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至4单元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2课时 1.燕子 2课时 2.古诗两诗2课时 3荷花2课时 4.珍珠泉2课时 语文园地一+习作 4课时
1、燕子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3.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一、导入:
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
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1. 读准字音。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不要错读成 fó。2. 自主识字,找规律。3. 交流。4. 巩固运用。5. 同桌抽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写字。1. 读准字音。2.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燕、聚、演、倦、漾。3. 观察字形结构。4. 练习书写。
(二)一、播放燕子翻飞的课件。
二、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1. 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2. 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3. 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4. 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三、朗读感悟。
1. 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 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3. 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1)外形特点
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用朗读表达燕子的活泼机灵。(2)飞行特点
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燕子的飞行特点(轻快)。通过朗读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3)停
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读一读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4. 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5.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四、音乐配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
六、摘抄喜欢的句子。
课后反思: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说谁赶集?为什么这么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多,给人以赶集、热闹的感觉。
2、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课后反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3.荷花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
1、完成习作。
2、预习第四课。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4* 珍珠泉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时间: 1—2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泉水的图象资料,或一些图片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向他人求教有关泉水的知识。熟读课文。
五、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
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
3、师播放泉水图象,读“资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乡”“珍珠泉”。
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
1、引导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
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
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2)潭水是什么样的?
(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 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
(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三个“那样”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感情。“绿得„„”“清得„„”强调绿的程度要读出赞叹的感情。)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四、拓展学习;
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布置学生去想,去回忆,去观察,课后反思:
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其“绿”“深”“清”“幽”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课堂中要让孩子充分地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二、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第三课时
誊写作文
第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如:呼吸、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二、“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三、“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课后反思: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第二组
一、教材简析: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的40个生字,正确读写57个新词。
2、本组教材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我们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3、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
四、教学时间:预计12课时
5、翠 鸟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挂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
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
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二、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读音: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
四、抽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课堂作业:
1、写生字。
2、抄写生词。
六、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
2、小组读。
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 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3、师述: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2、共同评议。
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课后反思:课堂中,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然后分组交流的完成为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汇报交流中指导学生注意语言准确与生动,培养了想象力与表达力,如出示两组句子,每句较之前一句都多一个“形容词”,这样写的作用让学生观察,读中比较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6、燕子专列
一、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交流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5、归类结合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2)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四、课堂作业(1)写生字。(2)抄生词。
六、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下节课交流解决。
第二课时
一、学生交流互解,归纳整理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二、教师组织讨论学习解答重点问题,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1)自读自悟课文
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A、是谁拯救了它们? 政府:读书第二自然段。人们:读书第三自然段 一个小姑娘:读书第四自然段
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三、学生分组学习
(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请勾出来,再读一读。(2)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 作者的表达方式。
(1)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联系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2)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层面:一是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了,“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的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4)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出示: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
五、总结,升华体会
1、师述: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六、课堂训练
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
课后反思: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等17个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资料收集。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呢?小村庄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山谷、森林、郁(yù)郁葱葱、湛(zhàn)蓝、甜润、盖房、裸(luǒ)露、扩(kuò)大、一栋(dòng)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工具、家具、锋利、喘气儿、黎明、洪水、清澈(châ)、造犁(lí)、咆(páo)哮(xiào)4.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加一加:口+包→咆 牛+利→犁 木+东→栋 比一比:广——扩 有——郁 甚——湛 果——裸
三、检查预习。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适当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2.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第二节课进行回答。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找一找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的左边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衣撇的“勿”。3.各自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设置悬念,引导质疑。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感悟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三、引导探究,理解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然后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两个“谁”是表“认指”,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上山砍树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②“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随意的心态。
③“一棵一棵”表示数目不确定,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齐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②分四人小组交流提问。
③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把它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①“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把句子的“还”去掉,意思会变吗?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以前,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及感受?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读泡泡里的话“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如:可以谴责任命那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2.如果你是小村庄的一员,请你说说该如何保住小村庄。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词句。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郁郁葱葱的森林
美丽的{清澈见底的河水 }斧头→ 什么都没有了? 小村庄 清新甜润的空气
课后反思: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这段意思画出来(树林减少,裸露土地扩大,树桩遍地皆是,树林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烟)不出所料,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便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很好的体现了人们无知地肆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和无节制地浪费自然资源。
8* 路旁的橡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学习本课,按照练读——选读——质疑——议读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4。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
。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
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
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 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第二课时
习作: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
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 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 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
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课后反思:本次口语交际还可以结合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安排来进行,在适当的时机,师生共同对前一段时间学生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比如,学生汇报身边环境污染的现象时,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请学生说一下是怎样知道这些现象的„„另外,还可以更多地在“我们能做点什么”中的“我们”身上做些文章。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运用本单元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和主旨。
3、通过对关键词句的了解理解全文的意思。
4、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积累,理解故事所要讲述的道理。
5、把本组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四、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五、单元课时 共12课时
9、寓言两则2课时
10、惊弓之鸟2课时
11、画杨桃3课时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1课时 语文园地三4课时 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学生:收集寓言。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后悔)
有错就改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计划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8个专题展开,编排注意加强整合性,每一个专题都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内容和形式上凸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以及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6、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教学难点: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习作中去。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读议法 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4课时
第二单元 14课时
第三单元 13课时
第四单元 14课时
第五单元 14课时 第六单元 13课时 第七单元 14课时 第八单元 13课时
第一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首古诗,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题材多样。《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栖息,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燕子生机勃勃的特点。《古诗两首》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色,包含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荷花》让我们领略到荷花的美丽,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珍珠泉》一文描述了珍珠泉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和“宽带网”五个部分。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与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正确读写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6、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5、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6、认真观察事物,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
4、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教学方法: 导读法 读议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卡片 图片资料 单元课时安排:
1.燕子 2课时 2.古诗两首 2课时 3.荷花 2课时 4.珍珠泉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5课时
机动 2课时
1、燕子
教学内容或课时:
1、燕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
三、组织讨论 合作学习
活动一: 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1、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容易出错的字词要注意。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内容,展示交流。
作者运用语言优美的语言,从外形、飞行、休息几方面详细描写了小燕子的轻巧、美丽,流露出对小燕子的喜爱。
活动三: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 点评提升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展示评价
4、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五、小结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尝试背诵第一段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二至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燕子飞行的句子。课后作业:朗读全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燕子
羽毛 乌黑光亮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课后小记:
1、燕子
教学内容或课题:燕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图片 五线谱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小燕子美丽的外形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小燕子的其他特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小组探究 共同学习
活动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要求: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4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4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a、学生读后,抓住比喻句进行交流感悟。b、体会比喻句的好处。C、练习:仿写比喻句。d、交流展示。
活动二 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l、(畅所欲言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1)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交流展示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a、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b、“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c、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a、小组交流(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b、.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活动三再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自读课文。
2.、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回顾全文 归纳总结
1、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从外形美、飞行巧、停歇雅三方面描写了小燕子的美丽,深深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也要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多观察。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生字词,自读诗歌。课后作业:背诵全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外 形 俊 俏
燕 春 天 赶 来
子 飞 行 灵 巧
停 歇 优 美 课后小记: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或课时: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书写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背诵诗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诗意,积累诗句。
4、在理解中提高能力,在背诵中增加素养。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方法:读议法 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是如何赞美春天的?
二、明确目标 学习《咏柳》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设计活动 小组学习
活动一: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小组交流,相互点拨。
3、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小组间评价。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5、感情读诗。
活动二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动手画一画诗歌描写的柳树。(3)指名读,师生评议。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活动三 互相释 疑,讨论难点。
1、说出疑难,自己尝试解决。
2、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3、不能解决的,小组间交流共同解决
4、说说自己学这首诗的体会。
5、交流互评。
四、拓展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用彩笔画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五、课堂小结
学生齐背<<咏柳>>.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粗读下一首古诗《春日》。课后作业:背诵默写《咏柳》 板书设计:
咏 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课后小记: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或课时: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书写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背诵诗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诗意,积累诗句。
4、在理解中提高能力,在背诵中增加素养。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方法:读议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所学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合作交流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活动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划出节奏。
1、生自由读诗,力求流利、有感情。
2、边读边画节奏,自读体会。
3、小组读,互评。活动二: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互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生自由朗读诗歌。提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插图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5、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活动三:互相释疑 讨论难点。
1、说出疑难,自己尝试解决。
2、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3、不能解决的,小组间交流共同解决
4、说说自己学这首诗的体会。
四、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几首朱熹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2.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写一些你眼中的春天。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课生字,自读课文 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复述诗意 板书设计:
春 日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课后小记:
3、荷花
教学内容或课时: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总结学习。
3、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字里行间感受和花的美丽。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荷花>>,结合优美的词句,加深对荷花的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总结学习。
3、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三、小组讨论学习活动一:
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4、生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组读课文,互评。
活动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插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a、生交流,谈谈自己对荷花的理解。b、如何让观察某一景物?
