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1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 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指导示目标
1、导入新课: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世界 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战争的巨大灾难。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 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尽快打败和消灭法西斯。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2、学习目标:
1、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3、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树立正确认识战争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二、合作探究释疑难 一)自主学习
阅读材料,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树立正确认识战争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关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
归纳出绥靖→中立→参战的过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消灭法西斯,被侵略国家日益走向联合。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同盟各国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在政治上磋商求同,经济上相互援助。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探究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 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3.阿拉曼之战(北非战场——英胜意)
英军在蒙哥马利将 军指挥下反攻,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北非战场形势。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之战以前,日本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以后日本没打过胜仗。阿拉曼战役以后,丘吉尔曾说: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以这些战役为代表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阶段。
探究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东西两线作战。利用多媒体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
阅读思考: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
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 束。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 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三)教师释疑: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三、课堂训练兼拓展
(一)填空题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2、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法国 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3、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尽快结束战争和建立战后新秩序的问题。4、1945年5月,苏军攻克,将红旗插上大德国国会大厦,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5、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在美国战舰 号上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二)绩优学案第22页——24页。
四、回顾目标谈体会:
附:板书设计 《正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3、胜利:A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加速意、德灭亡
B雅尔塔会议,确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美苏共同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C柏林战役,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D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投降
4、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5、结果: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6、影响: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二篇:九年级历史下册《正义的胜利》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正义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掌握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本课重难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战争的巨大灾难。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能尽快打败和消灭法西斯。
讲授新课:
第八课正义的胜利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联合国家宣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们思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扩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有什么变化?归纳出绥靖→中立→参战的过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法西斯已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了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的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消灭法西斯,被侵略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目的、时间、参加国和主要内容。然后,进一步明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意义。在肯定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同盟各国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在政治上磋商求同,经济上相互援助。它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教师演示,使学生明确斯大林格勒的准确位置,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的交通枢纽,是连接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之间的交通要道。1942年7月,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希特勒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军队。先后出动飞机十万架次,投掷炸弹100万枚,整个城市几乎化为灰烬。但英勇的苏联军民坚持战斗。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为苏联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冬季,苏军展开强大的反攻。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大胜利,德军遭到了它发动战争以来最大的失败。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法西斯轴心国是以德国为核心的,希特勒的胜利是建立在进攻之上的,进攻一旦停止,它灭亡的日子也就为期不远了。此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巩固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一美胜日)
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6月,日军进攻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中途岛。美国成功截获了日军的密码,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最后,美国以少胜多,日军损失惨重。从此,美国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另外在北非战场上,英军在蒙哥马利将军指挥下反攻,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北非战场形势。
这三场战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瓦解,推动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转折。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之战以前,日本几乎没打过败仗,而以后日本没打过胜仗。阿拉曼战役以后,丘吉尔曾说: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战无不胜。以这些战役为代表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转折阶段。
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夺取战争胜利是反法西斯盟国的首要目标。为此苏美英在德黑兰会议上通过了三国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而且决定在1944年5月以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提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结合一战中德国的失败加以分析)
对。东西两线作战。利用多媒体演示:诺曼底登陆地图,登陆路线,登陆战斗的图片;东西夹击德国进军路线。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逼近德国。苏军也在东线发动猛攻。从此德国便陷入盟军东西夹攻之中。1945年初,两线军队相继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为加快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会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雅尔塔会议内容包括哪几部分?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三部分。这些决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最后胜利和建立战后和平作出贡献。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3.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溃灭,欧洲战事胜利结束。在反法西斯力量打击下,9月,日本签定投降书。这样,一场人类文明史规模空前的战争结束了。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取得彻底胜利。
提问: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小结:
“二战”是一场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解放战争的较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使世界人民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第三篇:第8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
(计划课时4课时)主备人:扎 思
