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插上翅膀一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叶县叶邑镇第一初级中学
白涛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将使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教学视野得到扩宽,教育资源得到拓展。这样,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人类教育发展史表明:每一项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都会给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多媒体为主要呈现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运用,必将使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更为有效地扩展教学视野,拓展教育资源。
一、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1.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人与人交流和人机交互的机会,创设真实交流情境。多媒体对学生学习以其即时、有趣、灵活、亲和的形态表现,使学习者易于接受、乐于知晓,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习劲头。可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文字优美,意境丰富,如在语文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利用网络全面丰富的知识和图片,变抽象的文本内容为形象直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同时保持了学习热情。
2.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受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喋喋不休的灌输,学生无精打采的接受,学生早已厌倦,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语文教学难题,它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计算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升华,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堂课的教学即将结束时,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有了基本认识,对这一课的情感脉络已有切身体会。此时,辅以多媒体教学,可以再次掀起情感激发的高潮,从而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云南的歌会》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适时地选取几首云南民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体会民歌的魅力,体会云南各民族的文化历史的丰厚,体会祖国大家庭的文化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时,为整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背景中构建知识,形成能力
1.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借助多媒体合理地将选择好的教学内容加以演示,效果生动逼真,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准确,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将大大加强。这样,教育是快乐,求知是轻松的。一节课下来,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语文是一门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网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素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把师生引入全新的教与学的世界。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上进行,课堂变得更加开放,依靠互联网和远程教学技术进一步拓宽语文读写教学空间。阅读方面,文本和超文本的阅读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信息量,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写作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类似仿真的社会场景,提供更多可选择和可再创造的写作素材。这样,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3.多媒体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知道,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这里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信息素养和语文信息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由于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学的交互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发挥了更大的优势,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企求的。
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要客观地科学地运用
2011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现代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种要素。在这个系统要素关系中,师生之间是最基本的关系。真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友好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在运用多媒体时,应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
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
最后,我们处在一线的广大同仁,应积极地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研制出方便、简捷、高效、符合自我教学实际的优质课件,为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 【2】 【3】 【4】 【5】 竺国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在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教育信息化,2004,(2)周德富,刘文欢,张辉.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势与误区.教育探索,2003,(4)顾德希.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2001,(11)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周一冠.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能.人民教育,2004(9)
第二篇: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翅膀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谈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所彰显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训练听力和朗读能力,实现多样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本插图不足以让学生感受黄山景的秀丽神奇,石的奇形怪状。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黄山的有关录像、图片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黄山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了解各种奇石的样子,还在欣赏美丽风光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山的其它奇石。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仑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的新认识。网络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
我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四、巧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作文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了班级网页,让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在线自由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想法和感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无形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班级网页论坛上确立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网络上以随笔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新学期,我有了新打算”,“我爱读书”、“我的好伙伴”、“我心中的伤心事”……
教师整理学生优秀习作上传,提供给班级学生阅读借鉴。对习作的作者来说,多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会更热衷于写作;对于读者来说,因为自己身边的人作文被上传,心中会有许多触动,不甘落后,也会努力练习习作,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巧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听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听力和朗读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荷花》、《珍珠泉》、《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听范读资料训练听力的同时,也感悟了范读的妙处。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听录音,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听力和朗读能力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
六、巧用信息技术,以人为本,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
基于校园网络下的语文教学,对于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我在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同时,也尝试着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训练。
1、美文精读: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美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精读方法,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阅读所得。
2、主题研读: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班级论坛交流心得。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围绕“我爱阅读”这一主题,阅读相关文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从中总结阅读的基本方法。
3、个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自主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个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所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班级主页或班级论坛上交流。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第三篇: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摘要: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一支粉笔闹革命的单一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适时、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黑色文字色彩化、形象化,让无声地语言,有声化,让静止的事物动态化。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自主;合作;创造。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现代社会的信息量之大,知识更新之快,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一支粉笔闹革命的单一形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创高效课堂,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建议中指出:“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刺激学生的大脑,润发兴趣,还能增加更多的信息量,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更利于实现从教室小课堂到家庭、生活大课堂的过渡,搭建教师、家长、学生互动的平台。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哪怕是一声轻微的咳嗽,也会成为学习的干扰素。如果上课伊始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那这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打了折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一个好的开端,预示着一个好的结局。英国教育家约翰•络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抓住最佳时间,把握学生注意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最佳时间就是课堂的前15分钟。怎样让这15分钟产生强大的磁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认为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是最佳的选择。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将产生一个具有
