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

时间:2019-05-12 18:3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

五年级作文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同学们,提到故乡,同学可能还没有过深的体会。不过当你们二十年后也许为了自己的理想奔向不同的地方的时候,你就会对故乡有一种思念之情。或许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这就是我们第二单元要求我们完成的一篇想象作文。说到想象,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想象。但我说的可不是胡思乱想。那好,这次让我们比一比谁的想象力丰富。还是***惯,让我们先审清本次习作的要求吧。

要求:

1.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以“二十年后回故乡”感受家乡的变化为线索,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对故乡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寄于叙事、写景之中。

3.文章条理要清晰,语言要准确、生动。

审清习作要求,让我们动手写吧。

第一:围绕中心,展开想象。

通过我们读习作要求,这篇习作对故乡的爱是主旋律,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二十年后归来的游子,尽情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倾吐与亲人故友见面时的融融亲情、友情。注意:这篇习作在表达对家乡爱的同时一定要体现出“故乡的变化”,通过变化来表达出你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的爱。

第二:列出提纲,注意写作顺序。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作者将对故乡的爱的感情,或寄托在娓娓的叙事之中,或寄托于景色的描写之中,并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叙述时也可以将这些好的方法借鉴过来。不过在写作时,虽是想象作文,但也不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乱写。一定注意写作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妨在纸上列个提纲,甚至画一个未来故乡的草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第三:内容要具体生动,表达真挚。

本片习作你可以用自己归乡后的行踪为线索,写出故乡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叙述时,一定注意叙述重点,详略得当。什么是重点?就是最能体现故乡的变化、表达出你对故乡的爱这样的事情,你要不惜笔墨多多描写。在描写时,你可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方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四:创作思路示例: 二十年后回故乡

开头:以简洁的语言,告诉读者二十年来,你在异乡思念着故乡,为下文奠定基调。直接扣题。在叙述时,你可以用歌词、诗句或直接展开想象,也可借助梦境人笔,在虚幻世界中,寄托自己的美好畅望。

中间:(1)可写你某一天回到故乡,看到故乡景物、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今昔对比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衬托出故乡变化之大。在叙述时,也可借助环保的话题想象,来说明故乡的变化。

(2)可写昔日一起玩耍的伙伴他们的变化,可借助他们的语言说明故乡的变化等。

总之,在这部分叙述中,可以借助环境和人的变化,表达出你对故乡爱的情感。结尾:总结你的回故乡感触,表达出你对故乡留恋和美好祝愿的情感即可。

二十年后回故乡

(写作思路举例)

一、文章的开头方式:(举例)

第一段:

a.以思乡的诗句开头,如: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中秋节来临之际,看着圆圆的月亮,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家乡那一幕幕又浮现在我心头,又是一年的中秋,离家有二十个年头了,该回家乡看看了。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十年前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经历了二十年的风吹雨打的故乡,现在又是怎样的景色呢?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轻柔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前,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便涌上我的心头。??

b.以偶然听到能引起乡思的歌曲开头,如:

(1)“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家乡那一幕幕又浮现在我心头??

(2)“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自己故乡,想起了故乡的景,想起了故乡的人,想起了那挥之不去的故乡情!

二、写好家乡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物及思想的变化、生活及观念的变化)(举例)

第二段(惊叹):

“哇,珠海,焕然一新,简直使我预料不到!这是我所想象的故乡吗?真让我想不到啊!”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疑惑不解!看着眼前流光溢彩的城市,的确让人惊叹不已??楼房(高、新、拔地而起)、路面(宽、平、新)、大街两旁(草绿、树绿、花美)、商场(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花坛(美)等等。

第三段(回忆):

眼前的一切让我情不自禁的回忆以前的家乡来:楼房(矮、旧、破)、路面(窄、小、烂)、小巷两旁(枯藤、老树、野花)、商店(商品奇缺、冷冷清清)??

第四段(见闻):

这二十年来,家长变得快让我认不出来了。看着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不禁露出了笑容。我走进了小区??看到邻居、亲人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和同学见面的场景的变化,同学的变化??

三、结尾的方式(举例)

第五段(照应开头、赞美):

(1)哦,故乡,您变了。您的景变了,您的人变了,您一切的一切都变了,然而,我对您的思念却没变,直到永远,永远??

(2)二十年后,许多的记忆都会被无情的岁月而抹去。但是,童年时,同学的友情,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关爱却永远不会被抹去!

3)“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在我耳旁响起,我不再惆怅,不再茫然,因为我正真真切切地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真诚祝愿家乡的未来更加美好!

