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教下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动物怎样过冬5
作者:付旭旭 牟燕燕 来源:博兴县博奥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感情,并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3、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身体。活动准备:
1、动物过冬课件。
2、磁带:《动物怎样过冬》、《健康歌》。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做动作
1、导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么样?”(冬天,天气很冷)。
2、小朋友,冬天来到了,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讨论穿上棉衣、棉裤、棉鞋、戴上棉帽等过冬),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看我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棉鞋、棉裤、你、戴了帽子、手套和围巾,(除了穿棉袄、戴帽子、手套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取暖呢?开空调、取暖气、炉子、多锻炼身体等)
3、小朋友,你们想过没有,小动物不会穿衣服,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二、请小朋友欣赏故事
小朋友请欣赏故事,看着这里的小动物怎么过冬,小朋友仔细听,听完老师有问题提问。
观看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
1)故事里都是有哪些小动物?——青蛙、蜜蜂、燕子
2)它们在一起商量什么事情?——商量怎样过冬的事情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故事中的几种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燕子怎样过冬?蜜蜂怎样过冬?青蛙怎样过冬?——燕子飞到南方去、青蛙吃的饱饱的叫冬眠、蜜蜂储存食物
三、说出还有哪些动物和它们的过冬方式不一样。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如下问题,如:冬眠的动物还有哪一些?加厚皮毛的动物还有哪些?迁徒的动物还有哪些?储存粮食的动物有哪些?让卵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四、再次让幼儿观看课件
动物过冬的方式:冬眠:蛇、青蛙、乌龟;迁移的动物:大雁、燕子;加厚皮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让卵过冬:螳螂、蝗虫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动物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都是谁好吗?
这些小动物要来考一考小朋友,看一下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播放课件)
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教师小结:动物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有冬眠、贮存食物、迁徙、加厚身上的皮毛、让卵过冬它们用这些方法过冬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保护自己。
五、了解多种动物的过冬方式,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小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我们来评选一下“动物过冬方式之最”好么?
六、请幼儿评选“动物过冬方式之最”。
(1)最懒的过冬方式——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2)最勇敢的过冬方式——迁移大雁、燕子等。
(3)最聪明的过冬方式——加厚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最勤劳的过冬方式——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5)最有爱心的过冬方式——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6)最该挨打的过冬方式——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和苍蝇等。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爱护保护动物,保护自己的身体,冬天到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在冬天里更好更健康呢?——多锻炼身体,带幼儿做律动——《健康歌》
第二篇:电功率《送教下乡教案》
第二节
《电功率》
刘长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和前两次做比较。
现象:第三次电能表转动得比第二次还快。
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 现象: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V,15W”,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V,100W”。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注意到第一盏灯亮时电能表比第二盏灯亮时转得慢。假如电能表在第一盏灯亮时,1min转10圈;在第二盏灯亮时,1min能转20圈。
第一盏灯工作4min,电能表转几圈?1min转10圈,4min40圈。如果是第二盏灯工作2min,电能表转几圈?电能表也是转过40圈。都转40圈时,消耗的电能一样多。消耗一样多的电能,第一盏灯用4min第二盏灯用了2min,说明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
不能说“电能表转动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多”,而是电能表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慢,用电器消耗电能越慢。
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千瓦(kW),1kW=103W。请同学们观察“小数据”,你能了解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这些都是家用电器的电功率,但有的不用接入家庭电路使用,装电池就行。空调的电功率较大,电扇的电功率较小,空调工作时,肯定比电风扇工作时电能表转得快。那我们能不能说空调比电风扇消耗得能量多?不能,还要看工作时间的长短。
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已明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接着请大家来做判断。
例1:某台电风扇和洗衣机,电风扇通电工作半小时,电流做功72000J;洗衣机通电工作2min,电流做功12000J。问:哪台电器消耗的电能多?哪台电器的功率较大?为什么?
解答:因为电风扇工作时电流做功是72000J,而洗衣机只有12000J,所以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多。
哪台电器的功率大呢?引导同学们思考:时间相同时,可以比较谁消耗能量多;消耗能量相同时,可以比较谁用的时间短;时间和消耗能量都不相同时,该怎么办呢?
