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时间:2019-05-12 16:2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第一篇: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

圆柱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内容,学生在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以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难点确定为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胡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比较好的、成功的数学课。从一开始复习旧知,圆柱的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公式入手到探究新知。胡老师先是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罐头盒的商标纸,沿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展开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在这里重点讲解了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接着胡老师又问同学们,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有没有其他的形状呢?然后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积极主动。

此外,我认为这节课的主要优点有: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观测、可操作、可评价,能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要求;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时间布局合理;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和评价及时恰当;熟练、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课堂交流和教学评价;应用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某一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优点都是我应当虚心学习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借鉴这些教学方法。

我还想说一点我的教学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如果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机。而我想加入一点导入设计,就比如说添加一个“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可以在最后添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按要求自制圆柱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组织者,在旁巡视给予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时,我们可能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做:用已有的圆柱先画两个圆,再把物体卷起来,做侧面;有的学生会用物体在纸上滚动一周,先量好侧面,再用圆规画两个圆做底面;还有的学生先卷好侧面,再用侧面画底面,但发现画出来的不是圆。做完后,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一些认识,可能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们能不吝赐教。

第二篇: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篇一: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报告

市中办中心小学闫倩倩

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及目的1.教学变量控制

当天学生接连上两节数学课,第一节内容为《圆柱的认识》,执教老师是本校青年教师李老师,《圆柱的表面积》是第二课时,受客观原因影响,本课执教时间只进行了30分钟,课时计划部分未实施。

2.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3.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际反思,促进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的环节设计、教学的时间分配、教师提问技巧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课堂教学的全程录像、片断文字实录。

二、提问技术、方式、水平分析

1、提问方式:(10分钟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的方式,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操作,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时间,反馈及时。

2、提问水平:片断共提出问题29次,其中组织性问题4次,占13.8%。认记性问题10次,占34.5%,理解性问题9次,占31.0%,推理性问题5次,占17.2%,创造性问题1次,占3.4%。从问题类别所占的百分比来看,教师不但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整体分析

1.背景描述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物体表面积的含义,这是圆柱表面积的学习基础。圆柱的表面是由底面和侧面构成的,计算圆柱底面面积就是计算圆面积,对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所以教材把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教材强调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探索过程,以及侧面展开图的长与宽跟圆柱有关量之间的关系。

在本课的授课前一节,学生刚刚学习了《圆柱的认识》,在《圆柱的认识》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校付老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实验,极富创新的执教使学生对圆柱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了解,但由于拓展的面较广时间比较短,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而且同时由于是连堂课,第二课时教学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记忆得比较牢,这是比较有利的,但课后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练习巩固和知识吸收的时间这是不利的。

2.执教者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通过比较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异同,将生活中的汽油桶、水桶、烟筒等实物迁移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体现学生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学生会的就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不会的就扶一下,帮一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大部分的学生是可以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推导得出的,所以我先让学生来说计算方法,在自主推导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对于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有模糊之处,所以,我在与学生交流算法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从我的引导中加强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较好的突破难点。

(5)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达到的,在本课中学生每人完成的量是较充分的,训练扎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6)教学中的调整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如从课前我向任课教师咨询的情况和我对学生在前面一节课进行的课堂观察后,我认为这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教学环节中,大部分的学生们是可以做到自主独立完成的,所以我调整了教学设计,减少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次数,从课堂教学反馈来看,在我作出调整后这一教学环节仍然顺利进行,而且减少了这一步骤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能。又如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较好的思路,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举手示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临时将原本教案中的自学课本例题,再解决问题的环节,改为了请学生自己先试一试,有困难的就阅读课本例题,再完成,这一调整既是让学生自主,又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7)教学中的遗憾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现了操作上的失误,在展示圆柱的表面积图的时候,贴出了侧面图后,忘了贴出两个底面的图,没有向学生们出示完整的圆柱表面积图,可能会给学生的思考造成困扰,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一过失,我想,如果及时发现了,我一定会去补救的。

全课三个例题的教学中,我所使用的教学手段缺乏变化,以至于学生到了后半段学习时显得有点疲倦了。在备课过程中我曾有想过,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或许已不需要不断变化的方式吸引注意力了,直接将问题出示更好,实践告诉我,我的想法有点过头了,这方面我需要再多做思考,寻求改进的方法方案。

由于我这节课只进行了半小时,我设计的最后一个动手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

自备圆柱实物的用料面积,没能进行,我预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可以立即学以致用。可惜不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效果了。我打算将这一设计留到我们班同学六年级的时候再来实践。

四、教学过程特点和一些思考

1.能比较灵活的应对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情况。

2.较好的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言情况。

3.这一类型的课程学习,学生在巩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演算,由于学生存在差异,还需在练习的层次和要求上进一步设计。

篇二: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了解了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注重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听了李超老师的课,我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老师和学生准备充分。李老师以“你能帮工人叔叔计算出所需要的纸板吗?”这个问题导入。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渡到求圆柱的表面积。通过探究合作活动,让学生从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进而推导出表面积。李老师充分挖掘教材,设计合理,体现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堂课中不只是老师准备充分,学生准备也非常充分。学生为本节课所做的学具也非常充分。据我观察,李老师在提出小组活动后,学生迅速的拿出学具,非常有针对性。