思念。

之情。

思念、热爱之情。

二十年后回故乡 作文要求:

一、用与故乡有关的诗句、歌词或令人回味的语句开头点出对故乡的二、采用对比手法,合理想象,写出故乡环境、人物、生活的变化。

三、写出回故乡时的惊叹、回忆、见闻、赞美,表达出你对故乡热爱

四、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用上好词句,把语句写生动,写具体。

五、用诗句、歌词或令人回味的语句结尾,照应开头,点出对故乡的 范文1:

二十年后回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十年前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经历了二十年的风吹雨打的故乡,现在又是怎样的景色呢?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这是哪里?我难道走错地方了?”我被眼前的景致吸引住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葱绿,高楼大厦矗立在绿荫中。太阳射出万丈光芒,显得格外耀眼、雄伟。我走在林荫小道中,鸟儿唱起悦耳的歌曲,花朵绽放出娇艳的花瓣,一派生气勃勃。咦?那不是我家旁边的“黑龙”吗?怎么今日又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河,哟!还别着荷花胸针呢!奇怪了,这里的矮房子怎么不见了?哦!都“高楼大厦”呀!“二十年没回故乡,都不知道这些景物已是如此‘花枝招展’了。”我摸着后脑勺,开心地笑了。

景色是变得美不胜收,可童年的小伙伴有没有变化呢?我大步流星走到一座白墙红窗的屋子前,按响了门铃。“你找谁?”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女孩问我,“你难不认识我了?”“原来是你,请进!”我坐在柔软的羊毛沙发上,问:“你现在从事什么职业?”我问冰冰。“当然是护士啦!”“为什么?冰??不不,黄护士,为什么呢?”我打趣地说。“为人民服务,我会很快乐。”冰冰说。“噗!”我刚喝进的水全都“天女散花”了。没想到小时候朝调皮的黄冰冰,今日却成为了彬彬有礼的护士。她那短发已是长而柔顺,看得出,她认真工作很久了。看来,故乡的人也变得有好品质了,我眉开眼笑。

哦,故乡,您变了。您的景变了,您的人变了,您一切的一切都变了,然而,我对您的思念却没变,直到永远,永远??

范文2:

二十年后回故乡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让我再一次想起了自己故乡。是啊,一转眼离开家乡已有二十年了,是该回去看看了!

清晨,一踏上故乡的土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顿时涌上我的心头。这里一尘不染,到处是葱郁的树木,空气清新甜润,不仅把我长途旅行的疲劳彻底消除,还让我浑身充满了活力。环顾四周,紫云山高耸入云,青翠满目。原来狭窄的山间公路已变成

了宽阔平坦的高速路,路旁还盛开着五彩斑斓的花朵。大渡河还是那样桀骜不逊,一路咆哮奔腾着,带着一股野性的雄风。

中午,我来到小时候常去玩耍的滨河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人造音乐喷泉。喷泉喷出的水花足有三四米高,不同的喷点随着音乐起伏摇摆,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梦幻般的七彩光环,仿佛仙境一般。公园的沿河处种了一排高大的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河风轻轻飘动,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潇洒。几只乌黑光亮的燕子掠过河面,栖息在树枝上,只停留了一下,就又朝远处的田野飞去。看到这些景色,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的场景,真是太令人感慨了!

吃过晚饭后想去看看母校。走出房门坐上太阳能环保车,很快就来到了母校,到了母校我不禁叫出声来。这是原来那个简陋、灰蒙蒙的学校吗?现在都变成了一座大花园了。校园里到处是花草树木,教学楼就座落在花草丛中。教室里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台电脑,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同学们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同学们则通过网络听课、写作业,交作业。原来那个简陋的操场呢?怎么没看见呢?,原来它已改建到地下,地下操场里面有太阳能照明灯,各种体育器材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同学们在这里锻炼、娱乐、玩耍,既舒适又安全。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熟悉的旋律又一次在我耳旁响起,我不再惆怅,不再茫然,因为我正真真切切地行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真诚祝愿家乡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课 足 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教具: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红梅赞》

三、表

花石》

四、聆听《红星歌》

五、小结:

1.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事讲一讲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播放范唱 分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5.播放伴奏带

1.组织学生讲故事

2.播放歌曲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5.唱师生问好歌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聆听 回答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6.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欣赏全歌。回答问题

再听歌曲 回答问题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回答问题 设境 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

第三课 足 迹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 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难点 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 教具 :录音机、磁带、光盘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雨花石》

