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儿童诗的有声世界教案
走进儿童诗的有声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拟声词。
2、体会童诗中拟声词的趣味。
3、能运用拟声词写简单的童诗。
二、教学重点:
体会童诗运用拟声词的趣味,会创作简单的童诗
三、教学步骤:
(一)热身运动:听音乐,模仿激趣。
1、音乐:《象声词,动物的叫声》。
2、生跟着读,可以做动作。
3、师:孩子们,你刚才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谁来模仿一下?
4、生活中,我们除了听到这些动物的叫声,自然万物还会发出很
(二)走进童诗《小雨点》,感知声音。
1、自由读童诗,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儿歌。
3、把儿歌中有趣的地方读一读,加上动作和 表情。
4、采访有趣的地方。
5、出示拟声词,齐读,明白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
6、再把拟声词放回到儿歌中,同桌互读。抽读。
7、观察拟声词,发现秘密:一个字或一个字的重复。
(三)《四季的脚步》《听听秋的声音》《院子里》
1、自由读,勾画拟声词。
2、汇报拟声词,小助手张贴。
3、观察拟声词,发现秘密:字数2、3、4个:形式多种多样AABBABABABCDAAA。
4、把拟声词放回儿歌中,互读有趣的地方。汇报读。
5、说说生活中的拟声词。
(四)仿写儿童诗。
1、交流:看图用上拟声词说《校园》。
2、写写池塘、草原、森林。
3、交流秋天的声音,生仿写。
(五)儿童诗、儿童诗集介绍。
第二篇:《走进儿童诗》教学实录
《走进儿童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
2、激发想象,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3、体会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读诗、背诗、创编诗的积极性。
2、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基本方法。
师:(课前播放儿歌和儿童诗)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儿歌、儿童诗。
师:儿歌和儿童诗都是诗歌的一种,儿歌最大的特点节奏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儿童诗就是就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愿望、传递美好的情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诗、了解儿童诗、创编儿童诗。板书课题:走进儿童诗
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很多的儿童诗,有《四季》、《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小小的船》等。课外你还读过哪些儿童诗呢?(学生自由说)
师:老师搜集了几首课内和课外儿童诗,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儿童诗大搜索,找一找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自信的孩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最喜欢《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朗读—— 师:读音准确,如果再把语速放慢会更好!生:我喜欢《大海睡着了》这首诗。朗读——
师:大海睡觉的时候非常安静,我们一定轻声读,大家试着读一读。生:我喜欢《雨》朗读——
师:当雨丝滑过我们的脸庞,我们想去摸它,它却溜走,多么调皮的雨珠呀,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把雨的调皮、可爱读出来。生:我喜欢《石榴》这首诗。朗读——
师:要想把诗读好,在读的时候要有轻有重,该重读的时候要重读,比如:夏姑姑、鲜艳、秋妈妈、收获要重读。我们一起来试着读读。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我通过出示课内和课外儿童诗,唤醒学生对儿童诗的记忆,并指导学生朗读儿童诗,初步感知儿童诗,即完成教学目标1,并突破重点,调动孩子们读诗、写诗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知道什么是鼾声吗?谁来学一学?鼾声里也能作诗,大家想听吗?请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诗朗诵《爸爸的鼾声》。教师配乐朗诵
师:我们读了这么多的儿童诗,儿童诗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
师:比如在写作格式上和我们在写作文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分行写
师:你真棒!你教我们学会了写儿童诗时要分行书写。板书:单句成行
师:儿童诗还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
师:比如“爸爸的鼾声,像山上的小火车”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由鼾声想到了小火车,看来我们还要善于想象,巧用修辞,这样写出来的诗会充满童趣。板书:富有童趣 师:这么有趣的诗,作者创作的灵感就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所以儿童诗选材广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写诗的素材。设计意图:因为儿童诗学生接触少,所以在充分读的基础上,选择 儿童诗《爸爸的鼾声》为例,归纳总结儿童诗的特点。
师:我们掌握了创作儿童诗的基本方法,我们就具备当诗人的条件了,现在老师考一考你的想象力!出示我手写我心板块
一、补充诗句 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你心中的那扇窗,你都看到了什么?让鲜艳的花瓣吹进来,让翠绿的树叶飘进来,你想让什么也进来呢? 生:让洁白的云飘进来。生:让耀眼的阳光射进来。生:让淘气的星星钻进来。生:让可爱的小狗跳进来。
设计意图:利用填空补充词语,降低写儿童诗的难度。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点都难不倒你们。儿童诗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接下来老师考一考你的观察力,看你是否是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师: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放松心情,让我们走进秋天、触摸秋天,寻找秋天的足迹!出示图片:秋天的果园
秋天的菜地
秋天的庄稼地
秋天的公园
师:在你眼中秋天都有什么呢? 生:秋天的果园里有红彤彤的苹果。生:秋天的果园有紫莹莹的葡萄。生:秋天的果园有黄澄澄的梨。生:秋天的菜地有火红的辣椒。生:„„
师:同学们真是个会观察、留心生活的孩子。把我们看到的、写到的、感受到的用诗的形式写出来,请同学们完成板块
二、补充小节《秋》。师: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生:秋,我悄悄的告诉你,你的礼物我收到了,那是漫天翩翩起舞的落叶,那是果园里黄赛金的鸭梨,那是洁白的棉花,那是南飞的大雁。„„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读很关键,读好了能给你诗增添色彩,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吧。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感知我们身边的点滴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写作的对象,在补充诗句的基础上提高了难度,补充小节。
师:同学们做过梦吗?梦到过什么呢?
