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器皿上的花边》教学设计2
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器皿上的花边》
课题:器皿上的花边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二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器皿上的花边》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册美术教材第二单元“美丽的花边”中的一个学习内容。花边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主题。从认识、了解花边的基本样式和排列方式到掌握绘制、设计花边的基本方法,最后进行花边的装饰和运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本课之前,学生通过绘制花边,已经初步认识了解了花边的排列组合方式及变化规律。本课是以装饰器皿为学习创作的主题,展开花边的设计与运用。
彩陶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是用粘土经火烧制而成的土红色器皿,并且上面用天然颜料描画了各种美丽的花纹,属于中国原始绘画装饰艺术。它既是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品,更是原始人类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彩陶上面的装饰以简练的二方连续纹样为主,是学生学习绘制、装饰、运用花边的好素材,为学生学习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学情分析:
虽然古老的彩陶对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彩陶对称的造型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瓶瓶罐罐有相似之处。另外彩陶上装饰的图案简洁朴素,以点、线、几何图形及各种简练夸张的人、鱼、鸟纹为主,纹样重复连贯,以二方连续为主,色彩对比鲜明,这与儿童单纯稚拙的绘画风格极为相似,充满了古朴、原始、稚拙的美,能够被学生喜爱和接受。学生通过上一课《我认识的花边》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认识、欣赏和绘制彩陶的能力和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并了解有关彩陶的知识、造型艺术特色,学习运用花边装饰陶器。
2.过程与方法:复习运用对折剪法剪制陶器的外形,学习运用二方连续的造型元素和刮蜡画技法来绘制装饰一个彩陶。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器皿上的花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并感受我国古代器皿造型及花纹的艺术特色和美感,体验祖国悠久灿烂的工艺美术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彩陶的造型艺术特色,学习运用花边来装饰一件器皿。难点:花边的设计与运用。教学设计思路:
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对称概念,对于对折剪技法,也有一定基础,所以绘制器皿外形环节,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器皿造型特点,稍加点拨即可。采用刮蜡画作业形式,省却了选色、配色、涂色等问题,从而把学习精力和重心放在花边纹样在器皿上的设计和运用上。教师可以从欣赏、了解彩陶艺术的纹样特点出发,多启发和引导,通过学习借鉴,拓宽学生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对祖国灿烂工艺美术的认识与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认识:
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派什么用?(出示彩陶图片资料)2.介绍:
彩陶是一种用粘土经火烧制而成,并在上面用天然颜料描画了美丽花纹的土红色的器皿。是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3.了解:
观摩了解我国第一座彩陶专题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
二、学习设计:
(一)造型: 1.认识:
欣赏认识陶盆、陶罐、陶瓶、陶钵。2.分析:
这些器皿的外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可以用什么好方法制作这些器皿? 出示板书:左右对称
对折剪
3.学习任务Ⅰ:对折剪制一个顶天立地的器皿 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器皿上的花边》
(二)花纹: 1.欣赏讨论:
⑴看看这些器皿的哪些部位装饰了花边? 出示板书:口、颈、腹、足
⑵再看看器皿上装饰了哪些纹样的花边?
介绍:锯齿纹、网纹、漩涡纹、圈纹、水波纹、宽带纹…… 2.欣赏同龄学生作品: 3.师绘制演示:
4.学习任务Ⅱ:用刮蜡法给器皿装饰几条花边
(三)学生设计绘制花边
三、展评小结:
1.展评:根据彩陶的造型、花纹和做工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2.小结。
第二篇: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的演变过程是在屡屡遭遇挑战,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理学兼收并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2、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确定理由: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理解,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所以需要学生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方面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故定为难点。
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大量的资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并由教师做总结归纳,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探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针对学情特点,实行创设情境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的特点,辅之以生动材料和细致讲解的方法,形成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和评价打下基础;针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以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手段:
本课内容多而抽象,加之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六、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导学案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课堂思考回答问题,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获得新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1、布置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让学生搜集跟二程、朱熹、王阳明有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宋明理学家及其观点。
(二)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引用张载的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让学生理解并尝试解析这段话的意思。可让学生阅读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思考是什么赋予他们这种豪迈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析这段话,了解特定时代的人物特色,激发学生研究宋明理学的兴趣,从而进入对本课的探究学习。
(三)讲授新课
1、对教材课题和知识结构作如下调整: 知识结构:
课题:宋明儒学的新发展——理学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三、民族文化中的理学——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依据:
(1)、新课改理念下,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依据课标,大胆地处理教材。(2)、课标要求说明宋明儒学的新发展,但教材课题是宋明理学,对学生来说有些突兀,稍加调整,有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能理解理学就是宋明儒学新发展的表现,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
(3)、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本课的主题更加突出,体系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的把握。
2、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时代的挑战——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起 问题设置:
春秋到秦汉,儒家思想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在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出现了严重危机?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简单回顾春秋至秦汉儒学发展的历程和地位的变化及原因,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把握儒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比性的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争鸣与交融——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 设计意图:
三教合一是理学兴起的重要背景,但三教的含义、合一的表现及与理学兴起的关系,是学生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内容,所以应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此可用韩愈的一首诗来创设情境:“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封给韩愈引来政治之祸的“朝奏”说明什么呢?这一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呢?
