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2、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偏旁。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宝、道、贵。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插图,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弯下腰”说明了什么?(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教师范读第三段。生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引导学生理解“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5)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12.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问、说、听、写
小八路回答
连连点头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13、朱德的扁担
教学要求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难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猜一猜: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
13、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5、质疑:初步理解学生质疑的词语
三、集中识字.1、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dān 担心
3、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生字。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四、巩固练习.1,游戏:识字大餐.选派两名学生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着大家一块儿爬山。
读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什么是“山高路陡”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三、总结补充.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14、大禹治水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通过想象来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5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3)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
(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
(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
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板书
14、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三次过家门
千山万水 13年 一次也没进
制服洪水 代代相传
15、孔繁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孔繁森、拉萨市、帮助、汉族。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孔、市、助、汉。
3、书空“血”的笔顺。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 干部 拉萨市 抚养 医生 献血 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比较句子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练习6 教学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学习带有“雨”字头的字。
2.能正确、美观的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3.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标志图标。4.读背成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5.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同学。
课前准备: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收集图标。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1.出示挂图,图上都画了什么?你们认识了哪些符号?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教师相机纠正。重点引导区别“霜”与“雾”,“阴”与“多云”。
4.自读符号,识记。5.连线。
6.拓展“中雨”等符号。7.讨论交流“霜”“雾”“雷”“雪”为什么都是草字头?还认识哪些草字头的字?
8.实践活动成立“气象站”,让大家关注天气,了解天气情况。
二、写好铅笔字。
1.读字,观察字的结构有什么异同点? 2.教师指导。3.学生临写。4.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说说做做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5.讨论并交流你平时还见过哪些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6.练习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7.课外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二.读读背背
1.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2.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3. 反馈。
4.练读《长歌行(节选)》。
5.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6.师引导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帮助背诵。7.迁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学着运用。8.全班背诵成语和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同学
一、指导看图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指名说,引导说完整)
二、情境一教室里
李晓燕同学生病了,丁大勇准备去看望她,王小娅也想去,但有事去不了,她就委托丁大勇替她转达,王小娅是怎样委托丁大勇的呢?
1.自己思考后,在心里说一说。2.指名说。
3.演一演,评议。
4.教师小结委托别人做事情,一定要有礼貌,把交代的事情讲清楚,这样别人才能转达准确。
三、情境二病房中
丁大勇来到医院,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李晓燕,他该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得规范,正确。
3.演一演。指导学生可以说些祝福的话,但要说得得体。4.教师小结转述时,要把话讲明白,别漏了重要的话。
四、总结。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展示洪水的图片,说明洪水的危害。
2、介绍治水英雄:大禹。
3、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指出生字词,带进课文再读。
三、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2、组织学生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2、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提问:这篇课文讲的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感受洪水的凶猛。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总结段落内容。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分析大禹治水的具体过程。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质。
三、想象说话,升华感情。
出示大禹率领治水大军胜利凯旋图,为学生创设情境,提问:如果大禹率领他的大军回来,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扁、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与人民同乐的优秀品质。
4、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教学重点:
1、识字;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扁、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关于“扁担”的绕口令,让学生来表演。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1、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同学们说说对朱德同志的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并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及时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4、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每组推选5名代表开火车读课文,看哪一组开得稳。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思考问题: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抓住关键词分析朱德的行为,体会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对照笔顺练习书写。
2、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个别作业,点评。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与人民同乐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1、精读第一自然段,师引读。
2、自由读第二段,思考:红军为什么要上山挑粮食?
3、精读第三自然段,师出示图,要求学生观察图上的朱德,重点引导观察他的穿着并且思考大家为什么藏起他的扁担。
4、读第四自然段,提问: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显示:朱德同志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提问: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说些什么?
