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历史九上第8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第8课 古代日本(第16—1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2.了解日本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幕府政治。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2.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讨论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日本的武士集团及幕府政治,领略不同文明的政治形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从而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教学难点
武士集团与幕府政治。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尤其是在唐朝,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学习唐朝的制度、文化等。遣唐使把在唐朝学到的知识带回日本,促使日本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改革,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直到今天,中国文化仍对日本的生活习俗有着重大影响。那么,日本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改革之后的日本社会又有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一)大化改新
1.教师讲解: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古代日本文明是在吸收借鉴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中国汉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唐朝时,其汉名变为“日本”,因为距离日出的地方近,故以“日本”为名。
2.教师讲解:观察教材第38页《古代日本图》。日本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的自然条件不好,使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大化改新便是古代日本中部一个名为“大和”的国家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次革新。请你简述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回答: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3.教师提问:指出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者及改革内容。学生回答:646年(日历大化二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一些从中国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宣布实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内容:在政治上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称为“司”)管理。在经济上,仿效隋唐均田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教师补充:大化改新中的“班田收授法”是土地分配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实行,日本国家以授予口分田为条件确立起封建剥削关系。
4.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回答: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与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日本效仿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归纳:相似处:中央集权体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在古代通过向中国学习,促使日本社会取得进步。(二)武士与将军
1.教师提问: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日本武士的形象。那么,日本武士集团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8世纪中期之后,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班田制的基础日益动摇,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9世纪后半期起,受到重重压迫的农民组织起来,和地方长官“国司”进行斗争,日本国内政治形势逐渐走向动荡。从9世纪中期开始,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开始组织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私人武装力量,用以镇压农民的反抗,同时对抗朝廷在地方的长官“国司”。这种以地方领主为核心组建的武装组织就是所谓武士集团。
2.教师提问:请你列举两个强大的武士集团。学生回答:桓武平氏、清和源氏。
3.教师提问:源氏集团设立的幕府叫什么?何时设立的?“幕府”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名称:镰仓幕府。时间:1192年。含义:幕府一词出自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古代日本,特指武士的领袖征夷大将军的府邸。
4.教师提问:幕府政治是怎样的一种政治形态? 学生回答:幕府政治,又被称为武家政治。在这种政治形态中,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其实际权力要远远超过朝廷。
5.教师提问:幕府政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生回答: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三、课堂总结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代。
板书设计
古代日本
第二篇:北师大历史九上第5课 中古欧洲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第5课
中古欧洲(第11—1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拜占廷帝国建立过程,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脉络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欧洲主要国家建立的过程。3.了解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视频、资料、识图、讲故事,了解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讨论总结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文明发展的规律。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告示人们: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2.通过本节课合作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
讨论拜占庭帝国强盛及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1.出示拜占庭帝国形式图,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2.出示图片或视频。君士坦丁堡之围(1453年4—5月)这是第一次运用大炮的围城。拜占廷帝国遭到新兴奥斯曼国的致命打击,据守孤城。土耳其素丹下令用大炮轰城,作为炮弹的石头重达640千克。城陷后苏丹纵兵三日,居民死伤不可计数,历史名城毁于一旦,拜占廷帝国集聚几千年的财富丧失殆尽。
二、探究自学
1.东罗马帝国因为其首都为
故称。
2.查士丁尼统治时期颁布_______对欧洲立法有深远影响。3.法兰克王国的国王_______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后人称作________。
4.392年_________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预习反馈: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情况 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略 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三、交流互学
拜占廷帝国地处欧亚两大洲交界处,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黑暗世界,但后来却衰落了。原因何在呢?
学生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启发学生思考有利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廷帝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学生列举帝国强盛的表现。
讨论《查士丁尼法典》的作用。教皇加冕说明什么问题?