引导学生在平时要认真观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活动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由、感情、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2、小组内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间共同交流。
4、师巡视指导,贴近学生指导。
师:文章几段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要求:语言简练,紧扣内容理解。(1)交流反馈 ①我看荷花 ②我爱荷花 ③我变荷花(2)评价
(3)讨论:结合上面的概括,给课文分段,反馈交流。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 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前几课我们学的《燕子》属于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3、平时,我们要积极观察,用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对待事物,用一双独特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五、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找出荷花的特点。课后作业:默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荷花 我看荷花 我爱荷花 我变荷花
课后小记:
3.荷花
教学内容或课时: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课文说说“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
3、反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加深对荷花美的感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说说一“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教学难点: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分组读课文,指导朗读。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说你对荷花的认识? 过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二、展示目标 明确学习
1、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感悟。
2、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想象,重点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加深对荷花的美的感悟。
3、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小练笔:用学到的描写荷花的方法,(修辞手法、结构、顺序)写一写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事物。
三、小组学习交流展示
活动一: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感悟。提示:结合重点词句进行了解,注意联系实际。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观察插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5)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活动二: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想象,重点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加深对荷花的美的感悟。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活动三:
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描写荷花的方法,(修辞手法、结构、顺序)写一写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事物。
提示:
(1)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2)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3)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A、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B、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C、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四、话说荷花的美
学完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心中都会留下荷花美丽的样子吧。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谈“我眼中的荷花”。
1.先以小组学习为单位。2.请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读下一课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造句。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荷 荷叶:挨挨挤挤
冒 展开 露 饱胀
看到 一大幅活的画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花 “我”仿佛是荷花 翩翩起舞
想到 蜻蜓快乐----快乐 课后小记:
4.珍珠泉
教学内容或课题: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味优美词句。
4、感受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泉水是怎样的,它与溪水、河水有什么区别。
2、这个泉的名字加珍珠泉,大家又有怎样的疑问? 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⑵珍珠泉有哪些特点?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解开这个疑问。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3、开火车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珍珠泉都写了什么内容。(珍珠泉的位置、特点、水泡)。
4、品味优美词句,感受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感知珍珠泉的特点
四、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一:
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
2、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还有不理解的小组内讨论解决。
3、检查反馈。
活动二:
1、开火车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珍珠泉都写了什么内容。(珍珠泉的位置、特点、水泡)。
2、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⑵珍珠泉有哪些特点?
2、再读课文,说说“我”对珍珠泉有怎样的感情。(热爱珍珠泉)
3、哪一句话更能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豪)。
4、交流反馈,互相评价交流
5、再读课文,读出对珍珠泉的热爱之情。
五、课内外结合,拓展升华
让学生为珍珠泉设计一段导游词。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家乡有哪些景物,该如何介绍。课后作业: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珍珠泉 泉水:绿、清、热爱家乡 热爱大自然
水泡:有趣 像珍珠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通过观察、交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某一景物认真观察,了解事物特性。教学难点:讲清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全班交流,增长见识。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活动一: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1、生会议所要介绍的景物,自己组织材料,2、说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3、注意语言的组织。
4、小组内推选最好的,准备全班交流。
活动二: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1、评价同学讲的怎样
语言准确 用词丰富 有问有答
2、指出不足之处。
3、修改,再次交流。
四、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注意要介绍清楚此景物特点,表达出热爱之情。
五、小结
我们在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多留心,多思考,多总结。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观察某一景物,抓住其特点.课后作业: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家乡某一景物,注意观察的层次性。教学难点:
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表达出对家乡景物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明确目标 自主习作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学习活动: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提示:
1、认真观察景物,抓住其特点来写。
2、叙述要有条理,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景物。
3、在叙述特点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
4、情感明确真挚,表达出热爱之情。
(2)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四、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3、评价,说出优点与缺点。
五、练笔与小结
1、小练笔:描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2、小结:
我们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观察,学会学习。布置作业:
完成习作,自己修改 板书设计:
认真观察 思考
确定景物 抓住特点 热爱家乡
想象和联系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修改习作,从字、词、句入手。
2、根据习作要求,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加深对习作的认识。
3、学会用修改符号在原作上修改习作。教学重点:
1、互相交流合作,认真修改习作。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提高习作能力。教学难点: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
1、出示习作,小组长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习作,修改习作。
二、明确修改目标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交流学习第一单元的收获。
三、修改习作 共同讨论
活动一:交流学习第一单元的收获。提示:
1、生仔细回顾第一单元所学。
2、交流收获,从描写景物的方法入手来谈。活动二: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提示:
1、自己读习作,尝试自我修改。
2、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3、运用修改符号,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汇报
1、自己读习作,说说修改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2、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五、再修改,再提高
六、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抄正习作
板书设计:
自己修改
交流
展示交流
汇报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仔细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多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教学难点:
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并积累。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践法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认真观察,仔细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多积累词语。
二、学生自学
三、讨论解决问题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小结:
词语前后是相反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
四、积累精彩片段
1、自由读“宽带网”内容。
2、出示自己所积累的片段,互相交流。
五、总结 布置作业: 积累好词好句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了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讲述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以及产生的结果。《翠鸟》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燕子专列》叙述了瑞士的居民热心救护被冻僵的燕子,政府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的事,教育学生要保护益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育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路旁的橡树》使学生从筑路工人行动中受到教育。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
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正确读写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4、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6、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关注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绿色家园。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5、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
4、通过交流学习,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读议法 合作学习教具与学具;幻灯片 小黑板 情景插图 单元课时安排:
5.翠鸟 2课时 6.燕子专列 2课时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8.*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5课时 机动 2课时
5、翠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翠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翠鸟” “苇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对翠鸟有一个整体认识,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从整体上认识翠鸟。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重点生字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对鸟的认识。
2、师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么多的鸟,今天我们认识一种鸟。(板书课题:翠鸟)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对翠鸟的认识。
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三、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四、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
活动一: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边读边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注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4、积累词语。(1)字音辨析。“衬衫”均为衣字旁;“漾”左右结构。(2)生字扩展组词,丰富词汇。
(3)引导学生用过联系课文内容等方式理解新词。
(4)通过词语搭配或创设语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新词。活动二:
探究质疑,引发思考,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提示: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1、讨论。(课文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敏捷的动作,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明白了什么?
2、学生质疑。师生探究: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有几层意思,每一层都讲了什么?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共有6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至五句讲了翠鸟的鲜艳的颜色;第六句写翠鸟小巧玲珑。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
3.轻声朗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疑问?
4、小组梳理疑问。
5、全班交流,解疑惑。
五、评价交流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惑,共同交流。
2、互相评价
六、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读出对翠鸟的喜爱。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认识、了解翠鸟的有关特点。
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翠鸟
眼睛(灵活)嘴巴(尖、长)
课后小记:
5.翠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5.翠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仿写某一小动物。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1、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捕鱼的敏捷。
二、明确小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小组讨论 探究解疑 活动一:
(一)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
(二)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词语,用心品读。
2、师生交流:
(1)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悟。
问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第二自然段)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第三自然段)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蹬” “飞” “叼” “贴”等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快。
(3)从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比一比两句有什么不同?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1)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离弦的箭。小结:
“疾”写出了翠鸟飞得很快。
4、听师范读第二三自然段。
5、尝试背诵着一部分 活动二: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请同学们读第4,5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4、互评 师小结:
是啊,大自然才是鸟儿们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他们的歌声、色彩、姿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光彩啊,让我们一起来热爱大自然,保护益鸟吧!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面对可爱的动植物、花草、水、空气等,我们应该怎么办?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仿写某一小动物,写出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3、展示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字词,读通课文 课后作业:背诵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外形 羽毛(鲜艳)
眼睛(灵活)可爱
翠鸟 嘴巴(尖、长)叫声 清脆 喜爱 动作 神速
课后小记:
6.燕子专列
教学内容或课时:6.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 小组讨论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明确目标,完成以下要求(小黑板)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三、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活动一:解决生字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检查识记效果
4、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5、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小燕子的关心。活动二:围绕“爱”,有感情朗读后讨论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活动三:
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提示: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
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C、结合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体会小贝蒂以及她们一家人对小燕子无私的爱。D、小贝蒂也勇敢加入救小燕子的行列,抓住语言和动作描写,更加体现出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和爱护,四、点评提高
1、小组间交流,互评。
2、师点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思考第一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的关系。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结果 “专列”运送特殊的客人(倒叙)
气温骤降 起因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课后小记:
6、燕子专列
教学内容或课时: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继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深入理解课文。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 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找出人们为了寻找、保护小燕子做了哪些事情,并明确他们这么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读悟法 讨论点评 情感陶冶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情读文,精度感悟,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关切和爱护。
2、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爱护小燕子的情感。
三、出示目标,自主合作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多读几遍,在熟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政府为什么要用专列送燕子?
