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配中的学问(共)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注重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握数学本质。
设计思路
本课在具体的认知目标方面要求不高,不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搭配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发现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而是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教学时不能急于归结算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活动体验:一是体验有序操作、有序思考的必要性,体会有序思维的价值;二是体验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
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但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数学化”,强调数学活动,不能因此忽视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不能因此忽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根据这一理解,本节课我们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借助直观材料进行搭配以及无序操作与有序操作的对比,初步感知搭配有序化的数学本质;接着,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衣服卡片,你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具体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更为一般的层面上认识数学方法,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体会符号化表达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方法的优越性;紧接着,借助“营养配餐”“路线搭配”等典型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数学活动中,遵循从物化到内化,由具体到抽象,由实物操作到表象操作再到符号操作的认知过程,逐步经历了“操作水平——表象水平——符号水平”的数学化过程。学生的体验因充分而深厚,因有序而有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P76-77。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数学好玩”领域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教材安排了“搭配服装”这一主题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的认识,以学生比较熟悉而感兴趣的“搭配服装”等内容作为主要的数学活动,以真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实际,通过“搭配服装”等现实情境,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搭配中蕴涵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袋服装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搭配服装”。(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看看是谁吗?(出示马戏团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的小丑奇奇,他今天来这边是想请咱班的同学给他帮帮忙,事情是这样的,小丑奇奇接到动物园的邀请要去作表演,他可高兴了,难题出现了,他有一堆服装(出示服装图片),他想搭配一套服装去演出,他该怎样穿呢?他有多少种穿法呢?咱们帮帮他,好吗?咱们先来给这些服装分分类,你想怎么分?
(2)学生回答。
师:奇奇想从这些服装中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该怎样搭配呢?在你们桌面上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服装的图片,现在就请你们把它拿出来,我们来动手操作一下,看怎样搭配? 生动手操作。
师:看看你们都能搭配出几种方法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搭配了几种方法呢? 生:6种。
2.揭题:有这么多搭配的方法,看来搭配里有很大的学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用“真性”的学习任务去开启学生探究的欲望,唤醒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自主探究
1.设疑。刚才同学们在帮助奇奇解决穿的问题,大家搭配出了那么多的方法,现在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们该怎样把自己的搭配方法展示给大家呢? 2.操作探究 师:下面请大家在老师发的纸张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的,你的方法不但要自己看得懂,而且要让别人也看得懂。(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全面了解活动情况,及时捕捉资源)。【教学策略: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活动自主空间比较大,学生出现的搭配方法可能是比较原生态的,有无序摆的,有有序搭配的。如果个别学生不能有序搭配,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学生更正,要给学生留下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之成为教学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目的、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搭配过程和搭配方法。】 3.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搭配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倾听,引导学生开展反思、评价,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
展示学生作品从无序搭配到有序搭配,引导学生体会无序搭配(少、缺、乱、重复)和有序搭配(好、全)的特点,强调搭配中有序的原则。
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只要我们按照有序的原则,就会将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全,变成好的、全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倾听、交流,以及在有序搭配和无序搭配的比较中,初步体验有序搭配、有序思考的必要性。】
4、符号化表达
展示图形搭配和符号搭配,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在学生的比较与评价中体会各种方法的特点,体会符号化的优越性,进一步感受有序思想。
通过提问“你还想用什么来代替呢?”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符号表达搭配方法。
【设计意图:强调动手操作,不能因此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依托表象,借助符号来思考可能存在的搭配情况,比单纯依靠实物来分析搭配的现象更有教育价值。同时这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摆法记录下来,体会数学方法的简洁性,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去抚摸数学的脉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5、归纳:图形和字母的作用还真大。【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情景必须以问题为主线,在学生大胆猜想、自主验证、记录方法、寻找规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丰富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三、拓展应用。
1、营养搭配
师:我们为奇奇搭配了6种漂亮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可是在去动物园之前,他可得先填饱肚子,你们看,他去了哪?饭店里有哪些好吃的呀。在添加一种主食,又有几种方法呢?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奇奇吃饱了,要去动物园了,去动物园的路线,你看得懂吗?奇奇从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几种走法呢?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有那么多种方法表示你的搭配方法了,现在咱们在来动笔搭配一下去动物园的路线吧,动笔吧。
为何这个搭配方法跟刚才搭配服装的图是一样的?和同桌说说说说想法。师:这两个图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两个种类的个数是一样的。所以连接起来是一样的。现在咱们帮奇奇解决了行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
3、我班的钟杨雨琪要参加元旦汇演,你能帮她选一套衣服吗?有几钟选法?