2、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朱德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4、4、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教学重点:
1、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盛、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
2、介绍泼水节,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和生词。
2、指导生字和生词。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开火车的形式。(2)识字比赛。
三、把握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相互正音。
3、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3、出示插图,同桌合作读第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4、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2、请同学说说对最后两段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观察想象的能力。
2、认识11个生字,认识交通工具的名称。
3、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猜测多音字的读音,给句子加标点。
4、发现形近字的特点。
5、积累名句,学习精神。
6、阅读《鲁班造锯》,启发思考。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辨析形近字。
2、口语交际训练,能看图说话,并发挥想象。
3、积累句子,激发创新精神。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1、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2、小组讨论图画的内容,猜想故事情节。
3、小组展示成果,讲述故事。
三、启发思考,拓展延伸
1、请学生猜想最后一幅画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对应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名称。
2、指导认读生字。
3、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1)尝试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2)解释不同读音的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再读词语。
2、给句子加标点。
(1)引导说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全班交流,给句子加标点,朗读句子。
三、我的发现
1、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说说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想法。
3、让学生再说出符合这种特点的字。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朗读句子,提问:它们都包含哪个字?
2、思考这些句子的意思,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句义,选一个代表发言。
3、指导学生把句子意思解释准确,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4、创设情境,运用这些名句。
二、我爱阅读
1、展示锯子的图片,问学生它的用途并引出发明人,导入阅读。
2、自由读文章,提问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3、分析文章,思考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
4、感悟鲁班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知道故事讲述的道理,获得启发。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22.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生齐读)读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先自己读,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语,齐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并”、“盛”是后鼻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意纠正错误读音。分段练习朗读 1.第1自然段。
a.自由读第1自然段。
b.老师引读。师问:什么时候?谁要干什么?他宣布了什么? 学生以读代答。(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他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2.第2自然段。
a.自由读第2自然段。b.教师范读。听一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盼望花开)你也来学一学。(注意指导:十分、天天、看啊、看啊)3.第3、4自然段。a.自由练读。
b.练习人物的对话,想一想国王问雄日的话,国王和孩子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2.朗读课文。讨论
1.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 a.小组讨论交流。b.汇报讨论结果。指导书写
1.学生对书上田字格中的字逐一观察,想一想,提醒大家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把“分”的“八”字写成“人”字。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指名朗读,齐读。
2.“十分”可以换成什么词?(“非常”“特别”“格外”等)3.试着用“十分”说一句话。(鼓励与众不同)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雄日当了国王以后„„ 教学反思:
课文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重视,而且应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去体会各自的心情、感受,把自己融入到课文里面才可能是可讲的生动、传神。
23.九色鹿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湖、救”等16个生字,会写“义、求”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信用、守信用的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昨天,我梦见了一只鹿,它的身上有九种颜色,美丽极了!你们能猜出它叫什么名字吗?
2、今天,我们就和书中的九色鹿交个朋友。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那就请同学们再回头读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同桌互读课文,如果发现有读得不够正确的地方或有不认识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范读时放慢语速,重读课文中的生字。)
5、指导识字。(2)小老师领读。(3)全班读。
6、请同学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认不认识它,要是认识了就擦去生字上的圈。
三、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大!老师相信你们写字本领也很大!(出示“义”、“求”、“并”、“任”等八个生字。)
2、同学们再用你们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再看看老师在田字格中怎么写,记住笔顺。
4、请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5、对照课本,同桌伙伴互相评评,哪个字写得好,就用铅笔打个“/”。没写好的就互相指点一下。
四、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流利。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价。
3、感知内容,相互交流,九色鹿把那人救上了岸;后来那个人是怎样对待九色鹿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改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意
1、同学们的字不但记得好,写得好,课文也一定能读出感情来。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分别用“——”和“~~~~”分别标出九色鹿的话和那个人的话。仔细读读,看看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3、四人小组互相读他们的对话,并说说自己想对九色鹿说的话。通过各抒己见,学生们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说出来,大家对九色鹿的好心肠,产生共鸣。
4、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配乐读等形式朗读九色鹿和被救的那个人的对话。
