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教案
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大班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1、在听听、想想、唱唱中充分感受、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2.初步学会演唱歌曲边用乐器大胆,有节奏的表现歌曲内容
3、引导幼儿以轻快、有爆发力的声音表现歌曲,有效地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活动准备:雷声视频、、鼓、铃鼓、响板、重难点:学会演唱歌曲大胆使用乐器表演歌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视频,幼儿欣赏歌曲。在歌里我们听到了什么? A:教师播放第一段,提问:
师:你听见歌里唱了什么?
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哗啦啦什么落下来?真的是打雷下雨吗?来听听吧!(放雷声视频,幼儿倾听)
B:教师播放第二段。师:这是夏天的雷雨,是夏天经常有的现象。今天我们唱的歌曲名字就叫“夏天的雷雨”。在这首歌曲里闪电、雷声、大雨都是有节奏的哦。
C:教师完整播放一遍。提问:看看谁能发现歌里的秘密。原来这首歌是问答式的,第一段是问,第二段是答,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问的,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了什么,后问了什么?最后问了什么?他们都怎么回答的呢?接下请幼儿分组表演,男孩问,女孩答
三、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敲击乐器。唱完一遍后,和幼儿共同分析闪电、雷声、雨声的特点,通过不同的乐器表现。出示三种乐器——铃鼓、鼓、响板,请幼儿认识。响板——时间短、快(闪电);鼓——声音响,有爆发力(雷声);铃鼓——连续性、连贯(雨声)师:我们把这三个乐器放进歌曲里,你们演唱的时候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闪电、雷声、下雨。
四、合作表演,体验愉快师幼分组,采用不同的乐器的方式演唱歌曲。
五、自然结束活动
第二篇: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教案
大班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一、学唱歌曲,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二、通过对唱的形式,体验唱歌的愉悦情感。活动准备:
一、录有闪电、雷、雨声的课件、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
二、在活动前引导幼儿回忆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播放雷声、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二)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三)教师:这是打雷的声音,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学习一首新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夏天的雷雨》。
二、欣赏熟悉歌曲
(一)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请小朋友们认真倾听,听完告诉老师:歌曲里唱了什么?你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小朋友想不想学这首歌呀?
(二)再次播放音乐,结合教具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三)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节奏×× ×∣×× ×∣
三、学唱歌曲
(一)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让声音跳起来(跳音)。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二)教师弹琴教唱歌曲。
(四)幼儿两人一组对唱,教师伴奏。
(五)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六)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做创编的动作演唱歌曲。
四、总结
第三篇:音乐教案《夏天的雷雨》
秀丽幼儿园教案设计 班级:中班 活动时间:2016.5.6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活动名称:中班 音乐教案《夏天的雷雨》 活动形式:集体
第四篇:二年级音乐《夏天的雷雨》教案
二年级音乐《夏天的雷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欣赏及歌曲的学唱,让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并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背唱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作画来丰富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
二、教学重点: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歌表演的形式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和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用艺术的其他形式对歌曲的拓展。
新教学:
一、导入新、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又开始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向快乐出发吧!
(学生活动:生跟着老师一起做活泼、可爱的律动表演。)
2、师:同学们,大家玩的开心吗?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玩猜谜语的游戏怎么样?(师放,一一揭示谜语答案:镜子、企鹅、下雪)
(学生活动:在老师提出谜语后学生能准确答出谜底,教师送奖品鼓励)
3、师:哇,看来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小脑袋里装的智慧真不少啊,下面老师就要再出3个谜语,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平常在生活中的见识有多少。听好了哦,师贴卡纸: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学生活动:生一一回答出谜底,教师送奖品鼓励,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通过真实的雷雨声感受自然。)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平时在生活都喜欢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真是一群爱生活的好孩子。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一群更了不起的小朋友,他们把这首关于自然现象的歌曲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授新、师播放音乐,生安静倾听歌曲。
2、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我才发现这首歌还没有名字,那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帮老师,能为这首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开动脑筋,为歌曲起名,教师最终出示歌曲名)
3、师:小朋友们真棒,瞧,老师把你们取的名字用一种特殊的节奏读出来,你能会拍吗?师拍切分节奏的“夏天的雷雨”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拍一拍切分节奏)
4、师拍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将难点逐一解决。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一边打切分节奏,一边将歌曲的节奏完整理顺)、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看看现在不需要老师能不能自己把歌曲节奏读一遍呢?