3、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1)、理学的含义
这是本课重要的历史概念,是学生必须明白的内容,但教材介绍的过于简略,所以教师在补充一定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解清楚。比如补充“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故事。(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问题引导:
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各有哪些?请介绍他们的故事和各自的主张。设计意图:
学生进行过课前探究,课堂上的展示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对人物的介绍能够增加学生对理学家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评价。(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问题引导: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提供“鹅湖之会”“王阳明格竹子”的故事。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比较抽象难懂,所以通过相关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表格的设计和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调理化,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完成,体现新课改合作探究的理念。
4、民族文化中的理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问题引导:再联系张载的那段偈语思考
宋明理学对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理学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之间有无关系?
设计意图:
此处是本课的难点,是知识的升华和运用,通过多角度资料的呈现和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此处还要注重体现历史的时代感和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功能,使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小结
经过程朱、陆王等人的努力,儒学在宋明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宋明之后,儒学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儒学又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总结概括主要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延伸,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八、习题设计:
设置紧跟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性练习,巩固知识点。课后练习为本课中讨论题的延伸,培养学生历史的思辨能力。
第三篇:第4课 搜索引擎 教学设计
第4课 搜索引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知道搜索引擎的作用。2.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
技能目标:1.掌握搜索引擎的常用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初步学会搜索和观察结果,找到自己的资料。情感目标:体验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2重点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难点:多个关键词的运用。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引入
1.师:上课前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里的主人公是谁呢?(柯南)今天我要来测试一下我们班谁有成为“名侦探柯南”的潜力。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生:听讲
2.师:柯南要查案,首先他也要查找资料。现在的小柯南们,你们用什么来查找资料更方便呢?
生:考查找资料的方法(上网))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上网查找资料,使用搜索引擎,帮助帮助柯南寻找蛛丝马迹(板书:搜索引擎)
(用柯南作为课程的开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逐渐引入课程。)活动2【讲授】新授
(一)一个关键词 幻灯片4(运用幻灯片给出明显的关键词,让学生自己提取,同时破谜题,激发学生兴趣。)1.师:这是一个照片,可是我很好奇,他是谁呢?想不出来啊。同学们,你能告诉我吗?生: 思考,图片里面的是谁(知道——保守秘密,看看你的答案对不对;不知道——怎么办)2.师:看看旁边的提示,你能找出一个关键词吗? 生: 寻找关键词(中国科学原子能之父)
3.师:连关键词都被你们轻而易举的找到了,那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去哪里破案呢?