5、聪明的孩子,请你们读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一些什么?(1)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后,并让他找出相关的句子,训练怎样读好这些句子;重在通过自由读、同桌读、挑战读等形式指导朗读好第六自然段,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到被救的那个人为了贪图富贵、享乐,不讲信用。
6、播放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动画和课文录音,让学生边观看边听,并配上动作留意它他的神态、动作、语言。
(1)自由组合,三人一个小组演一演。
(2)配乐请三位同学上台演表演,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国王为什么叫人放了九色鹿?那个人为什么躲到大山里独自生活去了?(3)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小老师带读。
三、指导积累,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现在请把你喜欢的词语标出来,摘录到《词语花篮》中去。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教学反思:
1、在教学设计上能够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上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变化较多,做到了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还让孩子们参加表演,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有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会话能力。但在从课文往品德教育的导出上还稍显不足。
24.孟母断织劝学(剧本)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24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党——堂 稚——推 继——断 桃——逃
3、加一加:前——剪 子——孟 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四、写字教学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 第 二 课 时
一、故事导入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
孟母听了孟子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孟子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
3、全班汇报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子逃学——孟母断织——孟子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四、分角色演课本剧。
五、扩展练习
收集孟子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在表演时课堂没有组织好,有的孩子没有事情做,如果把表演时旁白部分交给表演的孩子,他们有事做,就不会那么吵了。
25.苏雅的画儿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会认字,会写8个会写字(另加2个,共10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肯动脑,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并读,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会认字:
1、请你自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流利、正确,想一想文中的主人公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坏之后,苏雅和爸爸都有什么样的表现?请你读一读。(指导看图)
3、从文中勾划出你喜欢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把你喜欢的词语读给同桌听听。
4、交流词语:
端详 楼梯 参加 客厅 弄脏 卧下 但是 评比 懂事 变成 全班 满意 比赛 道理 坏事(自由读、齐读、抽读)
5、学习会认字。
(1)小组长主持学习会认字;(2)指导学习一:析字组词
洋
弟
叁
丁
庄
但
苹
董 详
梯
参
厅
脏
担
评
懂(3)指导学习二:连一连
艹
立
王
臣
讠
忄
卜
廾
办
董
平
端()()()()()()(4)卡片识字(抽读、开火车)
三、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1、抽生分角色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文中苏雅懂得了什么道理?
2、你能举些“只要肯动脑,就会把坏事变成好事”例子吗?
四、练习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爸爸的主意很妙
2、爸爸
你的主意真妙
3、苏雅
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有情入味;
2、会写字描红,注意想哪些字特别需要注意,为什么? 教学反思:
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往下文探究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识字三“枇杷”和“琵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26.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8个生字,正确书写“讶、折、独、梅、暗、寒”6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顽强品质和夜雪的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梅花》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迎春花、荷花、菊花、梅花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些吗?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梅花?你还了解梅花的哪些知识?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雪花飞舞、梅花盛开的情景。
雪花纷飞,银装素裹,几枝红梅迎雪绽放。这美妙、飘香的世界,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让我们与诗人一起走近梅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它的品性!
3、板书课题。教师边画梅花,边背诵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二、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巡视并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并纠正读音。
3、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注意停顿和重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以组为单位,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相讨论,提出疑难问题并尝试解答。
5、师生共同交流,理解重点词语。墙角数枝梅:数枝,许多枝。凌寒独自开:凌寒,冒着严寒。遥知不是雪:遥,从很远的地方看。
为有暗香来:为,因为。暗香,淡淡的花香。
6、学生互相提问,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反复练习朗读,想像梅花在严寒中傲然怒放的画面。
8、在读、议、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洁白的特点。
9、师小结:这首诗通过写梅花不畏严寒,冒雪开放,赞扬了梅花坚强的品格。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识字朋友吧!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进行认读。
2、小组合作,进行认读、识记生字。梅:形声字,左形右声。
暗、独:采用旧字加部首的办法记忆。遥:和形近、同音字“摇”进行区分记忆。寒:和形近字“赛”进行区分记忆。
凌:可采用编写谜或顺口溜的办法记忆。凌:两点水做准备,土八折文排好队。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端正、美观。(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提示: 独、梅、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避让。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宝盖头,三条横线间距要均匀。
四、引导背诵
1、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背诵。
2、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背诵。第二课时《夜雪》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一猜:我是水,我会变。太阳一晒,就变成汽升到天空。到空中,变成极小极小的点,连成一片,我就成了云。冷风一来,我就会变成小花朵落下来。你们猜,我变成了什么?
