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礼仪礼貌篇
第1课 文明礼仪之——语言文明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 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你想别人帮忙应该说什么 请帮个忙 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 早上好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 您好 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 晚安 分别时应该说什么 再见 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 请留步 别人帮了你忙时要说什么 谢谢 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 很抱歉 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 别客气没关系 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 老大爷、老奶奶 „„
三、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 2 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四、课堂小结 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讲话文明和礼貌待人这也是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把这些要求融化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第2课 《百家姓》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百家姓》初步了解传统文化中有关姓氏的基本内容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3、调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掌握并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姓李说说你姓什么多叫几个孩子说说
2、你现在想到了什么�6�7�6�7一直到学生说出百家姓为止。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
二、学习新知
1、简介《百家姓》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438个。其实仅仅汉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 3 姓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2、作者介绍 具体作者不详相传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
3、姓氏的由来 目前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据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时期各部落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的物如狼、熊等等这些标志便成了姓的标志。姓有单姓和复姓之分单姓就是一的字的姓氏复姓就是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姓氏。本课主要是单姓。
4、强调读音“ 仇”读“求”、“区”读“欧”、“召”读“哨”、“任”读“人”“华”读“化”、“补”读“瓢”等等
5、教读
6、趣味姓氏 中国五大怪姓死、难、黑、老和毒。
7、改姓古代要比皇帝的名讳。如果你的姓和皇帝的名讳一样的话你就要改姓。中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荀子和庄子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姓氏囿于河汉宣帝刘询河汉明帝刘庄的名字分别同音、同字被迫改名。随着汉代的灭亡他们两人才又都恢复了原来的姓氏。三总结结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 问候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问候语。2愿意学习并使用问候语以正确使用问候语为荣。3知道向别人问候时因对象、时间、地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问候语及问候方式。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问候语。4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很多不同的人相遇、相处比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等等。那么和不同的人相遇该怎么打招呼呢礼仪小使者要出发了我们赶快跟随他一起去看看吧
二、出示课件感知礼貌用语。今天的礼仪小使者是小明。早晨小明起床从自己房间出来看到妈妈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 板书妈妈早上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妈妈早晨好妈妈早安 上学路上小明看到邻居奶奶买菜回来他怎么问候奶奶的 板书奶奶您好 如果是你还可能怎么问候
三、礼仪活动实践
1、说说下列场合该如何问候 1一个熟悉的人在台上讲话。2图书馆中两个孩子的相遇。3看见好朋友坐在公交车上。4校门口遇见老师。A问声“您好” B点头微笑 C招招手。D面带微笑静静的看着。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看见熟人正在讲台上讲话就面带微笑静静看着而不是招招手、问声“您好” 在图书馆大家都在安静的看书为什么一个小朋友看到同学迎面走来不问候“您好”而是点头微笑
2、比比看那个小朋友记得快 太阳升早上好见面说您好、您早 遇到老师忙问候“老师早上好”老师对我点头笑。晚上星星不满天爸爸加班才返还 “爸爸晚上好您辛苦了”爸爸夸我长大了。
四、礼仪链接 听老师讲故事《美的回声》 一个孩子对着群山高喊“喂你干吗”群山回应道“喂你 5 干吗”妈妈告诉孩子说“你对他说�6�7我们是朋友�6�8听听他会说什么。”孩子又大声喊“您好我们是朋友”大山回应道“您好我们是朋友”孩子听了非常高兴。妈妈说“孩子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有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你。”
五、课堂礼仪实践 同学们你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待别人呢 第4课 《百家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百家姓》复姓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并掌握《百家姓》的有关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诵读甚至背诵《百家姓》的兴趣。
3、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增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家姓》单姓的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复姓的部分。二学习新知