生: 思考,利用关键词,如何搜索资料(大部分学生想起百度,顺带解释一下搜索引擎)4.师:记得百度怎么运用吗?(提示学生百度的运用方法)5.一分钟,学生尝试搜索。生: 根据关键词搜索
6.学生公布答案,请一位学生演示操作。(二)多个关键词
(从易到难,由少到多提取关键词,设置情境,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破解了前一个谜题,你们可不要沾沾自喜,我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你们,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8 2.师:这是一本杂志的封面,原本是介绍这位成功人士的,可是我忘记了他是谁,现在就需要你们睁大眼睛,破解这个谜题。阅读一下,请你找出关键词。生: 思考,阅读,讨论,寻找关键词 3.学生根据关键词搜索。
生: 学生根据关键词搜索,选择合适的内容破解谜团。4.教师总结。
5.选出班级中最有侦探潜力的学生。(三)搜索引擎大家庭
师:你还知道其他的搜索引擎吗?请你阅读书本第12页,搜索引擎大家庭。生: 阅读书本,了解其他搜索引擎。活动3【活动】玩转搜索引擎
玩转搜索引擎
1.师:请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搜索引擎,以最快的速度回答我以下五个问题。(见word文档)
运用搜索引擎,寻找关键词,回答五个问题,比一比谁最快。五个问题
(1)世界上的动物种类繁多,蜘蛛就有很多不同的类别.你知道蜘蛛有多少种吗?(2)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你知道它是每年农历的哪一天吗?(3)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哈雷彗星的人是哪国人吗?(4)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第三长的桥梁,那么你知道它全长多少公里吗?(5)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高尔基是哪国人? 2.交流成功心得。
生:交流成功心得(关键词的选择,复制粘贴小方法 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么一学习,看来以后什么难题都难不倒你们了。想要查找资料更方便,怎么办?(总结课程,点题。)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氓》教学设计
罗万静
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发现诗歌的韵律美。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的情节和主题。
4、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5、区分赋比兴三中表现手法及作用。
6、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解析:本课应该引导学生对《诗经》及《卫风。氓》有所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从韵律、结构去发现诗经之美,并简单了解诗经六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问题诊断及解析
本课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于字音、字义的疏通会有难度,对主题难以把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朗读法,边朗读边疏通,在疏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并探索产生这一悲剧的根源,最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四、教学条件支持和
诵读音频、图片音乐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关雎》《蒹葭》
(一)诵读诗歌——说文解韵
一解韵问题1:音韵之美在何处?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朗诵,引导学生疏通读音,以及发现课文韵律特点,进一步由特殊到一般发现《诗经》之美。
1字音
氓()之嗤嗤()匪()来贸丝愆()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于()嗟鸠兮不可说()也渐()车帏裳()
2讲究节奏和压韵。多以偶句为压韵句。
3注重重章叠句。如第三段与第四段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节奏鲜明,词汇丰富,声韵和谐,极富音乐美。
4采用叠字。如“淇水汤汤”“氓之蚩蚩”“泣涕涟涟”等,使作品极富韵律美。
5韵律贡献:《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 1
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二、说文
问题2:文中哪些地方难以理解?(合作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疏通文章中出现的问题。
预想难以理解的字词
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你占卜算卦,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男人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女子没有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了。男子爱情没有准则,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5、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对我逐渐虐待了。)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地说笑。)
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誓言是诚恳的样子,没料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问题3:文章主要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设计意图:对文章大意进行理解后要能有效把握文章的情节及情感,以便进一步理解文章人物形象
及文章主旨。
热恋——————婚变 ——————决绝
(热情、幸福)(沉痛、怨恨)(清醒、刚强)
目标检测:
一、通假字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二、一词多义
言:?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听其言观其行
将:?将子无怒出郭相扶将宫使驱将惜不得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三、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4、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四、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三岁食贫
其黄而陨
第二课时
上节课复习
1字音
匪()愆()将()载()
于()说()徂()汤()
裳()靡()隰()角()
2、通假字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3、实词释义
耽:徂:爽:贰:总角:
(二)、印象诗经(诗经简介)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
正声雅乐(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
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卫风。氓》课文分析探讨
问题4: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3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女子被抛弃的过程。但这个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呢?本问题是对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进行衔接的,从恋爱阶段的男女举动来看,两个人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不存在不情不愿的因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段婚姻的失败呢?由此促使学生思考问题5。
男:抱布贸丝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问题5: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设计意图:有感情基础的这段恋情为何会遭遇失败?由此引出女子被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进而引
发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是不是个例?与此同时,为了凸显女子的被弃,这两章有哪些对比和比喻。
被弃原因: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例: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对比)
鸠、桑叶(比喻)
问题6:(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请具体分析以上几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除了有比喻、对比等我们现在熟悉的修辞手法,《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也同
样贯穿《氓》这篇课文,这些手法同样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应该对其有所了解。
明确:(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里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
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换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猾、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以桑叶润泽有光昭示年轻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
(3)(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既“比”又“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假如一位女
子贪恋爱情,她就会像斑鸠一样遭到不幸。
问题7: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节的把握,文中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最终想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以
此促使学生思考,并为下一问题文章的主旨做铺垫。
是一位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善良、勤劳、不畏贫苦,却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的劳动妇女。
问题8:《诗经》云:“思无邪”。那么本文想要表达一个什么主旨?
