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2 18:4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第一篇:《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导入:

同学们,记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知

,识,然后按照一定 的时间复习,不也很快乐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快乐的复习之旅,共同走进《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

中考模式:纵观近两年我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模式,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在30分的古诗文中,文言文占了14分,可见文言文的复习不容忽视。

解读考点

明确方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复习呢?我市这两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大致从“文学常识”“词语释义”“翻译句子”“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做了查,知道了考点,我们的复习就有了方向。

复习目标:

1、熟记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诗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4、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师引航 复习《隆中对》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复习就会有的放矢。首先我们进行《隆中对》的复习。孔子还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温习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熟练背诵文章重点语段。

检查背诵

指名背

齐背“亮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内容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段,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现了诸葛亮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为下文隆中对策做铺垫。

第二段,司马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干,第三段,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直接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最后又以刘备的赞语,进一步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本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丰富。

归纳梳理

练习巩固

在熟背与温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共同把本课的知识点做一归纳梳理。

1、文学常识不记错

文学常识是中考常考内容,关键是不出现错字,别字。同

学填空,教师强调“鉴”的读音、写法、意思

2、实词意义要记牢

实词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必考内容,复习时一定

对重点实词重点掌握,尤其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要注意积累,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

A、通假字 B、古今异义

C、词类活用

概念+例子+方法+练习D、词类活用

3、虚词意义能辨清

初中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考察重点一般集中在“之”“二”“以”“其”等几个虚词上,对这几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娴熟于心。结合“之”“而”的用法完成练习。

4、翻译句子“信、达、雅”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对这些语句或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的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为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语言顺畅,力求准确的表达原句的意思。学生练习,师生共评。

5、文意理解方法通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边真确把握文章内容,观点。这也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命题的重点是借助对句意的理解,筛选提取文章的有用信息;在整体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中心;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感情等。命题的方式大多采用简答的形式,有的也采用填空的形式。

学生做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a、注意从总体上理解把文章的内容观点b、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c、认真分析每句话,每个词与所表达的意思

过渡:

以上我们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隆中对》进行了复习,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复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出师表》的学案。

小结: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贤相,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赤胆忠心令人景仰,他的尽心尽责烛照古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旗帜,希望同学们能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在自己的人上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二篇:教学《隆中对》《出师表》

教学《隆中对》《出师表》

1、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基本国策,实际是就是为实现刘备的人生理想而量身打造的一生道路。可刘备却“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留下一个烂摊子让诸葛亮来收拾,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但我们又不得不问,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是刘备承担责任,还是应该由诸葛亮来承担责任?事实上,后来发展的结果表明,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失败者。诸葛亮后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无疑是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让蜀国的西面和南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内。从而让自己在北伐的道路上,不至于后院起火,重蹈关羽的覆辙。而关羽为什么会命丧荆州?或许就是当时刘备与诸葛亮做出了错误的战略误判,认为孙权不会在关羽背后捅刀子。但事实是孙权就这么做了,而且还要了关羽的命,占了荆州还要向曹操表功。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为诸葛亮惋惜,因为刘备后来伐吴,切底断送了诸葛亮的前途。当然也或许正是因为此,即诸葛亮的“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继续北伐,既完成刘备的夙愿,‘信大义于天下’;又兑现自己在隆中的承诺,‘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成就了诸葛亮的伟大与崇高。

2、在刘备的人生中,他抛弃了自己的事业,为小义而置大义于不顾。从而表明他事实上就一“庸夫”。他不明白导致他的悲剧命运就是他狭隘的“义”。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关羽事实上已经对他大不义,让他的北伐事业从此化为泡影,成为蜀汉政权的第一罪人。也许正是如此,刘备才不管不顾地要伐吴,你算计了我,我也不让你好过,正如“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蜀灭后,紧跟着的就是吴——真正造化弄人。

3、这两篇文章,最终启示我们,人生不可以无长远的严谨的周密的规划;且在实现这一规划的过程中,不可以犯一次致命的错误。不然真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其次是告戒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做事要“有理、有利、有节”,不可凭意气,一时冲动;不然一定会有“冲动的惩罚”发生在自己身上。

第三篇:隆中对出师表对比训练

《隆中对》与《出师表》比较阅读练习(2008-10-07 16:40:26)

标签:《隆中对》《出师表》文化 分类: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评估练习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4.《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参考答案: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晋陈寿2.利:物资存恤:爱抚、爱惜光:发扬光大遗:给予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彰:表明,显扬3.(1)就因此失败,(弄)到(成为)今天(这个局面)。(2)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是人的筹划(得当)。(3)亲近贤良的忠臣,疏远奸佞的小人,这就是西汉兴隆的原因。(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4.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今天下三分。5.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报先 1 帝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7.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故事(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9.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第四篇:隆中对复习

一、背景:

《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1)分析对手的形势及应对的策略:

曹操拥百万之众(军事上),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上)——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天险),已历三世(历史),国险而民附(民心),贤能为之用(人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2)分析有利的地势及利用的策略:荆州用武之国,益州天府之土。——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3)分析刘备的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4)确定霸业兴汉的策略:

(A)做好准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等待时机:天下有变。

(C)起兵出伐: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二、人物:

1、诸葛亮:„

(1)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雄才大略,富有智慧,头脑清醒,目光长远。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有注重实际的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2)还能从其他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非凡之处?