2、板书课题:夜雪
3、根据诗题猜猜这首诗写什么?(夜晚下的雪、夜晚的雪景,夜晚出雪„„)
4、试读古诗引导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二、带种疑问,学习古诗,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读识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并用铅笔圈出认识的新字朋友。
3、教师领读生字卡片,并进行正音练习。衾:qīn枕:zhěn讶:yà复:fù折:zhé
4、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5、播放雪景课件,师配乐范读。
6、理解诗句大意,解释重点词语。
已讶衾枕冷:衾枕,被子和枕头。讶,惊讶。复见窗户明:复,又。明,明亮。夜深知雪重:重,雪下得很大。
时闻折竹声:时,时常。闻,听见。折竹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7、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朗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同桌互相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连起来试说诗句的意思: 我睡着睡着,感到很惊讶,怎么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我又看到窗户外面的雪特别明亮。夜己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时常还能听到大雪压断竹子的声音。
9、同桌互相说说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想像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三、学习生字,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共同交流记忆方法和结果。讶:形声字,左形右声。
枕:(编顺口溜)木头横着放,倦腿人枕上。
复:(编顺口溜)人上,日中,折文下,不止一次还复杂。
3、指导书写。
讶:讶的第四笔是竖折。
折:第五笔撇,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是“斤”,不是“斥”。这两个字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才好看。
四、想想画画
把你喜欢的梅花或雪景画下来。同桌互相讲解、欣赏。教学反思:
1、课的设计能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重视背诵朗读的基础上,把识字的要求在课堂上落实的比较好。
3、重视听说读写,还能让学生把对诗歌的感知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能较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篇: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在伟人的故事中成长”为主题组织材料,包括三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口语交际。三篇课文都是从“为民服务,与民交友”这个角度来写三位领袖人物的。民间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讲述了一段大禹为治好洪水造福人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围绕旧扁担的“失踪”,新扁担的出现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革命领袖朱德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难忘的泼水节》让人难忘的不仅是撒满凤凰花瓣的道路,驶过江面的龙船,升上天空的花炮;更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的情景。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领袖人物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做小事做实事。用自已的一言一行为人民造福,与人民肝胆相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47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段的品读探究,感悟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人物品质,激发学生对伟人的敬佩之情。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单元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落品读,从事实中体会人物品质。还可以补充有关的学习资源,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索伟人的精神世界。学习三篇课文时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这些伟人其他的故事来进行拓展训练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佩之情。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学情分析:
大禹治水的故事距离学生很是遥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对于洪水没有直观的认识,再加上年纪尚幼,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这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操熏陶的良机;同时也可以此为启发,引导学生继续搜集其他部落首领的故事,激发阅读民间传说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卡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大禹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大禹,揭示课题。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伟大英雄叫大禹,同学们在课前都查找了他的有关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大禹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板书课题:15大禹治水(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识字读文。1.出示自学目标:
(1)借助拼音学习本课生字,读准音,圈出不懂的词语,多读几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生字所在的句子。(3)小组讨论: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借助提示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读熟课文。3.小组内展开讨论,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15个生字,指生读,他生正音。开火车读、齐读。2.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词语,生用喜欢的形式认读。
3.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所在的句子,指生读,他生评议。自由读、同桌赛读,引导巩固生字。
4.指生分段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5.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6.小结: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在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无家可归时,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治水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用顽强的毅力和心中有他人的无私精神,治理好洪水,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四、巩固自学成果。
1.填空并朗读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话。2.拓展:大禹还为天下百姓做过什么事? 《大禹锁蛟》《化熊治水》《巡游四方》并请人撰写《山海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生字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要写的生字,生读准音。
2.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难写的字,师范写指导。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一、二自然段。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2)洪水很厉害。(3)人们生活很痛苦。(4)鲧没治好水。3.朗读指导:
(1)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
(2)(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生读,读后评价。
(3)洪水如此厉害,让当时的人们生活多么痛苦呀!齐读第一自然段。
(4)鲧的精神可嘉,只是治水方法不对,因此九年也没有治好水,真可惜!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大禹接过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继续治水,课文中是怎样写他治水的呢? 2.生自由读文,画出大禹治水的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4.小组讨论:在大禹治水的事情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5.集体交流。预设: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1)师:十三年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大禹在干什么?(治水)(2)他三次路过家门,说明不止一次有机会回家。“看一看”花的时间长吗?他想的到底是什么?(帮人们治好水,让人们不再痛苦地生活)(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民 无私奉献)适时板书。
