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2 18: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李 波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加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小小图书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a)出示问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b)算一算: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先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范围,再进行计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借助计数器拨珠,用凑整十的方法,有的用竖式计算……,通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c)提问题: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二、试一试:

1.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并体会验算的重要性。出示前两幅图,让学生 说一说图意,引导学生结合生实际进行讨论:“找回32元”对不?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如发现错误,及时指正,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三、讨论:300 – 97如何计算?

a)探索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b)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c)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并相互交流计算方法。

四、讨论:747 + 87的验算方法。

对于加法算式的验算方法,既可用加法验算,又能用减法验算。

五、练一练。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与同伴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算。

2.第2题通过动物卡片的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加减法。

3.第3题森林医生,先判断对错,错在哪,为什么错,最后改正过来。

布置作业:动物卡片游戏。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徐禅堂小学 谭礼彬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学时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学生估算与验算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法以及三位数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减法。教材在编排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小小图书馆”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获得信息,提供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标法、计数器拨珠法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三位数减法知识。

四、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准备

教具:口算卡、电脑课件 学具:计数器。

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屏幕展示)(引导学生结合以上的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100以内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二)、设境引入、看一看(课件显示课本 “小小图书馆”情境图,指导观察。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师: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提一个减法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最后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减法问题:

(1)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3)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这个问题。

⑴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⑵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39 — 118= ⑶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⑷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⑸进行计算。

师:239 — 118 怎么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⑹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先肯定,然后重点强调用竖式算时,遇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2)独立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不错,现在我们再来试着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 ①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②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指名汇报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先出示课本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 32 元对不对?(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4、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4)在下面记一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46-284 831-381 635-319(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2、填表

出示表(1)让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在填表。

(2)把填好的表中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看看发现了什么?

(四)、课时总结

师:怎样验算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七、作业 352-261 724-516 637-43 925-71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会用所学的图形的知识来完成生活中的设计问题;运用计算的知识来完成租车的问题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完成生活中的简单逻辑推理等知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和铭记单位的概念。面积、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图形的空间观念学生只是对图形的周长观念比较清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刻意分清。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感性思维,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并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操作来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面积换算。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教学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5.1面积的含义………………………………1课时 5.2面积单位 ………………………………2课时 5.3长方形的面积……………………………2课时 5.4面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 5.5练习四 ………………………………1课时 5.6小小设计师……………………………1课时 5.7我们一起去游玩………………………1课时 5.8有趣的推理……………………………1课时

5.1 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探索新知(22分钟)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播放幻灯2)

(1)指出怎么比两本书的大小?用手摸摸数学书的表面。(2)比比两个硬币的大小,用手眼感受他们的表面。(3)比较树叶的大小,用手眼感受他们的表面。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播放幻灯3)

(1)理解面积定义中的关键词,表面、封闭。(播放幻灯4)(2)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有面积?(播放幻灯5)(3)区别面积和周长(播放幻灯6、7、8、9)(4)记忆面积与周长的特点。(播放幻灯10)

小结:面积是要首尾连接的封闭图形的大小,指一片的表面。........................周长:首尾连接的边长总和,指四周的外边线条。......................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用手摸出教室桌子的周长和面积,黑板的面积和周长等物体)4.游戏观察下图,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你们选这哪个图形,为什么?(播放幻灯11)

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播放幻灯12、13)

师:观察两个图形先猜猜那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答案不一,有争论。

师: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想,然后小组内讨论方法。

生:回答每组的方法。(叫不同方案的小组说)师:按顺序播放不同方案,体会每种方案的过程。(播放幻灯14、15、16、17、18、19)

小结:通过刚才图形大小的比较,我们可以用摆硬币、数格.......................子、剪拼法、观测法、重叠法等方法来比。(播放幻灯20).....................6.动手操作:按书上要求在书上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然后展示所画图形。(播放幻灯21)

三、拓展应用。(15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播放幻灯22)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播放幻灯23、24、25)

(二)提升练习

1.这两个图案比较面积大小的说法对吗?(播放幻灯26、27)

(三)拓展延伸

1.判断对错(播放幻灯28)2.先数再画。(播放花灯29)

四、作业:

1.点名学生做书上50页2、3、4。2.其他学生做练习册。板书 :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5.2 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0—5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用具: 课件、尺子、1平方米的报纸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同学们,回顾我们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拼剪法、平铺硬币法、数格子)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25分钟)

1.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如果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2.先小组讨论你们选择什么方法?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来。(2)集体交流不同的方法。