电风扇每秒消耗的电能:72000J/1800s=40J/s
洗衣机每秒消耗的电能:12000J/120s=100J/s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知道洗衣机的功率大。
我们统一用“用电器1s内消耗的电能”来表示用电器的功率,------这就是功率的定义式。一定要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消耗这些电能所用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是1J时,其电功率才是1W。(1W=1J/s)
例2:某用电器20min消耗的电能是1kW·h.此用电器的功率是多少?
解:t=20 min=1200s
W=1 kW·h=3.6×106 J
所以
P=W/t=3.6×106J/(1200s)=3×103W=3kW
2.“ 千瓦时”的来历
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 kW·h”的来历,说说自己的理解。
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W/t 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 kW·h”。
1kW·h就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
例3: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50W,每天使用3h,一个月用电多少kW·h?(按30天计算)如果时间单位用秒,1个月电能消耗多少焦耳?
解:P=250 W=0.25kW
t=3h×30=90 h=3.24×105s
由P=W/t得W=Pt
所以一个月内消耗电能是
W=Pt=0.25kW×90 h=22.5kW·h=8.1×107J
或W=Pt=250W×3.24×105s=8.1×107 J=22.5kW·h
kW和 kW·h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注意区分.3.额定功率
手拿一个“220V40W”的灯泡提问:通常我们说这是一只40瓦的灯泡,那是一把60瓦的电烙铁,是什么意思?
①演示实验
告诉学生实验目的:研究灯泡的亮度跟电压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
多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让学生观察:两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
②师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小结如下:
a.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不是一样大,灯泡消耗的功率可由P=UI来计算。
b、灯泡的亮度由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决定。灯泡越亮,表明其消耗的电功率越大。C.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应使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d.每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而实际功率有许多个,我们平常说这是一个40瓦的灯泡,指的是这个灯泡的额定功率是40瓦。
e.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当U实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容易被烧坏。
③教师出示一个“220V40W”的灯泡和铭牌,让学生观察,然后挂出有铭牌的小黑板,介绍灯泡上的标志和铭牌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看书上的一些电器设备的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当实际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都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4.电功率的测量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电能、电功率的知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中也已经知道用电能表可以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电功率能不能测量,该如何测量呢?
因为P=W/t 只要能测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消耗电能所用时间,就能算出它的电功率。
另一种测量电功率的办法,测量原理就是公式
。根据此公式只要用电压表测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能算出电功率。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例4:某家庭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1W,使用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毫安?
解:家庭电路电压U=220V;P=11W
由P=IU得 I=P/U=11W/(220V)=0.05A=50mA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评刘长伟老师讲授的《电功率》
陈宏伟
刘老师所上的“电功率”是人教版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电功率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电功率关系;也是为下一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刘老师的这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对难点进行了化解。普通话流畅,语言准确生动,有激情,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略显不足。练习题围绕电功率精心设计,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了已有的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又掌握了新知。对教材资源大胆取舍,补充。
成功之处:课题引入比较好。用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做功的快慢和做功的多少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建立电功率这个概念;实验现象直观明显,能够反映电压对电流和功率的影响;公式的引入比较自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整个课程安排比较紧凑,时间利用比较充分。
不足之处:本节内容较多,教材内容丰富,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安排为一课时,显得容量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在例题的讲解中很仓促,我个人认为不太好。
《压强》
刘长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钩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一)、压力
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时,有一个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手按图钉时,有一个垂直压在墙 面上的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三要素:
⑴ 作用点:被压物体的受力面。
⑵ 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面。
⑶ 大小:置于水平面上:F=G(压力大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物体放在斜面上时,F≠G)
Ø 练习作图:
1.一个重为2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水平地面所受的压力。
2.重为10牛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8牛,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斜面所受的压力。3.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也有作用效果,是什么效果呢?请大家做实验:取一支圆珠笔,用笔尖顶住一个手指先稍稍用力按一下,观察手指表面的形变.再用较大的力按一下,观察手指表面的形变,手指两次的感觉和形变一样吗?说明了什么?用两支手的食指顶住圆珠笔的两端,稍稍用一下力,两个手指的感觉和形变一样吗?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
按课本插图提示进行压力小桌实验,1)介绍器材: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分析归纳:
(1)分析(a)和(b)两图可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分析(a)和(c)两图可得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思考:若在以上实验中要比较图(b)与(c)所示情况的压力作用的效果
(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则应如何比较?(比较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把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定义为压强,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压强越大,则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反之,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越大。
(三)、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4、单位: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5、表示的物理意义: 1500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500牛。
6、一张报纸平整摊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一个人站着对地面的压强为15000帕。
练习1.一个质量是40 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 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g=10 N/kg)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 N.每只脚掌面积600 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强调:(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四)增大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生活中用这种方法利用有利压强的例子确实很多.斧头刃、刀刃很尖锐,就是这个道理.啄木鸟的嘴很尖,可以啄开树皮抓出虫子,是因为它的嘴越尖,受力面积就小,对树的压强就越大,打鸡蛋时,我们习惯于将蛋壳在锅边或桌边轻轻一磕,鸡蛋皮就破了,这个小小的动作,也是利用受力面积小使压强增大的道理,因为相同的压力,将鸡蛋握在手中时,蛋壳也不容易破碎.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用斧头劈开木头时,用力大时才能将木头劈开,用力小的人劈不开木头,就是因为受力面积一定了,压力大了压强才大.向墙上按图钉时,图钉尖的受力面积一定,用力大,钉尖对墙的压强大,陷入墙内较深,用力小的,钉尖不会陷入墙内太深.