6.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去展现大禹的坚持不懈、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呢?指生读,评价——女生读——同桌赛读——齐读。
7.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8.重点交流:“安居乐业”(课件播放人们安宁生活,愉快劳动的场面)引导生理解。9.老百姓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谁带来的?他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你又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老百姓:感激;我们:敬佩)10.指导朗读,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当小小配音员,给动画片配音。(课件出示动画场景,生看画面适时读文)2.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生根据提示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师生评价。
3.总结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知道大禹为了治水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的日子。他真不愧是代代相传的伟大英雄。课后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一去十三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吸取教训 疏导治水
坚持不懈
一心为人
民
无私奉献朱德的扁担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是一则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讲述了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他以身作则的高尚品质令人感动和敬佩。
学情分析: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离现在有些久远,而且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只有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为了避免课上出现孩子们对常识、对历史的认知问题而产生纠结,课前老师应向孩子们介绍一下当时的状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们先为什么藏扁担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课件出示: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相机板书:扁担。引导学习生字“扁、担”,提示“担”在这个词中读轻音。
2.说起扁担,老师就不由地想起一位伟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朱德)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引导学习生字“朱、德”。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个动人的故事。相机板书课题:16 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生边听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正确。3.和同桌一起合作识记生字、读熟课文。
三、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1.出示剩下的11个生字卡片,指生认读,师生共同正音。2.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自由读——比赛读——开火车读。3.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4.交流记字方法,小组内开展记字比赛。5.指生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6.同桌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7.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生字,生读准字音。2.观察字形,师范写,生临写。
3.重点指导“扁、战”的写法,引导区分“士、土”二字的“横”。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2.齐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填空: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3.指导朗读:山下是敌人,山路又难走,环境多么恶劣呀!但战士们都争着要挑粮。这真是一群不怕牺牲、肯吃苦的好战士呀!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两段话吧!
生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1.课件出示朱德和红军挑粮场面,生观看,说说走在最前面的是谁?他是怎样的穿着?又是怎样做的?
2.生答,课件适时出示句子(第三自然段的1、2、3句)体会朱德爷爷的优秀品质。(1)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2)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3)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4)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4.现在你知道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吗?(心疼他)从中可以看出战士们对朱德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尊敬热爱)相机板书: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5.师: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可是朱德爷爷怎么做的呢?
6.生答,(又找扁担写上字)课件适时出示这一自然段地最后一句。
7.生读,讨论: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交流: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这五个字。8.从中你看出朱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板书: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9.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2.生自由读,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1)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2)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3)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朗读全文,总结课文。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心疼朱德——尊敬、热爱
朱德 找扁担 和战士一起挑粮——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本文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学情分析:
“泼水节“一个很有特点,非常快乐的节日,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它又是很陌生,从未经历过的一个节日,一定会充满好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961年,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的泼水节)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场面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练读生字,正音纠错。3.用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4.同桌合作读文正音。(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如轮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谊。
1.自读自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弄清泼水节的时间以及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3)指导读好人们高兴的心情。2.导读第三自然段:
(1)指生读,思考: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2)从这些欢迎的场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赶来”“四面八方”“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等词句,体会人们对总理的欢迎及热爱)(3)指导朗读:要把傣族人民的欢迎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1)设疑:周总理是怎么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段:画出有关句子,相互读一读,说一说。
(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相机理解“祝福”一词。
(4)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生进入情境感受泼水节的盛况。(5)指导朗读:让我们把人们的欢乐心情给读出来吧!