四、点拨助学
1.最后通过古老帝国的悲剧,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归纳出拜占廷帝国的兴亡带来的启示,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教训
2.你所知道的梵蒂冈。
五、测试固学
1、巩固内容: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及重点。
2、达标测试:完成同步测试题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篇:《古代日本》(历史人教版九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古代日本》基础练习
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的过程,其中“汉化”是指()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有()①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②土地收归国有
③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④参照中国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即“大化改新”,下列属于“大化改新”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政治内容之一的是()
A.学习唐朝文化 B.土地改归国有 C.实行中央集权 D.推行种姓制度 4.古代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是()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查理·马特改革 5.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畅言教育
6.隋唐时期中国人处理事务的方式构成了七世纪日本《十七条宪法》的总体模式,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模式处处和中国隋唐相像。“这一时期”是()A.日本远古时期 B.大化改新时期 C.幕府统治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7.大化改新是大和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下列历史知识概述准确的是()①苏我氏父子专权,统治出现危机
②中大兄皇子依靠西乡隆盛等人,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③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国国家管理;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④实行中央集权
⑤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8.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建立的相同点是()A.都通过改革的方式实现了本民族的发展 B.都实现了本民族、本地区的统一 C.都缓解了社会危机,实现了社会的稳定 D.都善于向外国的先进文化学习
9. 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畅言教育
10.日本历来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你知道其效仿唐所进行的改革的名称吗?()A.明治维新 B.查理·马特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大化改新
11.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把部民转为平民 C.废除了世袭制,以才选官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12.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3.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及力主改革的人物是?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 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2)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什么措施?(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请完成:
(1)这是哪国何年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是7世纪中期;力主改革的人物是中臣镰足;
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力主改革的人物是中臣镰足;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4.、【答案】(1)大化改新;日本;7世纪中期。
(2)材料一是经济方面的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材料二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3)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
【解析】(1)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这个事件是7世纪中期日本的大化改新得改革,材料内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上册 容反应的就是大化改新得内容
畅言教育
(2)通过材料分析,材料一是大化改新在土地方面的措施即经济措施;材料二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措施。难度不大。
(3)根据识记叙述大化改新的意义即可。考点:日本大化改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得时间和措施以及历史意义得识记,难度不大属于基础识记题。
15、【答案】1)日本,公元646年。大化改新。
(2)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3)中国。“贞观之治”。
(4)日本民族的显著特点是善于模仿学习。变化: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启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第四篇:2018北师大版语文九上第8课《艺术品》教案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知识;
二、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三、体会本文精彩的构思,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知识;
二、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三、体会本文精彩的构思,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精彩的描写,揣摩人物性格;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艺术品》
文学常识导入。教师播放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图片。教师通过介绍文学常识导入:《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欧·亨利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短篇小说家,再加上我们今天课文的作者契诃夫,他们并称为欧洲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艺术品》更是充分发扬契诃夫一贯的风格——爽朗的欢乐、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活动2【讲授】讨论交流。
(1)请学生讨论小说通过对医生、律师、演员的刻画,讽刺、批判了什么?
(2)请大家讨论小说结尾处萨沙再送烛台,医师为什么目瞪口呆? 1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3)请试着补出医师原想说的话,并进一步探讨是说出来好还是不说出来好?