1、复姓的来源 由居地而来如东郭、南门氏、南宫氏濮阳等等 由封邑而来如钟离氏、令狐、梁丘、上官、羊舌、段干等 由王父之字、官名、爵系、族系而来如公羊、子车、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乐正等 由部落而来独孤氏、尉迟氏。由人名而来端木氏、颛孙氏。自创姓氏赫连氏。由山水之名而来完颜氏、由赐姓而来长孙氏 6 由国名而来淳于氏 由职业而来漆雕氏 由排序而来第一、之外第八复姓。
2、复姓名人简介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大力称赞公孙大娘的剑舞精妙奇绝又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起神韵草书也上了一个台阶。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为太史令后因触怒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愤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因此名垂千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3、教读 三总结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第5课 专心听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和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背诵儿歌导入。
1、课件出示儿歌 听到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放在桌子上。上课专心听小手放桌上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
2、通过这首儿歌你明白了什么生讨论交流。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专心听讲》 二 学文明理
1、出示课件 师过渡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课时的照片你们看大家做得多端正啊听得多认真啊你们知道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7
2、讨论交流。
3、学习儿歌。眼睛认真看耳朵注意听 一心不二用做个好学生。三 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上课除了认真听讲以外还应该做注意什么
2、师归纳总结。或补充或纠正。1举手发言要大胆。2要专心倾听别人讲话。3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6�7�6�7
四、我会做。你做到了哪些请画上五角星
五、总结下课。第6课 农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农历的月份划分特定的几个月份的名称。
2、通过介绍农历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天文科学的联系。
3、使学生了解中国很早就有了一套完善而独立的历法体系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独特性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问谁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如果学生先说出公历接着问农历呢 二探究新知
1、简介公历 8 公历又称阳历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计时方式。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每年365天分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而4、6、9、11月为小月每月有30天。2月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每月有28天而每四年设一闰加一天也就是当年份能被四整除时这一年的2月有29天如2000年、2004年、2008年。当正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其它不能被整除的则有28天。
2、公历的节日 我们现在使用的日期是公历计时想想公历有哪些节日元旦、情人节、愚人节、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圣诞节等等。
3、介绍农历 1农历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它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主要是以月亮的运转为指导的。由于地球、月球以及太阳的三大星体都各自运动在相互运动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在地球上的我们会看到月亮发生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的变化。每月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是“朔日”农历初
三、初四看到的月亮如一丝纤细银钩叫做“娥眉月”每月初
七、初八看到的半个月亮叫做“上弦月”之后初九到十四我们看到的大半个月亮这时叫做“凸月”每月十五十六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时称为“满月”或者“望”。满月过后月亮又开始慢慢变小每月十九二十日又看到大半个月亮为“凸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看到半个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五、二十六看到的月亮又变成一个娥眉性月牙称为“残月”而到下个月月初又回归的“朔”。这样按照月亮的变化农历把每年定为366天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29天的称为小月30天的为大月。每19年安排7个闰月。所谓闰月便是多一个的意思。比如2009年的农历五月便要过两次第二次过五月便成为闰五月。2农历的节日 除了公历的节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农历节日。想想有哪些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小月的话还有腊月二十九 9 3正月腊月 农历一月为一年的岁首称为正月十二月为一年的岁末称为腊月十一月也称冬月。4农历的旬每月有29天或者30天平均分成三等份前十天称为上旬、中间十天为中旬、最后九天或十天为下旬。每旬基本为十天。5时辰农历每天的计时也与公历不同公历称为小时每天有二十四个小时。而农历称为时辰。每天12个时辰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课下查一查父母与自己的生日公历与农历分别是什么时间感受一下公历与农历的差别。第7课 在家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应孝敬父母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在家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2、从小要培养自己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家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相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渲染学生情感。同学们爱听音乐吗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播放《好爸爸坏爸爸》和《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