(五)减小压强的方法
(1)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通过烂泥地时,为不陷入泥地中,就要减小人对烂泥地的压强,你可以在泥地上垫一块木板,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坦克的质量有几十吨重,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在其轮上装有宽大的履带,是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同样,大型运输车的轮胎比一般的汽车轮胎宽,也是这个道理.
你的书包带一定是宽扁的带子,不会是细绳,是因为宽带与你肩膀的接触面积大,比你用细绳背书包时的压强小.钉书机的手按部位宽,也是为了减小钉书时对手的压强.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在搭梯子向高处够东西时,我们一般会选一个体重轻的人上梯子,这是用减小压力的方法来减小人对梯子的压强,同时减小上梯子时梯子对地面的压强.
以上我们介绍了增大、减小压强的各种方法,这些方法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实际生活中,在同一个物体上同时利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物品很多,比如钉书机、图钉、尖嘴钳子等,你可以分析一下,看看哪些地方是增大压强,哪些地方是减小压强.
三、巩固知识
1、人在松软的泥地上行走时,脚会陷下去,而沉重的坦克在同样的泥地里行驶,为什么却陷的较浅呢?(因为人行走时对地面压强大于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
2、我国北方寒冷冬季的一天早晨,一个小孩在河边玩耍,这时他发现河面上结了一层冰,他就试着走了几步,觉得很好玩,因为平常是不可能走到河中间去的,他非常想到河对岸去看看,可没想到只走了五六米远,只听.“咔嚓”一声,小孩压破冰层掉入河水中。此时一位骑车青年见此情景立即把自行车往路边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河边-------他应该怎样救人呢?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3)单位:帕 1Pa=1N/m
3、控制压强的大小
(1)增大压强的方法(2)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评课稿
陈宏伟
本节课是一节有创意、较为生动的教学演示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设计巧妙、直观、生动,整个实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生动、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一、教学过程亮点:
(1)引课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沙滩留痕、雪橇飞奔及课本上几幅美妙的图画,打开学生想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2)体现了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本节课物理实验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手指挤压圆珠笔两端、压力小桌实验、利用广口瓶和橡皮泥设计实验等,在课堂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知识的传播上注意方法:观察实验是物理基本教学方法,猜想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渗透了这些方法
(4)贴近生活,体现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举了大量增加、减小压强的实例,并进行分析,体现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改进意见:
(1)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本节在压强的概念的引入为难点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积要具体讲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2)反馈不足:学生回答增大、减小压强的实例时答题方法不明确,没有进行反馈训练。
第三篇:王丹送教下乡教案
送教下乡教案(中班)
活动名称:不可以(社会)活动目标:
1.认识到做错事会给别人或自己添麻烦,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2.运用移情体验,预见自身行为的他人评价。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故事书或图片。活动过程:
1.阅读理解,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或图片。(1)观察第一组画面:伸手拿高处的东西。
教师:最上边的那个罐子里装着好吃的糖果,妈妈为什么要把它放那么高呀?大卫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丰富词:摇摇晃晃、很危险)那我们一起告诉他:“大卫.不可以.”