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梦,梦,好甜美!梦到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像在跳一支芭蕾舞,一觉醒来,蝴蝶不见了,于是我写下了一首诗:《梦》
梦,像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来回飞舞,想去抓它,它却早已飞回别处。
师:我相信,在你的梦境中一定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板块三仿写儿童诗《梦》。学生自由写并交流。
师:请四位同学到讲台上朗读他的作品。生读。
设计意图: 学生在生活中都做过梦,所以以“梦”为话题,他们有话可说。并教给孩子诗是自由的,只要内容不一样,随意几个小节就可以组成一首诗。师:把这四位同学的作品组合在一起,也是一首儿童诗,课下,请同学们自由结合,把你们不一样的梦组合一起成一首完整的诗。师:课下,请同学们完成板块四自由创作,最后由班长搜集整理、装订成册,我们班的儿童诗集就出炉了!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诗,掌握了创编儿童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遨游诗海,创编了儿童诗,你们真棒!课下,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动脑,善于思考,用文字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创编更多的儿童诗!
第三篇:走进儿童诗教学设计
走进儿童诗
——让童诗之花轻舞飞扬
丰鑫小学
高燕燕
【教学内容】
《夏天》《慢一点》《春天的早晨》《走进大自然》 【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孩子对诗并不陌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虽然儿童诗也读过不少,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仿写小诗的经历,但是并没有系统而集中地去感受过儿童诗的乐趣,了解儿童诗的主要特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语言优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丰富其想象力,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教学目标】
1、感受儿童诗之美。
2、领悟儿童诗之妙。
3、创写儿童诗之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读促情,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难点:创写儿童诗。【教学过程】
一、明确儿童诗概念
1、精彩两分钟(让学生分享)学生精彩两分钟内容:儿童诗是指专门给儿童看、适合儿童听、适合儿童欣赏、适合儿童诵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它既包括成人为儿童写的诗,也包括儿童自己创作的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我喜欢的儿童诗《xxx》
师:谢谢她的分享,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原来我们也可以自己写诗的,今天,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走进儿童诗的世界。(板书:走进儿童诗)生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二、初读,感受儿童诗之美
1、自由阅读四首儿童诗。
2、让学生自己选最感兴趣的一首诗展示读。
3、教师指导学生读
4、齐读其中一首儿童诗
5、指名谈对儿童诗的整体感受。(同学们读了儿童诗有什么感想呢?说一说)
6、小结:真有意思,把小动物、花儿、草儿当成人,让它们有人的想法,和人一样会喊痛,和人一样会说话。如果咱们能像爱人一样去爱它们,相信它们会告诉我们更多童诗的乐趣。那么,儿童诗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三、再读,把握儿童诗特征
1.同桌之间以选择的那首儿童诗为例讨论。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有的诗分小节、想象丰富、大胆、合理,有节奏感,押韵(根据个人情况)
3、师总结:
儿童诗的主要特点:⑴浅显的句子
⑵拟人
⑶美:节奏美、声韵美、反复的手法
四、表演儿童诗
让学生自主朗读喜欢的一首诗
五、创编儿童诗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特别优秀,热情也很高,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回诗人啊,自由创作一首小诗并展示,可以以“蘑菇”、“白云”、“小草”“星星”等等为题写一首诗。
老师告诉你:写诗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大胆想象,只要放飞想象的翅膀,你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儿童诗。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不仅学会了读诗,还学会了写诗,真了不起,课后让班长把我们创作的小诗搜集整理,老师帮你们装订,我们班的儿童诗集就出炉了,大家说好不好啊?