一、内容及解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兰亭集序》,课文主要叙述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其核心内容是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文言句式,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慨。理解它关键是运用工具书和注释来翻译课文,并做好标注。学生已经学过的写景游记散文是《小石潭记》。由于它还与后面《赤壁赋》有密切的联系,应当做重点来学。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下的注释解决疑难,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等文言现象。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修”“因”“与”“次”等重要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2、学习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目标解析
1、掌握课文中“修”“因”“与”“次”等重要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以便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会将景物与情感、叙述与议论恰当融合在一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对生死的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不了解,所以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同时对各种文言词语一知半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历史知识不够甚重视,对文言词汇不善归纳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还要补充说明历史背景,强调重点的文言词语。其中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要督促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教学支持条件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诵和ppt展示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
相信大家都知道,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晋人的书法,这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称赞的艺术国宝。说到晋人的书法,必然会想到一位大师——王羲之。下面请欣赏《兰亭集序贴卷》。世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登峰造极之作,更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现在山东省临沂县)人。他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因他作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你又称他为王右军。
“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晚者,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土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在会(kuài)稽(jī)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今存《兰亭诗》,包括21人所作37首作品,王羲之的序是当场写出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2、文体—序:又名“序言”“前言”,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可以用来介绍和评论该书的内容。一般写在书籍或者文章的前面。
3、生难字
癸丑gǔi
会稽kuài jī 修禊xì 流觞shāng 骋怀 chěng 趣舍qǔ 嗟悼jié 虚诞dàn 殇shāng
(二)问题设置
大问题一:文中有哪些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明确:
(1)通假字 ①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句意是:各有各的爱好。)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句意是:后来的人看现在,也像现在的人看从前。)(2)古今异义词
列坐其次(次,旁边,水边。今常用于“数次”,从次等。句意是:列坐在.曲水之旁。)
是日也(是,代词“这”。今常用于判断词。).向之所欣(向,过去,从前。今常用于方向,“对着”,“偏袒”等义。句意.是,从前所感到高兴的。)
俯仰一世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向之所欣
古义:过去,从前。今义:对着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 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3)一词多义
之
①所之既倦(往,到达。动词). ②以之兴怀(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③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 ④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所
①所以游目骋怀(用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用来”的意思。). ②或因寄所托(代词“所”与动词“托”组成名词性短语“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
③录其所述(代词“所”与动词“述”组成名词性短语”作的诗”。).一
①若令一契(一起。)②其致一也(一样。).. ③因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动词). ④一觞一咏(一点,少量。). 夫
①悲夫(语助词。在形容词后表示感叹语气。).②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4)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⑨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⑩极视听之娱(极,形容词做动词,穷尽。句意是:穷尽视和听的乐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量词做动词,看作一样。虚诞,形容词作名词,.虚诞的话。句意是: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5)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判断意。句意是,死生也是件大事。)修禊事也
②倒装句
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层置句,应“于所遇欣”,句意是,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6)省略句
映带(于)左右
列坐(于)其次
悟言(于)一室之内
放浪(于)形骸之外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了王羲之的简介及《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重点是掌握归纳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七、目标检测
1、写出下列黑体字的汉语拼音:
①岁在癸()丑
②会稽()()山阴
③修禊()事也
④流觞()曲水
⑤放浪形骸()
⑥若合一契()
⑦临文嗟悼()()
答案:①guǐ ②kuàī jī ③xì ④shāng ⑤hái ⑥qì ⑦jiē dào
2、解释下列红色字: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列坐其次
()③信可乐也
()④曾不知老之将至
()
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⑦不能喻之于怀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⑨齐彭殇为妄作
()
答案:2.①聚集②旁边,水边③实在④竟,乃⑤造化,指自然;至,及⑥原因⑦明白⑧把„„看作一样⑨把„„看作相等
3、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趣舍万殊 趣 通“趋”,往,取。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 通“犹”,像。
八、配餐练习
A组
1、下列“之”“向”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两项的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之┫ B 仰观宇宙之大
┗ C 放浪形骸之外
┏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 B沛公北向坐
┗ C望洋向若而叹 之,C(A、B定语后置的标志,C的)
向,A(A过去,从前,B、C面对)
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D.“由”通“犹”。
B组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答案:
1、D.致,思想情趣。
2、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C组
1、在下列句中解释黑体字及用法。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2、指出下面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2)、修禊事也。判断句
(3)、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倒装句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倒装句
(5)映带(于)左右 省略句
(6)列坐(于)其次 省略句
九、教学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关初中九年级历史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下册 课题:
1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主备课人:余治孟 时间:2013-1 班级: 组别: 学生姓名: 组长签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有关的史实。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自我发现】
一、《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第80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背景:法西斯国家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⑵时间: 年1月1日。
⑶国家:、、、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 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阅读教材第81--82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 年7月到 年2月。
⑵结果: 军队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⑶意义及影响: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开始掌握在同盟国家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雅尔塔会议
阅读教材第82--83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是: 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_____举行的、、______三国首脑会议是反法西斯同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⑵内容:①要彻底打败,迫使它无条件投降。②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③成立联合国 ④ 同意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四、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
阅读教材第83--86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诺曼底登陆:1944年在6月6日,_____在精心准备后,在法国北部的______实施登陆,开辟了__________。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⑵攻克柏林 :时间是: 年4月30日。5月8日,德国正式向同盟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合作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同盟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3、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样影响?