设计意图:通过对《卫风。氓》的探讨,结合《诗经》的主题思想,由一般到特殊,分析文章的写
作目的。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问题9:◆学习本文之后, 谈谈你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设计意图:针对有些同学过早步入早恋的现象,通过对文章整体把握,对故事的探讨,帮助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尤其上避免早恋。
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对对方的责任。生活仅有勤劳和必备的物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趣,更需要
沟通。
理想爱情的实现至少需要具备这样三个条件:
1相对稳定的人格;2经济上的独立;3了解、容纳、关怀他人的能力。
六、课堂检测
1、从诗歌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
(2)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的性格。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些句子运用了什
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第五篇:第3课《我认识的花边》教学设计2
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我认识的花边》
课题:我认识的环形花边——巧饰环保袋 课时:1课时 课型:剪贴 年级:二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我认识的花边》是小学美术书画版第四册第二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了解花边的特点,学会用单个纹样通过有规律排列组成花边的方法。学生用拓印的方法完成了横向和纵向的花边制作。而环形花边是条状花边的拓展与延伸,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花边的知识,知道一个纹样或一个单元纹样重复有规律排列行成花边。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宽花边的形式,学习用剪贴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花边的排列特点,了解环形花边的特点,学习用剪纸的方法制作环形花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环形花边的特点及花边图案的变化规律,学会用剪纸的方法来制作自己喜欢的环形花边并将其装饰到环保袋上。
情感与态度:体验制作环形花边的乐趣,感受花边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环形花边的特点以及制作方法。难点:用剪纸的方法制作花边。
教学准备:
教具:手工纸,剪刀等。学具:手工纸,剪刀、环保袋等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制作环形花边的难点在于如何剪出一个圆环,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探究、教师示范和巩固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解决这 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我认识的花边》
一难点。“你能又快又好地找到这张正方形手工纸的中心点吗?”由于学生有折纸经验,所以利用对边折和对角折的方法都能很快找到正方形的中点。然后可以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完成折纸的同时始终牢牢抓住中心点不放,并用笔在中心点画上自己的小标记。完成了这一步,剪圆环最难理解的一个步骤就解决了。之后教师可通过媒体演示,画上两条平缓的小弧线,用剪刀一剪,当一个个圆环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孩子们都欣喜不已。本课的第二个难点是“如何剪出连续的图案变成一条环形花边”。要使花边连起来,图案必须碰到左右两条边,教师可利用错误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老师一下吗?”小朋友很快找到了放大和添加两种方法。有了老师的错误示范,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就不容易犯同样的错误。本环节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思想。学生在自身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有成就感,印象也更加深刻。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引导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花边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花边,既能体现美术学科“体验——创新”的教学风格,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教学过程 :
一、欣赏与回忆: 1.欣赏小鸭花边
2.回忆花边的特点:重复、有规律
二、观察与讨论 1.了解环形花边的特点 2.讨论环形的制作方法
(1)讨论寻找中心点(对边折、对角折)(2)教师示范剪环形(画弧线——剪)(3)学生尝试,发现环形的大小变化
三、交流与尝试
书画版 二年级第二学期 《我认识的花边》
1.设计花边纹样
(1)讨论哪些图形适合用于剪纸花边设计(2)讨论怎样剪出连续的纹样 2.作业步骤:
(1)设计一个简单的纹样(2)画到圆环上(注意左右连接)(3)剪下并打开
3.学生作业一:尝试设计一条环形花边
4.情境创设:巧用环形花边——华师大附小环保袋设计比赛
温馨提示:
(1)分工合作提高效率(2)回忆旧知增加美感
(重叠排列,分开排列,疏密变化,大小变化)(3)巧用画笔画龙点睛
(少而精)(4)留下印记一举成名
(校徽、班徽、小组名称,任选一)5.学生作业二:小组合作,巧用环形花边装饰环保袋
四、评价与小结 1.小组展示环保袋作品 2.自评互评:师生投票评选出
*最佳创意奖
*最佳设计奖
*最佳团队奖
五、拓展与延伸 1.出示图片欣赏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环形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