希望以后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动脑,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精彩!附:阅读材料
《夏天》 金子美玲
“夏天”晚上是夜猫子,早上是大懒虫。夜里我睡了以后,它还不睡,早上,我叫醒牵牛花的时候,“夏天”却还不起床。清清凉凉的,微风这样说。
《慢一点》 小弟弟,慢一点跑。小妹妹,轻一点跳。你看,你看,草地上的
小草小花都在揉着腰。
《春天的早晨》
金子美玲
雀儿喳喳叫,天气这么好,呼噜噜,呼噜噜,我还想睡觉。
上眼皮想要睁开,下眼皮却不愿醒来,呼噜噜,呼噜噜,我还想睡觉。《走进大自然》
《同步阅读》节选
追着小鸟,走进密林,追着小溪,走进深山,追着蝴蝶,走进花丛,我们融进大自然。
让小锤去敲醒每一块山石,让画笔去访问每一片花瓣,高高扬起我们的双臂,去拥抱一个斑斓(lán)的春天。
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体验大地的深沉;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去感受蓝天的辽远。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第四篇:走进儿童诗教学设计
走进儿童诗教学设计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2.体会儿童诗的特点。
3.激发想象,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读诗、创编诗的积极性。2.体会诗歌的自由和简练。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
1.播放儿歌《种太阳》,感受儿歌的特点。
2.猜猜什么是儿童诗?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儿童诗的王国,揭开儿童诗神秘的面纱。
3.聊喜欢的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并说说为什么?
过渡:老师小时候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的人物啊就是大屏幕上的这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百变小樱,老师喜欢她啊,是因为她有魔法棒有很高的法力,能够锄强扶弱,帮助人们做许多的事情,那么同学们,如果你们拥有她的魔法棒和法力你们要做什么呢?
4.用“如果我有魔法棒,我要„„ ”说句子
5.课件出示儿童诗“我要做个小仙人”,师生分角色读
6.师小结:这就是一首儿童诗。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一起感受儿童诗的童趣。
一、读出儿童诗的美
1.出示儿童诗《梦》《橡皮》,自由朗读,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2.交流你喜欢的一首儿童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朗读。3.教师小结:要想把诗读好,在读的时候要有轻有重,该重读的时候要重读,比如:夏姑姑、鲜艳、秋妈妈、收获要重读。我们一起来试着读读。
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我通过出示课内和课外儿童诗,唤醒学生对儿童诗的记忆,并指导学生朗读儿童诗,初步感知儿童诗的特点。
三、感受诗中的修辞
1.出示儿童诗《风》、《微笑》,让学生在2人小组内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小结:儿童诗往往会为了表现节奏,加深印象,用 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这种写法叫排比法。
2.出示儿童诗《交通警察》。
(1)默读儿童诗,分享自己读后的感想。
(2)小结:其实,这么有趣的诗,作者创作的灵感就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但为了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往往会在生活的基础上添油加醋、夸大描写。3.出示儿童诗《汽水》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1)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歌的特点。(2)补充诗歌最后一句,并完整的朗读诗歌。
小结:为了让事物更加活泼可爱、有趣,吸引人,还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事物当成人来写。
4.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1)谁来学一学爸爸的鼾声?
(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爸爸的鼾声》与前面几首儿童诗有什么区别。
(3)小结: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由鼾声想到了小火车,看来我们还要善于想象,巧用比喻,这样写出来的诗会充满童趣。
5.读了这么多的儿童诗,儿童诗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儿童诗的格式以及写法上总结。
板书:单句成行
巧用修辞
三、写出生活中的诗
过渡:我们掌握了创作儿童诗的基本方法,我们就具备当诗人的条件了,现在老师考一考你的想象力!
1.补充诗句
过渡: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你心中的那扇窗,你都看到了什么?让鲜艳的花瓣吹进来,让翠绿的树叶飘进来,你想让什么也进来呢? 设计意图:利用填空补充词语,降低写儿童诗的难度。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2.过渡:儿童诗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接下来老师考一考你的观察力,看你是否是个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1)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放松心情,让我们走进秋天、触摸秋天,寻找秋天的足迹!
出示图片:秋天的果园、秋天的菜地、秋天的庄稼地、秋天的公园
(2)在你眼中秋天都有什么呢?
(3).同学们真是个会观察、留心生活的孩子。把我们看到的、写到的、感受到的用诗的形式写出来,(3)三分文章七分读,读很关键,读好了能给你诗增添色彩,谁来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4)学生美美地朗读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感知我们身边的点滴都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写作的对象,在补充诗句的基础上提高了难度,补充小节。
四、推荐书目,拓展延伸,持续阅读。
简短优美的儿童诗还有很多,有的让人思考.有的让人激动.有的让人欢笑。聪明的你们,有课外去多读读,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火车头》.《听听声音》《老祖母的牙齿》
梦里花香/推开窗子看见你/中外儿童诗精选/感动小学生的100首儿童诗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诗,掌握了创编儿童诗的基本方法,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遨游诗海,创编了儿童诗,你们真棒!课下,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动脑,善于思考,用文字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创编更多的儿童诗!