(6)自由练读第四、五自然段,再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听。4.导读第六、七、八自然段:
(1)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2)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讨论:题目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不说是“幸福的”泼水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后查资料,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小组内交流。4.收集周总理的故事,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生观察字形结构。2.师范写,生临写。
3.展示学生书写,师生共同评议。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傣族人民
祝福
幸福
令人难忘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连环画的方法,能理解图意,并能创造性地讲述故事。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正确评价的能力,使学生与人交流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教学重点:
看懂漫画,了解漫画的内容。教学难点: 能发挥想像创造性的讲述故事。教学准备:
根据教材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话题。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漫画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出自德国著名的漫画家埃·奥·卜劳恩之手的故事,看谁看懂了漫画的内容并能讲出故事的内容。
2.板书课题。
二、看图练说,教给方法。
1.引导学生逐一看图,弄懂前五幅图的内容。(提醒学生看图的时候注意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2.启发学生想象第六幅图的内容。(提示学生学会联系前五幅图的内容展开想象)3.师小结看连环画的方法。
强调看图要仔细,先一幅一幅地观察,根据图意展开想像,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一幅一幅的图意按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多维互动,梯度训练。
1.学生自主练说——同桌互说互评——小组内展开练说。
在小组内交流时,看看谁说得流畅、完整、准确,并整理出自己组最满意的故事。2.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讲故事,其余小组听后进行评价。(教师提出要求:讲的同学要举止大方,按顺序讲清楚图意;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知道讲得是哪幅图的内容)3.评选出班上讲得最好的“故事大王”来。
4.出示课件,观看动画表演,请生配出声音来。
四、总结延伸。
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语文园地六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通过认识两组交通工具类词语,学会9个生字。“字词句运用”学习十组词语,从中认识十个多音字;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日积月累”通过学习三个格言警句,受到传统文化的情感熏陶。“我爱阅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班造锯》这篇短文,感受到鲁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8个交通工具类词语,掌握十个多音字,能正确组词。能结合具体的语句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能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积累背诵关于人要有志向的格言警句。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掌握多音字、学会使用标点、积累格言警句。教学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看拼音,认读两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2.说说每组词语都是哪一类的?(船、车)这些词语统称什么?(交通工具)3.生自主识字,同桌合作正音。4.开展多种形式读字词,巩固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一)认识多音字。
1.生正确认读十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2.引导生逐一说出加点字的读音,师板书并向学生讲解多音字。3.生和同桌开展比赛读读记记,看谁把多音字掌握得又快又好。4.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指生正确选择,师生评议。(二)给句子加标点。
1.师引导学生回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2.学生读句子,试填标点符号。
3.全班交流:生说,师生评议——生自由读句子,体会标点的用法。
4.课件出示其他句子,生试给句子填标点符号,再把句子读给同学听,他生评议。
三、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五组生字,生自由认读。
2.生观察每组字的字形和读音,说说发现了什么。(每一组后面带有偏旁的字的读音与前面的字音相近)3.集体交流后,师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形声字的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例:“把”右边的“巴”是它的声旁,代表它的读音,左边的提手旁是形旁,代表它的意思——“把”是用手来掌握。
4.生试着找一找形声字,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2.指生朗读,师生评议。
3.师引导学生弄清这些句子的意思,了解格言警句。4.生自由朗读,读熟句子并背诵。
二、我爱阅读。
1.生借助拼音读熟短文。2.小组内互相正音并交流故事内容。3.指生朗读并介绍故事内容,师生评价。4.讨论:说说你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6.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遇事多动脑思考并勇于探究,我们也会成为小小发明家的!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假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开小火车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业导入,创设情境。
1、前置性作业:
()的北风
()的谷粒
()的地方
()的朋友
()的身体
()地成长
()地哭泣
()地等待
()地奔跑
()地游戏
2、、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老师可以及时补充或纠正)
3、提问引入: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指生讲一讲)
4、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画出生字、词语;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2.出示难记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熟字加熟字的方法,或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来记字。生字卡片:健康、哭泣、缩着、寻食
分别找到含有“健康、哭泣、缩着、寻食”的句子,练习朗读。
(1)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2)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3)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条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师配乐朗读课文。
4、生自由朗读,要求(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诗人会做些什么呢?
5、请四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每人一小节,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想一想,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些什么呢?