2、引发思考组织交流。10 师听了这两首熟悉的歌曲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很多谁能把自己的想到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那就应该用感恩之心对待父母孝敬父母。所以我们在家要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板书课题在家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
二、深入交流
1、谈身边故事树立正确形象。1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亮点 师在家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家庭礼仪。现在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在家庭中懂礼貌的好孩子。他们不但是校园里的文明之星、礼仪之星而且在家也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平时在家中你都用过哪些文明用语。生说 下面我想请大家说一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说说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庭中都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 2组织交流 A早上起床见到父母长辈„„„向父母、长辈问候致敬 B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妈妈回来啦„ C过生日„„„„„..祝长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D过新年„„„„..祝爸爸、妈妈新年愉快„ E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F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G自己告别家人时„„..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在家庭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尊敬父母关心父母。
2、联系实际讲述正确做个懂事的好孩子。1师在家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还要为父母分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哪些家务活生回答其实这些家务活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11 1出示课件学生做家务的照片指导照片里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当你看到这一幕时你有什么感受平时在家你有没有做过这些事以后我将怎样做 2除了以上家务我们还在家帮父母做哪些家务 3出示反面的例子小品《放学以后》说说他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家务公约拍手歌课件 2师主动为父母分忧还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同学们平时你们从早起床到晚上睡觉、周末有哪些事需要自己亲自做。2师那你们会干哪些生说 3游戏收拾书包比赛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是懂事多了仿佛一时间长大了许多。我真替你们的爸爸妈妈感到高兴和欣慰。下面我来一起赞一下自己一起唱《人人说我是好儿童》
三、总结激励 在这节课中大家交流了许多在家怎样做个文明懂事的好孩子的家庭文明礼仪这多么令人欣喜 相信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努力让我们和父母之间和谐相处相亲相爱那么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时时刻刻充满阳光。下面请你把自己积累的家庭礼貌用语和能帮爸爸妈妈分担的家务写在这片树叶上并把它粘贴在黑板插上翅膀的爱心上让它飞进每一个同学的心田飞进每一个同学的家。配乐感恩的心 第8课 十二生肖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十二地支记忆掌握十二生肖了解十二地支与十二动物的结合。12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你属什么你的爸爸、妈妈各属什么 我们为什么有属相 每一年都有一个动物做标志大家出生在哪年便以那一年动物标志为属相。比如今年是兔年出生在今年的小朋友便属兔。但是兔年还有一个名字叫卯兔引出十二地支。二探究新知
1、带学生读两遍十二地支的名称让学生熟悉地支的名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叫学生给十二生肖的动物进行分类。一类是六畜有牛、马、羊、猪、狗、鸡 一类是野生动物虎、兔、猴、鼠、蛇 一类是传说中的动物龙。
4、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结合 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5、十二生肖的传说 你知道那些传说
6、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十二生肖确立的很早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动物汉代之后才有的出现十二生肖时人们还不知道有猫。三拓展活动 背诵十二属相。第9课 打电话 教学目标知道打电话时的礼仪并能正确运用。教学过程 13
一、导入 许多同学家都安装了电话这既方便了朋友、亲人的感情沟通也方便了同学的联络可是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呢
二、明确做法 请你这样做 1 打电话时先做自我介绍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渐渐�6�7�6�7 2 说话音量适当吐字要清楚语速慢一点语气要自然。3 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最好不在早8点之前和晚上10点以后以及中午休息时给别人打电话以免打扰别人休息。4 如正在通电话中断应由主动打电话的人重拨电话。5 不要边吃东西边接电话。6 如果自己打错了电话应主动表示歉意如果对法打错电话也应有礼貌地告诉对方不要生硬地说“错了”
三、说一说 这样做好吗为什么应该这样做 1 电话铃响了小明拿起电话生气地说“你找谁没在家” 2 王刚和李月打电话聊天40分钟还没有聊完。小提示 当接到找爸爸、妈妈的电话而他们不在时一定要问清并记住对方姓名和电话然后尽快告诉爸爸、妈妈。
四、记一记 匪警110 急救120、999 交通事故报警122 火警119
五、练一练 同座位两个同学按要求练习打电话。第10课 《弟子规》一 14 教学目标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6�7�6�7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 15 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三.
