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8: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梅兰芳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梅兰芳 说课稿》。

第一篇:梅兰芳 说课稿

梅兰芳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新厂小学五年级二班语文教师夏坤宏,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梅兰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梅兰芳》是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中华文化”为主题展开。本单元要求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文中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影响。《梅兰芳》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课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注射疫苗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的邀请。充分显示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以上1/2为教学重点,确定目标3为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阅读感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学立足于读,读中感悟因此我采用阅读感悟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

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小兵张嘎》中胖墩的爸爸拒绝为日本人演皮影戏而死于日军的武士刀下,这种为了尊严不畏牺牲,不畏强暴的精神就是一种民族七节。此导语的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民族气节。回顾旧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环节

2、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首先,教师请学生这为学生阅读文本第一段了解时代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课文。接下来,教师请学生默读,画出表现梅兰芳热爱艺术的句子及体现梅兰芳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句子旁批理解,师相机点拨理解难句。

最后找出具体反应梅兰芳热爱祖国敢于和日本鬼子及汉奸作斗争有坚定民族气节的五件事。帮助生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理清文章脉络。(教师相机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

4、评价人物,提升情感。布置作业,阅读写作不分家,彰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会本课1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梅兰芳其人以及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戏曲吗?说一说你听过谁的戏曲?指学生说。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梅兰芳照片),你认识他吗?

学生:认识。引出课题题并板书。课后的“学习链接”对他有个简单的介绍,请读一读。(学生自读后,教师继续说)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他生平中一段令人感动的事迹。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读课文时你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带着要求自由轻生的朗读课文。

3、检查生字词。

(1)小组内共同学习。

(2)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注明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3)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可先分小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趣,引导探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梅兰芳》,感受他的爱国情怀,领略他令人感动的一幕幕往事。(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设境质疑。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梅兰芳五次拒演的具体内容。教师板书。)

2、交代任务:研读课文5—14自然节,感受梅兰芳在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这几件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三、品读感悟,个性解读。

1、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加深自己的感悟。

2、汇报交流:

(1)学生研读之后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在汇报梅兰芳避港拒演中的表现时,首先让学生说出从哪件事可以感受到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带着体会去读。

理解具体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教师提问: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

(3)句式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出示句式练习。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4)指名回答,齐读“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学生顺势体会到“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老师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梅兰芳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学生思考,讨论。

(5)“生活上的困顿,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忍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坦然面对;但难以排遣的苦闷是:为抗拒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他需要太多拒绝的借口。” 老师提问:“这句中运用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梅兰芳先生的情怀与精神。

学生思考,自我感悟,加深理解。(6)“但是,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学生汇报自己读出的感受。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

3、学习梅兰芳在蓄须拒演中爱国情怀的体现。

(1)图文结合,深入理解。

教师出示蓄须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理解。

学生汇报:“一旦他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蓄须之后梅兰芳就不能登台了?学生回答。

(2)读句理解,深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有关的句子,理解体会。

学生汇报出对句子的理解,教师抓住时机交代反衬的写法,并强调这种写法在今后习作中的运用。

(3)再读文本,体会人物。

学生自然体会出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掉祖国的尊严,民族气节比生命更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读文10、11自然节深入理解。

教师引读课文11自然节,达到师生共鸣。

4、学习梅兰芳在自伤身体中爱国情怀的表现。

(1)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默读13自然节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

教师抓住“良苦用心”提出:他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2)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师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斩钉截铁,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节。

教师激情导语:是啊,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梦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

(1)学生齐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讲解,学生体会。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文。学生汇报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情感。

五、情感升华,激情总结。

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做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2.出示梅兰芳先生的生活及艺术照片,加深同学们对梅兰芳大师的了解。

六、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后结合学习链接和资料办一份以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2.将梅兰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收集有关梅兰芳的事迹。

第二篇: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4单元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环节设计和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中国戏曲中形成较晚,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因它久居京城这样的一个特殊背景下,逐渐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吸收了各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及全世界。他们为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梅兰芳就是其中的一位。另外,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新课标的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音乐特点及情感,通过唱念做打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京剧艺术的魅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知道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民族自豪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设置了以下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聆听京剧唱段,在师生互动及唱段鉴赏中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鉴赏、唱念做打等艺术实践活动。

