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四看图作文
一张旧照片
抗日纪念馆里,有一张旧照片。那是1937年8月28日,发生在上海火车南站一个真实的故事。
照片上尸横遍野,整个车站都是血的海洋;到处是废墟和浓浓的硝烟、、、、、、只见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坐在废墟之中,声嘶力竭的大声哭泣。日军一个个炸弹豪不留情的把一座座房子炸成了碎片,把整个城市都变成了火的海洋。此刻小男孩用流着鲜血的手在不断地擦着自己的脸,身上到处是泥土,腿和脚也被碎片弄伤了。但没有一个人能帮他包扎伤口或者把他带走,因为他周围没有一个人。
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之后,有的人被当场炸死,有的被房屋给掩埋,有的甚至被踩死、、、、、、往哪里看都是尸体,地上这有一只手,那儿有一只脚,满地都是鲜红的血,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儿。小男孩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爸爸在哪儿?他被吓得全身发抖,只能一个劲儿地叫唤着爸爸和妈妈。可怜的小男孩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早就死在了日军的狂轰乱炸之下。现在,整个火车站就只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任凭他怎么呼喊,都没有一个人回答。即使小男孩在这次的轰炸中侥幸活了下来,但谁都不敢保证他的未来如何,是流落街头?还是被活活给饿死?或者是、、、、、、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我们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争。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让和平永驻人间,才能让这个地球的每个角落充满鲜花和欢乐。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作文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作文教学反思
思茅第六小学
罗惠春
2011年4月底,我上了一节作文教学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作文。
此次看图作文是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作文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为了上好这一节看图作文,我制作了课件,设计了以下思路来进行教学。
一、导入新课:听录音,想象发生了什么事。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外国记者拍下炸后的真实情景。
二、描述画面: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照片上有什么人物?有哪些被毁坏的建筑物?是怎样的景象?
三、编写故事:想一想这个孩子为是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通过教学,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地方
1、导入新颖,富有吸引力。开课时播放飞机狂轰滥炸的录音,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惊心动魄的战争情景,为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做了铺垫,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情景效应。
2、问题设计合理。各环节采用了问题引导的方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乐于回答,畅所欲言,特别是在四五环节上,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3、在每个环节中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了参照对比的范文,使学生能模仿范文来写。
总之,无论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好,还是从学生的作文来看,此次看图作文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优秀的作品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好的课堂设计也会有它的反面。例如,考虑到小学生模仿性较强,加上农村学生阅读量较少,为了让学生有模仿的范文,在每个环节中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了参照对比的范文,致使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新意,和范文雷同。模仿应该是叙述方式、好词佳句运用,而不是内容的重复。如何处理好模仿和创造的关系,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正如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一课中所写的一样:“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园地四看图作文《战争与和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园地四看图作文《战争与和平》习作内容: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看图作文。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如何写作看图作文的方法。一般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观察要细而全。
写看图作文这类习作时,图是写文的依据。因此,仔细观察图画,领会图画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编者给大家的图片,还作了一些必要的提示:时间是1937年8月28日;事件是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这时记者拍下的真实情景。一片废墟上坐着一个小孩。
二、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编者提了四个问题(见书上)启发同学们的联想。
三、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写作前的准备。
四、独立试写。
五、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交流评点。
六、重视修改,改出文采。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我们“写完文章后至少要读三遍”。可见,写完文章之后,再进行推敲,修改是非常重要的,便于把要说的意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
七、根据刚才评点时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例文引路:
照片中的小男孩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上火车南站,死伤者不计其数。车站被炸得桥断房塌,一片废墟,简直成了一个“垃圾场”。
一个孩子坐在废墟上嚎啕大哭。原来,那天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乘车,遇到轰炸事件。这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但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就在这时,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侵略者的脚步声。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了起来,但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她,母亲倒下了。小孩哭喊着:“爸爸、妈妈快回来吧,妈妈——”