三、表演《我怎样长大》

四、聆

牛郎》

五、编创与活动

1.播放范唱 2.齐读歌词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教师深情地领唱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 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6、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唱师生问好歌 有感情地演唱 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

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聆听故事

回答问题

带着问题来欣赏

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

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设境  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第三课 足 迹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2.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教具 :录音机、磁带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红梅赞》

三、表演《雨花石》

四、聆听《红星歌》

五、小结: 师弹琴 1.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事讲一讲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播放范唱 分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5.播放伴奏带

组织学生讲故事 1.播放歌曲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3.复听全歌。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唱师生问好歌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聆听 回答问题 聆听 回答问题

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欣赏全歌。回答问题 再听歌曲 回答问题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及词组swim, fly kites, skate,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

2.能用I can…句型说出自己喜欢的某个季节的一些活动。

3.能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五个单词和词组的听说读写以及用I can…句型说出自己喜欢的某个季节的一些活动。

2.教学难点是写出这五个单词和词组。

三.课前准备 1.单词卡片和光盘、课件

2.磁铁

四.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1).全班拍手齐唱 < My Favourite Season>。(板书课题My Favourite Season).(2).T: Now, boys and girls, who can answer my question: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S1: Four.T: Good!What are they? Let’s do a guessing game first.(播放声音,猜季节)Spring: In spring, birds are singing, rivers are flowing, what a beautiful season!

(春天鸟叫声,夏天知了声,冬天刮风声,秋天落叶)

2.Presentation

(1).教学make a snowman

T: Wow, how beautiful are they!Every season has its own charm, for example, birds are singing in spring and leaves are dancing in fall.Now,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Do you like winter?)(板书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Winter.T: Oh, you like winter, I like winter, too(板书winter).Winter is windy and cold, but we can play with snow.I can make a snowman.(板书I can make a snowman.)(点击出现图片)

单词卡片,领读,跟读,单词,spell,开火车。

(2).教学skate

T:OK, besides making a snowman, what else cam we do? Look, it is snowing and everything is white.On such a day, we can skate!(点击出现图片)单词卡片,领读,跟读,单词,spell,开火车。

(3)教学fly kites

T: Now, spring is coming!The trees turn green and flowers all bloom.On such windy and warm

days, we can fly kites.(点击出现图片)单词卡片,领读,跟读,单词,spell,开火车。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Spring.I can fly kites.(4).教学plant trees

出示日历3月12日 T: Do you know what day is it?

S2: It’s March 12th.T: Yes, it’s arbor day.(课件显示植树节)On that day, many people plant trees.(点击出现图片)

单词卡片,领读,跟读,单词,spell,开火车。

G1: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G2: Spring.I can plant trees.T: In spring, what else can you do?(引导学生说出climb mountains,go hiking等课外活动)(课件

出示图片)(5).教学swim

T: Wow, it turns to be summer!It’s so hot!In summer, what do you want to do?(T做游泳状)

S3: Swim!

T:Yes, I think many of you like swimming in summer.(点击出现图片)

单词卡片,领读,跟读,单词,spell,开火车。

(6).听录音,读单词。(金太阳)(7).Game 1: guessing game Game 2: Where is it?

(8).同桌问答: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 can you do in that season?

T: Look, this is a form for you.On the form, there are four seasons and many activities.Ask your partner: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For example, one asks: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The other can answer: Winter.I can make a snowman.Now, practice in pairs.汇报成果。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pring ○ summer ○ fall ○ winter

I can….○ plant trees ○ skate ○ fly kites ○swim ○make a snowman ○go hiking ○ climb mountains ○play sports ○ have a picnic

1.Where is it? 游戏规则再重申: T:Where is skate? S拿正确的图片,领读,贴到相应的单词下面。

2.开火车不要过急。

3.歌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第四篇: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组歌》两首表现了红军四渡赤水和过草地时的英雄气概。《话说长江》介绍了山城重庆。《雷锋之歌》是一首歌颂雷锋的诗。《向五星红旗敬礼》是一篇升旗仪式的献辞。古诗《石灰吟》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词语搭配和比喻句,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那一次,我流泪了》为题,请学生把流泪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写出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和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单元课时安排: 《长征组歌》两首 2课时 5 话说长江

2课时 6 雷锋之歌 1课时 7 向五星红旗敬礼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

(二)4课时

4、《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次,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导入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作者萧华,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亲身经历长征。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词,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 ㈠思考问题:

1、歌词主要讲了哪两个内容?哪句话最能概括全诗的含义?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㈡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品读交流体会。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师点拨:红军拥有广大百姓的支持,得民心,这也是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段谁愿意读?

