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一、教学导入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师: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靠打猎为生,他们有时候也会把捕到的小动物圈养起来,有一天,有几只小羊跑到了圈外,一位猎人正在琢磨着怎么记录圈外小羊的只数呢?(出示主题图)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羊?
师: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猎人为了把小羊的数量记录下来,就用3个小石子来代表3只小羊。
师:圈外有3只小羊,圈内还有呢,猎人也进行了记录。看看猎人现在摆出的石子,你能看出这次他捕捉到了几只小羊吗?你是怎么数的?
生1:一个一个的数。生2:两个两个的数。„„
师:刚才猎人用小石子分别记录了圈内和圈外小羊的只数,如果要一次性记录小羊的只数,猎人就有点为难了,快来帮帮他吧!
(一)数小棒
师:猎人只会用自己的十个手指头数数,这么多石子他有点儿数不过来了,请你帮帮我们现在没有石子,只有小棒,那我们就用小棒代替。
师:怎么摆小棒就能让猎人一下子数出来呢? 生:先数出10根小棒放一边,在数剩下的1根。(学生若没有想出此办法则由教师给出。)
教师说明:这时候来了一位聪明,他数出10根小棒放在一堆,还捆成了一捆。(课件动画演示)
提问:他捆了几根小棒?为什么这么捆?
生:因为猎人只会用10个手指头数数,只能数到10,把10根捆在一起,剩下的在从1开始数。
师:你太聪明了!帮助猎人很快的数出了小羊的只数。
师:把这10根小棒一根一根地放在手心里,边放边数。不多不少正好10根,这10根小棒叫做10个一(板书:10个一)。这10个兄弟现在就是一家人了,我们用皮筋把他们捆成1捆,这1捆小棒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够10根捆1捆,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就是)。
(课件演示: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我们刚才数出了10根小棒,把它们捆成了1捆,10个一等于1个十,多一根或少一根都不行。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师: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又快又清楚? 全班交流汇报(课件播放教材P74“捆一捆,认一认”图2)
师:一捆表示1个十,一根表示10个一。1个十和10个一合起来就是11,用加法计算。(板书:10 + 1 = 11)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 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生: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生: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二、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三、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二)生生互对
四、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生:有12,13,14。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生:17的前面是16,后面是18。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六、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个一就是1个十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
1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巩固新知(智慧岛)出示课件。
1.树上有几个椰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并列式计算。2.有12只小狗在做游戏,又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
3、书上有14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
4、小猴摘桃。
5、计算并比大小。
四、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3+2=5
13+2=15 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2)提问:
师:看到7。
生:想到3。师:看到1。
生:想到9。师:看到4。
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 5 =14 教师板书:
9 + 5 = 14
+ 5 =
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5把9分成4和5
教师板书:
9 + 5 =14
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我们在计算9+5的时候,可以一根一根接着往下数;也可以从5里先拿出一个1与9相加,凑成10,再用10+4就等于14;还可以从9里先拿出一个5与5相加,凑成10,10+4=14。
4、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9+3 师: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生汇报得数和算法。(2)出示7+99+4 师:这两道题你会算吗?请你自己算一算,有困难的小朋友还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忙。(做完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3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73页2题。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9 + 5 = 14
9 + 5 =14
1 4
4 5
10
10
教学反思: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教具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 6 = 1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搭积木。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2.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板书设计:
8+6=14
8+6=14
2 4
4 4 教学反思: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3.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主题图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1、共同学习7+6.(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1、84页第1题:先看图,观察,在列式。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 6 =13 + 6 = 13 3
4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教具准备: 主题图。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本节课你解决了那些问题? 教学反思: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淘气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
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3.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主题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
2、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议一议
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
师: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学生发言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学生可以提出自己记录数学信息的方法,合理适当的方法都可以给予表扬,要求学生能够记录清晰明白即可。)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快有准确!