(2)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温情的决定,请夸夸他们。(3)听到广播,看到电视后,人们又是怎样做的?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2、汇报探究结果。
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小燕子,并用专列运送小燕子;市民冒着严寒,四处寻找小燕子;小贝蒂不顾严寒,忍着冻伤的危险,救助小燕子,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小动物的爱护和关心。
3、点评提升。活动二: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熟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熟读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词语的作用。
“纷纷”说明所有的居民都行动起来了;“冒着” “顶着”“踏着”体现出了居民们为了救护小燕子不怕任何困难的决心 ;“四处”说明居民们找得很仔细,找了很多地方。
这些居民们的爱心真让感动啊,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
3、救护燕子的仅仅是大人吗?还有谁?(一个小姑娘)
4、你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为什么?
(她在雪地里冻了一整天,一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她真勇敢。)
五、情感升华,感悟真爱
1、再次深情朗读课文。
2、救护小燕子的爱心大军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写一写。
3、交流,点评
4、师点评
六、小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第八课字词,读通课文。
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想对小贝蒂说的话写下来。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结果 “专列”运送特殊的客人(倒叙)
气温骤降 起因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政府呼吁
经过 人们寻找 课后小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内容或课时: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读写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等词语,理解文中的新词。
3、引导学生感情读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4、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新词。
2、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新词。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设置悬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2、今天,我们了解小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文中的新词。
3、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
四、组织活动,交流讨论
活动一: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感情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再读课文,解决难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者互相交流。
4、检查学习效果。
活动二: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提示:再读课文,走进村庄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体会。(1)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被洪水卷走了的故事。(2)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人们砍树没有节制,想砍就砍,从不栽树。
(3)人们胡乱、无节制的做法招致了什么恶果?对你的启示? 人们受到了大自然最严苛的惩罚。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提示:
从小村庄的变化出发,说说感受,激发学生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情感,明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活动三:引导学生质疑: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1、学生带着问题,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梳理疑难问题并归类。
3、全班交流点评
3、师点评
五、拓展提高
1、画一画故事描述的内容
2、比一比,谁画的形象。
六、小结
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己,面对惨痛教训,我们要积极行动,保护环境。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将故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被洪水卷走了
过度砍伐
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 课后小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内容或课时: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学习目标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导入:
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这么富有的自然资源,如今竟被洪水冲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走进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组探究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品读课文,组织小组学习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提示:
(1)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
(2)小村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生认真朗读课文,找重点句子体会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
(1)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村庄的美。
原来小村庄非常美丽、富裕
(2)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小村庄的变化。
被洪水卷走了,最终消失了
3、观察课文插图1和插图2,在对比中体会。抓住“咆哮”“锋利”“裸露”“应有尽有”等词语进行理解。
咆哮:洪水发出的声音。形容洪水很猛烈。裸露:土地失去植被,土完全显露出来。
4、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画上记号,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5、交流体会,互相点评。
6、师点评。活动二:
1、再次了解小村庄的前后变化。
2、从巨大的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交流展示 提示:阅读课文故事,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感受。
1、抓住描写小村庄前后变化的语句来理解。
2、再读句子谈谈理解。
3、从小村庄的巨大变化中谈谈收获或感受。
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神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课内为结合,拓展升华
1、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神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3、联系自己身边破坏环境的事例,作为小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贡献。
五、小结
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读通第8课课文。
课后作业:把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的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富裕-----------乱砍滥伐-------------被洪水卷走了 课后小记: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内容或课题: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自己总结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
4、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文中工人和工程师爱护树木的好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然,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筑路工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读议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交流。
二、根据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阅读提示,明确中心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2)再读课文,明白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从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活动一: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要求:
(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认真读课文,明白故事内容。
2、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3、评议:谁读得最富有感情。
4、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活动二:交流。从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提示:根据故事内容,结合自己周边的实际情况说说环保的重要性。
四、拓展提升
1、假如有一天你亲身来到这棵橡树面前,你会怎么做?
2、理解环保的真正内涵。
五、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六、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我们能为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课后作业:复习本单元字词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
修筑公路----------保护橡树----------公路延伸
高尚的品质
保护环境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口语交际内容,明白中心,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力。(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汇报。
(3)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孩子。教学重点:
(1)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汇报。教学难点:
大胆交流,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力。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课外搜集有关环保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身边的环境了。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这个话题说一说吧!
二、阅读材料
1.你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整洁、美丽、空气清„„)2.那么你的愿望达到了吗?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不爱护环境的人和事?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1)学生在自由发言讨论。(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梳理。
(3)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1)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那些受到污染?(2)污染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说说环境污染的危害?(4)我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些什么?
四、组织活动,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一小组,人人参加讨论。
2、明确任务,每组重点选择一种破坏环境的现象。有针对性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3、结合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记忆佐证。
4、小组交流汇报。
围绕现实中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的事例,说说环保的重要性.5、全班汇报,评点.五、延伸拓展: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不乱扔垃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方面展开
2、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该如何把口语交际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具体完整的表述出来。课后作业: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那些受到污染? 污染原因是什么?
我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些什么?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把自己对环境方面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2、展开想象,谢谢几年后的家乡环境。教学重点:
写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建议。教学难点:
1、把文章写具体、清楚。
2、要写出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与建议。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二、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三、设计活动,习作构思 活动:(一)明确此次写作的中心
1.这次习作围绕那个话题来写?(环境保护)
2.可以从今年那些方面来写呢?(学生交流、汇报)
3.引到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
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
四、习作方法
1、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五、习作指导
1、结合具体事例来阐述环境保护的主题。
2、借鉴本组课文在谋篇布局和表达上的特点,3、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较强表达的效果。
4、语言优美,主题突出,体现环保。
五、组织自主写作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选一篇前面的课文,找出比喻句想想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课后作业:继续完成写作。
板书设计:
习作方法
1、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修改习作。
2、根据习作要求,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加深对习作的认识。教学重点:互相交流合作,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1、从字、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的表达上的方法。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例文 学生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
1、出示习作,小组长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习作,修改习作。
二、明确修改目标
1、从字、词、句、段入手修改。
2、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修改。
3、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表达上方法。
4、交流学习第二单元的收获,明白环保的重要。
三、修改习作 共同讨论
活动一:交流学习第二单元的收获。提示:
1、生仔细回顾第二单元所学。
2、回忆每一课所学知识。
3、交流收获,抓住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入手来谈。活动二: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学习课文中的方法。
3、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突出环保的主题 提示:
1、自己读习作,尝试自我修改。
2、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3、运用修改符号,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汇报
1、自己读习作,说说修改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2、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五、再修改,再提高
六、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抄正习作
板书设计:
自己修改
交流(优点和不足)
展示交流
汇报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3、会认7个生字。教学重点:
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比喻句的知识。
1、结合所学说说怎样的句子是比喻句?