(2)观察第二组画面:在客厅玩耍把客厅弄得脏兮兮时。
教师:这里你看到了什么?(丰富词:一串黑脚印)大卫为什么会这么脏呢?他可能做什么去了?哦,那样可不可以呀?
(3)观察第三组画面:在洗澡时肆意玩水。
教师:大卫做了什么?乱扔的玩具得由谁来收拾呢?水哗哗地流走了多可惜啊!(这样洗澡不但增加妈妈的家务负担,而且也浪费水资源)
(4)观察第四组画面:在洗澡后光着身子往外跑。
教师:哎呀,这里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做会不会有危险?(会感到难为情,还会因此感冒的)(5)观察第五组画面:在玩打击乐时。
教师:大卫在玩什么?他玩得开心吗?可是家人和邻居会开心吗?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要考虑他人的感受)(6)观察第六组画面:吃东西时。
教师:大卫在用餐时摆弄什么?这样做好吗?你看到大卫吃了什么?一顿饭吃那么多好不好?
(用餐时不能玩食物,也不能暴饮暴食)(7)观察第七组画面:睡觉前。
教师:睡觉前玩这么激烈的游戏,还容易入睡吗?应该怎样做呢?(睡觉前要保持安静才容易入睡)(8)观察第八组画面:挖鼻孔。
教师:大卫挖鼻孔好吗?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是不可以的,我们对大卫说:“大卫,不可以。”
(9)观察第九组画面:玩玩具时。
教师:妈妈为什么会要求大卫自己收拾玩具?乱扔玩具好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要负责把玩具收好)(10)观察第十组画面:玩棒球时。
教师:妈妈说“不可以”后,大卫听从妈妈的意见了吗?大卫不听劝阻玩棒球,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大卫做了这些事情心情怎么样?妈妈是怎样说的?大卫听到妈妈讲“不可以”后,心情是什么样的?
小结: 做错事会给别人或自己添麻烦,当我们做错事时,别人会劝阻我们,会说“不可以”,2.谈话交流,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能够做好哪些事。教师:我们有没有像大卫一样,容易做错事呢?
教师可以根据一日生活的顺序,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或他人做得好的事情。如:早上起床不磨蹭,自己穿衣服;吃饭时不挑食,桌面干净:与别人分享玩具等。
教师:有时候我们也容易做错一些事情,你有过吗?
教师:当别人对你说“不可以”时,甚至惩罚你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说出真实的感受,如:想哭,委屈,生气,想大声喊,懂得自己错了等。
小结:别人说“不可以”,是为了让我们少做错事,我们要理解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3.讨论交流,探讨不做错事、不被说“不可以”的办法。教师:我们为什么会做一些错事呢?
幼儿讨论得出原因,如:心里不高兴、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等。
教师:我们怎样可以少做或不做错事,避免别人对我们说“不可以”呢? 教师可以根据一日生活的顺序帮助幼儿分析,如起床、上幼儿园、游戏、就餐、入睡、盥洗等环节应该怎样做才能少被人说“不可以”。
小结:做事情之前,自己要尽量做好,避免给别人添麻烦,造成不便.
评析:
1.活动的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2.教师预设的努比奥,孩子们基本达到,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3.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兴趣一直很高。4.在最后的环节,以布置任务的形式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小结。
长海县幼儿园 王丹 2016年12月
第四篇:送教下乡体会
支教促城乡课改共进
------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府东街小学
胡爱芝
2012年4月5日到4月11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短短一周的支教生活,带给我是感谢、感动、感悟„„
一、感谢支教机会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首先我要感谢市教育局的信任与支持,感谢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我还要感谢高阳中心校东辛壁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孩子们。
二、感动学校真情
首先让我感动的是高阳中心校东辛壁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在我们到达之时,老师和学生们就早早等候在校门两侧了。孩子们手捧鲜花热情地欢迎着,孩子们高呼口号热烈的迎接着;全校老师期待的目光、那打心底里盼望的眼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肩上的重任的神圣。
走进东辛壁小学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版报,吸引了我的目光。学校虽只有二百来人,但老师们尽心尽力地工作着,全校老师紧紧团结在郭校长的周围,工作中群策群力,各尽所能,这种团结向上的精神令我感动。
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四堂课,听六节课,做一场讲座。感动的是在进入课堂的一刹那,孩子们的淳朴、热情、可爱,还有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
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东辛壁小学的老师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评课中,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让我感动的是那种求上的精神。
三、感悟教育快乐
在支教的过程中,是一次难得和难忘的经历,一段值得珍藏一生的记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过得很充实。我用心做课、用心讲座,用心交流,只要这些事对他人有用,对他人有点滴收获,就很知足,很快乐。这里的学生都很实在,很质朴;这里的教师很敬业,很诚恳;这里的校长很务实,很勤奋。在下乡支教活动中,我收获了更多的热情和温暖,我收获了更多的进步和惊喜。我是快乐的!在这里我感到了希望。不论在那个教室里都能看到学校对班级各项活动的评价,我感到这里有一位有能力的校长,有一些踏实肯干的教师,就会有一群健康成长的孩子,这里的教育充满希望!