三、全课总结:
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教学反思:
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积木、扑克牌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生2:同桌合作游戏。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教学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单元重难点:
1、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2、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三、课时安排:15课时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
课题:捆小棒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生活中发现20以内的各数。
3、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
1、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在生活中发现20以内的各数。
3、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
教具准备:计数器、直尺、小棒
学习过程:
一、直接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再学习20以内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1、数小棒,引入小棒。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我们一起数十根小棒。(师生一起数,然后小结)
2、介绍计数器
十根小棒和一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引入计数器)
3、认识数位
师:用计数器的珠子如何表示一根小棒呢? 学生动手操作。
4、认识11—20各数(1)认识11 师:个位上的1个珠子就表示1,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十,11用计数器怎样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师检查(2)认识15 我们拿出一捆小棒和5根小棒,表示的数是多少? 生回答后用计数器拔珠表示。(3)认识19 师:现在老师摆数,你们在计数器上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数来。生拔珠
5、我说你摆,你拔我摆
师先示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6、估小棒
师:这里有一把小棒,请你估一估有多少? 同桌之间互相估一估。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十大的数,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
学生互相找一找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说出数的排列顺序。
2、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的。
五、总结
1、学生互评
师;这节课你认为谁学得最好?
2、小组互评
课题:搭积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 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进一步体会20以内的数的顺序,有数位意识。
3、步学会在合作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 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进一步体会20以内的数的顺序,有数位意识。
教具准备:幻灯片、正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
师: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0块积木)你们同桌之间互相玩一玩积木加减游戏,好吗?
师;从玩积木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二、建立模型
1、观察图,引出算式。师:笑笑和淘气也和咱们一样在玩积木,看看他们是怎么样摆的?(出示幻灯片)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小结。
2、试一试。师:刚才小朋友非常热心地给笑笑和淘气帮忙,现在你们愿意自己也试一试吗?(1)师让学生根据算式,动手用积木搭一搭。(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3)集体交流反馈。
三、课堂开火车
1、开火车,看看谁算得有快有准。
2、碰碰车
老师说明题意,让学生小组完成,最后汇报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1题)
师:请同学看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先计算再找规律。(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2题)师:老师请大家观察两个算式13+5=
5+13=
从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3、登长城(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3题)
五、小结
你们给自己打个分,觉得给自己多少分? 下节课你会怎样补救不足?
课题:有几瓶牛奶
学习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学习重难点: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小棒、幻灯片 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
师;看,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来了,它要和我们一起玩对数的游戏。(以叫声代替)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不她难住了,请 你们帮她数一数一共有几瓶牛奶,好吗? 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列式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地知道有几只鸡蛋?(1)引导学生用凑十法。.(2)学生动手摆一摆 板书:9+5= 把5分成1和4,或者把9分成4和5来凑十
2、试一试
9+3=
6+7=
8+4=
3+9=
5+9=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引导学生用凑十法)
2、比比谁算得快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老师考考你们,下面的几条算式会做吗? 9+4=
8+6=
4+7=
9+9=
8+5=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引导看图说出数理)
四、数学游戏
1、找朋友
先让学生明白题意,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2、数字小火车
出示“小火车”,讲明规则
五、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题:
有几棵树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不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迁移类推能力。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出示:小猴子在公园里种了8棵树,然后小熊又来种了6棵树的情境。)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以上猴子和小熊共种了多少棵树,你们可以帮它算一算吗? 2小组合作讨论,老师共同参与。3小组汇报交流。4老师小结。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办法。二.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师:你们会把他们两种的树列出一个算式吗?(2)讨论算理,(8+6应该是怎样算的,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捧摆一摆“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三.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教师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加9等于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四.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比一比谁算得快,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3题。五. 总结
利用主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环抱教育,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进行评价。
课题:练习四 学习目标:
1. 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习。2.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学习重难点:
初步型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到秋游的情境中。)二.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1. 老师在黑板上出示标好号码的巴士,然后让小朋友拿好自己的棋(棋上有算式),然后让小朋友按照自己自己的得数应该上那部巴士。2. 送信(利用练习四的第2题)用不同号码的邮箱。然后让显示拿起有算式的信,算好得数后投进相对应的邮箱里。
3. 排队(出示动物身上标有算式的动物图,让学生算出得数后,把动物按顺序排好。)游戏完后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第3题填完整。4. 午餐,(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解答完全正确的小朋友可以得到“食物”)
5. 返校,(把第9题制作成车票的形式给学生,利用第9题创设情境,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
三. 总结。
老师让学生说说在本节课的收获。
课题:买铅笔 学习目标: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学习重难点: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应用的意识。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观察
师:小动物非常喜欢学习,它们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动物文具店看看(电脑演示:小白兔买铅笔。)2。摸以表演,提出问题。师:现在老师来当小袋鼠,谁愿意来当小白兔,我们来表演小白兔买走9支铅笔。(准备好一盒10支的铅笔和5支铅笔)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要打开盒子啊? 师:大家同意他打开盒子吗?