第二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4-04-01
来源: 教育部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去年六月以来,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与了文件研制或提出建议意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2006年,中央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具体部署。
教育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2004年,与中宣部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等。
此外,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目标;山东出台《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编写《传统文化》教材,在全省中小学投入使用;江苏在全省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教育魅力。这些探索都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往往是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相对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3.问: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提炼适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文件起草的重点,也是难
点。对此,起草小组系统梳理了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复杂深奥的学理之争。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4.问:各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文件的这一部分需要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起草小组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更为强调指导性。考虑到地域文化差异,既要为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提供指导和遵循,还要为未来的课标修订、课程开发以及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留有一定空间。
5.问:教育系统在落实《指导纲要》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教育部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标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此外,还将在全国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将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制定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工艺、民族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相关专业校本特色教材。
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特色学校和基地,完成“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动员组织传统文化名家、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以便更好的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指导。
6.问:除教育系统外,社会其他领域还将有哪些举措?
答: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又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具体来讲,学校应充分依托校内文化资源和主题活动,发挥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有关部门应发挥其职责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着力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应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
第三篇: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河南省第三初级中学
董遂红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民族精神也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不断传承巩固。可以说,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体现。
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是语文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总目标。可见,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在讲授相关课文时,应重视结合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辅助教学,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净化,行为得以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有古代经典作品,也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传统文化寓于其中。语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渗透。
例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看起来是一首很简单的现代诗歌,但是短短的十几行字中,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过程和方法:(1)播放歌曲《月之故乡》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2)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3)美读想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4)品读回味,赏析诗歌的语言美。(5)自由选读一些爱国思乡诗歌,体会“思乡恋土”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使学生充分体味到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学习《蒲柳人家》时,我选择何满子作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找到熟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小说中营造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生活,从而关注其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使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震撼、教育和感染。
又如,在学习《核舟记》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著名的雕刻艺术品,如云冈、龙门石窟雕刻规模之大,形象之逼真,在中外是无与伦比的,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样,在讲述这些文物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了有关雕刻的一些知识,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此外,中学语文课本中,表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孔孟儒家学说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舍生取义”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执著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超然物外的洒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主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鲁迅《〈呐喊〉自序》中弃医从文、追求真理的爱国精神;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现出来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朱自清《背影》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对这些丰富的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对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来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注意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精华,养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在完成教材选编课文任务的同时,我们开设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尝试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学校每星期设立一节“传统文化课程”,根据学校资源,学校设置了五种课型——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经典推荐课,对联赏析创作课,书法艺术欣赏课,由语文教师根据不同年级选择课型进行讲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①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
经典诗词(古文)诵读课以诵读记忆为主,对经典诗词(古文)进行介绍,解决阅读障碍。引导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句义,对句章篇进行熟练朗读,达到优秀句章篇的准确背诵。②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