6、生生评价,完成练习:假如这位小诗人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画()给(),画()给(),还会画()给()„„
7、全班交流。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1、1.学习第一节:
课件呈现: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1)创设情境,品词悟读。
师: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太阳呢?你们看这就是寒风中,窗前的小树,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们能表演一下小树吗?(全体起立,来表演一下小树吧)(再次开课件)!“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你想说些什么呢?(太冷了„„)(全体学生亲身体验: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句话?(小树在寒冷的冬天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用逻辑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感情)
师: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师:小女孩看见了小树,给小树画了什么?(红红的太阳)
课件呈现:太阳图
整节诗
师: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太阳?(指名拓展)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学生做伸展的运动)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想说什么?现在是怎样的一棵小树?相机板书
师:有了太阳,小树还会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吗?(指导朗读: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想一想,该怎么读好这个句子?(指名——齐读)
(再出示: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再读)
(2)朗读整个小节。
师:看到小树那么高兴,小女孩的心情怎样,你们呢,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读这节诗吧!。
2.学习第二节。
师: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快活成长的小树,接着小女孩又用神笔做了什么事? 课件出示:小鸟等妈妈图
并配上文字: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1)你看,图上都有谁呢?多可爱的小鸟啊!鸟妈妈为了不让小鸟饿肚子,一大早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了,想象一下,鸟妈妈会去哪些地方找食物呢?(指名2个说),鸟妈妈离家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用课文的话说就是()(在想象说话中明白“遥远”的意思)(指导朗读“遥远”)
(2)苦苦等待:你看小鸟在家从早上一直等到了天黑,鸟妈妈也还没有回来,小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小鸟小鸟,你现在想说什么?(指名)像这样等了很久很久,心里又担心又难受,就叫做“苦苦等待”(生读——指名——齐读)。
师:现在的小鸟是只怎样的小鸟?(指名回答)相机板书:饥饿的小鸟
(3)带着这种感受,读这句话。(学生感情朗读)师:小鸟,小鸟现在你最需要什么?(谷粒、米饭、面碎„„)课件出示:谷粒
整节诗
(4)小女孩又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师: 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还有鸟妈妈陪着呢!小鸟现在你觉得怎么样?(指名)师相机板书:(快乐的小鸟)
(5)小鸟们,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男女同学来比赛读这节诗吧!
3.学习第三节。
课件出示:西西坐在家里图
并配上文字图:他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鸟和飞燕.(1)师:同学们,你们看课外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他们多高兴啊。你们喜欢做游戏和体育活动吗?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或体育活动。
(2)师: 看课件图谈话: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可以在操场上奔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可西西怎么了?他只能坐在屋里,觉得西西怎么样?课文里用哪个词来形容西西?(不幸)你为什么觉得他可怜?除了这些,西西还想去做哪些事情?(指名回答)(3)师:西西想做的事,他一件也不能去做,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在换位对话中,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到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的痛苦,产生了要帮助西西,还西西快乐的强烈愿望。情感熏陶和人文渗透水到渠成,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4)师: 原来西西也和你们一样有一双健全的腿,可一场意外的事故,使他永远不能站起来了。西西心里该多痛苦啊!女孩读懂了西西的心。课件出示:有好腿的西西图
出示整节诗
(看图说)练习句子:西西有了一双好腿,他终于可以(),可以(),可以(),想做的事情都能去做了。西西心里多()、()、()。(师相机板书)(5)品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⑤)西西,你这么高兴,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谢谢)小女孩,你帮助了西西,看到西西这么快乐,你的心情怎样?看到西西那么开心,我们也一样开心。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小组赛读)
齐读——指导——再读(在师生评议练习有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百度搜集的图片:
1、师:现在,老师也给你带来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海伦”,她出生不久就双目失明了,还成了一名聋哑人。但她后来却克服了身体的缺陷,成了著名的作家。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怎样帮助她呢?(全班讨论)
2、师:请大家看图,这里是什么地方?(一望无际的沙漠)。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应该怎样改善这里的环境呢?(全班讨论)
3、这是山区失学的儿童,假如你有一枝神笔,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全班讨论)
4、师: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5、抽学生上台展示。
五、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六、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假 如
(有神笔)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