孩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她用力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的孩子,一定要活着,将来为爸爸、妈妈报仇……”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这件事成了这位孩子永生的伤害,他已成了孤儿。孩子的哭声还在响着,哭声里诉说孩子对豺狼的怨恨,对魔鬼的质问: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
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南站,当时在南站坐火车的人,几乎都遇难了,只剩下日本侵略者的炮弹声,小孩子的哭叫声。那是一个令人惊骇的夜晚——1937年8月28日的傍晚,忽然,一道闪光划破了静寂的天空。紧接着“轰”的一声,便是炮火连天。天空下起了“石头雨”般的。房屋都倒塌了。人们绝望地尖叫着,无助地呼喊着,慌乱地四处逃窜,但敌军的炮弹却还是无情地飞来。
一个两岁的小男孩,他的哭声在风中飘荡,让人感到心酸,让人觉得凄惨。房子被炸毁了,亲人离去了……而他却坐在这里,悲伤地哭着,那一滴滴晶莹的泪水从他消瘦的脸上滑下来,他希望有一天能找到驱逐黑暗的光明使者。
小男孩哭诉着呼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 战争与和平
看了这幅图,我仿佛看到浓浓的硝烟弥漫在空中,我仿佛听到许多孩童孤独无助地哀号……看这个小孩,他的身体是那么瘦弱,他的穿着是那么破烂,看上去,他比我还要小。可是由于日本侵略军肆意的轰炸和破坏,他生活的城市,每天硝烟滚滚,一幢幢大楼被炸成了废墟。他的爸爸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得不上阵杀敌,英勇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妈妈也被战火吞噬了。从此他平静的童年生活永远消失了。他是那样前所未有地感到孤独害怕,是那样茫然无助;他多么渴望跟爸爸妈妈一起度过平静、幸福的生活。可是永远没有希望了,爸爸妈妈永远不见了,他怎能不伤心欲绝呢?
哭累了,声音哑了,他慢慢地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了,浑身无力,双手、双脚,甚至连脊梁都很酸痛。好不容易站起来,可是他能去哪呢?家没了,爸爸妈妈没有了,所有的亲人都没了。他费力地迈开脚步,在一大片废墟上艰难地走着,漫无目的地走着……
他露宿街头,饥饿无比,内心充满了恐惧,他多么希望爸爸妈妈奇迹般地出现在他的身边,可是一切都无法实现。可恶的战争让他永远失去一切,他在心里呐喊: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简评:文章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废墟中的孩子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简评:文章通过对图片内容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文中重点描绘了敌机轰炸后,上海火车南站的悲惨景象。充分表达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这一主题。语言朴实,表达真情实感。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 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简评:通过简单对照片的叙述,引出了对照片的思考,发表感慨,语言尖锐,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思 考!
沉痛的教训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简评:
文章以图中因剧痛和惊吓大声哭喊的幼儿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对因为战争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种种设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个设想,来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痛斥了侵略者的凶残,表达了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的美好愿望。
战争的感想
战争是人类的一种最愚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残酷血腥的战争,普通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战争是一种犯罪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悲哀。
特别是世界大战,是人类一种自我的毁灭,是人类的一种劫难,是某些人的疯狂。战争所留给人们是废墟.苍凉.仇恨.痛苦.绝望。人类应从战争中吸取教训。如今天的日本国,不仅没有没有诚恳反省二战中的战争罪责,却还在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其官员公开参拜供有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样的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应警惕!这样的不敢承认历史错误的国家民族人民也是没有前途的。
可战争的悲剧仍在21世纪今天的中东.非洲地区上演。美国仍在愚蠢的在利用战争维护自己的霸权,在其“反恐”.”先发制人”的战争理论的指导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制造了大量的人类灾难,战争浪费了人类的大量的财富,为什么不用这笔财富去发展科技,救助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呢? 而平民是战火中的主要受害者。在战争中,老人和孩子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最弱的。
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这个世界应多些理解合作,少些对抗维护世界和平。人类应用智慧解决存在的问题矛盾避免战争。
我想:应该把世界重新划分,把老人、孩子、母亲保护起来,到一块安静祥和的地方,让他们享受阳光、温暖。再把喜欢战争的人放到一起,让他们去自由的实现自己“称霸梦想”。
第四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
《一张旧照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2.学生能联系照片上的人和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写通顺、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结合照片,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写通顺、具体。教学难点: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中,写出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痛斥战争
1.回顾课文内容,渲染气氛,使学生有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意识。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用一个词来谈谈战争带来的灾难。
3.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4.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图片、录像,营造氛围,调遣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习作奠定情感基调。
二、因势利导,真情表达
1.谈话:同学们,战争是恶魔,战争是地狱,它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它使多少人流离失所;它让父母失去孩子,让妻子失去丈夫;让孩子失去父亲。虽然,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文明的国度里,然而,我们这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呀!
