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课前预习:
1、了解诗人。
2、了解诗的大意。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激情导入、背诵《游子吟》导入。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本节课的所学古诗也是关于吟的这种诗歌体裁,那就是《石灰吟》。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三、了解诗人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四、解诗题。
老师这里有三种关于吟的解释,你看一下,应该选择哪一种? ◎
唱,声调抑扬地念叹息;◎痛苦的声音;◎鸣叫 这里应该认为是哪一种? 连起来解释一下课题? 对石灰唱的赞歌。顺便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赞颂了它的什么呢?读一读这首诗,我们一起走近石灰。
五、明诗意 1.合作交流
交流不理解的字、句。(可以看课件上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
2.全班交流。抽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3.师: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
师小结: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生诵读全诗。
悟诗情
1.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石灰的制作过程。(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2)合作探究一: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出示)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
(jiào)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 2 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4)生自由谈。
(5)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石灰留下了清白,于谦也要向石灰一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立志做一个清白的人。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板书:托物言志)
2.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要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讲述背景: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回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于谦从小就决意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据说《石灰吟》这首慷慨激扬的诗,是于谦12岁时写下的,想想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2)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通。”于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来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少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假如你就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
(3)公元1449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à)军作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正月二十三这一天,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北京城乌云密布,闷雷滚动。城中的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杀害。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呢?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我们深情的吟诵。
(2)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伟大人格的印证。在中国历史上,像于谦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呢?(岳飞、文天祥、司马迁、屈原、刘胡兰等等)像于谦这样以物言志的诗人也很多,我们 来看下这两首:出示:《竹石》、《墨梅》《题半盆兰蕊图》
师: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每首读一句。(3)在这节课中,如果《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的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这两个字是……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于谦人虽远去,但精神长存。今天,我们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深情地背诵于谦的《石灰吟》。
3.小练笔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于谦说,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想对于谦说的话。
六、布置作业:
收集以物言志的诗,并了解作者,感悟诗的内涵。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明 于谦
千磨万击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清白
第二篇:石灰吟教案(范文模版)
石灰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课前先学:
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一、激情导入
我们背过了那么多的古诗词,认识了很多的诗人。有写春花秋月,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比如说第九课的两首词作者李清照张志和;有写社会现实的,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比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陆游;也有写事物的,借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思想,比如说《竹石》的作者郑板桥。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等。
1、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比如说我们学过的《游子吟》,大家齐背一下。你认为“吟”有什么含义呢?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吟咏石灰)。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
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看大屏幕,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教师重点强调“锤”和“焚”。接下来看看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同学们了解了于谦的一些知识,现在学习一下他写的这首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3、指名读。教师及时的评价
4、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教师评价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读了这首诗,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读了这两句你有何感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
(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
【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读好整首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小组读——齐读
(4)这首诗理解完了,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5、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6、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感
情。
7、指名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自己)
补充于谦的资料(于谦拒收礼拒送礼的小故事)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再看这首诗,说一说从这首诗中你看出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3、周围合作,大胆说出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4、组织交流:
(1)一定遭遇过挫折与打击;
(2)一定是个打不倒,压不垮的人;
(3)一定是个为人正派的人;
(4)一定是个刚正不阿的人。
(5)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的人
5、石灰如人,人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6、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写这首诗时,于谦才十二岁,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他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背过了,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吧。
走上仕途的于谦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又会以怎样的心情来吟诵这首诗?
7、面对这样伟大的于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总结
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诗。一起来朗读一下。
六、作业
第三篇: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
教材简析:《石灰吟》是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课文。
这首诗托物言志,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表现诗人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气概,进而表达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篇流露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其仕途坎坷。《石灰吟》是诗人一生之写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今天将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师板书课题)
2、(1)看题目你觉得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吗?(咏物诗)
(2)理解“吟”
“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唱,声调抑扬地念,2,叹息,痛苦的声音,3,中国
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4鸣,叫。请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解释:呻吟()、吟诵()、猿吟()、石灰吟()。(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
思)
(3)师小结: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3、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书:于谦
于谦12岁时,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了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的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到底赞颂了石灰的什么?
二、初读感知
1、黑板出示学习要求:(1)会读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自学古诗,理解诗句和词语的意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
上,有所得后,再合作解决疑难之处。
(3)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播放诗歌磁带:认真倾听朗读,关注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3、指名读。学习生字“焚”,描红。
4、听着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
5、教师范读。
6、指名读。教师评价
7、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大意
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投影: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我被开采出来放入石灰窑中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这份材料与《石灰吟》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是对应的?
3、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出深山
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磨难吗?
(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
4、教师总结:,(1)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知道这首诗的大意了吗?(2)在了解诗意的过程中,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清白——指石灰装点人间的亮丽的风景;指石灰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高洁品格。
5、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6、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五、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此时,于谦后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
六、教师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古诗《石灰吟》中,如果只保留一句诗你会保留哪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果要把这首诗锁定一个词,你会选哪个词语?(清白)(2)是的,清白是励身之本;清白是名族之魂。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板书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清白留世不怕磨练
不畏艰险勇于献身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内 容:《石灰吟》单 位:草 铺 小 学年 级:六 年 级授课教师:张 佳
2012年4月16
日
第四篇: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
乐至县中天镇明德小学陈明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锤”、“凿”、“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介绍学习古诗方法。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石灰实物,引出课题。
⑴、生谈石灰的相关知识
⑵、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
(3)板书课题《石灰吟》,齐读诗题。
2、释题: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锤”、“凿”、“焚”。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生评价。
5、听录音,感受诗的韵律美。
6、生再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律美
6、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求用编号的方式做上记号。
7、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
8、集体交流:
⑴字词
⑵诗意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人)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还有些什么人?
五、深化古诗,升华情感。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两袖清风》
(2)(出示)《抄家》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一样:(引读全诗)。
3、师总结:《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把石灰的炼制过程用拟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表现自已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诗如其人,《石灰吟》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激情朗读全诗。
六、拓展(托物言志)
1、师:出示粉笔——赞扬教师
2、生讲其它一些物品,如蜡烛、竹、菊„„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把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一写。
附1:板书设计石灰吟
石灰石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生石灰烈火焚烧清白高洁不畏艰险
熟石灰粉骨碎身勇于献身
第五篇: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
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官清廉,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
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击:撞击。若:好像。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