四、教学与学法

为了让学生形象直接的了解和感受京剧,帮助学生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更好的掌握和感受音乐,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视觉图像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我将播放关于《梅兰芳》电影片段,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欣赏与学唱之后,体会京剧的唱腔特点。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选择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因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只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实现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五、教学环节设计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环节。第二环节——欣赏与探讨环节。第三环节——拓展与延伸环节。第四环节——当堂达标环节。

为更快、更好的进入主题,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第二环节作为本课的重点讲述部分,以达到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突出重点,取舍自如的效果。

首先,我来说一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在本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电影《梅兰芳》片段,以此吸引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接着通过电影片段欣赏,给学生设置问题,使每个学生都面临具体任务,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本课我会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有人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传奇,他是一个时代,他是一座丰碑,他更是一种绝唱,他可以演绎出芳龄少女的娇羞神态、千娇百媚,他同样诠释着中华男儿的千古豪情,铮铮铁骨,他是谁呢?

2、通过查阅资料,你能介绍下梅兰芳吗? 第二环节——欣赏与探讨环节。

(1)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片段,初步感受京剧唱腔。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节奏、旋律、唱腔上思考两段京剧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学习)

(2)学唱《海岛冰轮出转腾》片段。学生只有在学唱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京剧唱腔的特点。在这一环节,借助钢琴伴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琴声轻声哼唱。并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唱腔醇厚流利、感情丰富含蓄。

(3)欣赏“梅二代”李玉刚演唱,感受不同风格演唱特点,同时,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第三环节——拓展与延伸环节。

这个环节是基于对本节知识学习和掌握以后,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和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手势及身段练习。在这个环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最后请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表演一下。

第四环节——当堂达标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为更好的达到巩固与验证本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会运用选择、填空、连线等题型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办法是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派出每组的代表进行抢答,来共同完成此环节。最后,在让学生欣赏有京剧唱腔的《北京一夜》歌曲中结束本课。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板书设计是:

京剧大师梅兰芳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三篇:梅兰芳练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梅兰芳练功》,这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比较短,但句句是精华,其中蕴涵了“天才出于勤奋,只有从小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才能成为有用的人”的道理,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特点,本文从一开始师傅断定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到后来他成为了“蜚声海内外的京剧大师”,通过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说明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证明了“勤能补拙”这一道理。全文段落结构清晰明了,第1节为总起,简单介绍了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第2、3小节介绍了梅兰芳8岁初学京剧时师傅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可梅兰芳并不气馁,决心闯出个样子来。第4——7小节记叙了梅兰芳继续拜师学艺,具体讲了苦练跷功的事。最后第8小节总结全文。全文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可放手让学生通过圈划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梅兰芳基本是不熟悉的,所讲述的故事与目前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也相去甚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的补白。可在预习时做相关的要求,同时教学中有安排交流环节。我班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掌握了自主识字的方法,阅读习惯比较良好,课堂思维活跃,而本课具体展示的梅兰芳勤奋练习跷功的两个事例会让学生阅读时兴趣盎然,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刻苦努力。但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理解词语和语言表达上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因此在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教师由扶到放,以学生自主探究、想象说话为主,让学生学习得更主动,更投入。

三、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整个三年段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一个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形成联系上下文读懂内容的方法。另一个是读懂一段话后正确提炼其要点。同时,学习把一段话写具体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训练点。除此以外,承接上一单元预习的要求,本单元不仅要在预习时读准字音,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三年级的年段要求、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并结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点,我拟定了以下4项教学内容: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等生字。借助注释知道“跷功、蜚声”的意思;查词典知道“料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两个词语中不同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顽强的毅力”的意思,感受到梅兰芳练功十分刻苦。3.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将梅兰芳苦练跷功遭遇到的困难说具体,体会他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以‘行’拓径,指导实践”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首先是了解京剧,检查预习,同时引出课题。我会把梅兰芳大师空灵优美的《贵妃醉酒》京剧片段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在声相资料中,对京剧有个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演员的跷功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同时板书“梅兰芳”,提示“芳”字的书写笔顺。接着进行预习反馈,组织学生交流梅兰芳的艺术成就,用一句话来说说看。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关注三点: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和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相机教学

1.蜚,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然后借助课后注释,知道“蜚声”的意思,继而引出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板书:蜚声海内外)再请同学们来试着换个词说(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2.层层递进,让学生知道: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3.简单介绍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唱念做打)。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补充板书: 梅兰芳练功