师注意点拨第二层的含义: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你能将你对毛主席、对红军的赞叹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出奇兵 重飞渡 逼昆明 袭金沙

第二课时

过雪山草地

一、交流导入:

师:同学们,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险的一段,经历过长征的将士曾写道: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听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是啊,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二、品读歌词

师:哪写句子最能体现环境的艰险?

“雪皑皑„„炊断粮”谁能把你脑海中感受到的情景读出来?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真的会低下头吗?为什么这样写?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师点拨:假如你就是长征路上的一名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跋涉着,你清楚地知道: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你连续行军作战好几个昼夜,缺少衣食,无比困乏,你的许多战友已经倒在了雪山草地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几句吗?

三、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板书设计: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于天

高原寒、炊断粮

教学反思:

5、话说长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3、体会解说词语言准确、优美的特点,了解解说词这种常用说明文的特点,并了解其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了解重庆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知识,认识山多、雾多等城市特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知道它唱的是什么吗?这就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悟它的神奇和博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板书课题。读题。(“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怎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惇、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3、前面四个词语虽然不好读,但对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特别有帮助。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

4、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

3000年前 隋朝 北宋 公元1190年 南宋 赵惇 巴——渝州——恭州——————重庆

5、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6、不看课本,对照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7、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重庆地形图,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引导其他学生看地图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山城”特点。

1、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称做“山城”

(1)势不高,但相对高度大: 最高280米,最低160米,相差120米。(注意作者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朗读时 要强调这些数据。)

这在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学习“以至于”的用法。)(2)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想象“山城”景象。)(3)重庆被称为山城是当之无愧的。

结合以上两点理解“当之无愧”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

B、山城特点(1)街道弯曲 :想象街道在山的脊背上弯曲是什么样子; 理解“人骑车”和“车骑人”。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2)台阶特多

读比喻句,说说句中的“钢琴、琴键、交响乐”各是比喻什么,你能体会到这句 话中蕴涵的意思吗?(山城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辛勤劳作,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今天这样繁华的都市和幸福的生活。)

(3)人力胜天 a、缆车:“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说话间就到。

B、索道: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想象这两种不 同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第 二 课 时

一、过渡导入。

百里青山是重庆的骨架,显示出不畏艰险的勇气与毅力;嘉陵江水的环绕依回,倾诉着重庆无尽的婉约和灵性。而最值得称道的是重庆的雾,这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雾的飘渺和温柔。

二、学习课文8——13自然段,了解“雾城”特点。

1、默读课文8——13自然段,说说你对“雾城”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A、“雾城”雅称(1)雾美:

a、轻纱似的薄雾;(体会比喻句)b、扑朔迷离之感(理解“扑朔迷离”); c、浓厚的艺术气氛。

(2)雾多:

a、除8月外,一年到头都雾气腾腾; b、平均两天就有一次雾; c、冬季大部分时间在雾中来,雾中去;

“雾气腾腾”和“雾中来,雾中去”让你想到了什么?(如仙境般的神秘、缥缈)多美呀,让我们把这种美感读出来。B、多雾原因

(1)三面是水,空气湿度大;

(2)重庆在四川盆地中所处的位置。C、雾对重庆的影响

(1)交通不便,造成危险;(2)适合柑橘生长。

三、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欣赏重庆夜色。

1、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生交流,师出示重庆夜景图片,描述图中景象:

入夜的山城,以繁华市区的灯群为中心,街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灯火为背景,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海。那车辆舟船溢彩流光,不停穿梭其间,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喧嚣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此刻,分不清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还是遍地华灯如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真的是如梦如幻,人间天上。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注意体会三个“这是”中所传达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

1、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2、想一想,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借此理清课文条理,将两种写作顺序进行比较,了解并列介绍的方法和详写在前,略写在后的书写习惯。)

五、作业设计。

1、课外观看《话说长江》的记录片。

2、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板书设计:

5、话说长江(节选)

山 城

重庆 雾 城

夜景美

教学反思:

6、雷锋之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体会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朗读的方法。

3、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形象生动的特点。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意境,感受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精神,体会作者对雷锋精神的热情赞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4~6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读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要一起来歌颂一个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一个生命短暂而又永生的人,他曾经写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谁呢?他就是“雷锋”!(相机板书:雷锋)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出这个名字吧!