(3)如果老师选择数格子的方法,先数数量幅图的格子各是多少?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播放幻灯2)生答:第一幅图是6格,第二幅图是24格。这样量不对,因为他们测量的格子大小不同。3.认识面积单位。

(1)请同学们用手比划学过的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

(2)生: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报纸。再分别剪下这两个正方形。重合比较他们的大小。(播放幻灯3)

(3)分别用这两个正方形比比身上的部位大约和哪些地方一样大?在1平方米的报纸上站人。(播放幻灯4)(4)再次体会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听口令拿相应图形。听口令指出身体相应部位。闭眼体会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听口令指出。

4.考眼力做数图形的面积有多少。(播放幻灯6)

三、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播放幻灯7)做书上52页第1题。

(二)提升练习(播放幻灯8、9、10)

1.做书上52页第2题,动手画一画。区别长度和面积。2.做书上52页第3题。

3.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三)延伸练习

动脑筋:下面每个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米,请在下图中画出12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各边长是整厘米数)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点名学生做练习册部分题。2.其他学生做练习册全部题。板书

面积单位

从小到大: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cm² dm² m²

5.2 面积单位练习课

(二)教学内容: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单位,并感知这个常见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2.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体会1㎡的实际大小。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体会1㎡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直尺,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边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请大家说说面积有哪些?

学生指出:m、dm、cm

2.用手比划出1 m、1dm、1cm 大约各有多大? 学生指出:一个大方桌的面积、一半脸的面积、一个大拇指甲盖的面积

二、面积单位练习

1.填空练习。(播放幻灯2)

2.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单位。(播放幻灯3)

3.数数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播放幻灯3)

4.比一比那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播放幻灯4)

5.请在大家结合自己的身边,给出哪些物体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

三、拓展提高。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16厘米,它们的面积和周长一样大,对吗?(播放幻灯6)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不同图形,使它们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的,再算算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32

3三、作业反馈,订正错题。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复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5.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3—54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若干个1厘米²的小正方形。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它们的面积在计算时也有一定的公式。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探索(25分钟)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播放幻灯2)

2.如果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数这个长方形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可以用算式怎么写? 3.观察下面两个图形摆正方形,怎么列算式计算?(播放幻灯3)

4.观察刚才的三幅图,根据摆出正方形的数字填表。(播放幻灯4)然后观察表格,你发现他们的面积都是怎么算出来的?

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 = × 宽 ................长...5.练习:用1cm²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播放幻灯5)

6.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公式。

观察用小正方形摆出下面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计算?

总结正方形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记忆长方形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拓展应用(12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2.做书上55页3题。

(二)提升练习

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延伸练习看图求面积。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4-55页。教学目标:

1.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能对公式灵活应用,会变式练习。

教学重点:.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公式灵活应用,会变式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0厘米,求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二、基本练习

1.做54页试一试第1题,先估测每个图形的面积,在测量计算。分小组做题。再集体交流反馈。(播放幻灯2)提示:学生可以参照旁边1平方厘米的面积,来估其他图形的面积。

生1:估测图一有平方厘米 生2:估测图二3平方厘米 生3:估测图三4平方厘米 生4 :估测图四有16平方厘米。2.出示书上试一试2题,先估测教室地面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如果要计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么测量呢? 生:需要知道地面的长和宽,可以用米尺或皮尺测量。直接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播放幻灯3)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55页第4题,按书上表格填写。(播放幻灯4)2.做书上55页第5题。要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白是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边为准。得到大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播放幻灯5)

四、提升练习

1.实际应用: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 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播放幻灯6)

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公式灵活的应用。做书上55页第6题。(播放幻灯7)让学生学会公式的变形使用。长方形面积=长×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3.根据正方形周长求边长、求面积。做书上55页第7题(播放幻灯8)

知道:正方形周长=边长×4 =周长÷4 ..........正方形边长..........4.做55页第8题。根据算式画图。先让学生理解每个乘法算是的意义,然后在画图。(播放幻灯9)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

长方形面积

(二)长方形面积=长×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长=长方形面积÷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边长=周长÷4

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5.4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6-57页。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22分钟)

1.用1平厘米的小正方形平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需要多少个呢?(幻灯2)

(1)看书上56页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组实验,提示:可以摆小正方形纸、也可以画出格子、还可以直接数数。看哪组最快得出结论

(2)汇报实验结果。横着铺多少个,竖着铺多少个。横着:10个。竖着;10个。

(3)那么1平方分米有多少个1平厘米。因为:10cm×10cm=100cm ..................所以:1平方米=()平方厘米 ..............2.根据上面1分米=10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推测出1平方米=()平方分米。先自学看书56页第二个内容。再讲解交流。(幻灯3)3.手势记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发现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与长度单位不同。...............100............4.1公顷有多大?简单介绍公顷、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5.讲解单位换算的具体方法,乘进率末尾添0,除以进率末尾去0的方法。(幻灯4)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学生回顾刚才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播放幻灯5)