师:那个小朋友能说说,刚才XX同学是怎样拿的? 二.建立模型。
1.说一说,算一算。2.摆一摆,说一说。
3.试一试,摆一摆,算一算。三.解释与应用。1.提问。2.质疑。3.练一练。4.数字火车。5.挑战。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怎样算得数才会又对又快? ] 课题:跳伞表演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学习过程:
一、创新情景,引导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观察一场精彩的表演,好吗?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讨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小蚂蚁和小蜗牛谁多谁少?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小组汇报交流 师作相应的引导
3、探讨算法的多样化
师:11-7=4,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1)先小组交流再汇报(2)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师生共同对比、评价
(1)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的算法,请你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算法(3)师生评价
三、设计情景,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当住了我们的去路,原来它要让大家来帮忙。
1、出示练习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2、出示练习的第2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四、应用拓展,解决计算问题
师:智慧爷爷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两道题。第一题:出示练习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第二题:出示练习的第4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解决)
五、小结
今天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课题:
练习五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的减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学生的乐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学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和退位的减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学生的乐趣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感 学习过程:
一、计算,寻找规律
1、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
(2)组织学生观察每一小组的算式,找一找有什么规律(3)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组算式,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填数。(4)比较第四组数与其他三组数的区别。(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组数,自己填数。
2、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第6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观察算式,看看有什么 规律(3)引导学生自己交流。
二、游戏(比比谁钓得多)
1、戏准备:每组一些鱼行的算式卡片
2、游戏要求:根据每组算式,把相应算式投入相应的鱼篓
3、游戏结果交流:每组派代表读出本小组的算式,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2、第5题
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引导说话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许多计算的方法,在游戏中你们都非常投入,每人奖一个指挥星。
课题:美丽的田园 学习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学习重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课题:练习六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学习过程: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4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的认识,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的认识,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 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要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二、联系实际,创设情景
1、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师:数学数学,不可以离开数,通过最近的学习,你们有认识了那些新的 知识? 出示11—20各数,让学生认读。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这些数?
2、联系生活
师:大家说得好,看来你们都学会了用数字娃娃了。想想看,除了 书本上介绍的,我们生活上还可以在哪儿见到他们呢?
2、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数字娃娃告诉我们,他们来做客时,不小心把队伍弄乱了,请你们帮他们把队伍整理好,可以吗? 学生动手摆一摆。
三、巩固练习
1、我会猜
师:今天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都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车是11,小鹿第二个上车是13,其他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们知道吗?
2、我会算
(1)活动准备:各组有2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口算卡片,以及20以内的数字卡片。
(2)活动要求:老师出示数字,同学找出相应的口算算式(3)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组员找算式
四、自行研究,找出规律
1、送信游戏
师出示算式,学生把相应的算式放进邮箱
2、小组合作,填写加法表
出示排列错乱的算式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好。
3、找出规律
4、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5、猜数游戏
五、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9+4=
4+7= 6+7=
9+9=
7+6=
8+4=
5+3=
5+6=
7+4= 9+8=
10+7=
12+7=
7+13=
3+2=
六、小结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2、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3、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认识这些物体的名称、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能在参与合作探索中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几何体模型。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机器人乐乐来到我们一年(3)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课件出示)哇,是八宝箱耶!你们想知道箱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吗?