2、比喻词: 像 好像 仿佛 犹如 像„„似的
3、举例
二、组织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我的发现
1、小黑板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从课文中找这类句子进行理解。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象特点。
三、巩固
说说所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四、小结 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描写景物诗句。
2、默写本单元词语。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比喻词:像 好像 仿佛 犹如 像„„似的 比喻句 :形象贴切,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日积月累
描写景物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道理发人深省。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故事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相信孩子们会为那个丢了羊的人感到惋惜,会为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不禁发笑,笑他的脑袋瓜和他的啤酒肚一样中看不中用。孩子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更羸,还会实事求是,静下心来想想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转型期,认识水平,意志品质都有所发展。但在思维特点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和高年级相比。对他们来说,上这些思辨型的课文应该是有些难度的。
根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学生思维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创新。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能够有所收获。
5、完成习作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清楚、具体。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读议法 合作探究发 感知法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 小黑板 搜集资料 单元课时安排:
9、寓言两则 2课时
10、惊弓之鸟 2课时
11、画杨桃 2课时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 机动 1课时
9、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或课时: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
4、读懂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 导析法 朗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
2、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的认识。
3、师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二、领悟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大家理解这个成语吗? 学生汇报,师小结。(亡:丢失。牢:指羊圈。)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3、提示:学生自由畅谈理解。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2、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读懂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活动一: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懂故事。
2、自己学习生字,小组解决难。懂的词语。师巡视指导。
3、了解故事内容,小组交流反馈,全班交流。
4、总结;活动二:
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提示: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寓言故事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动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呢?
讨论:
(1)羊圈破了个窟窿,街坊是怎样劝告他的?找句子读读理解。
(2)养羊人又是如何做的?(指名分角色朗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说说应当用题目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一部分)
2、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1)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部分。
(2)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个人正在干什么?(3)“赶快“怎样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4)讨论:养羊人的行动这次为什么这么快?(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应当用题目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一部分?(补牢)
3、齐读课文。
活动三:再读寓言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生精读故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说说。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则寓言生字词;自读课文。课后作业:复述课文内容;搜集其它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 课后小记:
9、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或课时:
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掌握本课生字词。
2、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课文内容。
3、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多读故事,感受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讲一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故事《南辕北辙》。
二、出示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掌握本课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感受课文内容。
3、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活动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掌握本课生字词。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掌握生字词。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解决词语。
活动二: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感受课文内容。
1、指导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活动三:
1、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2、小组讨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提示: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包含的寓意。
1、评人物
(1)抓住语言进行人物解读。
A、引导学生自由地读文,谈谈对人物的认识。B、结合重点语句小组讨论交流。C、师巡视指导。D、交流,评价提升
楚国人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楚国人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2、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交流寓意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观察课文插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小组交流)
五、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字词,读通课文。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目标:在南方
南辕北辙 办法:向北走 结果: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课后小记:
10、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读自悟初步了解文意,了解寓言故事内容。
3、让学生多读课文,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读音、字形、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听老师朗读课文。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活动一: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三、思考、讨论。
活动二:
1、通过自读自悟初步了解文意,了解寓言故事内容。
2、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前提: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
5、评价提升。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活动三:、让学生多读课文,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
1、齐读课文。
2、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
课文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3、展示。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更羸最后说的一段话。课后作业:收集一些类似的成语小故事;抄写本课生字词。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更羸 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掉下来; 介绍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课后小记:
10、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联系实际,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育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目标
1、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指名学生认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的大概情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睿智的更羸是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提示: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认识故事中的人物。重点认识更羸
1、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更羸看到大雁时,对魏王说了些什么,魏王相信他的话了吗?
(指导朗读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更羸:充满自信:魏王:不解、疑问)
4、全班交流评价。
5、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结:我们在平时也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问题,做一个留心的小学生。活动二: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示:学生自由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一)、感知故事结果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五、六自然段。
2、讨论: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后怎样? 怎样理解“直”字,为什么会这样?
3、交流评价,共同理解提升。
4、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二)、品析故事原因
1、指名朗读第七至九自然段。
2、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3、讨论:更羸说了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每个句子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检查。
5、小组间互相交流,师点评。
师小结: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活动三:
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1、精读课文。
2、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更羸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师指导,评价
看看那一小组表演得最好,抓住语言、表情等等。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读通下一课全文,理解重点生字词。课后作业:再找一些成语故事,写写小短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课后小记:
11、画杨桃
教学内容或课时:
11、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教学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出示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根据目标,合作探究 活动一: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小组梳理小组内难以理解的问题不懂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解决。活动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脉络。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理解课文。
1、生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3、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4、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理解课文,共同提高
活动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五、拓展延伸
口语交际:你在平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怎么认为和解释的。
六、小结: 观察事物是,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这样才会得出更加正确的结论和认识,才能清楚认识事物。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体会老师说的那段话。
课后作业:抄写字词;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我” 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课后小记:
11、画杨桃
教学内容或课题:
11、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读、说、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老师范读。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讨论解决问题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结合重点语句理解讨论。
2、讨论: a、“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b、开始同学们认为“我”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c、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d、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举例说说“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3、小组展开讨论,师巡视指导。
4、小组交流评价。
5、师评价
活动二: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1、精读课文。
2、讨论:
a、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b、老师和父亲的话那些地方相似? C、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
3、全班交流,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解决。
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3、指名读句子。
4、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刚才“哈哈大笑”的同学在老师“和颜悦色”的教育下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呢?
(学生讨论、自由畅言,教师引导)
2、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忙于下结论,要换个角度去看去想,一切都应从客观事实出发。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生字词,读通全文
课后作业:背诵老师的那段话,抄写意思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 亲:不要相当然,看成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生受用
老 师: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自我教诲:实事求是 课后小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内容或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
4、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读课文,了解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收的那段话,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回忆《画杨桃》这篇课文的内容。
2、板题、读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三、探究学习、汇报交流 活动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活动二: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提示:再读课文,仔细思考。
1、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4、画出重点句子理解。
活动三:精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收的那段话,使学生受到教育。
1、精读课文。
2、小组讨论解决:
三位徒弟的画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觉得那幅画最棒,为什么?
从三个徒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反馈。
4、评价,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五、课内拓展,随文阅读
1、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2、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而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六、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从小徒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只要肯动脑筋,勇于创新,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与收获)
七、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该怎样作自我介绍。课后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 画许多头
小徒弟: 只画山,一只骆驼——令师傅满意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口语交际内容,在明确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引到学生抓住特点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 在介绍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过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1、正确朗读口语交际内容,在明确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一: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活动二: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考虑如果要把自己写出来,应当怎样写。课后作业:向其他班的同学介绍你自己。板书设计:
说说我自己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2、学会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教学重点: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教学难点:把作文写具体。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资料链接
回顾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与本次写作的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三、明确学习目标
1、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2、学会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
四、习作构思
活动一: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习作内容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
2、讨论:怎样来写真实的自己呢?
(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优缺点是什么?)
3、应该选择哪一点来写最好呢?(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两个方面特点)
4、讨论交流确定作文材料。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至4单元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至4单元教案(北
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单元
话语
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从大地的话语、话语的作用、如何说话等几个角度来选编课文。通过《秉笔直书》课后的第二题、“语文天地”“日积月累”的摘录笔记、“填成语”以及“畅所欲言”等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体会“言为心声”,并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俗语和名言警句。“初显身手”的练习要求学生用有声的话语说明无声的话语。“笔下生花”提出了叙事具体生动的要求,“有血有肉”是修改习作的又一标准。“金钥匙”辅导学生怎样提问题。
课文包括一首诗歌和三篇记叙文,其中一篇中国历史故事,两篇外国故事。《大地的话》抒写了大地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语言的魅力》和《难忘的一句话》分别从成人和儿童的感受角度记述了人与人之间如何连起了爱的纽带,可与“语文天地”“畅所欲言”结合起来教学。《秉笔直书》昭示了语言表现人格之作用。
习作应在阅读和“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行,《难忘的一句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金钥匙”内容应与阅读、“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等实践活动整合教学。
课时安排:10——12课时
《大地的话》
两课时
《语言的魅力》
两课时
《秉笔直书》
两课时
《语文天地》
两课时
《习作及讲评》
四课时
本单元共计:
十二课时
课题:大地的话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吐蕊、嘟噜、筑巢、窄、往下坠、踏碎、籽粒等。
2.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画出诗中每小节的关键词,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成诵、读中积累和消化吸收语言,理解大地母
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并根据诗歌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仿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感悟诗歌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主题“话语”,谈谈自己对“话语”的理解。
“言为心声”,人们总是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愿望,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大地的话》,看看大地对谁说了什么话,表明了自己怎样的心声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诗歌,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把诗歌都通顺。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
3.同桌互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说一说,诗歌中大地都对谁说话了?
(二)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进入角色,以读悟情)师配乐范读课文。听一听,大地都对他们说了什么话?