2.揭题:一张旧照片背后的故事。
3.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写看图作文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把看图作文写好呢? 4.出示照片导观察和表达
师: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照片,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b.同桌交流讨论: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的天桥()的铁路()的房屋()的砖瓦碎片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
繁华的影象在()中化作一片()。
e.怎样才能写好这张照片,谁还有建议?
老师梳理:努力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把句子写通顺;要写出真情实感,使习作更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有了观察和朗读的引领,学生就有话可说,写的时候也就能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等。
三、练笔实践,现学现用
1.学生动笔写一写旧照片的故事,写通顺,写具体 2.交流习作,互评互改。
〔设计意图〕孩子们自主评价,及时修改,努力做到活学活用。
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1.欣赏着照片,讲讲旧照片引发了我们对战争的思考。2.运动笔写下这张易地
五、拓展延伸
1.将课堂上说的写一写。
将课堂上说的内容串联起来,再加上一个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题目。
2.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2.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第五篇:四年级下习作四:南京大屠杀看图
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四:看图作文(南京大屠杀)
内容:小学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四作文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生:他们都和打仗有关。
生: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
师: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
师给学生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引导深入理解。
(1)小男孩的衣着
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着,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
师:就是这样的衣着。(板书:衣着)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2)小男孩的动作
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
师:多么无助的孩子,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孩子的动作。(板书:动作)(3)小男孩的神情
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我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师:说得多好呀!(板书:神情)想想这可怜的孩子大声哭喊着,他会哭喊些什么呢?
生: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师: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师出示: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生:我还关注到了周围的情况,结合刚才的资料我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几分钟前有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怜的孤儿。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生: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师:这位同学推荐得好,你读得也好。其他同学听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他观察得非常仔细,孩子脸上、身上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说得特别好,我的作文中就没写到这一点。
师:那请你根据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补充一下吧。
生:我觉得他的话挺感动我的,我觉得这个小孩真可怜。
师:看起来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让一名学生读读这段话。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师:想想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内容?
生:两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内容,还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课后自评】
一、以文为本,以图为据
人教版小语教材每组作文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读后有感而发,学后运用知识。作文不仅是要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积累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组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还有选读课文《黄继光》,不难看出本组课文都是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本次作文,学生很容易将学习课文时的感受进行迁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释放。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围绕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展开,让学生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相融合,展开联想。
二、以情贯穿,说写互补
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穿,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将对小男孩的同情转为对和平的渴望,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
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看图作文,在动笔写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学生对照片的观察由点到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达到看图、叙事、表情的目的。课中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这样将学生的交流落在实处。交流为习作做铺垫,习作又是对前面交流的提升。说与写相结合,体现出作文课的特点。
三、以学定教,大胆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一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时,教师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读读学过课文中的语句,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呢?展示一组孩子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课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文中的语言也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从受害儿童、快乐儿童多角度来看待和平,在语言表达上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心说理的方式或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达内容上、形式上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挥。
范文1
一张旧照片
提起旧照片,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快乐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这张旧照片,会让你想起60年前那场残无人道的战争。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 上海火车站,这张照片就是被当时记者拍下来的 真实情景。
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片片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南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微的呻吟。
“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正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样生存„„
眼前的废墟,眼前的孤儿,不都是日本侵华战争在中国留下的滔天罪行吗?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证明你们在中国的“东亚共荣”是谎言吗?
这张旧照片让我们无法抹杀掉每个中国人心灵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历历在目。
简评:文章从旧照片入手,引出了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作者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小男孩的外貌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突出了中心,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文2
废墟中的孩子
这幅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我国上海火车南站时的情景。啼哭的婴儿,倒塌的房屋,使我们不由得仿佛又回到了我们中华民族遭受欺凌的屈辱年代。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这时本应当是学生上学,工人上班,老人和孩子在房前屋后小憩和玩耍的时候。可是由于日军的狂轰乱炸,上海城内的学校和工厂很多已被炸毁,人们已不能正常的上班和上学。
这时的上海火车站,由于北站已成为战区,交通被切断,南站就成了交通的惟一出口,所以上海火车南站,人流拥挤不堪。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本敌机飞来投下大量炸弹。上海火车站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车站,天桥月台以及铁轨被炸得稀烂。站内的人们死伤无数,地上躺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火光中,父母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孩子哭喊着寻找着亲人,炸伤的人们痛苦的呻吟着,废墟中幼儿悲惨的啼哭声更是让人心痛。几分钟前,这个婴儿可能还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撒娇,手里还玩着爸爸亲手为他做的玩具。几分钟后,侵略者的炸弹顷刻间将这美好的一切都毁灭了。敌机投下炸弹的瞬间,孩子的母亲努力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遮挡住纷飞的瓦砾和弹片,孩子的母亲被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已认不出血肉模糊的母亲,他大声的哭喊着。可是眼前没有出现妈妈慈祥的笑脸,更没有爸爸平时那有力的双手来抱起他。孩子那稚嫩的哭声似乎在质问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的残忍,夺走我父母的生命,夺走我幸福的童年,我这么小,我以后将怎样生活啊!