如果说教育是一艘船,那么,课程改革就是扬起的风帆,送教下乡就是鼓起帆的风。送教下乡,对于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获者。上完每一节课的确要进行反思,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应该先了解学情,然后再去备课,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导学目标,设置可行的教学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次送教下乡让我收获了很多,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送教下乡工作总结
送教下乡工作总结
>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较偏远的山区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教研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
本次送教两个乡镇-------吉洞乡和八会镇,语文五节,数学五节。两个乡镇的 名教师参加了观摩。课上送课教师精彩示范引领,课后教研员精当的点评,同时改变“一言堂”的局面,看课者也积极参与研讨,送课教师与教研员针对困惑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语文学科孙轶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预习——汇报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语文科的陈立贺老师是第一次送教下乡。为了更好的把课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员沟通、研究,反复修改教学方案。在李鹤老师的指导下,终于上了一节原生态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层教师能学得来的、有一定高度的阅读课。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数学科金玲、唐丽媛和徐岩三位教师在翟金环和李春凌两位教研员的精心指导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务。
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学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学观摩课的可信度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教师对示范课表示怀疑,认为示范课就是表演课。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示范课的指导,使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师不受条件的限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不管有没有多媒体同样能上好课。参与看课的教师真切地意识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观条件的差异,“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优化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潜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陈立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阅读课《陶罐和铁罐》,由于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周到。所以,教师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都会唤醒学生的学习的潜能。语文学科沙岭中心小学孙轶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阅读课《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关于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词句训练是四年级年段训练的重点。“你是从哪个具体的词句看出来的?”和“看你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狮子的可爱。”的提问,紧扣年段训练重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结合课文词句,理解爱尔莎的特点展开。这两问环环相扣,统领学生对全文主要内容的学习,引领学生展开整洁课堂的学习活动。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滴溜溜直转”“把我扑倒在地”“张开嘴让我看”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小狮子是一只可爱、乖巧、懂人性、淘气、可怜......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课前对狮子的印象与书中小狮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给小狮子的话写下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三、送教教师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学的践行者,更是教学的研究者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的课程视野开阔了,教师学会思考了,教学研究意识也蔚然成风。
孙轶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教学中过难的问题,要求过高,学生难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过易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没劲。只有哪些学生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课前几分钟的观察,发现山区的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就及时调整了教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看法来谈,再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情,敏锐地发现、灵活的设计一些学生解答有难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课后的教研员李春凌和李鹤两为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送教教师的献身说法,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实践专家”献身说法,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学习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的同时,逐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语文学科首山乡中心小学马晓晶老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何在“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认识。抽象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教学行为。
数学学科金玲老师以尊重儿童个性、活跃儿童思维著称。她送教 年级《 》一课时,为儿童提供充分的时空,注重儿童知识的形成过程。观摩者不约而同产生共鸣:“在金老师的课堂上,根本就区分不出谁是学困生。” 唐丽媛和徐岩两位老师,她们分别送教的年级《 》和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课堂上,教者时时刻刻把儿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为儿童提供“做数学用数学”的机会,体现的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乡为广大山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活动是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训方式。
六、因地制宜开展送教活动,凸显实效性。
由于地域差异,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基层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是教研员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一个内容。
本次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认真筛选送教骨干教师,我们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节课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并针对具体的送教地点,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不用多媒体的尽量不用,而且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试讲,做到心中有数,用教师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得来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学部送教下乡活动的几个侧面,随着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小学部全体成员将继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把基层学校的需要作为我们教研的工作目标,及基层所急,送基层所需,以切实提高我县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促进我县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