经典诗词(古文)赏析课以赏析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大量资料,了解文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生活环境创作背景,理解诗词(古文)的深刻内涵,对作品进行鉴赏,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③经典推荐课
经典推荐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经典篇章、书籍等,学生自由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神的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认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④对联赏析创作课
对联赏析创作课根据对联特点和创作要求,赏析古今名联,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搜集与对联有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促使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⑤书法艺术欣赏课
通过书法艺术欣赏课,引导学生了解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明确学习书法的意义,掌握学好书法的方法,了解书法工具、碑帖常识,掌握选择字帖、书法工具的方法。
我们还为学生开列了古诗文诵读书目,并尝试开展以下活动:(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回家背诵一首古诗文。(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张以古诗文位内容的书法习作;读一篇经典文言散文;写一篇心得体会。
(3)月月三个一:要求备课组老师在每月上旬开设一节有关古诗文阅读的专题讲座;每月中旬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沙龙;在每月下旬全级段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
(4)学期成果展:每学期举办一次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书法荟萃、诗词吟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成果展。
通过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
三、开展综合性、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领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语文教师应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综合性、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我们汝州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她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汝瓷、汝帖堪称国宝,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有关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如“刘希夷与汝州”、“汝州在河南曲剧史上的地位”、“汝瓷的变迁”、“汝州历史文化调查”等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①搜集相关资料。
以假期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的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渊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汝州的文选典籍、文史资料,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物、历史人物故事传说、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搜集相关资料,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后,交课题组汇编成册。②观看有关汝州传统文化的影视录像。
汝州是戏曲艺术发达的地区,民间戏曲活动频繁。逢年过节,农村经常有各种戏曲表演活动。我们注意利用民间戏曲资源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和音乐教师一道开展“戏剧进课堂”活动,收听收看豫剧《花木兰》、《穆桂英》、越调《收姜维》、曲剧《卷席筒》、《风雪配》等精彩片段、以及“中国首届曲剧艺术节开幕式”等影视录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艺术,增进了学生对地方戏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他们对民间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欣赏、体验和感受,更好地鉴赏了戏曲表演,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2)开展考察活动。
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考察活动,组织师生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共同搜集非物质文化材料,到我市的文庙、汝瓷博物馆、千年古刹风穴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
(3)开展“追寻汝州传统文化的足迹”的讨论交流会,搜寻与家乡有关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来见证汝州传统文化的足迹;开展“扬弃传统文化” 的辩论会和“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的辩论赛、演讲会,引导学生从家乡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理想。
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汝州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精心选择富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目,采取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他们热爱传统文化,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第四篇: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材料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校以“崇八德、习六艺、尊传统”为学校文化底色,努力打造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我校通过以“弘扬八德、诵读弟子规、传承国粹”为主线,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良好风貌。
我们确立了中长期教育目标。1.近期目标:明确“崇八德、习六艺、尊传统”建设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2.中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3.远期目标:⑴通过诵读经典文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领会传统文化教育要旨,能熟练背诵《弟子规》、《论语》等经典篇目。
第五篇:传统文化教育专题片
让每一朵花都因传统熏陶而芬芳
白水县逸夫小学位于县城四马路西段,始建于1996年8月,是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学校占地20亩,建筑面积9800㎡,现有27个教学班,1630余名学生,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97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立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兴校,特色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以阳光教育,魅力教师,活力少年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办学目标,努力打造美丽逸夫,着力成就幸福人生。
在育人观念上,逸夫小学始终坚持文化立校让逸夫更美,学校以“三强化、两提升、一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赋权、分责、共享,推行领导包级,各把一口的条块管理模式。提倡年级特色,实行高度自治和互相借鉴相结合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领导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今,踏进逸夫校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学前班进行古诗词朗诵,积淀文化底蕴;一二年级专注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三年级以科技制作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四年级加强学生书法练习,巩固中华民族书法优秀成果;五年级着力加强学生太极拳及阳光体育运动;六年级进行“孝道”感恩教育,激发爱家、爱国情怀。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承载着文化立校的教育理念,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熠熠生辉。孩子们通过课前诵、行进诵和集合诵把一篇篇经典美文,一首首唐诗宋词牢记在心。通过多种多样的学校社团活动感受到了中华剪纸的魅力,体验到了练好书法对个人身心成长的诸多益处,同时校园读书活动也把孝道感恩的种子根植在孩子们的心田。
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云曦洒满逸夫小学的整个校园,教学楼上“美丽逸夫,幸福人生”八个大字衬托着漂亮而雅致的教学大楼显得格外庄严而静穆,孩子们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校园大门的那一刻,广播里便响起了悠扬而又柔美的太极拳音乐《牧羊曲》,于是,在碧绿的操场上五十多名教师及五年级全体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起练习太极拳,那一招一式,即透着柔美,又暗藏刚劲„„
让每一朵花都因传统熏陶而芬芳,逸夫小学正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