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 (3)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16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在刘翔的日常训练和比赛......

    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16题,每小题3分,计48分。) 1.在刘翔的日常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鲁教版[5篇]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