生齐答:想。
师:在你们面前有一个神奇的大篮子,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它,看看都有什么?(生开箱开始,又摸又看箱子里的物品。)(一分钟后)师:现在请盖上箱子,谁来说说? 生:里面有好多东西,有圆圆的,有方方的等。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吗?(学生有的不懂有的懂会乱喊)
师:好的,不管你知不知道,上完这节课,老师相信同学们就都认识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吧。(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再次打开箱子,再看一看,想一想,你知道哪些图形的名称? ①学生打开桌子上的篮子。
②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2)说一说
①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②请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生1:我知道有圆形。生2:我知道有正方形。生3:我知道有长方形。生4:我知道有圆柱。
师:同学们真厉害,竟然知道镇邪图形的名称。(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学生。)(3)分一分,认一认 师:现在同学们再观察观察,这些物体中,有没有形状一样的呢? 生:有。
师:有啊,那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4)议一议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那些地方是相同的?
三、了解物体的特征
(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
①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③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2)小组汇报: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3)交流反馈
①球
学生汇报: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会任意地滚动 板书:球 ②圆柱 学生汇报:
生1: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我们叫它圆柱。生2:直直的,长长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板书:圆柱 ③正方体。
学生汇报: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板书:正方体 ④长方体 学生汇报:
生1: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全是一样大的。
生2:六个面没有一样大,但是我发现它们前后相对应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板书:长方体。
四、课堂活动
(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出示课文第70页上的图形)学生认一认,并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2)分一分,连一连。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一题。②指名说一说每个物体各是什么形状的。(3)数一数,填一填。
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二题 ②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圆柱和球?(先同桌说,再全班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而且还在校园里找到了很多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用途很广泛,到处可见。小朋友们今天回家看看自己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讲给你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克服在活动,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2、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图形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左右的相对性,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及拼摆的过程。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更加准确地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熟练地判断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及有关这些形状的物体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这几个方位,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现在老师说方位,你们用最快的速度指出这个方位,能做好吗? 师:好,注意听了!
(师随机说方位生指,速度越来越快.)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得还真牢啊,非常棒,给自己来点掌声.(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立体图形,谁还记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师:真棒,记得真牢。谁还记得每个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特点呢? ①学生分小组边回忆边互相说一说。②全班交流。
生1: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大。生2: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生3:直直的,长长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平平的,放平了可以滚动。生4:圆圆的,滑滑的,可以自由滚动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摆(1)我说你做
要求:①先放两个圆柱。
②在两个圆柱上面放一个长方体。
③在长方体上面放一个正方体。(2)自由想象
①学生自由拼图,边说边拼。老师巡视、指导。②讨论交流。
(3)摸一摸,摆一摆。
①学生分组活动,每两个学生一组玩“摸物体,摆造型”的游戏。
②游戏说明:一个学生指令,另一个学生蒙上眼睛后按指令行动。先摸出指令要求的立体图形的物体,在按指令拼搭。③互换角色多玩几次。
(4)“小小设计师”
①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谈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机器人、动物、交通工具、房子等。比一比哪个小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②小组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
③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5)“数一数” ①活动导入: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②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③要求学生说一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73页“练一练”第2题 ① 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② 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2)拼搭游戏。(课本第73页第1题)
① 一名学生提要求,另一名学生按要求进行拼搭。② 两学生角色交换。
③ 比一比,谁摆得又对又快!(3)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课本第73页第3题)
①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② 集体交流方法并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第3课时 时间表
第七单元 年、月、日
第1课时 看日历
教学内容:教材P67~68。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认识。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在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呢?(学生自由汇报)师: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师:关于年、月、日,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秘密吧!(板书课题:看日历)设计意图:以特殊的日子为切入点,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的思维,同时为下面的新知教学做好铺垫。
二、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观察教材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谈一谈你的发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4年的年历,和同桌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请同学们在表格中记录下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学生参照教材附页1独立完成。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数据,以保证自己所填数据的准确性。
同桌交流、核对,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
生1:一年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生2:1,3,5,7,8,10,12月每个月有31天;4,6,9,11月每个月有30天。生3:2月的天数很特殊,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013年、2014年、2015年的2月有28天,2016年的2月有29天。师总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别的月份都不一样,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师: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份的天数。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如果学生说出了书中的两种记忆方法,老师可以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尝试记忆;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来,教师可利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左拳记忆法”。
请你伸出左手,握拳,拳头背向上,从右向左,从1月数到7月,再从左向右,从8月数到12月。凡是数到凸的地方的那个月就是大月,有31天;凡是数到凹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师:请大家边看边实践。(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课件出示)“口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老师的简单小结,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
2、进一步认识平年、闰年,学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观察教材附页2,把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同学们将教材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教材68页的表格中,完成后,请同桌间互相核对一下你们填写的数据。指名汇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月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预设
生1:2月份有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份都有28天。
生2:我知道了2012年和2016年都是闰年,其他年份都是平年。……
(2)课件出示教材68页第二个表格,指导学生涂色谈发现。师:把表格中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生1: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生2:我发现了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3)组织探究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不同的原因。
师:平年的2月份有28天,闰年的2月份有29天。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这么特殊呢?