(4)请学生设想一下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其原因是什么?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比较课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相似和不同之处。
先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课件展示——
相似之处:
(1)都出乎小说主人公的意料,但《麦琪的礼物》连读者也意外,本篇读者可从文中伏笔预期其结果。
(2)都使某种期待落空,《麦琪的礼物》是二位主人公的期待都落空,突然强化了对人的心灵的震动,本篇是医生的安全感落空,使幽默可笑感、讽刺感突然增强。
(3)都在此亮出了深化主题的最重要一步。
(4)结局都是高潮,都既如此巧合又如此必然。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不同之处:收尾方式不同。
收尾处《麦琪的礼物》引发后文议论,点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表达了作者对为对方而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做法的肯定。
本篇课文首尾衔接,形成闭合性环形结构。让萨沙再送烛台,医师却目瞪口呆这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收尾,戛然而止,读者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活动4【讲授】作者简介
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契诃夫的小说内容丰富,其代表作有揭露统治阶级奴才的暴戾无耻的《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反映小市民庸俗与丑恶的《匿名者的故事》《跳来跳去的女人》等。《哀伤》《苦恼》《万卡》等真切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剧命运;而《没意思的故事》《套中人》等则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向往新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剧作《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与他的小说一样表面上并无离奇之处,大都讲述很普通的生活故事,然而细细品味,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人物的对白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最后一个 3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剧本《樱桃园》发出了年轻的俄罗斯的声音:“永别了,旧生活!”“你好,新生活!”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病逝于德国。活动5【讲授】评析资料
删繁就简写人物——读契诃夫的《艺术品》(毕胜)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精品,他的《套中人》《变色龙》等短篇,为喜欢他作品的读者耳熟能详,哪怕是不同的国度和民族。《艺术品》同样是契诃夫短篇中的翘楚。
小说通过“一件艺术品”,折射出世态人心。形象的丰富性,故事的生动性,语言的精到和情节的完整,几近成为短篇小说中最为规范的艺术品。
患者萨沙为了感谢医生柯谢尔科夫大夫救命之恩,送他一件绝佳的古玩:一座青铜矮烛台,台基上是“两个夏娃型装束的女人”,“两个塑像表露着卖弄风骚的笑态”。可医生柯谢尔科夫不敢收下:“就是撒旦他自己也不会看到比这更丑陋的东西。难道我应该把这个令人想入非非的东西放在桌上玷污我整个家吗?”后来,萨沙既从艺术观赏角度晓之以理,又从他和母亲感恩方面动之以情,还期待着为之找一个配对。在这样的盛情下,柯谢尔科夫医生十分勉强地收下。“抛掉它不免可惜……我又不敢留着它”,旋急转送了老友律师乌霍夫,因为他还欠乌霍夫一笔账。可是,乌也有同样的尴尬:“丢掉嘛可惜,收下来嘛觉得丢脸。”乌霍夫想想只有喜剧名伶沙希金可送。名伶公寓里“经常有女演员来访”,他也无可奈何,最后卖给收藏者。小说最后,因努力寻找配对,萨沙终有收获“,绽放笑容满高兴”,手里握着用报纸包裹的东西——再送给医生时,全然知情的柯谢尔科夫医生,“张口结舌……已失去谈话的能力”。
北师大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
契诃夫的小说对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和艺术,进行了相当丰富的描绘,对俄罗斯文化精神也有着精深的体味,他作品的题材和人物,都洋溢着俄罗斯民族智慧,从这个短篇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表现。
第五篇: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本课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的就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包括这次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及意义,还有对它的性质的分析。第一次世界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的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进入的时期,波及了很多个国家,以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很深重的灾难。要结合战争的负面作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学生编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主要史实编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指导有兴趣的学生阅读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书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世界史》的近代部分等,或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片、电影作品《西线无战事》,直观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媒体
课件、幻灯片、视频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但是在局部地区还是总有战争的发生。同学们谁能说说现在还存在哪些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学生举例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如今的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可是这种总体和平的态势却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得来的。其中有两次,就是涉及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型战争,你们知道是哪那两场战争吗?
(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讲述)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就可窥见战争的一斑,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这些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的灾害呢?我们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一看。【讲述新课】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垄断的形成
(讲述)我们都知道每一场战争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发生一定有什么方面的利益冲突。像一场这么大的、波及世界的战争,更是有它深刻的背景。首先我们就从了解它的背景入手,来学习这场世界大战。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一位同学可以说说这次工业领域的革命带来的最大后果是什么?