A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大志,有自信有抱负。

B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避世待时而飞.C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矜持自重。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见解高明,令人折服。

E 关张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治国之栋梁。

2、刘备:

是一个有雄心有抱负,有号召力有威望,能虚心求贤,礼贤下士的人。A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B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C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君谓计将安出?” D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E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三、各段精析:

第一段: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

1.为什么交待这个?——与《陈涉世家》联系:

①写人物传记首先要交待身份,符合传记的写法。②为下文作铺垫。

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 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第二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1.徐庶为什么说诸葛亮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⑴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自傲,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⑵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3)通过徐庶的话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

1.“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

隆中的对策才是要点,这样安排详略得当。

(1.小说比史籍的故事性更强;从很多细节上进行文学加工,如写诸葛亮卧睡草堂让刘备一行人在雪中一再等候的细节,这样使二人的见面更有戏剧性了。2.小说详细写了三顾茅庐时关羽和张飞的表现,以衬托刘备求贤若渴的真诚态度。3.小说还刻画了诸葛亮的个性,他在刘备的请求面前一再推辞,表现出一副隐士风范。)

第四段:写隆中对策。

一论曹操 军事优势——拥百万之众 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

结论——此诚不可与争锋

二论孙权 地位巩固——已历三世 地理优势——国险 政治优势——民附,贤能为之用

结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论荆益(荆州)地理优势——用武之国 交通便利(易攻难守)

政治形势 ——其主不能守(既不会用兵,又不会用人)

结论——可争,但作为根据地不保险。

(益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政治形势——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结论——可图,作为根据地。第五段:侧写羽、飞,体现对其器重与信任。

四、思考题: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

蓝图:“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

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接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 刘备是持肯定、赞同的观点。诸葛亮是个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

3、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

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 总揽英雄”。

4、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

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运用。

正面:诸葛亮隐居及答问过程 体现:不凡抱负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 侧面:徐庶的推荐、关与张的不悦、刘备的回答 体现: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

五、积累

1.通假字:①欲伸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2、词类活用:

①名作动:箪食壶浆:箪,用箪盛,名词作动词。壶,用壶盛。信义著于四海:信,讲信用。

②名作状。: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西和诸戎:西,向西。

3、一词多义:

①信:谓为信然——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②因:因屏人曰——于是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因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 罔不因势象形——就着,根据

③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终于、最终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竟然

④诚:此诚不可与争锋。——加强肯定语气,的确、实在。诚如是——如果 ⑤已:然志犹未已——停止 自董卓已来——通“以” 已历三世——已经 ⑥谓:谓为信然——认为 谓先主曰——对„„说 ⑦然: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而,但是

⑧用: 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 此用武之国 ——运用

4、句 式:

⑴判断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用武之国。⑵省略句:君与俱来。

⑶倒装句: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⑷被动句:贤能为之用。

5、古今异义

顾 古义,拜访。将军宜枉驾顾之。今义,照顾。凡 古义,总共。凡三往。今义,平常的。孤 古义,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立。

殆 古义,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今义,危险。(百战不殆)日 古义,一天天。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今义,太阳或日子

6、出自本文的成语。

度德量力 箪食壶浆 挟天子而令诸侯

7、用法迁移。

将下列字组成语并要求用法一样:

①躬:亲自。(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情都一定要亲自去做。)②身:身临其境、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身经百战 ③度:审时度势、以己度人

8、拓展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3)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鸟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一、文学常识

1、《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潮史学家。所箸《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这部史书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2、《隆中对》是人物传说节选,但它的核心部分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宙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二、基础知识

1、正音

陇(lǒng)亩 颍(yǐng)川 倾颓(tuí)屏(bǐng)人

猖蹶(chāng jué)沔(miǎn)存恤(xù)挟(xié)天子 戎(róng)吴会(kuài)殆(dài)

2、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表示特定时间的界线(3)亮躬耕陇亩 “陇”通“垄”田地。

3、词类活用

(1)贤能为之用。贤能,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2)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向西面。(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壶名词用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利尽南海。尽:形容词作动词,全部取得。(5)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

4、古今异义

(1)遂用猖蹶 古义:因此,今义:使用

(2)遂用猖蹶 古义:失败;今义:凶猛而放肆(3)抑亦人谋也 古义:而且;今义:压抑。(4)将军宜柱驾顾之。古义:拜访;今义:照顾。(5)君谓计将安出 古义:怎样;今义:安全(6)此诚不可与争锋 古义:的确;今义:诚实。