放飞想象的翅膀
生动形象
比喻
语言精练
学写儿童诗
拟人
富有情趣
大胆想象
夸张
假设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所以儿童诗选材广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写诗的素材。
夸张法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3.4.诗歌疑问法
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重叠法
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歇歇脚
风来了!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飞 飞 飞
飞到稻草边
捉迷藏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灰尘,变成蝴蝶。我要做个小仙人,好让汽车的喇叭,放出优美的音乐。我要做个小仙人,好为到处跑的北风,找个温暖舒适的家 我要做个小仙人,好把孤儿的爸妈,从天堂找出来,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不再流泪。
第五篇: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25页,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七章的学习,首先看下导语,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教室里的课桌、讲台、黑板、门窗,我们用的课本、文具等等无一不是这样,那么物质世界的两极是指什么呢?
大到什么程度?小到什么程度呢?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微观的世界。分配任务
1、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4、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小组展示教师适时点拨
现象1: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再用放大镜对笔迹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
我手里有一杯纯净的水,用放大镜看水面。
根据这两个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物质可能是由什么构成的?
这些微小的颗粒是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的呢?猜想一下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或者还有其他可能,那么为了验证猜想,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象2: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实验要求:烧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动。高锰酸钾颗粒倒入水中的瞬间,立即开始观察,请注意变化的过程。
我们来交流在这个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
水怎么变成紫色的呢?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水变成紫色的过程。
再过段时间,烧杯中的水会怎样?
师:这个现象支持了上述哪个猜想?结合现象解释一下
构成水的微粒之间是有间隙的,构成高锰酸钾的颗粒进入水的空隙,使水慢慢变成紫色。
有没有反对意见?
看来通过这个现象我们还无法弄清物质的微观结构,争论在于液体究竟是连成一片的,还是之间有空隙?
现象3 :下面我们继续看一个实验: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处做一标记。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该现象支持了哪个猜想?
以上是我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对物质微观结构提出的猜想,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时,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提炼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完善的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呢?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 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 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师:为什么不选模型
1、模型3呢?(请学生回答)
师:这样我们就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一次次的猜想和论证建立了物质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这些微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打个比方,用喷水壶把水分成一滴一滴的,一滴水能否再分?能分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分?分到什么时就不再是水了?
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上述三例只是其中的一些。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性质了。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师:以上我们从宏观现象出发建立了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而实际上我们凭肉眼能看到物质的内部吗?
假如能看到,这个模型将更有说服力。师:来看一些图片,这是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的植物细胞,细胞之间是有空隙的,细胞还不是最小的颗粒,要看到分子怎么办?师:这是用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金属微观结构图。
师:放大镜、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在科学家收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证据,支持了科学家提出的模型。展示苯分子、蛋白质分子图片。
由此可见,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如果让2500万个人手拉手站成一行,那么这个长度将绕地球赤道一圈,而如果让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成一行,那么这个长度就只有1厘米。氢气分子的直径是2.3×10-10m ,1标准大气压
下,1cm3(比划一下,一个食指端的大小)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秒钟跑出1亿个,你们猜需要多长时间? 约需9000年才能跑完
请同学们观察面前的烧杯,看到整杯水都变成了紫红色,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分子之间有空隙造成的,除此之外这个实验还能说明什么呢?
结合实验现象解释一下,从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证明呢? 樟脑丸为什么会变小?
气味分子怎么会跑进我们的鼻子里的?说明什么?
从以上这些例子得到什么结论?
分子会运动,而分子间又有间隙,那物体有没有规则的形状呢?是不是物体今天是一个形状,明天又是个形状呢?
分析圆柱体的铅块为什么还能保持形状?
我们再看一个演示实验:把二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在一起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我继续用劲往里压,能不能把铅块压短?
这说明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面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我们是利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作为猜想,再搜集证据进行验证。利用这种探究方法我们了解到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怎样的?
利用分子的模型我们可以来解释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师:学习和了解物质的结构,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 物理 社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纳米材料的知识。
知识梳理
1、本节课的知识是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的,比较抽象,教师主要通过活动对物质结构的分析,利用排除的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一种合适的物质结构模型。
2、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模型后,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愿望,并能发现一些生活中有关的现象,顺势利导借助课件和实物,这样学生就较容易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3、学生对本节课了解清楚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以及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