(回答)它促进了生产领域的进步,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讲述)这场生产领域中的革命,使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力的进步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这时候它有什么新的发展呢?(学生看书后回答)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讲述)欧美国家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活动以后,就开始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一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时候,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是出于自由竞争的阶段,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了。这个时候,一种新型的资本组织形式——垄断——出现了。那么什么是垄断呢?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后,就有了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是什么呢?
(回答)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
(讲述)我们对于帝国主义这个词一点也不陌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帝国主义”就贯穿了整个那时候的历史,它带给我们的是屈辱、痛苦、抗争、探索的历史。结合中国近代的历史,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看待帝国主义的?你是怎样看待垄断的呢?(学生结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以及有关美国参议院的漫画,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每个资本家都想扩大自己的生产,他们到处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寻找自由劳动力,所以他们就把资本主义的铁蹄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那些落后的地区进行践踏,想尽一切办法榨干当地的财富,从而来满足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这一方面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帝国主义的发展;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对于那些被侵略国家来说,这种掠夺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的利益,甚至到了灭国的地步。帝国主义虽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出现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工业革命只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提问)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之间关系甚怎么样的呢?
(回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讲述)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是那两个国家呢?(回答)分别是德国和英国。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出示地图,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产生了很多矛盾。(教师结合地图讲述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一个矛盾呢?(学生参看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核心矛盾。(指导学生参看教材皮洛夫语和漫画,提问)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回答)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以及其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划分殖民地。而这必然会损害英国的利益。
(讲述)就是这个代表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德国和代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之间的矛盾,是众多矛盾的中心。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尽管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矛盾冲突点也不相同,但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每个国家的利益冲突。(提问)矛盾的双方,争夺霸权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出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讲述)两个军事同盟的形成,也就说明这时候的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就像一个火药已经摆在那里了,就差一个点燃导火线的事件了。那是什么事件最终导致了大战的爆发呢?
二、大战的爆发
(讲述)刚才我们已经说到当时的欧洲矛盾重重,那个火药已经在那里蠢蠢欲动,它终于被一个小小的火星点燃了。那么大战爆发在那里呢?是什么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呢?(回答)大战是源于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引起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出示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军队开赴前线和费迪南大公的图片,补充讲述事件的有关经过,放萨拉热窝事件视频,讲述)两个军事集团已经跃跃欲试,剑拔弩张的等待这个时机到到来。所以,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抓住不放,直到他们的利益得到实现为止。
三、空前的灾难
1.大战的经过
(展示地图,补充讲述一战的过程,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的过程,放凡尔登战役、马恩河战役视频,讲述)大战从1914年,一直持续到1918年。2.大战的结果
(讲述)4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多数国家不是在进行自己国家的发展,而是被卷入一场世界范围的战争,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那么这场规模如此之大的战争,它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的。(展示欢庆胜利的图片)3.大战的影响
(讲述)1918年,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其激烈程度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战争范围、参战人数方面来说,称其为世界大战,一点也不为过。如此大的一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学生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①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在整个战争中,在长达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大规模会战不下几十次,每次会战几乎都是一场大屠杀。战争所带来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介绍“凡尔登绞肉机”)②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后果之一是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③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结合中国近代同时期的历史,包括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等事件进行分析)④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⑤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带动了军事技术的大进步。(展示一战中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的图片)(此部分内容,大部分为补充内容,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和全面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全面,所以学生可能不易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采取灵活手段进行讲解,但是其中有关灾难方面是重要方面)
4.战争的性质
(讲述)通过参战双方,我们可以总结出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性质的。
【课堂小结】
【活动与探究】
1.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小孩: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答案提示:这是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讨论和评价,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怂恿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抢占胶济铁路和青岛,并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新文化运动兴起,并最终导致了 1919年的五四运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作适当引导,或协助性的提供有关材料。认识角度是广泛的:比如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世界局势对各个国家内部的影响,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等等。板书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垄断的形成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二、大战的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
三、空前的灾难 1.大战的经过 2.大战的结果 3.大战的影响 4.战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