4、结合生字“跷”,让学生观察部首,想想指的是哪里的功夫?预习课文时,我们看到课后注释是这样说的,谁来读读。

(跷功:京剧称旦角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表演走路、舞蹈叫“踩跷”,表演时踩的木棍叫“跷”,这种功夫叫“跷功”。)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京剧艺术家,一起来学第17课(齐读课题)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在检查了预习和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就顺势引入对课文的仔细研读上了。老师问:“前面讲到了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学戏的料子,文中哪些部分讲了梅兰芳小时候学戏的经过?(2、3小节)”

先生: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这里帮助学生借助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同时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读出师傅无奈的语气来。梅兰芳: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下定决心 板书:下定决心。指导朗读,读出暗下决心的语气

过渡:下了决心就要有行动,梅兰芳是如何练就过硬的功夫呢?请大家默读5-7小节,用横线划出梅兰芳开始练跷功时感觉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出梅兰芳是怎么说的。交流出示句子,重点指导

1、梅兰芳练跷功的句子:

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1)这里可以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来了解练“跷功”的困难。要求:每位小朋友把一只脚跷起来,单脚站立,并且垫起脚尖。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谈谈你的身体、你的腿有什么感觉?(2)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云和堂的吴老师当时是怎么要求梅兰芳的呢?读读有关句子? ◆ 一炷香——15分钟,时间很长

◆ 不准休息——连续15分钟

因为有过之前的亲身体验,学生的感触就会比较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再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谈谈梅兰芳练跷功难在何处?学生一边交流,教师一边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尤其关注:慌张、腰酸腿疼、腿肿等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梅兰芳硬是咬牙坚持练功。

(3)教学两个“硬”字。文中出现了两个“硬”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出示解释条帮助学生选择“硬”的正确义项,区分“过硬、硬是”中“硬”的不同意思。)

中国的汉字内涵丰富,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可能不同,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正确理解。

板书:硬是 过硬(4)说话训练

梅兰芳练跷功,比我们学习难多了,苦多了。你能想像他当时的情景吗?书上只用了一句话来介绍,老师请大家借助下列提示来具体说说?

出示——

起初,梅兰芳一站上去,就

。不一会儿,就

。你看,他的头上

,脸 上

,全身的衣服

。眼看快要坚持不住了,可他心想:。

在学生充分的交流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必定是水到渠成。

完成第5小节的教学后,教师过渡出示“ 就是凭着这样一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练了整整——(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从一炷香,到两炷香,甚至三炷香,梅兰芳站得越来越稳,腰腿也就越来越有劲了。吴先生看了也——(连连称赞),但是梅兰芳却——(并不满足)。”他为什么还不满足呀?

学生交流时应该会提到(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想方设法,同时理解:想方设法。

感悟研读第7节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说,通过一个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梅兰芳是如何凭着顽强的毅力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跷功的呢?”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地问:你们溜过冰吗?摔倒后感觉怎么样?体会梅兰芳不怕疼不怕苦的精神。

出示: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指导朗读(抓住“经常、每次„„都、立即、继续”等词语读好句子。),赛读。引读,最后引读到:(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字体泛红)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指名交流)

最后学习课文的第8小节,同时复习巩固理解句义的方法。教师总结: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板书:顽强的毅力

引读这句长句并出示练习,用“因为„„所以/是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正是凭着,梅兰芳,后来终于成为一名。

因为梅兰芳,所以成为一名。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一名,是因为。

三、以‘行’拓径,指导实践

最后,以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的方式总结课文。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梅兰芳练功的故事知道,当先生认为梅兰芳不是学习的料子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当他的跷功有进步时——(出示句子,生接: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着——(出示句子,生接: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了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并引出成语: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使学生再次受到做任何事都要勤学苦练的教育。

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研究。以上就是我对《梅兰芳学艺》一课粗浅的理解和初步的教学设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将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板书设计:

+ 下定决心

17.梅兰芳练功 + 想方设法 = 蜚声海内外 成功 硬是 过硬 + 顽强的毅力(勤能补拙)

第四篇:梅兰芳学艺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梅兰芳学艺》。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法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段中的重点句是“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是讲梅兰芳持之以恒地练眼神,不怕吃苦。尤其是“紧盯”和“注视”这两个词语要指导学生读好,体会梅兰芳练功的刻苦。