4、列举二战中的重要会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雅尔塔秘密协定》的签署 D.美、英结盟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性转折的开始,而且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3、1945年8月,在中国战场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这一行动的依据是()A.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B.华盛顿会议的精神 C.开罗会议的规定 D.波茨坦公告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材料二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面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 材料三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 ⑴ 从三则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⑵回眸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胜利。那么,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⑶以史为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后人什么启示?
【本课小结】请梳理出本文的知识点
第五篇: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教学设计
太原三十中 段乳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但他们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阅读材料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2.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综合运用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讨论等环节完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反思总结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板书: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 1.新石器时代:(1)地位:(2)特点:(3)内容:(4)材料:
2.战国:(1)材料:(2)特点:
3.汉代帛画:(1)特点:(3)内容: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1.顾恺之:东晋、个性、文人画、“以形写神”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宋代——明请
(一)文人意趣
1.宋代:写实→意境 2.明清:不拘成法
(二)、民间风情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风格特点:
2、作用: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视频;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五、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从之宝。它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写意传神,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的笔墨丹青。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
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课件显示:
请观察:下面二幅图画(集体舞蹈图(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和战国〈人物龙凤图〉),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结合课本第一和第二自然段回答
板书:
1.新石器时代:
(1)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特点: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3)内容: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4)材料: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
课件显示:
〈鹳鱼石斧图〉和〈集体舞蹈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板书: 2.战国:
(1)材料: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帛画(2)特点:自然、生动 课件显示: 〈人物龙凤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板书:
3.汉代帛画
(1)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体现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3)内容: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课件显示:
如何去评价这幅帛画(马王堆汉墓帛画)?说说你的看法。
本目小结:原始的古拙、神秘有其特别的时代背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
板书: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从顾恺之到吴道子(从魏晋时期到唐)课件显示: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板书: 1.顾恺之 课件显示: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
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顾恺之生活在东晋时代,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分裂时代中,士人更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绘画传作中,于是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应运而生。
板书:
1.顾恺之:东晋、个性、文人画、“以形写神” 请看教材P34相关小字对“以形写神”的例证。课件显示:
〈女史箴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历史发展到盛唐时期,其恢弘、大气的时代之风同样也影响到了唐代的画风,教材上用了一个词叫:雍容华贵。
板书:
2.盛唐:雍容华贵 课件显示: 唐时期 『背景』: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基础)
『成就』:创制了法度,题材多样,手法创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吴道子(画圣),擅长宗教画和山水画脱离过去仔细雕琢风格的吴道子。擅长人物画的张萱、阎立本和周昉,擅长马牛动物的曹霸、韩滉;还有“画中有诗”,以水墨画著称的王维。
板书:
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 课件显示: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画作。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并参看教材相关小字的说明。板书:
三、绘画艺术的繁荣:宋代——明请
(一)文人意趣
先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的小字。这段文字里有“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呼,这反映了宋代的画风,即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板书:
1.宋代:写实→意境 课件显示:
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和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让同学们欣赏、感受。明清时期的画风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阅读教材。板书: 2.明清:
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了“时代变化、社会动荡”,你能具体指出来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课件显示: “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代表画家就是八大山人。
板书:
2.明清:不拘成法 课件显示:
《清八大山人〈松鹰图〉》,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相关小字。本目小结:
绘画除了表现文人追求外,民间风情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目。
板书:
(二)、民间风情
提到民间风情画的代表,不能不提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板书:
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课件显示:
《清明上河图》让同学们欣赏、感受。
在这一目中还提到了哪些画的种类呢?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板书:
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说明:随着明清小说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以木刻版画制作的小说插图更成为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在社会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广为百姓喜爱。
课件显示: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人们熟悉的名著小说插图以及年画
说明:随着社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百姓更亲自动手将自己爱好的题材、审美情趣、思想感情等描绘出来,创造了年画、剪纸画、布贴画等各种直接服务于生活的场景、更具有下层民众生活情趣的绘画形式。
天津杨柳青年画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传统年画品种之一(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教材的《五子夺莲》形象丰满生动,色彩浓艳明快,对比强烈,体现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请同学们阅读参考。板书:
四、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风格特点: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早期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后来逐渐出现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七、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2)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3)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4)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文字是民族的记忆,绘画也是民族的记忆,中国画的笔墨丹青积淀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感情,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民族情怀,请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课后初步反思
我在这节课想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的思维在经历这节课的教学后得到释放。
一、运用课件创设最佳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生生关系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大家都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二、教给学法,实现自主合作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主体仍然不够
感觉这节课目的是要体现学生主体,但其实还是比较传统的一节课。怎样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特别是高二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本课教学仍然值得思考的地方。此外,课前的准备、学生的参与应该有准备。这样才能有较好的展示效果。
四、调整方案
大胆开放课堂,采取更新颖的教学方式,彻底把课堂给学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