(7)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所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8)凡三往 古义:总共;今义:凡是。(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古义:大概,今义:危险。

5、一词多义(1)谓

A、谓为信然(说)B、谓先主曰(对„„说)(2)为

A.好为《梁父吟》(唱)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结为)C.谓为信然(是)D.以弱为强(变为)

E.贤能为之用。(表被动,“被”)(3)已

A、然志犹未已(停止)B、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经)

C、自董卓已来(通“以”,表特定时间的界线)(4)遂

A、由是先主遂诣亮(就)B、然操遂能克绍(终于)(5)利

A、利尽南海(物资)B、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6)信

A、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7)将

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率领)(8)因

A、因屏人曰(于是)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三、整体把握

1、《隆中对》这篇课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说明诸葛亮能对天下形势进行深刻观察和科学分析,为刘备兴复汉室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全文(可分四部分)依隆中对前,隆中对时,隆中对后可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诸葛亮远大抱负及徐庶的推荐过程;第二部分(3、4自然段)记叙隆中对话的内容。表现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卓越才能;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亲密起来。

2、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处处呼应。文章一开始写“亮躬耕陇亩”,先言其身世平凡接着写他的身形和不同凡响的自比,在平凡中显出不平凡。后又以“时人莫之许也”和崔州平、徐庶“谓为信然”,介绍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给读者造成悬念。随后又通过徐庶称诸葛亮为“卧龙”并将其推荐给刘备,对诸葛亮作进一步颂扬。对答部分则集中笔墨来表现诸葛亮的才干。最后又通过刘备的“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赞语,进一步衬托诸葛亮的才能。

3、本文选材精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略去了前两次不说;而对策的密诀性质则仅用“屏人”一语就指明了。

4、本文语言精练,直得玩味。

“躬耕陇亩”并不是简单地写他亲自耕作而是着重写他隐居于田野。

“好为《梁父吟》”表达了诸葛亮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好”字说明并非偶尔一吟,可见其感慨之深。“卧龙”一语对诸葛亮作了崇高而又形象的评价。一个“卧”字说明他虽有卓越的才能,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自比于”说明他和管仲、乐毅一样胸怀大志,决非庸人一流。“时人莫之许”不是说明他才能低下,平生无大志,恰恰说明他深沉的性格特点,说明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锋芒毕露的人,而是一个声闻不彰、谨慎从事的人。

“凡三往,乃见”,可见刘备的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同时也是对诸葛亮自许甚高,决不轻易结交出土的揭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出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第五篇:出师表的复习教案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出师表的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掌握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3、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感情。

4、了解诸葛亮及《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二、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三、复习过程:

(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

(二)学生合作复习,解决疑问,教师点拨。

(三)检测重点,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躬耕

布衣

闻达

卑鄙

感激

驱驰

二十有一年

谨慎

夙夜

庶竭驽钝

斟酌损益 兴复之效

不效

以彰其咎

咨诹

雅言

不胜

2、翻译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5)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0)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效:恐托付不效(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 则治臣之罪(实现)

道:中道崩殂(途)得道多助(施行仁政)咨诹善道(方法)

鄙:肉食者鄙(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蜀之鄙有二(边 境)

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举:众举宠为督(推选)孙叔敖举于海(选拔)

举大计(实行)死则举大名(显示)

(二)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董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

于:

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到)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

⑼还于旧都(到)

六、理解与问答填空:)

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文中回顾了

三顾茅庐

和 临崩托孤

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出师表》中的成语有: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6、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9、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0、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1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臣以当世之事。

12、淮安市和平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复习教案

17、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 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1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喻后主刘禅要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同时也表达了他

报先帝、忠陛下、兴复汉室的决心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载《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师表》复习教案(最终5篇)

    大连五中初三语文学案设计人:高文审题人:潘妮 鄢东石 范思扬 1 《出师表》 复习学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出师表复习教案(大全5篇)

    出师表复习教案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初级中学 胡思德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认......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归类及题集

    《隆中对》陈寿(口头做2遍,画难点即可,重点是问答题) 一、阅读指导《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人物传记,作者于文章首、尾借助徐庶、刘备之口,中间通过诸葛亮身居草 庐对当时......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 把握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隆中对策的影响; 学习古人说理叙事的方式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朗读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品味把握......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学设计 编写:审批: 教学设想 《隆中对》是《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题目是后加的。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

    《出师表》复习纲要(最终定稿)

    《出师表》复习纲要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蜀汉政治......

    出师表复习(五篇材料)

    《出师表》练习 第二部分:基础闯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忠谏 菲薄) )陛下)补缺漏猥自枉屈夙夜庶竭驽钝以彰其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