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和课文的特点,我准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设计:首先,我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梅兰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当学生就该句质疑“京剧大师”时,可放一段梅派的代表作品《贵妃醉酒》选段,让学生在声相资料中,对京剧有个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演员的眼神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就可追问学生;这么传神的眼睛要花怎样的苦功夫才能练出来。学生自然就会到书中去找寻答案。这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样就可通过自由练读、指名读、赛读、范读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这个重点句子。特别要提醒学生的是梅兰芳练眼神看的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因而句中用了“紧盯”和“注视”这两词,非常准确。让学生体会用词要准确。

日子一长,梅兰芳的眼睛灵活起来,会说话了。“那么他以前的眼睛是怎样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前后不同眼神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只要肯吃苦,就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有所得,有收获。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分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进而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教后记:《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我感到整个思路是很明晰的,重点部分也得到了落实,整节课中学生能主动质疑,声情并茂地朗读,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本课的容量稍嫌小一些,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多出了一些,在课始,可以安排听写生字新词这一环节,或认读生字、新词。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说课

教材分析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以“扬善、惩恶、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为主题的。《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段写了狼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第二段写狼故意找借口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第三段写小羊说明不是他把水弄脏的道理。第四段写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第五段写小羊又一次说明不是他在背地里讲狼的坏话的道理。第六段写狼暴露了本来的凶恶面目,向小羊扑去。

这则寓言故事的特点是:1)寓体生动形象:狼的“故意找借口”、“气冲冲”、“龇着牙”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2)寓意抽象概括:寓言故事往往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寓言寄寓意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根据对教学大纲的单元目标以及寓言教材特点的分析,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狼和小羊的话,在品读中体会狼找借口一次强于一次的狡诈凶恶本性。2)(过程和方法)能在充分感知寓体(狼和小羊)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凭借再现寓体的具体形象,用自己的话说出寓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关注小羊命运,续写故事。教学流程

一、再现寓体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 我用情景教学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再现故事发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同时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为学习全文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概括课文内容—-找三次对话——引出狼和小羊的话,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疏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寓体形象。

三、细读品悟,关注小羊的命运,认识狼的本性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品悟,并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例如提示学生“他像一只凶恶的狼吗?为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学生在相互的评价中逐步体会狼和小羊对话的不同语气,以提高朗读能力,阅读感悟能力。

文中狼和小羊共有三次对话,我采用“导——扶——放”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读书解疑。学生读懂了,想清楚了,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四、课外扩展:续写故事。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呢?在透彻理解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小羊命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设计理念

一、有机整合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得到情感体验。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看清狼的蛮不讲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狼的本来面目,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进行创造性续写故事。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情景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从而带动言语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本课将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开始。

开篇我先创设了一个静谧和谐的环境,深深吸引住学生,当他们陶醉其中的时候,再使情节突然一转,(“一只大会狼突然从远处走来了”)随着狼的出现,将矛盾推出。这将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轻松进入课文的学习。有了这么强烈的对比,学生就容易就找准狼和小羊的心理位置。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文本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离现实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推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而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会随之敏锐起来了。

三、渗入语感训练。新大纲虽未出现“语感”字眼,却明确规定了语感训练的要求和提示了训练的方法。低段是儿童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语感训练。

1、涵咏诵读。我立足于“以读为本” 的思想,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把自己浸入课文中去体会。在“边读边体会”的阅读中,逐步感受到狼的凶恶、狡诈、蛮横和小羊的天真、善良。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解,切实做到读中感知,读中体会和读中感悟。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例如:第三次对话的学习,我请学生自己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兴趣浓厚,特别是当我来扮演小羊,他们起立扮演狼,向我嚷着扑来时,能把对狼的理解推向高潮。

2、形象再现。在学习第一次对话前,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啊?看看它的表情又是怎样的?”(教师指着课文插图)学生通过拓展联想,产生直观形象,不仅能融入寓言情景,还能准确地把握狼的内心世界,体会狼的狡诈,为朗读训练铺垫。

3、生活补充。当学生不能抓住提示语正确到位地朗读狼和小羊的对话时,我会提示学生“假如你的借口被小羊驳倒了,你心里会怎样?”“假如你被狼再一次冤枉,你会怎样冲着它说?”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情感,体验后,就能轻而易举地走入狼和小羊的内心世界了。预计课堂教学成果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收获:

1、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能依据上下文关系揣测人物内心,能抓住提示语正确到位地朗读。

2、合作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参与小组交流,形成集体意见的好习惯。

3、能关注小羊命运,通过续写,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

4、通过语感训练,加强语感,为提升语文素养做准备。

尚未解决的问题

1、低段儿童在概括寓意时,能否通过“因为——所以——”等的句式训练,得出抽象结论。

2、第三环节的设计中,当学生扮演的狼向我这只羊嚷着扑来后,是否要打断学生兴趣,回顾这三次对话,进行小结。(我的环节中没有这一步,但还在犹豫是否要放进去)二年级语文《云房子》说课稿之三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云房子》一课,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态和小鸟们活泼可爱的生动场面。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朗读感悟、表演体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所见到的各种各样的房子,如木房子、土房子、砖房子„„在学生们兴头上,我话锋一转,问:“那同学们看到过用云做成的房子吗?”在学生们愣神时,我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2课——《云房子》。云房子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样的?又是谁造的呢?同学们若想知道,那赶快翻开语文书读一读。”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进入了主动阅读、探求的氛围之中。

二、诵读课文,充分感知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作启发引导:“《云房子》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我从同学们读课文时的神态就看了出来。现在,我想请同学来介绍一下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地方。”可请学生读自己觉得有趣味的语句,不必要求其说出为什么,主要是让其发挥一下主动性、表达欲,以有利于接下来的细读领悟。

接着,我引导学生细读体会:“同学们介绍了不少地方,课文真的那么有趣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其中的趣味。”我打出雨后白云朵朵的投影片,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问:“同学们,天上的云朵是太阳收藏的吗?我们从‘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写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都喜欢童话,因为在童话里,动物、植物及各种事物都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会行动,活泼可爱。你看,谁来了?”(在白云投影片上盖上小鸟复合片)指导朗读鸟的话:“现在,你就是这群小鸟中的一个,当你看到这么多的白云,心情怎样?”(非常兴奋)“那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读,同学们也认真听听,看看他(她)的朗读能不能给你一种兴奋的感觉。”多请几位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体味。

我又进一步引导:“原来,云房子是这群小鸟建造的。那么,云房子造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随后,我在投影片上打出重点词:“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很高的大楼房”、“很宽的大礼堂”、“一点点小的”。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感悟:“谁能读出‘大楼房’的高?”引导学生既可用语气也可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用同样方法指导读另几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云房子的感悟。·最后,我引读:“噢,小鸟们造的云房 子的形状还真多呢,(引读)有„„,有„„,有的„„,有的„„,也有„„”,让学生有一整体印象。

三、课堂表演,加深体味

学生通过朗读,对云房子的美丽多姿有了较深的印象。这时,我适时过渡:“云房子造得这么多、这么美,小鸟们心情怎么样?它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播放小鸟呜叫的录音带)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课文中‘叽叽喳喳叽叽喳’是小鸟们在说话呢,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不求多少,只要符合情况即可。之后,让学生按设计的情况演一演。

在学生表演完之际,我紧接着说:“小鸟们玩得正开心,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云房子怎么样了呢?”指名读课文,同时翻掉投影片的白云覆盖片,留下太阳和蓝天底片。“云房子被吹走了,不过,天上还是很美的,”(引读“天空像„„,只剩下„„和„„”)“小鸟们没了云房子,但看到‘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相信也不会很生气吧。”指导学生抓住“咦”、“变小了”、“不见了”、“哪儿去啦”等词语,读出小鸟们的惊奇和对云房子的迷恋心情。最后,让学生说说:这时,小鸟们会说些什么?并让学生们也来演一演。

四、背诵积累,迁移拓展

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已初步体味到课文语言的清新优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有步骤地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其背诵、积累。首先,让学生对全文发展留下一个清晰印象:雨后留白云——小鸟造房子——串门来做客——风吹房无影。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又有利于学生背诵。其次,在每个段落的背诵指导上,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多种方法的指点。如指导背诵第二段,我抓住关联词语“有„„有„„”、“有的„„有的„„也有的„„”来提示,让学生先背单句,再作合成。在学生背诵之后,还启发他们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收集到自己的好词佳句本上,引导其有意识地积累。

