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观课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2 18:0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识面积观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识面积观课报告》。

第一篇:认识面积观课报告

《认识面积》观课报告

田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第一:设计活动,激发灵感,做好教学引导者。面积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三年级学生凭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面,但对物体的面积还没有明确意识,田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转换教师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面积游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二:组织课堂,精化环节,做好教学组织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田老师创造了诸多的条件:观察、摸、画、比较等等,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并设计了多层次的比较活动,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使学生学习面积由浅入深。由认识面,到体会物体面积的大小,再到学习比较物体面积的方法,让学生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建立起了度量意识。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认知、交流、创造、发展,课堂教学实现了高效。

第三:深度探讨,交流反馈,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田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她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她充分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创设了师生互助,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本节教学中,田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活动,搭建了学习的平台,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地探索和研究中。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我要学”、老师“帮你学”的师生共建课堂氛围。田老师一直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自主探索、互相倾听、彼此交流,从而了解到面积是什么、面积在哪里,体会到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掌握面积的比较方法,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参与中逐渐形成。但时间布局有点不合理,设计图案时间有点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课堂小结最好让学生说一说。

总之,田老师的课堂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课堂充满了灵动,孩 子们从这样的数学活动中充分地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和思考的乐趣。真正体现了该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

第二篇:认识面积观课

认识面积观课

常老师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观看完她的授课,仔细研读她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她的课件和评测练习,我对小学数学的“教与学”有了许多新的体悟,常老师的教学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例如:教师教与学生学在课堂上孰轻孰重?课堂常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练习、活动之间该怎样设计安排等等,但最让我感触的是常老师对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的把握与转换做到了胸有成竹,恰到好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设计活动,激发灵感,做好教学引导者。

“面积”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三年级学生凭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面,但对物体的面积还没有明确的意识。常老师凭借丰厚的教学经验,转换教师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计有趣的“涂色”游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不同,寻找答案,把物体的面的大小变成一个可以对比的简单问题。自然而然引发学生对于物体面的认识,为学习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组织课堂,精化环节,做好教学组织者。

常老师精心设计了“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面,丰富学生对于物体面的概念。常老师匠心独运,非常注重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力求学生学习面积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的过程。先认识物体的面再体会物体面积的大小,进一步感受物体面积的守恒,学习比较物体面积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建立起度量意识成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使学生的收获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再次,深度探讨,交流反馈,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常教师放低姿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她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朋友。常老师教学语言亲切自然: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充分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创设了师生互助,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巡视指导,发现学生问题,及时帮助,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展示了学生学与教师帮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常老师这堂课不仅出色的落实了教学目标,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成功转换教师角色,发扬了教学民主,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更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让我深思,在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应像常老师一样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放下手中的权力,走到学生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开发者,研究者,建设者,做自我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生活现实出发,加强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新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才能提高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把“实践活动”渗透于学科之中,能变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教学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结合低年级数学,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实践操作是学生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例如,教“得数是7的加法”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一道富有思考性的题目:()+()=7,接着让学生拿出7个圆片和()+()=7在桌上摆,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如摆出OOOOOO+O,便写出6+1=7,然后把圆片依次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再写算式,直到全班学生把算式1+6=7,5+2=7,2+5=7,3+4=7,4+3=7,0+7=7,7+0=7都摆出来,教师又结合书上的意图,组织学生讨论每题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得到了开发,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

再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一课,“32-8”的教学可以分组动手操作小棒,先摆32根小棒,然后四人一组讨论可以怎样从32根里去掉8根,学生通过动脑、动手,从而想出从一捆里去掉8根,把剩下的2根和22合起来,或者先去掉2根,再从一捆里去掉6根,等几种方法„„这样的操作,激活了学生创新灵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二、实践操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是学生创新的灵感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五、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手段。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理解并建立数学概念,同时灵活运用,使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的简单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材料自制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认识到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的创新方法,相信学生的创新还会源源不断。

第三篇:《面积和面积单位》观课报告

《面积和面积单位》观课报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黑板擦的面哪个大、哪个小呢?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 了铺垫。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推、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获得了教学的最大效益。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面积单位”这一概念。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操作中,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1平方分米,有利于学生对各面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和演算能力的培养。

3.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向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例如老师在教面积单位之前复习了长度单位,在后来的练习中又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加深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同的印象。

本节课王老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着重让学生先通过思考想象,再通过在方格纸上数格子和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曹冲称象故事导入——猜想——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以故事导入,注重体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导入,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这节课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

三、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四、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赵老师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对应”“剪拼及由此产生的变与不变”“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中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今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赵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习题精。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

总的来说,赵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认识方向》观课报告

《认识方向》观课报告

通过老师的共同打磨,我认为《认识方向》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效果良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平面图。通过学生互相说、动手指一指,起立转一转、小组合作贴平面图等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数学的兴趣。

2、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说一说身边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发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述想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问题引导具有有效性。

在引导性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除去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他们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来介绍?怎样分清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呢?”“ 生活中我们通常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谁知道怎么辨认呀?”“我们的前面是东方,哪面是西?哪面是南?北呢?”“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我们能辨认清楚了,图上的东西南北我们怎么辨认呢?”等问题都具有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方式具有有效性。

本节课上运用的几次自主尝试学习,都非常有效,实现了我们小组在磨课计划中制定的磨课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善于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密切。

本堂课中,教师语言颇具亲和力,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学生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及时应变,展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语言再简洁些,提问的语言启发性再强一些,评价语言再到位些,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再高一些,教学效果可能会有别样的精彩。比如,在引出新方向东、西、南、北时,语言有些繁琐,问题有些琐碎,让学生无法准确的将问题串联在一起去理解。教师的引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提高。

下载认识面积观课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面积观课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在暑假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特别是李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魅力,让我......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今年的研修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韩老师、林老师3位老师精彩的3节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5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课报告通过观看张冬贵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堂课,使我受益匪浅。本人2015—2016学年度执教五年级,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共5则范文)

    《三角形的认识》观课报告 贾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总体评价:本节课杨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5篇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我观摩了薄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薄老师通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自然也把生活......

    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内容,学生在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

    《负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负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济南市匡山小学 吕四菊 我也是常年教中高年级的一线数学老师,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负数的认识》这节课,使我感受深刻,收益匪浅。赵老师能紧紧抓住正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