2)用心默读诗歌前4小节,看看大地都和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了什么?选出其中的一节练习朗读,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分别读前四节诗歌,想象自己就是大地,在给自己的朋友们说话。其他同学想象自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聆听,用心感悟,看看能否听懂大地的话。
4)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你对诗歌的理解或着读后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
5)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6)各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
第一小节写大地呵护种子成长。大地给种子提供新鲜的空气、软绵绵的被(土壤)、这些都是种子成长必要的条件。大地希望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吐蕊、结果。象声词“嘟噜”和动词“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丰收情景。
第二小节写大地任凭小鸟在她胸前飞,大地愿意为小鸟敞开一切心扉。“无论你唱什么歌,我总觉得很清脆”,表现出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第三小节写大地母亲激励游鱼寻找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大地母亲绝不因为仅仅生活一条游鱼就漠不关心,不仅不嫌其小,而且“也要给你足够的水”,显示出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怀。
第四小节第大地不嫌小草之“小”,也要给它一定的地位。这多么像一位对所有子女都充满了殷切期望和鞭策鼓励的母亲啊!
第五小节总结全诗。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做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大地的博大胸怀、博爱精神由此可见。
7)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小节接读课文前四节,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2.换位思考,以说抒情)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话吗?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全诗,升华情感。)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5)试着背诵诗歌。(自由背诵、同桌互背)
三、全课总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他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无私奉献的情怀,读来非常感人。
四、布置作业
.完成摘录笔记。本课的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背诵课文,交流仿写。
2.积累关于“语言”的成语。
教学重点:
能根据前4小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试着仿写一小节。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全诗。
3.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总结写法,以说促写。
.再读诗歌的前四小节,看看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3.(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
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4.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修改。
5.读自己仿写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二)积累学习有关“语言”的成语
.出示语文天地“填成语”表格。
2.说一说这些成语语有什么特点?
3.你知道哪些有关成语,给大家说一说。
4.用他们中的成语语说一句话,或者用上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5.想一想,类似的成语还有哪些?
(微言大义
街谈巷议
窃窃私语
鹦鹉学舌)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仿写,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摘抄有关“语言”的成语。
2.完成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课后反思:
课题: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衣衫褴褛、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等)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4.体会课文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难点:
理解和感悟“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体会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春天美景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例来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魅力”这个词语,谁能上黑板写一写?(可以让曾经写错过这个词语的学生板演,从书写是否正确、规范上给以评价。)
2.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吸引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事情很有吸引力?(启发学生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如:学生说春天的景色很吸引人,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描述一番,并注意相机地给以总结:这是大自然的魅力(书的魅力、网络的魅力、电视的魅力……)其实,你知道吗?有时候语言也有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的魅力》。
(板书:语言的魅力。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出示:衣衫褴褛头发斑白无动于衷良辰美景绅士嬉戏)
(1)学生自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处理方法:一要注意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衣衫褴褛,在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后,可再结合插图加深理解;二是将字典适当的引进课堂,区分“良辰美景”中的“辰”与“晨”在意义上的不同;三是注意评价,如:绅士,提议男生都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正音时,可以强调:穿着(zhuó)华丽)
4.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2、3名学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得到的钱多极了
随机理解:无动于衷
(二)再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同学们,随着木牌上的字的变化,人们由无动于衷到纷纷解囊相助,老人乞讨的钱也由无到有,而且还多极了,一天之中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早到晚什么是不变的?
.默读课文,找一找什么情况没有变?(还是那个盲老人,身旁还立着一个木牌子;还是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
2.既然还是在巴黎这条繁华的街上,还是那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旁边立着一个木牌子在乞讨,可是为什么人们的变化这么大呢?
过渡:这一切一切的变化,只是因为木牌上的字变成了――
(学生齐读。老师范读。注意把握“可是”的语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3.品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让学生结合板书,发挥想像,充分发言。如果学生说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让他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再来体会。
4.(出示图片)是的,看到这句话,我们想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它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是那么的令人陶醉。
(合上图片)可是,这良辰美景,(引读)――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就(引读)――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板书:产生同情)
5.一句充满魅力的语言,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心,让我们饱含感情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全课总结
一位风烛残年,年老力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一位长年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转机,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语言巨大的力量---它在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添上的那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2.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根据你们自己读书的理解,谁能说说中哪一句话是最有魅力的语言呢?
2.(同学回答,师板书)这句话是写在哪里的一句话?(木牌。师画出木牌)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3.你说“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最有魅力,你有什么根据吗?谁能说说自己的理由?
(同学发言)
二、学习新课
一)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找到说这句话有魅力的证据:
(1)木牌上没有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之前:人们“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A.指导朗读,要读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淡漠语气。深入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找同学表演一下“姗姗而去”。
B.从盲老人的叹息直接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体会老人凄凉的心境,要读出来。)
c.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是路人,你看到这块牌子上的字你怎样做?你心里怎样想的?
(2)诗人为盲老人的木牌添上“春天来了,可是”几个字以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A.继续请同学表演:假如你此刻走过,看到这行字,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B.从盲老人的微笑、语言来体会。“给我钱的人多极了!”——与前边的没人给钱的情景做比较,找两个同学对比朗读这两段。
(3)学生自愿选择朗读:一部分读1—3自然段,另一部分读4—5自然段。(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前后的变化)
2.这句话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它究竟为什么能打动人心?
(1)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6自然段。
A.富有诗意的语言,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B.怎样浓厚的感情色彩呢?“春天是美好的……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c.同学们,我们一起用我们明亮的眼睛再欣赏欣赏这美丽的春天吧!
(播放:春天万紫千红的美景画面,最后屏幕突然变黑)师适时旁白: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另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2)充分朗读。
(自由练读——个别展示读——集体合作,朗读或背诵)
3.回到全文,把再朗读一遍,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二)练习写有魅力的语言。
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三、全课总结
诗人用语言感动了行人,行人慷慨解囊,诗人用语言成全了盲老人,使他保留了一份尊严,诗人用语言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使自己获得一份满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他不仅带给盲老人物质上的满足,更给他精神上的慰籍。语言的魅力还在于他不仅唤起了行人对盲老人的同情,更是对诗人自己灵魂的净化。
四、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句段。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课后反思:
课题:秉笔直书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3.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4.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太史的话,体会人物品格。
教学难点:
读几位太史说的话,理解他们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
太史及战国时的资料;伯、仲、叔、季的意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理清层次,了解大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一个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zhòng)、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那“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二)引导质疑
.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4.交流汇报。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3.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4.理清课文层次,试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1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又用极简练的语言交代了史实----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
第2~6自然段为第二自然段,叙述崔杼让太史们歪曲史实,太史们坚决不从。崔杼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
三、全课总结
秉笔直书是太史的职责,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太史们依然刚正不阿。连国君都敢杀的崔杼最后竟拿太史毫无办法。那么,是什么给了太史们宁死不屈的勇气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2.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段读文。
二、学习新课
一)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出示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地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二)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明白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应该是真实的。
三、全课总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
四、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词语。
2.完成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
太史:
刚直不阿
秉笔直言。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
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再根据本组课文的重点,了解一些关于语言的词语。
2.围绕一定的主题,畅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难忘的一句话》,感悟“语言的魅力”。
4.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把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完成有关“话语”的习作,用真实的语言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或整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重点:
积累有关话语的名句;学习“初显身手”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有关话语的名言吗?说一说。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畅所欲言”。
.出示书上“畅所欲言”的名句,问:你有下面的感受吗?任选一项说一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表现出一种“话不多,但意蕴深刻、意味悠长的意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在赞美说话者的博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忠言”的好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出了“良言”与“恶语”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回忆有无类似的感受,说一说。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句?和大家交流交流。
4.背诵积累。
二)学习“初显身手”
除了有声的语言,还有无声的语言。某些时候,无声的语言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无声的语言大多是符号、图案或者标志。
.看课本上的标志,读冬冬的话,体会“无声的语言”。
2.顺着“禁止汽车通过的标志”这个线索,找一些交通标志,说说他们的意思。
3.除了交通标志,还有哪些标志也在无声地向我们提示着什么呢?
(红十字、绿色食品、红丝带、人民币标志等)
4.你还知道哪些无声的语言?