(全班齐——“雷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颂雷锋的诗——《雷锋之歌》(相机板书:之歌)出示课件①(6、雷锋之歌)

引导学生读题。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悟

1、师真情范读课文

诗人是怎样歌颂雷锋吗?他为什么要歌颂雷锋?听老师阅读本诗,注意老师朗读时的情感、节奏和语气。

2、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自由地有感情地反复练读全诗,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悟,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赞美和歌颂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伟大的一生,颂扬了雷锋忠于党,一心为人民的精神。

三、品读诗歌,体悟感情

1、学习1、2节

(1)指名朗读1、2节,其他同学思考;“唱”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

引导学生体会:“唱”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歌颂,赞美之意。

(2)通过教师的简要讲解使学生明白“无数功勋”指的是雷锋所做的不计其数的好事,贡献之大,可比将军;“不朽诗文”指他所写的《雷锋日记》流传广泛,里面所表现出的精神永存;“一滴小小的春雨”喻示雷锋的平凡,“渗透”表现其精神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3)此时此刻,你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赞颂和崇敬之情。

2、学习3——6节

(1)指名朗读第3节。

引导学生谈体会,相机抓住“亿万”“二十二岁”之间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体会雷锋生命短暂而影响巨大,感悟这个问句的语气不仅是疑问的,还包含感叹和崇敬。

齐读本节。

(2)教师范读第3节过渡,“答案就在后面的诗句中。”,直指本诗的重点节。

(3)自由读第4节,边读边想,找找答案。

①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读着读着,你发现雷锋成了(一滴水),成了(刚展翅的鸟),成了(才点亮的的灯),成了(刚敲响的鼓)。

思考:作者把雷锋比作“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让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雷锋的一生是年轻而短暂的,特别能从“刚”“才”“刚”体会到。

②过渡:作者把雷锋比作了这么多的事物,哪个比喻最能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雷锋的精神?

引导学生交流:先读读诗句,再结合自己搜集的雷锋故事来谈谈体会,教师相机提炼出雷锋忠于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相机出示课件②,帮助学生感受雷锋的精神品质。

③教师小结:作者精心选用一组相关联的美好事物,赞扬了雷锋忠于党,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比喻生动传神,让我们阅读更有味道,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美妙。诗歌的美还表现在节奏上,请同学们练习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情感美。

④ 练习朗读第4节,指名读(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读。

师提议师生配合读。

出示课件③

⑤引导仿写句子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段短暂的人生,却将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诗人用“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来赞美他,我们用什么来赞美他呢?

出示课件④ 学生仿写交流,有感情地读读。

(4)学习5、6节

① “啊,雷锋!”此时,作者才点明歌颂的对象,“啊,雷锋”是情不自禁的热情宣泄,同学们,让我们想象雷锋此时就站在我们面前,谁来向他读出自己的赞美。

指名读第5节,引导学生从4个“你不为自己”体会雷锋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公,不争名利,不谋私利。

② “啊,雷锋!”作者再一次发出心底的呐喊,情感喷涌而出,谁来读读第6节?

指名读第6节,引导学生注意此节诗与上节诗表达形式上的变化,4个“你”后面都加了逗号,停顿时积蓄感情,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心中更加浓烈的感情。

指导朗读。

3、学习第7节

过渡:雷锋一生虽然短暂,精神却永存;雷锋无私奉献,有着壮丽人生,雷锋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可他的精神却能够永垂不朽,永放光芒!谁来读读第7节?

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在这里,普通的职务与高尚的人格再次形成反差,高度地赞扬了雷锋精神将穿越时空,永垂不朽,永放光芒!

四、拓展,总结课文

1、出示课件⑤《雷锋日记》中的精彩片段,生读后谈感受。

2、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雷锋精神包含着高尚的道德、理想和信念。他的生命价值就在于把自己的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机出示课件⑥: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号召我们学习他忠于党,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五、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⑦

1、仿写本诗的5——6小节,表现雷锋的一心为公和平凡人生里的伟大精神.2、摘抄<<雷锋日记>>中的精彩句段,并加以品析。

板书设计:

6、雷锋之歌

他是:一滴水

刚展翅的鸟 为人民服务

才点亮的灯 一心为公

刚敲响的鼓

教学反思:

7、向五星红旗敬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具体语境体会文中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边读一边展开联想,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课文。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将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志、强国之能。

教学重点:带着热爱与崇敬的感情朗读献辞,注意读好排比句与长句子。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说说:“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你们一般会在哪些地方看到五星红旗?知道什么时候会升旗?