(课件演示并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实际上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一年以365天计算叫做平年。平年每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也就少算了大约1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2月份,也就出现了闰年,所以每四年中有一年是闰年)3.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1)仔细观察教材附页2中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①根据2月份的天数说出2009~2016年中哪几年是闰年。(2012年,2016年)②观察发现,小组讨论得出:每四年里有1个闰年。③组织学生用年份除以4,看看结果有什么不同。(有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有的年份除以4有余数)(2)小结:我们把2月份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把2月份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强调: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设计意图:与传统教学的直接传授相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注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思考、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1.口答。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3)9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4)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算一算。
今年的1月,2月,3月共多少天? 3.填一填。
(1)2012年是()年,()年后,即()年又是()年。(2)今年是()年,上一个闰年是()年,下一个闰年是()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到了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回去后希望同学们能向家人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
五、作业
第2课时 一天的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P70。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说,用动作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睡觉)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晨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时、晚上9时。
(学生做各种动作)师: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作普通记时法。同学们在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时,一定要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凌晨等限制词。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记时法——24时记时法。用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知道时间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观察情境图,交流所得。
(1)(课件出示教材70页情境图)说说你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
生1: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生2: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2)小组讨论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虽然钟面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表示的却不是一个时刻。第一幅图是夜晚的1时,也就是凌晨1时;第二幅图是白天的1时,也就是下午1时。2.介绍24时记时法。
提问: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怎样表示吗?(1)学生自由交流表示方法。
(2)教师小结: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24时记时法
提问:(1)回想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2)时针走的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3)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学生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时,13时,14时直到24时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70页的钟面展开图)师总结: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通常叫作24时记时法。
三、探究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转化方法
1.把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1)提问:夜里11时、下午3时用24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师: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刻时不要说上午、下午等限制词。
(2)提问: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吗?