1强大吸引力的磁场,抓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虽然韵文多,童话故事多,看起来有趣,浅显易懂,可是孩子的阅历毕竟有限,受地区、年龄和阅历的影响,有些事物孩子们是没有见过的,光靠课本上的描写,很难想象出情景,更谈不上身临其境的感受。
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这篇韵文描写的是江南美丽的景色,尽管很美,但北方的孩子大多数没有去过江南,对江南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我在教学本课时,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江南——播放小竹排在江中游的画面,并配以鸟儿叫的声音,鱼儿游的动画效果,充分展示了江南优美的景色。学生非常直观的认识了“小竹排”,看到鱼儿在江中游,岸边禾苗绿油油的景象,感受到江南的美。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自然会产生了解江南的动机。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然后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孩子们陶醉其中。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听,孩子们读得多么动情,看,动作配合得多么协调!仿佛坐在竹排上,畅游江南。这种人本互动,人机互动,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个一堂课没有溜号的。效果非常好。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比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在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通过教学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很多春天开的花:梨花、杏花、迎春花、玉兰花、海棠花„„让学生观察、发现,说出花的名称、颜色与形状。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春的气息,走进春天,触摸春天。然后完成仿创练习:哪些小鸟也参加了这场争论?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说:“春雨是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上。孩子们在仿说的过程中积极踊跃,想象丰富,合情合理。一学生说——小喜鹊说:“春雨是白色的,你们看,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就白了。”另一学生说——小鹦鹉说:“春雨是黄色的,你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也黄了。”„„孩子们把课堂获得的新信息加上合理的想象,及时反馈出来,运用到语言交际之中,训练了说、写、创的能力。学生的每一次独特的发现,每一次独特的创造,都让他们欣喜有加。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在网络环境下,探索更多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奇闻趣事,让学生自主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去发现,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搭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之终身受益。”课堂教学过程有限的四十分内,教学容量毕竟有限,部分同学只能初步理解当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网络学习环境,建立全班共享的网络学习空间,师生共同的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特别是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下载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关注现代技术手段的兴趣,还增强了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动力。
我教的班级虽然是一年级,但孩子们对电脑很感兴趣,他们都会玩电脑游戏,都有QQ号,能查找网页,教师何不抓住孩子们这一特点,正确引导,把孩子们玩游戏的兴趣转移到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轨道上来?
于是我创建了班级QQ群,在这个群体里,有学生、有家长、有老师。群主是班妈妈(班主任老师),管理员是班爸爸(数学老师)这些可爱的昵名都是学生起的。通过这个群体实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目标。学了《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我把月球的相关资料发布在群里,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有选择的阅读,让学生产生探索宇宙,了解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了《春晓》《村居》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让每个学生从网上再搜索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发给老师,老师再进行整理,避免重复,然后发布在群共享里,供大家阅读,扩大了阅读面。《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孩子们感到很新奇,动物的尾巴竟然有那么大的作用!课堂接近尾声,孩子们方兴未艾。借助孩子们的兴趣,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布置实践活动作业,搞一次小调查——动物尾巴的作用。调查方式:可以问家长,可以在网上查找,作好记录,最好配上图片与文字,发布在自己的空间,让大家串串门,看一看,看谁做得好。这样不仅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都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还为合作学习搭建了平台。
我的空间就是一个知识的百花园。学生们写得好的日记,获奖作文,有创意的答案,我都发布在空间,学生们很感兴趣,很喜欢读,读后并发表评论。这样即给孩子们提供了自我展示机会,也是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的好去处。哪个学生不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呢?那
里有90多名读者啊,这个小小的出名,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
期末复习时,我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出来,群发到每个家长的邮箱里,为学生自主学习,为家长辅导孩子指明方向,提供方便。
每天晚上七点,是我们网上学习论坛时间。对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此时,家长、学生、老师各抒己见,经过激烈地争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孩子与家长都乐此不疲。
家校联动,师生联动,生生联动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方便快捷,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开辟一片新天地。
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参考文献:
李克东《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常州市五星中心小学
谈丽婷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等。
(1)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科学技术发展,趋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秦兵马俑》这一课,兵马俑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威武的兵马俑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还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2)与教学活动的导向的整合
同传统教育信息的组织形式相比,计算机所提供的非线性网状信息结构类似人,特别是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组织形式。利用这种计算机信息结构,可以充分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生活生存能力。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在“做中学”展开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的展开和难点的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完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进行的。这种方式适应了儿童喜欢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获得学习动机的原型,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的是成功的体验,很自然就形成不确认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肯罢休的心理,加之软件提供的生动的多媒体反馈信息,又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与提取过程,使学生始终处在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在真切把握认知对象的感受下展开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教完《秦兵马俑》这课后,我让学生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有关兵马俑的问题,利用网络,进行深入地研究,再把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电子小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3)与教学方式的运用整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灵的个性必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兵马俑的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的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课中,我就从网上下载了许多金字塔、维也纳的照片,以及记述金字塔、维也纳及音乐家的的文字,链接在自己的课件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资料。
又如在《一次特殊的葬礼》教学中,我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的整合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白鹭》是一篇介绍白鹭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课件,课件里的白鹭高贵优雅,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白鹭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白鹭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白鹭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白鹭。”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白鹭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课件中白鹭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创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地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下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插上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正是现代信息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整合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第八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一诗中,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乡村四月的美丽景色。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乡村的春耕的场景,以及山野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辅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春天是个美好的、播种的季节。
二、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学习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学生交流到是因为下了一场很大的洪水,虽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这是一场大雨,然而朗读是不到位的,于是老师播放录像,直观洪水的凶猛与残酷,又再现了小村庄的凄凉画面,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一点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假如》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提前让学生了解谁是马良,他都做了哪些好事。当马良帮助别人的真挚感人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故事之中,再次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