“旗语”(用旗子的颜色或不同的挥舞动作表示不同的意思)、“手势语”(交警的不同手势代表不同的意思)、“哨子语”(哨声的长短、高低、急缓表示不同的意思)等;在自然界中,蚂蚁以碰触角交流,蜜蜂用跳舞来交流……此外,新闻联播开始曲、火车鸣笛等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5.有条理地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无声的语言”。
A什么样?表示什么?
三、全课总结。
不管是有声的语言,还是无声的语言,我们都要细心领会。
四、布置作业。
.背诵有关“话语”的名句
2.完成摘抄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难忘的一句话》。学习“金钥匙”。
教学重点:
.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2.学习“金钥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随着社会的发展,“讨论”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只有抓中中心议题,事先确定重点发言人,用平和的态度鼓励大家认真倾听,才能促使讨论取得好的成效。
2.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3.同学们确定一个话题,全班推荐几名主持人,展示讨论。
4.根据对主持人的要求以及主持人的表现,如态度、神态、神情、语言、是否能提醒大家注意倾听等,选出最佳主持人。
二、学习新课
学习开卷有益《难忘的一句话》
.认真读文,读准字音
模样múyànɡ
畸形jīxínɡ
厌恶
yānwù
2.联系上下文思考“与众不同、敬慕、抚慰”等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短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我”天生是兔唇,受到同学们的讥讽,原以为除了家里人外,没有人爱“我”,没有想到伦纳德老师却说出了“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句感人的话,这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4.画出令作者难忘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令她难忘。
5.这句话对作者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也验证了“畅所欲言”中的哪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想一想,伦纳德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7.体会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
8.再读,看看在选材和材料安排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铺垫、巧设悬念等)
三、全课总结。
这篇所体现出的“语言的魅力”,不只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更能改变人们对人生的看法:热爱一切人,并把爱传递下去。
四、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资料,以“无声的语言”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第三、四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围绕“话语”这一主题,用真实的语言叙述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2.把事情叙述地生动具体,尽量做到有血有肉。
3.能够围绕主题,按“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把事情叙事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教学难点:
说真话,表真情,能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写出来。
课前准备:
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单元主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什么?
(板书单元主题:话语)
2.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语言具有巨大的魅力、动听的语言不单纯是华丽的,更是真实的等)
二、出示习作要求,有时候一句话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请任选一题,写一写。尽量做到叙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会说话的 2.的话
3.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三、指导选择素材
.《会说话的
》可以写有声的语言,也可以写无声的语言。写无声的语言可结合“初显身手”中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来写。注意写清体现“会说话”的事例。
2.《 的话》,主人公既可是人,更可以是物。可结合《大地的话》《秉笔直书》选材。还可补充的内容如令人难忘的话、令人振奋的话、奇怪的……,选材要新颖,内容上要突出为什么难忘、振奇怪……,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使更生动。
3.《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可结合《难忘的八个字》来选材。要抓住题眼“忘不了”,多问几个为什么,把相关事例说清楚具体,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
四、构思练写提纲
(1)引导归纳写法
(一)学习书中例文。
.读两个小片段,说说分别写什么?画出两段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使你明白了什么?(第一段仅仅是叙述,第二段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2.从第二段中找出描写具体的地方,体会怎样才能把一件事叙述地生动具体、有血有肉。
(二)学习《难忘的八个字》一文的布局方法
.引导学生把第2自然段中的“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这句话去掉读文,并谈谈读文后的感受,是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铺垫”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把第4~9自然段的内容放到第3自然段之前叙述,与原文比较,看着表达效果上又有什么区别,学习“巧设悬念”的写法。
(2)独立落笔成文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对于“话语”,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吧!
2.学生写作。
3.按照“具体生动、有血有肉”这两个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全课总结。
今天,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了有关话语的事,并在习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会生活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
六、布置作业
完成并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话语
生动具体
有血有肉
说真话
表真情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教案3、4单元
9寓言二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课后反思: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 7
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â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â”;“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第三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10.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 “射”
| 下
|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 使劲→裂开→掉下
课后反思: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 11
解决。)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11 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实事求是)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课后反思: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妙)
(动脑、创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课后反思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句子的意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名言、谚语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或谚语。
2、导入:多少名言,多少谚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时间如此珍贵,应该珍惜时间。但实际上,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读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好难读的段落。
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1-5段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段。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 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男女合作朗读1—5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过渡:“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 22
认识。
2、自由朗读6、7自然段。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
(1)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理解。帮助理解:
(1)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想再重新过一次吗,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时间流逝的无情)
(2)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
4、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
5、自由读第8自然段。
(1)想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讨论理解这句话)
引导:当‘我’跑胜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指正字音。
2、生字组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3、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三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1、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
4、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融会到读书中。
二、介绍林清玄的背景,激励学生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取得成功。
学生先介绍,师补充介绍: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已出版完成100多本著作。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文笔流畅清新,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题:
(1)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有多少小时?
(2)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2、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段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自己原来怎样对待时间,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
四、练习写生字
1、学生描红观察关键笔画。
2、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
“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
“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
“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
“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
“益”的上半部分是“ ”,不是“兴”;
“若”的中间部分是“ ”,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学生练习写生字。
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
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书桌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板书设计:
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永远不回――――可怕
不是滋味
过得飞快――――着急
悲伤
赢得时间――――高兴
激动
养成习惯――――受益不浅
收集 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25
(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课后反思:
14. 检 阅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6、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自尊自强)这些小伙子真棒!(尊重爱护)
15. 争 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板书设计:
争吵
克莱谛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重归于好
教学反思:
16. 绝 招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把自己的拿手本领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一两样拿手的本领,如,会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谁能够来现场表演一下?抽生表演。
2、刚才同学们表演的绝招真不错,而我国北方的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16*绝招》(板书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 有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他们比试了哪些绝招?
⑶ 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⑷ 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4、学生讨论后抽生来说说。
5、快速浏览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首先明白各个角色说的是哪些话,有哪些动作,然后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同学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你的绝招是什么?
3、小结: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五、拓展
说说自己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样才有这个本领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时间长
先天禀赋
二福
武术
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小柱子
乘法
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习,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习作练习: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你学一招
1.激趣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绝招》,都非常佩服小柱子,而且表示,如果自己在场,一定也会有令人吃惊的绝招,老师让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这节课就来展示展示,好吗?
2.示范交际
抽一个准备充分的同学,进行演示,老师扮演记者,进行采访,其余学生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进行评议。
3.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的人要说清楚自己准备教别人哪一招,应该怎么做,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练成的。学本领的同学有 36
什么疑难问题,可以马上提出来。
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评出班上的绝招得主。
5.小结延伸
刚才同学的表演确实令大家佩服,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我们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希望大家好好练习,今后有机会展示出你们更拿手的绝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
1.谈话:在口语交际中,同学们展示了许多本领,再回忆一下,你还会哪些本领,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煮面条、洗碗、洗手绢„„可以是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
2.学生自由交流:你都会哪些本领?
3.引导学生注意阅读习作提示: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6.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7.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8.再次修改,大声读读。
9.誊写作文,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自主探索 日积月累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
二、日积月累
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春天)(宝石)(焰火)
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水)(池塘)
弯弯曲曲地(流淌)(爬行)(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点点头)(看着我)(讲)(批评)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真快)(太慢了)(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四、看图说成语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教学反思: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是本课的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的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2.(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3.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 39
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2.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c.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色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1.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2.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3.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a.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民主,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40
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c.沉默的时间要足够。
文中写“足足有一分钟”,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老师的沉默是有意的。孩子们在沉默中有了回报爱的意识的觉醒。因此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时,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①为什么沉默?②沉默什么?③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2.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继续来学习课文。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两幅画面。
2.先读读课文,再仔细观察画面,想一想:哪幅画面描绘的是同学们沉默的场景?为什么?
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后了解到:当老师问,“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时,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以及“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等这些内容时,知道了沉默的画面上应该是没有人举手的,而且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犯了错误的神情;又通过观察两幅画面上人物神态与动作的不同,学生比较容易地了解到第二幅画面描绘的是同学们沉默的场景。本课的两幅插图,人物神情对比强烈,比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借助画面激发了情趣,又实现了图文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㈢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①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这样兴奋,这样快乐呢?让我们快来读读课文的
1—9自然段吧。
(学生会回答:上课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并向你们表示祝贺吗?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
②老师接着问: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第7自然段: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奇十足地左顾右盼。
读出孩子们“神奇十足”、“左顾右盼”的样子,体会他们欢乐、骄傲、得意的情绪以及教室里热闹的气氛。
④联系学生实际,引起共鸣
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生日爸爸、妈妈知道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为你祝贺吗?知道的,祝贺的,也请你举起手来。(学生当中肯定举 42
手的人占多数。)
⑤过渡:看来我们每个同学都和文中的小同学一样,爸爸、妈妈都知道你们的生日,并为你们祝贺生日,这的确是件令人兴奋的事。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变得沉默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10—13自然段吧!