(二)提升练习

1.做书上练一练2题,先做再教方法。(播放幻灯6)2米²=()分米² 3分米²=()厘米² 500厘米²=()分米² 400分米²=()米 2.做书上57页第3题。(播放幻灯7)3.做大屏上的选择题。(播放幻灯8)

(三)拓展练习(播放幻灯9)1.判断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我的身高是135平方厘米。()文具盒的表面的面积是80dm2。()爸爸手掌面积大约是1.5dm2()2.辨别书上谁说的对。(播放幻灯10)

四、全课总结

单位换算要记住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也就是乘进率末尾添,除以进率末尾去..............0.........0.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1.点名学生做部分练习册作业。2.其他学生做全部练习册作业。

板书: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米² =(100)分米² 1分米² =(100)厘米

5.5练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P58—60“练习四”中的第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根据两个公式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

能根据两个公式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基本复习

1.复习面积的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2)2.复习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播放幻灯3、4)3.复习长度单位进率和面积单位进率各是多少?

二、基本练习

1.做58页第1题,动手画一画。加深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认识与区别。学生先画,再看大屏订正。(幻灯5)2.数一数,做58页第2题。做完后对题。(幻灯6)3.比较图形面积大小,说出自己的比较过程。先指名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面积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周长单位。做58页第3题(播放幻灯7)

4.填空,先让学生读题后先想清楚事物的样子,明确题中选择的该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填合适单位。做58页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播放幻灯8)

5.单位换算,先想清楚单位之间进率和方法在计算,再填得数。做58页5题。(幻灯9)

6.运用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做58页6题,做59页第7题。(幻灯10、11)

三、提高练习

1.做59页第8题,先读清题意,已知正方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边长。第一步先求边长,在求面积。(播放幻灯12)

2.做59页9题,要回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区别周长和面积,再根据需要的条件进行计算,要强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正确使用。这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对学生的不同拼摆法,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不同方法比较,优化最方便的拼摆法(幻灯13)

3.做59页第10题。是对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要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图理解两小题。第一题已知每块的边长和块数,求地面总面积用乘法,第二题是已知总面积和一块的长、宽,求数量用除法。第三题是求每种砖的总价格。分析题意上有难度,结合画图和数量关系式的理解进行分析。(播放幻灯14)

4.做59页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提醒:如果把问题改为“可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让学生再次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幻灯15)

四、拓张延伸练习

做60第12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16分米的铁丝围一围,再把围的长,宽和面积记录下来,再填表。(幻灯16、17、18)

五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点名学生做部分练习册作业。2.其他学生做全部练习册作业。板书设计: 练习四

10.(1)2×2×180 =4×180 =720(平方分米

答:厨房面积是720平方分米(2)720÷(2×3)

=720÷6 =120(块)

答:用第二种地砖需要120块。

(3)5×180=900(元)7×120=840(元)答:用第二种地砖便宜。

数学好玩 5.6小小设计师

教学内容:P61-P62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团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图案。教学准备:图案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近平移、轴对称的现象。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对折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体会这两个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观看一张海报(播放幻灯2)

二、探究新知

(一)设计艺术节微标。

1.观察发现下面的徽标都有哪些特点?(播放幻灯3)生1:图一中五个圆环式对称的。生2:图二总的字母A是对称的。生3:图三中圆形是对称的。

师:再解释每个徽标的代表意义。图一:形似现代“京”字,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图二: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你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节微标呢? 全班讨论。(幻灯4)(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设计,创造美图(播放幻灯5)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三)根据自己设定的徽标,结合大屏上的几个问题,说一说你设计的微辉?再给 自己合适的评价(播放幻灯6、7)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五、作业布置:给咱们班设计一个班徽。板书设计: 5.6小小设计师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2)要体现我们自己的特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5.7我们一起去游园

教学内容:P63—P64内容 教学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租车、用餐选着合理省钱的方案。教学重点: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租车、用餐选着合理省钱的方案。

教学难点:感受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钟)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

二、组织活动(25分钟)

1、活动一:租车。(幻灯2)

(1)出示63页第一幅图,看一看课本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2)分析、解决问题

审题,明确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一共有48人,两种车可以选择,大车限坐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坐12人每辆120元。

