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 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 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要知道车上有多少个座位)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可以怎样求呢?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评价目标2)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预设2: 4x7+5=33(个)预设3:7x4+5=33(个)
预设4: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预设5:4x8+1=33(个)预设6:8x4+1=33(个)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小结: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评价目标3)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学习目标检测】
1.幼儿园35个小朋友每人吃1个鸡蛋,这些鸡蛋够吗?
2.已知每辆小汽车可坐3只,每辆大客车坐8只。一共有40只小动物要去参加运动会,来了1辆小汽车和4辆大客车,够坐吗?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8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1页例8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会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很多次,有了一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呈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模式没有变,只是内容变成了乘除混合,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数量关系。【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2、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重点】
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学习难点】
学会用画图示意的方法分析问题。【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创设理解例题8,提出其中的已知信息回顾反思过程,独立思考,提高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评价目标1。
2.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商场,那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今天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遇到了一点困难,想请我们帮一帮她。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互动新授(评价目标1)
1.理解题意。
提问:读一读妈妈要求帮助的信息,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独立阅读内容,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信息内容。(2)班内交流并展示。
(3)教师提示: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妈妈要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要用多少钱?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找准“中间问题”
提问:求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 ①小组内讨论,并在答题纸上画一画(评价目标2)
②小组举荐回答(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③提问:为什么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④学生发言。(因为要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必须先知道一个碗的价钱。)(2)解答问题。
讨论: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①学生讨论。
②同学上前展示组内讨论结果 组1: 18÷3=6(元)6×8=48(元)组2: 18÷3×8 =6×8 =48(元)
提问: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把解题过程说一说。(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买8个碗要用48元钱,对吗?用我们曾经学过的方法代入原题,看看符不符合。强调: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3个碗18元。强调:买8个碗要用48元钱,48÷8=6(元),一个碗6元,18元可以买3个碗。(2)师揭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4.拓展延伸
(教材第71页“想一想”)18元个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1)同桌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集体交流(1)18÷3=6(元)30 ÷6=5(个)(2)30÷(18÷3)=30÷6 =5(个)
(4)讨论:为什么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要加括号?
(这个问题是分两步来解答的,先算一个碗多少钱即18÷3=6(元),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即30÷6=5(个),所以要加括号。)
三、巩固拓展
1.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2)着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同学们大扫除,3名同学擦12块玻璃,(1)照这样计算,6名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2)教师一共36块玻璃,一共需要几名同学?
四、课堂小结
五、小结: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几道题虽然情境不同,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说一说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六、作业练习
第74页练习十五,第8题、第9题、第10题。【学习目标检测】
1、小明买4个同样的笔记本花了20元钱。(1)如果买8个同样的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2)45元钱,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笔记本?
2、有4把,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的同样多,每只小猴分得(算式表示4×()÷()=()。,用)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9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页例9 【课程标准描述】
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及动手实践活动学习探讨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很多次,有了一定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本节教材呈现解决问题全过程的模式没有变,只是内容变成了乘除混合,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数量关系。【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学习难点】
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及动手实践,经历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的两步计算解决,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以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及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这类问题的规律,以评价目标2。【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红红家搬入新楼,妈妈要为新家添置一些新的碗筷。看!红红和妈妈来到超市的生活用品区,发现这里的花碗式样繁多,价格不一,妈妈问红红;“我带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红红摸着头答不下来。揭题:红红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和红红一起来想办法解答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
二、互动新授(评价目标1)1.理解题意。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解题方法记录在答题纸上。(3)班内交流,展示解题方法。(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提问:从线段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线段图)强调:(1)已知妈妈带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2)要求妈妈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3)妈妈不管是买6元的碗,还是买9元的碗,妈妈带的总钱数不会改变。
(4)总价钱一样,碗的数量和单价不同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分析寻找“中间问题”
提问: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根据你的理解能找出这道题的“中间问题”吗? ①小组内讨论
②小组代表发言。(提示:用“先算……再算……的句式回答”)
汇报:根据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可以先算出妈妈有多少钱。再算妈妈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提问:为什么要先算买6个碗的总价钱?
汇报:因为要求“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要知道妈妈有多少钱,也就买6个6元的碗所花的钱。
(2)列式解答(评价目标2)提问:该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把算式写在答题纸上。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两种列式形式。③指名学生板演。(1)6×6=36(元)
36÷9=4(个)(2)6×6÷9 =36÷9 =4(个)
④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把解答过程和大家说一说。
指名叙述;6×6=36(元)知道妈妈有36元,再用36÷9=4(个)得出可以买4个碗。3.回顾与反思
检验:请同学们把解答结果代入原问题检查是否正确。指名回答:
(1)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都是36元,总价钱一样。
(2)题中“这些钱”指的是买6个6元的钱所用的36元,36元钱买4个碗,一个碗正好是9元。
三、巩固拓展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读完?
(2)如果他3天可以读完这本,平均每天读几页?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题非常直观,感觉容易了许多
2、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准“中间问题”,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五、作业练习
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五”的第12、13题 【学习目标检测】
1、小青的钱买6元一支的钢笔,正好可以买6支,用这些钱买4元一支的钢笔,可以买几支?
2、每箱有8瓶,把这3箱
均匀的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瓶?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P79例6 【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问题。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游戏活动,经历捕捉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解答相关的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尝试、探究、在合作交流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游戏、观察主题图,关注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评价目标1。
2.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关注学生数数、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与归纳,以评价目标2。
3.通过巩固深化、学习目标检测,以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游戏,看看我是第几?(评价目标1★)
教师找两组学生(10人)站成一列,然后报数:1、2、3、4、5、6、7、8、9、10 问:谁排在第1位?谁排在第2位?……谁排在第10位?
第3和第6位小朋友之间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79页主题图。
(评价目标1★)
⑴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⑵理解“第10”、“第15”、“之间”的含义。
2.尝试探究: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评价目标2★)⑴同位合作探究。
⑵汇报交流:①数数法。②画图法。⑶教师小结。
三、巩固深化(评价目标3★)教科书第79页“做一做”。
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答的呢?把方法和同位交流一下。【学习目标检测】
1.教科书第81页
6题。
2.教科书第81页
5题。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
(二)例5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 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预设4:4x8+1=33(个)预设5:8x4+1=33(个)预设6:7x4+5=33(个)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4、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