2.学习课文10—13自然段
①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回答出,当老师问孩子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向爸爸、妈妈祝贺时,孩子们沉默了。
②此时课堂上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重点体会句子:“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a.出示对比句: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没有人举手。
b.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体会出:热闹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是因为他们中间的确没有人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然而,没有人说话,是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能记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心里真是惭愧不安,因此谁也没说话。
c.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的惭愧与不安。
③轻声播放歌曲《懂你》,老师情感导入:孩子们沉默着,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伴随着音乐,给时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指名发言。
因为课文描写的就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情景,适时地展开想象,学生很自然地揣摩到当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可能会想:“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要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呢?”或“爸爸、妈妈平时总记着给我过生日,我怎么这么不关心他们呢?真惭愧!”或“我知道应该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了,可我该怎么做呢?”„„
④老师导入: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我想去寻找 43
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出示句子: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提要求:
a.先自己读读句子。
b.再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试着给这句话填填空:
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
c.同桌同学说一说。d.指名填空。e.指导朗读。
通过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感到骄傲和快乐,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联系下文我们知道,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去主动关爱父母,学会关心他人。
3.学习第14、15自然段
①老师语言过渡: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这时,沉默之后的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只是与沉默之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②自由读第14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③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语气,以及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时,那欢快、欣喜的心情。
④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a.老师导入: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们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
b.如果你当时也在教室里,听了老师的这个建议,你会怎样做?
⑤过渡:真会像老师说的那样,再稚拙的礼物爸爸、妈妈也会觉得珍贵无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4.学习第16、17自然段
①自读,联系前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②小组交流,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
③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出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a.“享受”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b.你能联系上文,试着填填这三句话吗?
出示句子:
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
c.小组交流。
d.指名发言。
㈣老师总结,点明主题
1.这句话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又点明了课题。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一分钟的沉默,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长大了,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
2.齐读课题,升华情感。
㈤拓展与延伸
1.学完了《可贵的沉默》,我们肯定想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疼爱。那么,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有多深,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来回忆和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吧!
出示提示:
a.询问:向亲人和邻居了解,你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b.观察:了解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c.回忆:打开影集或观看家庭录像,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着游 45
戏„„的记录。
2. 同学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吗?是不是发现自己也与文中的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过没关系,现在补过,快行动起来吧,我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提供给你考虑。请你制作一个爱心卡,把要祝贺的人物、时间及自己的打算列出来便于实施献爱心行动。
爱心卡
人物时间祝贺
父亲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生日()
母亲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生日()妇女节(3月8日)买一束花
爷爷奶奶送一句祝福话
„„
老师教师节(9月10日)送一张贺卡
同学新年生日()自制小礼物
表格也可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一月有谁、具体什么时间需要何等方式祝贺;二月„„
除上述内容外,还可以设计其他的爱心行动。如:几月几日为班集体做XX事;几月几日帮XX同学做XX事;„„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课后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深入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的理解,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⒉能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 47
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 },再查{ }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逼迫;b 急促;c 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 }。B、用“如果.......就.........说话。C、48
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部分,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2、讲读课文第三部分,了解阮恒献血的原因,体会他的高尚的品质。
3、对照课文插图,想象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㈠复习导入
⒈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
⒉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
⒊抓关键词,了解危急
师: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迫在眉睫”?为什么会“迫在眉睫”呢?(结合课文的句子复习)
(理清事情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是刻不容缓的。)
⒋、(过渡)师: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主动献血?——阮恒。
㈡探究体验,朗读感悟
⒈学习阮恒献血前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①师:对,他就是阮恒,他献血前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呢?谁来找出这句话?
(出示课件“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 49
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②师:全班同学把这句话齐读1遍
③质疑。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为什么“颤抖”地举起手?为什么“沉默”后再举?他为什么举了又放下去,又举?等)
④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提了问题之后咱们必须来解决。小组合作先把这句话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小组交流。
⑤谁来说说,你刚才读懂了哪个问题?(小组汇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⑥指导把阮恒矛盾、紧张的心情读出来。
⑦(小结)师:刚才我们通过读发现了问题,又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阮恒输血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⒉学习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①师:找出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8——11自然段),大声响亮地把它读一读。(学生读课文)
②师:你能找出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吗?(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③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悟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⑴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⑵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⑶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⑷读:再根据阮恒的心情好好地读。④分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感悟
⑤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部分是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通过他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由开始的紧张、矛盾,变成后来越来越深的痛苦,最后又恢复平静这样的心情。我们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齐读)(结合板书)
⒊精读阮恒献血的原因(12——14自然段)
①师:自由读,用简练一两句话说说这段讲什么。(阮恒说他献血的原 50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词组+四字词语。
一眼清泉
一潭泉水
一层青苔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一担水
一幅画
一池荷花
蒙蒙细雨 增添生机
鲜艳的花 一阵清香 一阵微风
静静地站
翩翩起舞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春天
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蓝蓝的天空
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正待演出的春天的赞歌 碧绿的大圆盘