四、回忆总结。师:我们来回忆一下,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有序。
师:你喜欢今天的数学活动吗?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能用今天学到的有关搭配的知识?(展示生活中的搭配情景)对今天学习的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是在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搭配的问题,属于排列与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本节课我利用小丑奇奇创设了三个情境,搭衣服,搭早餐,选择路线,这三个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操作、想象、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学生的起点把握不足,其实学生的 生活经验还是很多的,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写出搭配的种类。第二,整节课下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想,但是对有序的思考还不够深入。第三,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没能把控好,前面搭衣服的环节花太多时间了,可以紧凑一点,才不会导致后面的环节讲得太快。总之,感谢戴老师和教研组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么多的建议与帮助,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二篇:《搭配中的学问》(范文)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执教者:黄燕萍 指导老师:张玉芯
教学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种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探索用不同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过程中,初步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
1、情境一:搭配服装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小丑图片),这是马戏团小丑——奇奇。动物园请他参加表演,他可高兴了。可是难题出现了,他有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可他不知道要怎样穿戴才好,想请咱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样搭配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1)学生利用学具图片动手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服装图片,摆一摆,搭一搭。看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法?(2)集体反馈交流,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结果。
(学习成果预设:①没有顺序任意搭配。②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③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小结:不管先确定帽子或先确定裤子,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
2、画一画,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借助图片摆一摆,找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把这几种搭配方法表示出来?(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学习预设成果:①汉字代替②图形代替③字母代替。。)(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再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情境二:营养配餐
师:我们为奇奇选择了表演的服装,奇奇可高兴了。准备去动物园了,可是走之前要先把肚子填饱,看他来到哪儿?(出示课件)
如果每种套餐只能选一个汉堡和一杯饮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套餐?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些搭配方法表示出来。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分别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掌握借助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方法。)
师:如果再添一种饮料,那又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知道是10种呢?
三、巩固新知,建立模型 情境三:搭配路线
师:填饱了肚子奇奇该去动物园表演啦。请看去动物园的路线,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
师: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的路线。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总结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奇奇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以后在遇到搭配的问题时我们只要遵循有序的原则,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搭配中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教学中,我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独立动手、合作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难点是用多种手段记录搭配方法,体会符号化思想。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摆学具、画“搭配图”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接下的“画一画,说一说”环节,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样的道理,配餐和找路线活动的安排,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在细细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
2、课堂的教学语言不够严谨。
3、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总之,这节《搭配中的学问》的课堂教学,虽然关注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但是,课堂教学总是有许多的遗憾、许多的瑕疵,在许多的细节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三篇:《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一、教学内容:数学三年级上册P31-32。
二、教学目标:
1、在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五、教学准备:课件、小纸袋(图片五张)
六、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倒入:
播放课件(1-18)
师:好看吗?这是我们国家今年十一国庆的举行的阅兵表演,他们在没有阅兵前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训练,你知道他们在哪里训练吗?(阅兵村)
播放课件(23-25)。
他们虽然每天都训练得很辛苦,但是他们还是很开心。因为他们在阅兵村每天都可以吃到非常美味,非常健康的营养餐。我们一起到他们的饭堂去看看好不好?
(二)新课讲授
播放课件,饭堂里有几个大师傅,他们煮得东西可好吃了。你看一个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我们也可以说把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搭配起来,搭配的学问可多了,你们愿意学吗?(生:愿意)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板书:搭配中的学问)。
1、说一说
课件展示星期一菜谱
(生:这里有1种荤菜和2件素菜)
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搭配,那现在有几种配法?
同桌讨论
学生举手回答(优生),肉丸子配白菜,肉丸子配冬瓜。共有2种配法。
师板书:
白菜
肉丸子
冬瓜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表扬他。
2、课件展示星期三菜谱
猜一猜:
师:现在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
举手回答。
你们猜猜看,现在有几种配法?