2、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证;一面旗帜,就是一段永垂不朽的历史。

3、每到周一的时候,我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操场举行升旗仪式,听到庄严的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带着热爱和尊敬的感情。

2、把你印象深的段落多读几遍。

三、学习课文。

学习方式:小组朗读竞赛。

1、师指导。

(1)引导读第2节。

(2)师生配合朗读,体会排比句的运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3)男、女生感情练读。

2、重点反馈以下段落,引导学生朗读出充沛的情感。

(1)、您在广阔的蓝天之上,蜿蜒的长城为您作画,奔腾的长江为您谱曲„„ ①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尽览祖国大好河山:长城的壮丽,长江的雄浑,还有黄河的奔腾不息,黄山的气象万千„„

当我们想到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就不能不想到五星红旗在我们心中无以替代的神圣地位和崇高信仰!

②师生共同朗读,读出语气连贯和激情(2)在珠穆朗玛„„壮志凌云的豪气 在奥运会„„崛起

在茫茫的太空„„广阔的生命力

①启发想象:A、登顶成功时,科学工作者对着亘古不变的雪山大声呼唤——(我们来了,我们成功了)B、奥运会上勇夺金牌,运动员眼里能动着喜悦的泪花,他们在说()C、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他们无比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②朗读体会: ③启发:还有哪些情景令人欣喜和激动呢?

(3)升起„„希望之旗,升起„„强盛之旗,升起„„灵魂之旗,升起„„兴旺发达之旗。

第二课时

一、情景再现,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了解了五星红旗的诞生历史——师:一颗星,生:在嘉兴南湖上闪烁;师:五颗星,生:携手托起一个新天地。知道了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师:一面旗帜,生:就是一个国家;师:一面旗帜,生:就是一个时代;师:一面旗帜,生:就是 一个民族的历史;师:一面旗帜,生:就是一片土地的记忆。同学们把排比句读得真有气势啊!

2.在新的时代,又是哪些人,通过怎样的方式向五星红旗敬礼呢?这节课让我们怀着崇敬 和热爱的感情继续诵读这篇演讲词。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请同学们根据37页的提示自由诵读课文9——12节。

2.指名读9——11节,思考:课文具体描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指名说,板书。3.“攀登者”“获胜者”向五星红旗敬礼,人造卫星将五星红旗载入宇宙太空的场景一定让同学们很有感触吧?请你们自由诵读课文9——11节,读后把你联想到的动人场景和同座位的同学交流。

4.组织集体交流,品读句子,适时出示相关内容。谁来把自己联想到的动人场景跟大家交流一下?

品读句子一

“在珠穆朗玛峰之巅,攀登者向您敬礼,向您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气。” 1)引导学生描绘想象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相机诵读。

2)2)引导学生补充“中国登山队员把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最高峰”的相关资料,谈感受,指导诵读。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在这次登山战斗中,中国登山队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3)从“凌云壮志”中你读懂了什么?读出感受。

4)珠穆朗玛峰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气候变化莫测。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处为冰雪和岩石的交界线,其下冰雪皑皑,上部因崖壁陡峭,风力强劲,冰雪无法积存而岩石裸露。攀登者不畏艰险,克服了高山极度缺氧等重重困难,与风雪搏斗,攀越死亡线,首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终于第一次把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5)英勇无畏的中国登山者用实际行动向五星红旗敬礼,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齐诵第9节,读出画面,读出自豪。品读句子二

“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获胜者向您致以注目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儿女的崛起。” 1.描绘场景,指名诵读第10节。2.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那次盛事中,哪些精彩的画面让你久久不能忘怀?指名说。

3)精彩的赛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回味一下那些美好的瞬间,男生诵读。不知大家注意到“崛起”这个词语没有?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A(山峰等)突起。B兴起。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崛起”的理解。(“崛起”在课文中指中国体育运动的兴起,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摘取了一枚枚奖牌,象征着国富民强。)为什么说是“崛起”?交流搜集的资料。

1932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实现了炎黄子孙在奥运会上金牌及奖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了51枚金牌的好成绩,高居金牌榜的榜首。顽强拼搏的中华健儿用用一块块奥运奖牌向五星红旗敬礼,女生诵读,读出自尊自强自 信。

品读句子三

在五星红旗的激励下,中国登山队征服了珠穆朗玛峰,中华健儿在奥运会中一次次摘金。在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太空探索”中,中国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向五星红旗敬礼? 1.出示句子,自由诵读。

2.对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你有什么了解?指名说。出示相关资料。自主研制并发射的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发射并回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航天人,用丰硕的科技成果向五星红旗敬礼,齐诵11节,读出 敬佩,读出骄傲!

