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书P60第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学: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议学:

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悟学: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 =2πr =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 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10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Π)

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圆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s=a2

s= ah

s= ah

s=(a+b)h

二、议学: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面积= 底×高

圆面积 = ×

•r×r =πr2(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 ×r÷

=

×r×8

=π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

求:s=?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

d =0.8dm

3、解答下列各题。(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算:

202

10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议学: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

2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悟学: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B、(18.84÷3.14)2×3.1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3)环形面积:

S=π(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²。(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4)面积:3.14×62=3.14×12=37.68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p71(8)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教学反思: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

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 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平方米)

-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二、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第二篇:(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完美图形--圆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圆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

(1)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直径是半径的2倍。()(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书P60第1-4题。

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自学: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议学:

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悟学: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圆 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有何不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 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教学例1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 已知 d = 20米 求:C = ? 根据 C =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 已知: 小自行车d = 50cm 先求小自行车C = ? c=πd 50cm=0.5m 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3)C =2πr =πd(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 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第四课时 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 C=2π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 求:d=?(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 R=c÷(2Π)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 3.14×8 ⑵ 3.14×8×2 ⑶ 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 20×2×3.14=125.6(厘米)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一、作业。P65-66 第3、6、7、9题 第五课时 圆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 s=a2 s= ah s= ah s=(a+b)h

二、议学: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 圆的面积 = 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 = πr × r

S圆 = πr×r = 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面积= 底×高

圆面积 = × •r×r =πr2(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 ×r÷ = ×r×8 =π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 求:s=?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 d =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算: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议学: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悟学: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 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 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2(3)环形面积: S=π(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第七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²。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4)面积:3.14×62=3.14×12=37.68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3.14×(0.72-0.52)=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p71(8)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 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28.26-12.56=15.7(平方米)

⑵ -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二、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第9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第三篇:(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2

第四单元圆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7“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3)直径是半径的2倍。()(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课本58页第5-8题。

第二课时: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m)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2页练习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3)C=2πr=πd(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第三课时:圆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C=2πr(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练习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已知:c=3.77m求:d=?(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一、作业。P65-66第3、6、7、9题 第五课时圆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等,并说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议学: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πr×r S圆=πr×r=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וr×r=πr2(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r×8 =π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四、作业。

课本P70第1、5题。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议学: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π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悟学: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 已知周长求面积S=π()2(3)环形面积:S=π(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第七课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²。(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4)面积:3.14×62=3.14×12=37.68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求:S=?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r=0.5分米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p71(8)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31.4÷2=15.7(m)(长和宽的和)长×宽=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面积:3.14×52=78.5(m2)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m2正方形面积:61.6225m2圆面积:78.5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p71(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1)学生动手计算。(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3.14×()2=28.26(平方米)3.14×()2=12.56(平方米)28.26-12.56=15.7(平方米)⑵-=5(平方米)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二、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第9课时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第四篇:2013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素材,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认识图形是一个空间概念。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就可以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

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怎样给平面图形分类。

2、在简单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清楚

几边形就是有几条边。

3、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精

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并能够进行区别。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练习题及小黑板

学生准备

剪刀、四边形纸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名称)

【设计意图】

从装修的地砖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图形的空间概念。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师: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个人猜一猜)四边形

师: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生说,师画出图形。

(1)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是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沿着四周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快到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吧!(会发现他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强调按照一定顺序的数,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生之间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2)练一练。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拿图形提示,平行四边形)

我们看一看这三个图形都叫四边形,但却各有各的特点。看咱班孩子谁是火眼金睛。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在判断、比较中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注重知识性爱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2、认识三角形。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形纸将它沿两个对角对折,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剪出一个什么图形。(生和老师共同操作)如果给我们剪出的图形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生大胆猜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那三角形都长一个模样吗?快拿出小棒围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吧。

3、认识圆。

想一想、议一议:圆是什么样子的呢?动手折一折。

【设计意图】

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让学生产生更多直观上、形象上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顺利的解决图形问题。

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一)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P3“做一做”第一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如何分辨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用本节课学的几种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理解。最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作。

第五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法设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2﹡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法设计:

四、教学准备:

录有雨声以及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4.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法设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4﹡索溪峪的“野”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法设计:

四、教学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做成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口语交际·习作一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小树与鸟的对话;雪的自述;大自然的声音;蟋蟀在唱歌;听雨;游×××……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下载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完美图形--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4 猜字谜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

    圆和轴对称图形-教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点,能用工具画指定的圆。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准备......

    第一单元圆 圆的认识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2—4页。 教学内容分析 圆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行、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和......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汇编)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四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入学教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