生1:3种
生2:4种
生3:5种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这样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先听要求,老师课前已经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小纸袋。里面装了四种菜。下面大家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配菜,另一个同学数一数总共有几种配法。
3、摆一摆:
小组合作活动。
师:停。(拍手)把学具收好。
请2组学生上来摆
组1摆放较乱。组2摆放有顺序,在摆放的同时进行板书
豆腐
牛排
油菜
豆腐
鱼
油菜
并得出总共有4种配法。(教师可先引导)
师:你们喜欢哪种摆法?
生:第2种。
师:为什么?
(举手回答)
他们在搭配的时候先确定了荤菜,再确定了素菜。这样就很有顺序。
老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摆得没有顺序,发现结果有的小组摆了3种,5种比4种少了,我们叫做遗漏了,有的摆了5种,5种比4种多,我们就说重复了。那为什么第三组摆得那么好呢。(板书:
重复
遗漏)
播放课件三
师:嗯。你们真棒。第三组同学先选定了一种荤菜,再用不同的素菜和它分别搭配。所以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一定要有顺序的摆。
(板书: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那如果我们现在不用学具,你能用老师刚才的方法把这几种配法表示出来呢。动脑筋思考。并把它写在你的草稿纸上。
生做,师巡。
生1到黑板上写,全班评讲。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写的?
引出另外一种方法,先定好下装,再用上装和它分别搭配。
播放课件六
5、新课小结:
看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搭配的方法了,我们一定要记住:搭配的时候要有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6、展示星期五菜谱
师:现在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举手回答)
请你搭配路线图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写出来。
学生做,师巡,再评讲。
三、巩固练习。
(一)师:新华小学周末的时候去探望阅兵营的战士。
他们要从学校经过少年宫才能到阅兵营,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线图。又多少种走法?播放课件七
先自己思考,然后把答案写出来。
A
B
C
D
E
(B
C)(B
D)
(B
E)
C
D
(A
C)(A
D)(A
E)
(三)师:搭配衣服。
课件展示两件上衣,两条裤子,一条裙子。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
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后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看来,穿衣服也要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四、总结。
1、学生: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在搭配的时候有顺序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六、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先确定荤菜,先确定素菜
再确定素菜
再确定荤菜
豆腐
牛排
不重复
牛排
豆腐
有顺序
油菜
鱼
不遗漏
豆腐
牛排
鱼
油菜
油菜
鱼
答:共有4种搭配方法
第四篇:数学教案-搭配中的学问
数学教案-搭配中的学问
搭配中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通过配菜,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且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菜名小卡片。课堂结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引:国庆长假小朋友们过得高兴吗?必定品尝了许多美食,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问:排骨、鱼这些都是什么菜?土豆、冬瓜又是什么菜?(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不明白教师启发学生分清荤菜和素菜。)
问:这么多的食物,怎样搭配来吃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师:对了!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搭配中有不少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搭配中的学问》吧!请小朋友把书翻开26页。(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自由回答
生: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使学生明确:荤菜与素菜之间的区别,为“配菜”做好铺垫。
了解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搭配星期一的菜谱(出示星期一的菜谱)1)
问:学校餐厅开餐了,星期一的菜谱是怎样的? 问: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
(点击出要求: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问:那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边点边问)2)
学生尝试解决 3)
反馈交流
a、你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有不同意见吗? b、你是怎样搭配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4)
板书(用不同颜色区分荤菜和素菜)
白菜
白菜 肉丸子
或
冬瓜
冬瓜
(使学生明确无论是荤菜配素菜还是素菜配荤菜都只有两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2、搭配星期三的菜谱(出示星期三的菜谱)
引:小朋友们搭配得真好!星期三有几种荤菜?几种素菜? 师:仍然按照一份荤菜和一份素菜的搭配,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1)
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摆一摆,配一配,并把配菜方法记录下来。2)
四人小组共同讨论交流,选出最好的一份记录。3)
反馈交流
问:哪个小组先说?
(发言的同学问一问:你对我们的发言有什么意见?)请小组代表带上记录用投影的方式边看记录边发言。要解决的问题:a、搭配的有序性。通过小组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份记录好?”发现:搭配要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或通过比较有序与无序的两份记录发现:搭配要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b、搭配的两种不同的方法:用荤菜配素菜和用素菜来配荤菜。情况:如果只说出一种搭配方法:引导“有不同意见吗?还可以怎样配?”