4、攀登者向五星红旗敬礼,奥运健儿向五星红旗敬礼,科技工作者向五星红旗敬礼,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向五星红旗敬礼?学生交流。

5、五星红旗是我国的象征,她激励着我们万众一心,不断前进。中华儿女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的冉冉升起!齐诵9——11节,读出崇敬与热爱。

6、导读12节。说说从这一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边说感受,边指名诵读。.指导朗读:排比句往往具有一股很强的气势,齐诵12节,读出气势和激情。

7.你能向作者这样写排比句吗?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一段话。交流评价。

三、学习第五部分

1.请同学们按照诵读提示,大声的朗读课文13——16节。配乐。2.听歌曲《红旗飘飘》,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五星红旗,你是我 的骄傲”的理解。

3.13——16节是文章的结尾,也是情感的高潮,诵读时要激昂,高亢。

四、总结全文 今天,同学们通过诵读这篇演讲词,深深的感受到了: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也要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为民族,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努力读书!

板书设计:

向五星红旗敬礼

在珠穆朗玛之巅

在奥运赛场上

在茫茫太空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

石 灰 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3、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局的含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练读这一句。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练读这一句。

3、悟诗情。

师: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三.朗读全诗。

板书设计:

石灰吟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语文乐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练习用比喻词造比喻句,学习名言,阅读练习,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过程与方法:以课本为主适当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积累,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搭配,要求读正确、流利。

2、带着问题读,找特点。

(1)每一组搭配的上下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2)交流:一个指具体事物,另一个则不是。

(3)以“积累”一组为例,讲解搭配的多样性、灵活性。(4)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小结规律,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二、读一读 自由读句子

1、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读正确、流利。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抓加点词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3、指导学生将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讲清楚,感受比喻句的特点,认识暗喻。

4、朗读体会三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

5、启发学生选词写句,交流,指导学生写出正确的比喻句。

6、这三个比喻词能否互换?

7、你还积累了哪些比喻词和精彩的比喻句?尝试用“仿佛、如同、犹如”等比喻词口头造句。

8、小结,激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词语和比喻句。

二、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要求读熟、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范读,齐读。

3、试说诗句意思,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4、指导读出诗句韵味,练习背诵。

三、读一读

1、引导学生初次朗读,交流:(1)短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读完全文后,自己的朗读达到了什么要求?自我评价。

2、引导学生再读全文,思考,交流:怎样才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1)指名以读代答。

(2)反复练读第五自然段,谈自己的理解、感悟。

3、三读全文,根据短文提出的方法,反复练读短文。

4、指名展示朗读,自评、互评。

5、教师小结。

习作:那一次,我流泪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写清楚事情经过。

2、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有真情实感。

3、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写出人物的真情实感。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成长过程中,不仅有欢笑,也有泪水,你一定有过流泪的经历吧,你愿意谈一谈吗? 全班交流。

二、启发回忆 师注意点拨:足以让你流泪的是怎样的一件事?你当时为什么会禁不住流泪?现在当你回想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生闭上眼回忆。

三、组织交流

1、引导全体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回忆,师生共同分享同学的情感体验,及时交流各自的感受。

2、师鼓励学生大胆说,相机从两方面引导:(1)、当时为什么会禁不住流泪?(2)、现在,当你回想这件事情,你会怎么想?

3、教师小结。

四、学习写法

1、欣赏范文,引导体会:(1)、作者为什么流泪?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处细节描写?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抒发感受的?(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2、师提示:能否生动地描写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是这次作文成败的关键。

五、指导写作

1、把自己要写的一件事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提出建议:(1)当时流泪的原因说清楚没有?(2)当时的心理活动表达清楚没有?

(3)现在回想起这件事时的感想说清楚没有?

3、教师相机小结。

六、写作实践

学生动笔完成草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完成习作。

二、学生反复默读,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互相把草稿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

四、选两、三名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全班评改。

五、修改誊抄自己的习作。

作文讲评:

第五篇:人教第一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邛崃一中

梁波

如何读现代散文

一、披文入境,把握形象。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那么阅读文本,“披文入境”,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阅读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二、深入剖析,品味情感。一方面通过解读文章语言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形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了解作者自身的生平际遇,了解文章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

三、聚焦妙处,赏析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因文而异,就全文而言,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以小见大。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地方就是我们阅读鉴赏的重点。散文的精妙之处有时还体现在文章的局部,我们同样要作一番赏析。

四、反复诵读,咀嚼语言。现代优秀散文往往文情并茂,所谓“文”,即:“在遣词造语时,要注意文字表情的整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力争做到简、雅、达,使写出的散文能观之悦目,读之上口,抑扬顿挫,文采斐然。”所以反复吟咏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深沉的情思、文章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曾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探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他的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