第二,课堂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探究侧面积的时候李老师提出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去操作、合作探究后,抽象概括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眼脑手等各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主动参与。我观察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给于主动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互动较多。而且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讨论汇报时,其他成员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回答不完善的给以补充,交流围绕学习目标平等和谐。

第四,注重基本技能的计算。李老师针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了基本练习题,例题练习题,教学实践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层次明显,由易到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有一点建议。

第一,在探究侧面积时,李老师提出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我认为应该先让学生猜想圆柱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在验证,这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都有可能。

第二,就是关于提问。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多数学生还没有完成时尽量不要提问,这样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尽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篇三:《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听了闫老师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合理的组织和利用教材

(1)、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充分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

(1)闫老师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抽象、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3)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知的热情。在表面积的教学环节中,田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第三篇: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观课报告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了解了图形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注重空间观念、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听了李超老师的课,我自己受益匪浅。下面就这节课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老师和学生准备充分。李老师以“你能帮工人叔叔计算出所需要的纸板吗?”这个问题导入。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渡到求圆柱的表面积。通过探究合作活动,让学生从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进而推导出表面积。李老师充分挖掘教材,设计合理,体现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堂课中不只是老师准备充分,学生准备也非常充分。学生为本节课所做的学具也非常充分。据我观察,李老师在提出小组活动后,学生迅速的拿出学具,非常有针对性。

第二,课堂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探究侧面积的时候李老师提出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去操作、合作探究后,抽象概括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眼脑手等各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主动参与。我观察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给于主动反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互动较多。而且老师讲解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讨论汇报时,其他成员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回答不完善的给以补充,交流围绕学习目标平等和谐。

第四,注重基本技能的计算。李老师针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设计了基本练习题,例题练习题,教学实践题和思考题。这些题目层次明显,由易到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我有一点建议。

第一,在探究侧面积时,李老师提出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我认为应该先让学生猜想圆柱展开可能是什么形状然后在验证,这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都有可能。

第二,就是关于提问。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多数学生还没有完成时尽量不要提问,这样容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尽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

第四篇:《认识方向》观课报告

《认识方向》观课报告

通过老师的共同打磨,我认为《认识方向》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效果良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平面图。通过学生互相说、动手指一指,起立转一转、小组合作贴平面图等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数学的兴趣。

2、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说一说身边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发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述想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问题引导具有有效性。

在引导性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除去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他们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来介绍?怎样分清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呢?”“ 生活中我们通常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谁知道怎么辨认呀?”“我们的前面是东方,哪面是西?哪面是南?北呢?”“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我们能辨认清楚了,图上的东西南北我们怎么辨认呢?”等问题都具有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方式具有有效性。

本节课上运用的几次自主尝试学习,都非常有效,实现了我们小组在磨课计划中制定的磨课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善于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密切。

本堂课中,教师语言颇具亲和力,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学生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及时应变,展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语言再简洁些,提问的语言启发性再强一些,评价语言再到位些,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再高一些,教学效果可能会有别样的精彩。比如,在引出新方向东、西、南、北时,语言有些繁琐,问题有些琐碎,让学生无法准确的将问题串联在一起去理解。教师的引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提高。

第五篇:《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在暑假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特别是李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魅力,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她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

《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一节练习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特点。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上李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愿意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年龄特点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来展示,更加吸引学生,还有老师语言运用的很到位,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甜美的笑脸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使学生收获了自信,收获了知识,感受到温暖。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2.动手操作,学生乐于探索。

在课堂中,李老师设计了“说、数、猜、剪、拼”,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图形,来解决这节课的目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把抽象生硬的教学,转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游戏。3.关注个体,鼓励学生。

李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闯关游戏,这样她给予每个孩子极大的关注。在教学中老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更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点点的不足之处: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认识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去认识。这样,把课堂中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再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对于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去。

通过这次观课评课,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下载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的认识观课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今年的研修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韩老师、林老师3位老师精彩的3节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总体评价:本节课杨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5篇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我观摩了薄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薄老师通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自然也把生活......

    《负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负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济南市匡山小学 吕四菊 我也是常年教中高年级的一线数学老师,但是听了赵老师的《负数的认识》这节课,使我感受深刻,收益匪浅。赵老师能紧紧抓住正数和......

    时分秒的认识 观课报告

    《时分秒的认识》观课报告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数学要尽可能要把学习内容置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理解,感受,变书本数学为生活中的数学......

    《秒的认识》观课报告

    《秒的认识》观课报告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的认识”是“数......

    10的认识观课报告

    《10的认识》观课报告 总体评价:禹老师在本节课中教材处理得好,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环节衔接过渡自然。练习的......

    比的认识观课报告

    《比的认识》观课报告 李春兰老师上了《比的认识》一课,其教学设计新颖,且别具一格。 (一)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类比推理中抽象概括新知识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