观察菜谱后回答。
个别说一说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个别说一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生:2中荤菜,2种素菜。
自主探究,记录自己的配菜方法。
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小组代表发言。
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的方法: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及两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探究中,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按必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脱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并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开拓的意识。
学习、巩固新知、建立模型。搭配星期五的菜谱 引:小朋友们找到了搭配的小窍门,让我们来试一试吧!师:星期五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
可能出现的情况:a、口述配菜方法b、用乘法和加法:“你是怎样想的?”2X3是用荤菜来配素菜。3X2是用素菜来配荤菜。3+3用一个用荤菜来配素菜,再用另一个荤菜来配素菜。
问:现在我们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吧!如果增加一样荤菜,比如说鸡肉,那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增加一种荤菜,为什么会增加3种配法呢?
问:如果增加两种荤菜,变成4样荤菜,4样素菜又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5样荤菜6样素菜呢?
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
个别回答。
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乘法原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应多样化并且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实际应用
引:刚才同学们都很动脑筋!你能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其它搭配问题吗?请翻书27页,看一看联系第一题。问: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反馈交流:有几条路可以走?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是怎样思考的?
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思考解决,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课堂总结
配菜中你学到了什么?
自己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板书:
搭配中的学问
星期一:
白菜
白菜 肉丸子
或
冬瓜
冬瓜
一共有2种
第五篇:《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可能性》集体备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发言的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
一、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棋子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教学策略:
1、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小棋子、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许多球,你们随意从中摸出一个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 设计目的:通过两次“生摸师猜”的摸球游戏,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在玩中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一活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节课的重点。活动二:我们一起摸一摸
二、交流解惑
(一)盒子里装9个白球,1个黄球。
1、猜一猜: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从中摸出1个,摸到的球可能是()球或()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2、摸一摸:在小组内摸球,把每次的结果记录在下表,然后把球放回再摸。
3、填一填:摸到()球的次数多,摸到()球的次数少。活动要求:
①每人摸5次,按顺序轮流摸。②小组长记录:每摸出一个球记录一次颜色,摸到白球划“√”,摸到黄球划“○”。③每摸完一个后把球放回去,摇一摇袋子再摸,不许偷看。④最后讨论:从统计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填好统计表请各组小组长汇报小组交流的情况(充分让学生说。)
设计目的:通过这样的“猜测――验证――分析数据”的亲历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填写记录单。活动前出示活动要求,(课件展示),学生读。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
小结:你们真的很棒,用游戏说明一个道理,当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黄球时,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都有。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板书)。因为黄球的数量少,所以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二)盒子中有8个白球,4个黄球,2个红球
(1)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呢?列举出来。
(2)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设计目的:通过游戏一的完成,学生直接说活动二的结果。让学生展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等等)在摸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红球次数少。引导学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通过游戏一的完成,学生直接说活动二的结果。让学生展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在摸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红球次数少。引导学生: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自主探究
(一)我来当当设计师(教师示范,学生活动)题目一: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题目二: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题目三:任意摸一个,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反面来考虑问题。学生在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后,能在应用中提升,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二)转转我会更开心
1、我来转转盘,我会得到哪些奖品呢? 掌声、棒棒糖、笔、溜溜球
2、转一转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转盘(分为四块,最大的一块为掌声,较小为棒棒糖,再小一点为笔,最小的一块是溜溜球)示范转
设计目的:转盘游戏进一步说明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所占数量多,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小。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
四、巩固提升
1、从下面的4个箱子里,分别摸出1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设计目的: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解决策略:用“排他法”很快解决“一定是”“一定不是”“可能性很小”的连线结果。
2、下面城市的冬天下雪吗?请你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设计目的: 8白2红和2白8红,谁“很可能是白球” “8白2红”连“很可能是白球”。因为白球多,可能性大。
3、你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目的: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学生知识的积累,体会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通过交流,进一步感受到客观世界不但存在确定事件,也存在不确定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故事情节,有数学游戏等等,这样设计就特别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正符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地注入学生心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如果摸球游戏能更神秘会更好,给学生带来想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