(学生活动:自己跟着琴的节奏读歌词)
6、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看看大家的小耳朵够不够灵敏喏,瞧,老师黑板上的红色卡纸和黄色的卡纸他们的音有什么区别呢?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学生活动:说出黄色的卡纸音高一样,红色的卡纸音低)
7、师:下面跟老师来试试唱着看,他们的音高旋律到底有什么区别好吗?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唱歌曲)
8、师:同学们,你们的声音唱的好好听啊,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你们愿意带着我一起完整的唱这首歌曲吗?师生齐唱歌曲。
9、师:掌声送给这群孩子,你们唱的真棒,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和老师的默契,玩一玩“手指变变变”游戏,怎么样?师生玩“手指接龙”游戏,巩固歌曲。
0、师:“手指变变变”游戏玩完了,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有一个特色的音乐形式是什么吗?歌表演,下面让我们用歌表演的形式来唱一唱这首歌吧。师生齐表演。
1、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对,是比赛用的“滚滚条”,下面我们将进行小组比赛,看看,“滚滚条”先滚到谁那里?
(学生活动:三组歌表演比赛,师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发奖品鼓励)
2、师:同学们,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你们先休息一下,让老师先唱歌曲的第一段,然后你们再表演唱第二段好吗?师生齐唱歌曲。
三、歌曲拓展、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首《夏天的雷雨》歌曲,除了有我们这群了不起的孩子在演唱,还有一群更热爱生活的小朋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画出了,在雷雨的天气里,发生的一些故事,瞧。师播放儿童图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今天,老师也要给我们的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自己也来画一画,在我们的心中,在雷雨的天气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开始动手画画)
3、师评出最优秀的画画作品贴到黑板上,发奖品鼓励。
4、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你们学的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
(学生活动:各自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小结:原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有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有和老师之间的愉快唱歌,你们喜欢这样的世界吗?最后让我们用歌声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是一群多么幸福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欣赏及歌曲的学唱,让学生认识切分节奏,并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背唱歌曲。
2、通过对歌曲的作画来丰富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
二、教学重点: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歌表演的形式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准确演唱和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用艺术的其他形式对歌曲的拓展。
新教学:
一、导入新、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又开始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向快乐出发吧!
(学生活动:生跟着老师一起做活泼、可爱的律动表演。)
2、师:同学们,大家玩的开心吗?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玩一玩猜谜语的游戏怎么样?(师放,一一揭示谜语答案:镜子、企鹅、下雪)
(学生活动:在老师提出谜语后学生能准确答出谜底,教师送奖品鼓励)
3、师:哇,看来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小脑袋里装的智慧真不少啊,下面老师就要再出3个谜语,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平常在生活中的见识有多少。听好了哦,师贴卡纸: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
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
(学生活动:生一一回答出谜底,教师送奖品鼓励,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通过真实的雷雨声感受自然。)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平时在生活都喜欢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真是一群爱生活的好孩子。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一群更了不起的小朋友,他们把这首关于自然现象的歌曲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教授新、师播放音乐,生安静倾听歌曲。
2、师: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我才发现这首歌还没有名字,那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帮帮老师,能为这首歌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开动脑筋,为歌曲起名,教师最终出示歌曲名)
3、师:小朋友们真棒,瞧,老师把你们取的名字用一种特殊的节奏读出来,你能会拍吗?师拍切分节奏的“夏天的雷雨”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拍一拍切分节奏)
4、师拍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将难点逐一解决。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一边打切分节奏,一边将歌曲的节奏完整理顺)、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看看现在不需要老师能不能自己把歌曲节奏读一遍呢?
(学生活动:自己跟着琴的节奏读歌词)
6、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看看大家的小耳朵够不够灵敏喏,瞧,老师黑板上的红色卡纸和黄色的卡纸他们的音有什么区别呢?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学生活动:说出黄色的卡纸音高一样,红色的卡纸音低)
7、师:下面跟老师来试试唱着看,他们的音高旋律到底有什么区别好吗?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唱歌曲)
8、师:同学们,你们的声音唱的好好听啊,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你们愿意带着我一起完整的唱这首歌曲吗?师生齐唱歌曲。
9、师:掌声送给这群孩子,你们唱的真棒,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和老师的默契,玩一玩“手指变变变”游戏,怎么样?师生玩“手指接龙”游戏,巩固歌曲。
0、师:“手指变变变”游戏玩完了,大家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有一个特色的音乐形式是什么吗?歌表演,下面让我们用歌表演的形式来唱一唱这首歌吧。师生齐表演。
1、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对,是比赛用的“滚滚条”,下面我们将进行小组比赛,看看,“滚滚条”先滚到谁那里?