雪白的衣裳
一个大圆盘
密密的树叶
挨挨挤挤的荷叶 嫩黄色的小莲蓬 金色的光斑
绿色的大绒圆 弯弯曲曲地穿过 黑里透绿的青苔
朴素的花环 深绿的泉水
彩色的珍珠
美丽的珍珠泉
银色的光斑
晶亮的(饱满的)水泡
二、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横过
光景—风景
等闲—平常
清香—芳香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2、反义词: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三、多音字(写出拼音)。
似:_____(似的)
_____(似乎)
圈:_____(圆圈)
_____(羊圈)
杆:____(旗杆)
____(笔杆)
挨:____(挨挨挤挤)
____(挨打)
骨:_____(花骨朵)_____(骨头)
佛:_____(仿佛)
_____(佛祖)
四、同音字。
yàn
juàn
fú
zhuānɡ
pénɡ
()子
试()
()气
化()
帐()
大()
疲()
()号
假()
莲()讨()
羊()
一()画
()稼
()友
五、辨字组词。
增()掠()沾()妆()裁()稻()咏()
赠()惊()站()状()栽()蹈()冰()
曾()凉()贴()壮()戴()滔()永()
六、课文分析+生字。
(一)《燕子》这篇课文描写了活泼可爱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1、佳句欣赏。
(1)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草”、“叶”、“花”等,“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细线比作(),把燕子比作()。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2、生字:
“燕”的第四笔是:_____;“聚”的下半部分是:_____;“稻”的第十二笔是:_____
“倦”的第九笔是:_____;“偶”的第十笔是:_______;“演”的第七笔是:_____ “赞”第六笔是:____,最后一笔是:_____;
(二)《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咏”的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诗人通过描写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 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春日》是宋代诗人朱熹所作,诗人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意思是:人们平常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三)《荷花》作者是叶圣陶,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段落:第一段里“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2、句子赏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3、生字:“莲蓬”两个都是______结构的字。“蜓”共有_____笔,第十笔是______,第十一笔是_______。
第二单元
一、词组+四字词语。
鸣声清脆 羽毛美丽 眼睛透亮
橄榄色的头巾
翠绿色的花纹
浅绿色的外衣
赤褐色的衬衫
一动不动地注视 舒适的列车 特殊的客人
冻僵的燕子
温暖的地方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
皑皑白雪的山间 美丽的村庄 应有尽有的家具
冒着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成千上万 风雪不止 气温骤降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各式各样的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 家家户户 修建公路 宽阔(平坦)的公路
高高的橡树 沉重地叹气 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 修改计划 打消念头
二、易错字音:
饲(sì)养
渔(yǘ)翁(wēnɡ)
露(lîu)出水面
濒(bīn)临
苇(wéi)秆(ɡǎn)
麻烦(fɑn)
三、近义词:
鲜艳——艳丽
灵活——灵巧
逃脱——逃跑
注视——凝视
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
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
寻找——搜寻
裸露——暴露
湛蓝——深蓝
锋利——锐利
四、反义词:
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
微风——狂风
灵活——迟钝(死板)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
消失——出现
喜欢——厌恶(讨厌)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
坚硬——柔软
裸露——遮盖(遮掩)特殊——普通
减少——增加
扩大——缩小
五、多音字(写出拼音)。
尽_____(尽力)
调_____(空调)
缝_____(缝补)
_____(尽管)
_____(调换)
_____(细缝)卷_____(卷走)
载_____(运载)
_____(试卷)
_____(记载)
六、同音字
jiān
cuì
bì
shū
yù
lí
()强
清()
石()特()
忧()()明
()锐()绿
()经
()服
()言()田
liè()车()开
七、辨字组词: 透()
泛()
骤()
瑞()
舒()绣()
眨()
聚()
喘()
殊()秆()
载()
砍()
泡()
疲()杆()
裁()
欢()
抱()
披()竿()
戴()
次()
跑()
破()紧()
括()紫()
扩()
八、课文分析+生字:
(一)《翠鸟》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抓住了翠鸟的小爪子、羽毛(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眼睛、嘴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2)体态小巧玲珑;(3)眼睛灵活,嘴巴长而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主要包括:(1)鸣声清脆;(2)飞的速度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3、生字:“透”字的第六画是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腹”字共_____笔。“衬衫”两字的部首是_____。
(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字:“舒”字的最后一画是_____。“涉”字共_____画。“疲”字第六画是_____,第七画是_____。
(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生字:“葱”字的拼音是_____,第八画是_____。“裸”字的部首是_____,音序是_____。“黎”共_____画,第十一画是_____。
第三单元
一、词组: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结结实实
南辕北辙
有名的射箭能手 大吃一惊
慢慢地飞来
边飞边鸣
声音很悲惨
孤单失群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经常叮嘱
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
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
神情变得严肃
和颜悦色地说
一生受用
露出满意的神情
禁不住点头称赞
弯弯曲曲的线 连绵不断的山峰
连绵起伏的群山
二、近义词 赶快——赶紧
后悔——懊悔
奇怪——奇异
劝告——劝说 盘缠——费用
能手——熟手
悲惨——悲苦 有名——出名(著名)帮助——援助
害怕——惧怕
本事——本领
孤单——孤独 满意——满足
要求——恳求
称赞——称颂
恰好——正好 审视——审察
教诲——教训
叮嘱——叮咛(嘱咐)
密密麻麻——密密层层
若隐若现——隐约可见 禁不住——忍不住 连绵不断——连绵起伏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三、反义词
接受——拒绝
害怕——勇敢
熟悉——陌生
严肃——和蔼 相信——怀疑
称赞——批评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一目了然——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四、形近字
叼(叼走)劝(劝告)悔(后悔)寓(寓言)则(两则)叨(唠叨)加(加法)诲(教诲)遇(相遇)侧(侧面)晌(半晌)狠(狠心)盘(盘子)猪(小猪)惨(悲惨)响(响亮)狼(狼狈)盆(脸盆)猎(打猎)参(参加)列(列车)副(一副眼镜)申(申请)
审(审视)裂(裂开)幅(一幅图画)伸(伸手)
五、多音字(根据括号里的词语,在横线上填上拼音。)钻_____(钻石)便_____(方便)结_____(结实)
_____(钻研)
_____(便宜)
_____(结束)教_____(教师)角_____(角度)更_____(更加)
_____(教书)
_____(角色)
_____(三更半夜)
六、同音字组词。
遇(相遇)预(预习)弓(弓箭)公(公司)剑(宝剑)寓(寓言)愈(愈合)工(工厂)宫(宫廷)箭(火箭)丁(园丁)乐(音乐)
燕(燕子)盯(盯住)越(越过)
雁(大雁)叮(叮嘱)悦(喜悦)
七、课文分析:
1、《亡羊补牢》
亡:走失,丢失。补:修补。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的意思是说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只要我们及时改正或补救,就还不算晚。
2、《南辕北辙》
辕:车前部驾牲口的长木,引申指车。辙:车轮碾出的痕迹,引申指道路。把式:老手,行家。本课指车夫驾车的技术很高。盘缠:路费。
“南辕北辙”的意思是心里想往南方去,可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
3、《惊弓之鸟》(1)“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拼命)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4、《画杨桃》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是老师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八、关键生字: 叼:第五画是()
悔:第八画是()
盘:第四画是()晌:读音是()
窟窿:的读音是()
弓:写出笔顺()
肃:读音是(),第四画是()
第四单元
一、要掌握的词语
排除忧伤
哀痛的日子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高兴地跳起来 受益无穷
重要的事情
棘手的事
鸦雀无声
洪亮的声音
沉默的局面
盛大的节日
隆重的检阅
人山人海
彩旗飘扬
目视前方 成千上万的观众
气得脸都红了
诚心诚意地欢迎
高尚的朋友 连声地夸赞 撒开腿跑了 蔫蔫地回家 圆鼓鼓的饺子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和颜悦色地说(批评、点点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二、形近字
赛(赛跑)忧(忧伤)梭(穿梭)博(博士)截(拦截)慕(羡慕)
寒(寒冷)优(优秀)俊(俊俏)搏(搏击)栽(栽树)幕(幕布)
塞(边塞)犹(犹豫)峻(严峻)膊(胳膊)裁(裁剪)暮(日暮)
寨(山寨)尤(尤其)骏(骏马)缚(束缚)载(记载)募(募集)
既(既然)侍(服侍)席(主席)叫(叫嚷)俱(家俱)默(沉默)
即(即时)待(等待)度(风度)收(收集)惧(恐惧)墨(墨水)
概(大概)狂(疯狂)喷(喷气)戒(戒尺)凉(冰凉)洪(洪水)
慨(愤慨)汪(汪洋)愤(愤怒)戎(兵戎)谅(原谅)哄(哄骗)
三、近义词
排除—消除
忧伤—忧愁
悲伤—悲痛
持续—延续 安慰—抚慰 棘手—麻烦
着急—焦急
欺骗—诈骗
终于—终究 确实—的确 商量—商议
羡慕—爱慕
纠正—改正
嫉妒—忌妒 报复—报仇 故意—有意
服侍—照料
急忙—赶忙
缘故—原因 愤怒—气愤 防御—防备
唯独—单单
绝招—本领
特别—特殊 主意—办法 忽然—突然(猛然)
禁不住—经不住
受益无穷—受益匪浅 洪亮—响亮(嘹亮)
四、反义词
忧伤——快乐
悲伤——欢乐
成功——失败
洪亮——微弱 隆重——草率
肯定——可能
缩回——伸出
温和——粗暴 高尚——卑鄙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诚心诚意——虚情假意
五、多音字
奔____(奔跑)说____(说话)露____(露马脚)校____(学校)
____(投奔)
____(说服)
____(露珠)
____(校对)量____(重量)调____(调走)参____(参加)
折____(折本)
____(测量)
____(调节)
____(参差)
____(折磨)
____(人参)
____(折腾)
六、同音字
yōu
bó
mù
bì
()伤
()学
羡()
()竟()秀
()斗
内()
()须
七、生字、课文分析:
(一)生字:
“梭”是平舌音,读suō。
“赢”是后鼻音,读yínɡ。“若”读ruî。
“禁”是前鼻音,读jìn。“嫉”读二声,不读四声,读音jí。
“哼”读hēnɡ。
“侍”读shì。
“承”是后鼻音,读chénɡ。
(二)易错字辨析
①博(与“搏”区别)
羡慕
②既(与“即”区分)③席(“廿”的笔顺是:
一、十、艹、廿)④截(与“栽、载”区别)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人山人海:形容人多。
成千上万:形容数量很多。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三)课文分析:
1、《检阅》
人们不由得发出了感叹:“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这是人们在表扬孩子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他们曾经犹豫,但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博莱克,让他拥有他应得的权利。
“这些小伙子真棒!”说明人们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同学们美好善良的心灵。
本文告诉我们应关爱残疾人,尊重每一个人平等的权利(人人平等,相互尊重)。
2、《争吵》
两人同时说:“我在外面等你!”
我说这话的含义是准备防御;而克莱谛说这话的含义是准备与我重归于好。
“终于挨到了放学”中的“挨”读第二声,读ái,表现了我的犹豫、矛盾,觉得这一天过得很漫长,是一种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