独立思考,探索策略,想:既要刚好坐完48人,钱还要花的最少,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思考的过程:(幻灯2,投影几种方案)生1:可以租3辆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 18×3=54(人)160×3=480(元); 生2:12×4=48(人)120×4=480(元)

生:18×2=36(人)36+12=48(人)160×2=320(元).3...................................320+120=440(元)..............生4:12×3=36(人)36+18=54(人)120×3=360(元)360+180=540(元)

(4)比较上面几种方案

明确:既省钱又刚好坐满不浪费,不留空位。....................对比上面几个同学的做法,可以看出第三种方案最合适。(5)教师补充强调:

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②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③在选择最佳方法时,要多用几种方案对比后才能选出最合适的。

(6)如果旅游人数改成40人,哪种方法最合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先说说自己的方案,然后快速计算并选择出最佳方案来。(投影选定最好方案)2.活动二:购买纪念品。(播放幻灯4)(1)出示64页玩偶图。知道已知信息和问题。(2)分析理解条件和问题。明确:买够30个花钱最少。(3)结合书上的表格,独立完成。(幻灯5)(4)集体反馈个人的作业情况,并比较最佳方案。(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三、巩固练习

用同样的思路解决64页第3题。分男女生各完成一题。四|全课总结: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我们一起去游园

明确:既省钱又刚好坐满不浪费,不留空位。

(一)18×3=54(人)160×3=480(元);

(二)12×4=48(人)120×4=480(元)

(三)18×2=36(人)36+12=48(人)

160×2=320(元)320+120=440(元)

(四)12×3=36(人)36+18=54(人)

120×3=360(元)360+180=540(元)答:选择第三种方案最合适。两辆大车和一辆小车的方法最省钱。

5.8有趣的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想参加吗?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贾老师要把它藏在贾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看好了啊!(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贾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5页情景图,推理每个人是哪个小组的。(1)读题理解题意。(幻灯2)

(2)自学提示:根据统计表来推断,他们分别在哪一个组。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教师集体订正答案。(幻灯3)

分析: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就可能是电脑和航模。淘气不是电脑,就可能是足球和航模。奇思喜欢航模,只能是航模。

再次理解表格法,按照上面分析填表。(点击幻灯3)结论:由此看出,排除奇思是航模,淘气只能是足球,笑笑只能是电脑。

这是我们就运用了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一种方法排除法。

2.出示66页推理飞机模型该放在哪个位置?(幻灯4)(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可以用表格法排除。(3)小组交流反馈后,集体交流。(幻灯5)

三、总结与反思。其实排除法就是先把已经知道的条件逐一排除,一层一层得出答案。

四、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有趣的推理 足球 航模 电脑 淘气√ × ×

笑笑× × √

奇思× √ ×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问题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四、教学课时:5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一、教学内容:

课本P47页列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 :为什么先算4×3? 4×3+7 =12+7 =19 7+(4×3)=7+12 =19 追问:见下页。

问题:

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课本P49页列3

二、教学目标: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 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3页列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7——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五、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2)只含有加减或乘。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小女孩: 10-(3+5)=10-8 =2(元)10-3-5 =7-5 =2(元)

(26+19)÷5 =45÷5 =9(个)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8×3-10 =24-10 =14(瓶)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一)中三位数笔算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小小图书馆”这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同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依据教材创设的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个教学理念,这节课,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回顾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本节课我把书中的情境图创设成: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新开了一间小小的图书馆,听说里边的图书可多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图书馆里看一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搭建一个获取数学信息的平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用课件出示了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哪些减法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而且将数学计算融入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圈一圈格子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在讲解笔算退位减的方法时,学生说,我用课件配合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一种对大家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的选择。

4.让练习变得生动有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习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与生活息息相关。把竖式修改变成了“森林医生”,看谁能帮助“森林医生”找到大树的病因,医好大树的病;把填数练习修改成了帮小红修补被狗咬坏了的本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存在不足:

1.因为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我的预设发生冲突,直接让学生提减法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在教学中对课堂时间的调控和分配能力还差一些,前面提出问题的时间过长,导致后来的练习时间较少,部分练习题没有完成。

经过反思,我认为今后的教学应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下载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的学习的平台是在学生己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三位数减法(一次退位)的笔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5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发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2、培养提出......

    二年级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最终定稿]

    《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 孙桥小学 张娟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一)中三位数笔算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小小图书馆”这一个与学生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 的习惯。体会同一问题有多种......

    二年级数学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汶上董口小学申凤芹 教学目标: 1、充分创设创作情景,让学生观察美的图案,体会平移旋转在设计中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

    小小图书馆的教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左侧面、上......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内容】 教科书52页-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