(学生活动:三组歌表演比赛,师评出最优秀的小组发奖品鼓励)
2、师:同学们,你们表演的真棒,现在你们先休息一下,让老师先唱歌曲的第一段,然后你们再表演唱第二段好吗?师生齐唱歌曲。
三、歌曲拓展、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这首《夏天的雷雨》歌曲,除了有我们这群了不起的孩子在演唱,还有一群更热爱生活的小朋友用他们手中的画笔画出了,在雷雨的天气里,发生的一些故事,瞧。师播放儿童图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2、今天,老师也要给我们的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拿起我们手中的画笔,自己也来画一画,在我们的心中,在雷雨的天气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开始动手画画)
3、师评出最优秀的画画作品贴到黑板上,发奖品鼓励。
4、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你们学的开心吗?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
(学生活动:各自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小结:原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有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有和老师之间的愉快唱歌,你们喜欢这样的世界吗?最后让我们用歌声告诉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是一群多么幸福的孩子!
第五篇:开课教案:中班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
九牧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夏天的雷雨
执教者:廖阳芳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
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
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二、活动准备:
1、已录好的音乐《夏天的雷雨》;
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每句一张,共8张),问答标志两个(?及口);
3、雷雨示意图一份,切分音节奏型图谱一张。
三、活动过程:
1、直观教具出示,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引导幼儿猜想闪电、下雨、乌云等等)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
“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导入下一个环节)
2、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
(1)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
3、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1)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 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2)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 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
(3)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特点:问答式,第一段是提问,第二段是回答)
“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边引导幼儿回答边重组图谱顺序)“最后回答是什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点题“夏天的雷雨”)
(4)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 师:“我们一起看图谱唱一遍!再认知听听,还有什么秘密时我们没有发现的?”(引导幼儿发现切分音节奏型)
“你们有没有每次提问和回答的开头,节奏都是一样的,我们以前很少遇到的。”(导入下一个环节)
4、分析讨论,演唱歌曲
(1)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 师:“是什么样的节奏?”(师范唱,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规律)
“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引导幼儿学习切分音的唱法,掌握正确的节奏)
(2)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5、创编动作,表演歌曲(1)、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引导幼儿创编,发现好的请其上前示范,没有的时候师示范动作,并引导幼儿跟着练习)
“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
“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2)、幼儿表演,体验愉快
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总结:
经验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叫什么?(夏天的雷雨)还学了一个什么节奏?(切分音)雷雨在夏天最常见,可是不一定夏天才有。雷雨的时间虽然短,面积也不大,可是雨量很大。庄稼最喜欢它。在咱们闷热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田里的庄稼它们又热又渴,都垂下了脑袋,希望痛痛快快冲一回凉,喝一个够。但雷雨的雨量过于集中,在山区和河谷地带,雷雨会造成山洪暴发,冲毁公路、铁路、桥梁、农田、村庄,甚至淹死人畜。闪电有时会击毙人畜,引起火灾。下雷雨时,小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安全。
五、活动延伸:
探索实践,经验交流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闪电、雷声、雨声的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为什么?
附:
雷雨是怎样形成的?
在闷热的夏天,贴近地面的空气因为温度增高,水蒸气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地面上的水不再继续蒸发,在这闷热的当儿没有一丝儿风,贴近地面的空气正在猛烈地往上升。温度增高,水蒸气增多,使得空气的密度减小,变轻了的空气就得往上升。可是高空中并不像地面上那样热,原来贴近地面的比较热的空气一边往上升,一边渐渐凉下来,就包容不了原先那么多的水蒸气了,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点。我们在地面上看,天空里起云了,我们叫积雨云。别瞧积云像高高的山峰似的,模样儿挺宁静,它里面却在剧烈地翻腾。小水点并成了比较大的水滴开始往下落,从地面上升的空气还一个劲儿地向上冲,两者猛烈地摩擦,于是都带上了电:上升的空气带着负电,下降的水滴带着正电。渐渐地,积云的顶部,负电越积越多;底部,正电越积越多。地面受了积云底部的正电的感应,也带上了负电。雷雨就是这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