师总结:中午12时以前,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需要加上12时才能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2.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提问:(1)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学生交流后得出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加上“早晨”或“上午”等限制词就可以的结论。
(2)14:00、17:30用普通记时法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12时以后的时刻要减去12时,然后在前面加上“下午”或“晚上”等限制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经历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互相转化的认识。
四、探究并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出示教材70页邮筒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从取信时间的图表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后个别汇报)预设
生1:我先将两个时刻都转换成普通记时法的形式,然后借助钟面数出来的是4时30分。
生2:我直接用24时记时法数出来,是4时30分。
生3:我是这样想的,第二次取信时间是14时,第三次取信时间是18时30分,18时30分-14时=4时30分。
总结方法: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就可以求出经过时间。设计意图:通过钟面直观演示,使学生知道了从14时到18时30分经历了4时30分,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71第1题。2.完成教材P71第2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3课时 时间表
教学内容:教材P72。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
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中两个小朋友作息时间的不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交流所得,学生汇报。预设
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钟面就是所求。(4)汇报答案。
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钟面。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
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
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思考和推算的过程? 预设
生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了下课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后,大课间就开始了,所以大课间开始的时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40。
大课间结束的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即14:40,经过40分第六节课下课了,此时是15:20。
生2:新疆民族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40。第六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束时刻是17:30。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感知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
1.制作自己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表。
2.集体评议谁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得最科学、合理。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安排,按时上学、放学,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五、作业
第五篇:2017新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明天要远足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目”。会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想些什么呢?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师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课文题目。
①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í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课件出示)目——()耂——()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生读文。)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大还是小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彳、亠、忄”3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认识自己,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2.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拼读生字,记忆生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5.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一。温馨提示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拼读课前圈画的生字,要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6.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⑤指名认读,齐读。
三、写字指导(自、己)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4.展示评价。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2.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2)开火车读。(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
”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1)“我”觉得自己“很小”。“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衣”是独体字。)(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4)展示评价。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
儿
长
大,是
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教学反思: 项 链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重点:识字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师: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5.指导书写:(1)白(第一次书写):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后临写,教师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己书写一个。(2)和:认识新偏旁“”。(3)学生练写“的”“又”。6.去掉拼音读一读。
7.师:都学会了吗?接受挑战吧!(开火车检验词语卡片)(开火车检验生字卡片)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习生字,指名读全文。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的()。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又()。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用三角号画一画,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
笑 迎 捡 穿 挂 落 穿 挂 ②指名表演。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你知道大海的快乐是什么吗?(有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⑤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
三、升华快乐——欣赏美
1.多美啊,让我们尽情尽兴地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大家读得太好了!读够了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四、书写快乐——畅谈美
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里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写一写吧!(配乐)(投影,配乐指名展示作品)
五、热爱美
师: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播放歌曲《童年》,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课。)
六、布置绘画作业,创造美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大海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明天带过来,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重、难点)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难点)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5.在师生共读中,丰富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前准备 1.课件;猴子头饰等。(教师)2.搜集八字成语。(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孙悟空寄来的请柬,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高兴吗?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谓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的“花果山之旅”,可爱的美猴王也设置了重重障碍,需要连闯“三关”才能到达,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闯关图。
二、分层闯关,巧学夯知 1.识字加油站。
(1)过渡:勇敢机智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
(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课件出示: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 爸爸 妈妈 伯伯 叔叔 爷爷 奶奶)(2)尝试认读。
①个人认读,同桌互拼订正。②汇报:指名学生读词语。③分组开火车认读。
(3)教师强调这些词语中的第二个字读轻声。(4)诵读积累。①男女生赛读。②齐读。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2.我的发现。
(1)过渡:小朋友们,别高兴得太早哟!瞧!第二关是什么呢?(2)揭示第二关内容。(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孙悟空挑衅地说:“你们知道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吗?”)①小组内讨论。②学生试着说一说。
③教师小结:第一组“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是日字旁,都和太阳有关。第二组“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是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它们大都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3.字词句运用。A.比一比,写一写。
(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2)火眼金睛:课件出示“书写提示”。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长”字注意书写的笔顺,“四”字第四笔是竖弯,“心”字三点要写得均匀。)③尝试书写。④展评反馈。B.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可爱,书写得这样认真,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2)课件出示书中的图画。①学生小组内讨论。②同桌互相说一说。③汇报交流。④课件出示:
牛羊 牛羊在山坡上吃草。同学 我和小明是同学。大山 远处有一座大山。4.日积月累。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轻松地闯过了三关,孙悟空可高兴了!他想送给你们几条成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出示成语。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3)指名朗读。
(4)教师讲解成语的意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6)带着理解齐读成语,背诵成语。(7)谈谈对这些成语的理解。(8)交流搜集的八字成语。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你们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聪明才智勇闯三关,真了不起!回家千万记住要把你今天的收获和你喜欢的人分享!
瞧!孙悟空也为你们欢呼鼓掌呢!孙悟空会在花果山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4.教师指导细读。(1)第1自然段。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②指导感情朗读。(3)第3、4自然段。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②齐读第4自然段。(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4.汇报:续说故事。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