三、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于是就想去看看,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而我什么也没有。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3.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四、具体赏析课文的美

1.赏析文章的“画面美”。

(1)提问:由文题可以知道,本文主要写“荷塘”,绘“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学生明确:4、5、6段。

(2)学生齐读4、5、6段。

(3)教师提示:写景,须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些文学技法,力求形象、灵动。请具体分析这三个段落写景的妙处。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负担一个段落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文章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技巧?”这样三个问题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负责相同段落的两个小组可以私下交流一些看法。小组讨论完毕后,请各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文本显示如下,请学生完成A、B部分)

A景 B特点 C修辞

荷叶 —— 圆形舒展 —— 比喻

荷花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比喻、拟人

荷叶 —— 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 比喻、通感

荷波 —— 凝碧 —— 拟人、词语的移用

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

例: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通过对第4小节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中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修辞手法的运是举足轻重的。它能使写景状物更加生动形象鲜明。

师:刚才是从修辞中品位了这段语言的精妙。你们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段景物描写呢?

[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不求一致] 生:层次感、立体感

生:写景角度有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生: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层层”“田田”…… 生:……

多媒体展示(上:层次 中:角度 下:音节)

师:这时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这见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合起来却有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我们却能欣赏到如此优美的景致。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能借鉴一下,尝试多角度的表达。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第4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写出了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静的氛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写荷叶的美的情致。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晤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课文第5段主要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是难写之景,作者借荷叶、荷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缥缈的特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荷叶、荷花朦胧、恬静、柔美的情状;“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杨柳的倩影可爱。总之,文章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成的朦胧景象。

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虚实结合。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结合,写出了一种摄人心魂的意境。第二、侧面烘托衬托手法。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

课文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出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本段在写景方面的特色主要是浓淡相间和以声写静。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迷蒙的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然后,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随意点染,这是淡写,这也衬托了月下荷塘的寂静。

五、师生互动,赏析4、5、6自然段。

带着满腔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他眼中的荷塘夜景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与他共同分享!

(一)、我们分成两组,第1组同学朗读第4段,第2组同学注意: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喜欢。(课件5)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大力鼓励多答,暂时不作评价)

2、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课件6展示改动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课件6)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学生:不好)

教师分析:

曲曲折折、田田——叠词,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课件7)

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写出了荷花柔软妩媚饱满的荷花柔美姿态(课件 8)

羞涩——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的娇羞。(课件9)

明珠——晶莹剔透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课件10)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冰清玉洁(课件11)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

闪电——突出快速

脉脉——饱含深情,极富人性之美

一番赏析后,相信同学们对这一段已经有了全新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读来诠释本段。学生朗读。(课件12)

教师小结: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丰富啊,古人有读《汉书》来下酒,今天我们是品“荷塘月色”来纯净我们的心灵!

2、两组交换,赏析5、6段。(课件13、14)

参考:(以学生讲为主,教师重点分析四处)

第5、6段:

重点1:“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课件15)

重点2:浮——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课件16)

重点3:“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印”不能写出美)(课件17)

重点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朦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所以说“恰是到了好处”。(课件18)

教师小结:朱自清就是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打出课件19)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六、简析作者矛盾心情,把握情景交融。

问题5:荷塘月色如此迷人,但朱自清回到家中时,是不是完全摆脱了心灵的苦闷了呢?

学生回答:没有。(如学生回答找到了,就引导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

问题6:从后文的哪些抒情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

1、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2、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打出课件20)

家———小路—————荷塘————家

不宁静—受用无边月色—我什么没有—无福消受

教师补充小结:李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朱自清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但朱自清是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借朦胧之景抒朦胧之情,不着痕迹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虽然他没有高呼“我很痛苦”,但我们在荷塘月色中能够深深感受到:人生忧伤虽轻犹重,孤独苦闷似淡还浓!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大王庄中心小学 崔新霞 李新朝 马敏敏 潘纪娟 孙宝锋 【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选编的诗词和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

    五年级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意童年 灵性飞扬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及经典诗词十二首(已背过的五首)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熟诗引路......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和 ‚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

    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1 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留恋啊!可美好的时光总是跟随着岁月流逝了。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打预防针。到了那里,看......

    五年级作文第二单元

    五年级作文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要求: 1.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以“二十年后回故乡”感受家乡的变化为线索,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五年级作文第二单元

    五年级作文第二单元 篇一: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500字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500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已成为香港最大的一家影视公司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