是呀,是战争使原本繁华的街市变成了废墟,是战争摧毁了人们原本幸福的家园,是战争打碎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让世界永远充满幸福和欢笑。
简评:文章通过对图片内容的描写,把读者引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文中重点描绘了敌机轰炸后,上海火车南站的悲惨景象。充分表达了倡导和平,反对战争的这一主题。语言朴实,表达真情实感。
范文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许多乘客在候车室等候列车。这时,日本侵略军向车站投下了无数颗炸弹,顿时,火车站变成了废虚,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砖瓦碎片,一片狼籍。这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的父母和亲人都在“轰隆”的一声中,被炸弹夺去了生命。现在他已成了孤儿,今后的命运和生活不可想象。也许在那战乱年代,不会有人理他,他将流浪街头,甚至濒临死亡,再没有机会为死去的父母报仇雪恨。也许他会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养育他长大。无论他的生活怎样,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整个中国人民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杀害我同胞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罪恶滔天,像这样的画面不计其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和在大屠杀中奋起抗争的我们民族的脊梁。
一位女作家说得好:“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列宁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判。”
让我们把警世的大钟撞得更响更响吧,让钟声时时唤起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青少年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让钟声飘洋过海,振聋发耳,以史为鉴,呼唤和平,邪恶必败,正义必胜。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被侵略、被杀戮的悲剧重演!
简评:通过简单对照片的叙述,引出了对照片的思考,发表感慨,语言尖锐,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思考!
范文4
沉痛的教训
这是一幅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这天,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火车南站投下了大量的炸弹。顷刻间,使繁华的上海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图中的幼儿由于剧痛和惊骇大声的哭嚎着,他的亲人可能已被敌人罪恶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火车站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景象。残垣断壁,炸毁的铁轨,倒塌的天桥,无助的孤儿,无不诉说着侵略者的残暴。
看到这幅照片会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心痛。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啊!大批饥饿的难民、失学的儿童,倒塌的房屋、失去双亲的儿童、无家可归的贫民、致残的身体。
图中的幼儿今后将如何的生活啊。可能因为战争,会使这个刚刚来到人世不久的婴儿过早的夭折,这个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带着惊恐、带着无助、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幸运,可能会被好心人收养,可是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孩子心灵深处将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也有可能,他的父母只是被炸弹炸伤了身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拖着致残的身体领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沿街乞讨,孩子伸出的乞讨的手臂上,依稀可见弹片擦伤的疤痕。
是呀,这是中华民族屈辱的一幕,正是由于我们当时国力不够强大,侵略者才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少年强则中国强,是啊,祖国的强大要靠我们年轻一代用勤劳的双手去建造。决不让这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简评:文章以图中因剧痛和惊吓大声哭喊的幼儿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对因为战争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种种设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个设想,来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痛斥了侵略者的凶残,表达了希望世界永远和平的美好愿望。
【知识链接】
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写人
人的语言大致分为独白和对话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观点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写人也离不开语言描写。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说话内容、语气声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读者能由此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描写人物语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描写要准确,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
(2)语言描写要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色和感情。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3)语言要精练。
有的人为了能够充分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人物语言,结果适得其反,令读者厌烦。
其实语言描写不能有话必录,拖泥带水,而应该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的人物语言加以重点描写。
(4)语言描写要注意场合。
场合是影响人物语言表达的外部因素,同样一句话在某种场合可以说,而在别种场合则不能说,比如议论某种疾病的危害性,就不能当着正患此病的人的面。又比如说笑话也要看场合,有些很严肃的场合,如追悼会上,就不能说笑话。我们在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5)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可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从而使人物性格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