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天上的云,还可以去找一些云的照片,并自己动手画一些不同形状的云,开展了一次“美丽的云”的活动,有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找到的云的照片或自己所画的云的图,并对其作介绍、描绘;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观察云朵后,展开了想象,像课文一样进行了创造性的描述„„可以说,这一迁移拓展,促进课文语言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运用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教材:

《梅兰芳学艺》讲的是梅兰芳小时侯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说明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课文中的插图是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进行观察、想象的好材料。

教学设计理念:

一、自读自悟。

罗杰斯曾说:“自主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本课中,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予以点拨,或组织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采用直观演示、多媒体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还应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效果。

二、演示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是一个过程,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为什么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呢?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学生在课中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就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先理解“紧盯”、“注 视”等词语的意思。采用演示的方法,教师手拿物体上下移动,让学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告诉学生这就是“紧盯”、“注视”。梅兰芳经过长期的苦练,终于,他的眼睛会说话了,播放(梅兰芳唱京剧)的录象,定格后问学生:梅兰芳的眼睛在告诉你什么呀?梅兰芳告诉你这么多,看来他的眼睛确实会说话呀。再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演中促悟,悟中诵读。

在学生赛读前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的眼睛会说话吗?会说话了才能读好课文,你们行吗?让学生用眼睛来表示对老师有意见,再用眼睛表示你在思考问题。学生通过表演,知道了原来这就是用眼睛来说话,对课文的语言也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让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突破学习难点,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质疑促悟。

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梅兰芳有没有放弃学京剧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学习。突破“烦琐分析”的积弊,同时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适应了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客观规律。

整个教学设计,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较多的“不确定性”,给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应变留有余地,也给学生思维、想象的发展留下了空

第五篇: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第四单元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分析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

----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介绍京剧起源部分时,我采用的都是师生交流法,先问学生‘有谁知道关于京剧的起源’,从而引出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四大徽班”,接着我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出京剧四大名旦,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京剧旦角都是男性?’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第二项设计是观看一段视频,来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引出我想让学生知道的两个内容(1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有特殊的造诣,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2梅兰芳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其次,是介绍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我同样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加深对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的记忆。最后,是介绍“梅派”艺术。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聆听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体验感受这两个唱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第二项设计是分析唱腔特点,引出“梅派”艺术唱腔特征。第三项设计是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就会对梅兰芳先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七、知识拓展

介绍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讲授法,介绍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演出经历。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情况。第三项设计是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在国外影响力’的个人观点。这部分一是为了拓展他们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观点的学习习惯。

八、课堂总结

运用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赞誉梅兰芳先生的一句话“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来结束本堂课。为的是创设一种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尊敬之感得到升华

下载梅兰芳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梅兰芳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梅兰芳影评

    《梅兰芳》观后感 我看完《梅兰芳》时候,已经很晚了,大概12点多了,顿时感到莫名的怅然,心里好像有什么压在心口缺拿不开。在长达两个半小时过程中,我的感觉竟然是变幻无常的,真是......

    梅兰芳影评

    梅兰芳影评 看完电影《梅兰芳》,怅然若失。戏是好戏,词是好词,全片意境歌行至此,轻轻巧巧弄了个花腔,逝入云端,似有若无之间,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 影片开始是少年梅兰芳打开一个木匣......

    梅兰芳影评

    《梅兰芳》影评在影片《梅兰芳》里,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诚意,看到了属于因为等待《黄土地》、《霸王别姬》的那个北方气韵的陈凯歌。也许是因为记忆里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

    话剧《梅兰芳》

    话剧《梅兰芳》一座戏楼--倒影千年国剧的潇洒铿锵!一副守旧--描画游龙戏凤的悱恻缠绵!一场戏梦--经历百年人生的繁华跌宕!一段唱腔--倾诉天人永隔的无尽思恋....由演员白永成担......

    梅兰芳 教案

    《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课文,了解重要写了梅兰芳的哪些事例,试着将品质与事例相结合。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

    梅兰芳教案

    一、设计理念 《梅兰芳》教案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

    梅兰芳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苏倚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

    《梅兰芳》教案

    《梅兰芳》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沦、幌、拒、骚、唾、澎、湃、逸、剃、窘”10个生字,会写“爆、沦”等17个字,掌握“爆发、沦陷、丑恶、拒绝、邀请、骚扰、提心吊胆、毫不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