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湖
阳
初
中
公
开
课
教
案
课
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执
教:汪
静 地
点:八(4)班 时
间:2014年3月12日下午第三节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三、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
探究式教学法 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课前导读,“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经济状况如何?”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后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经济上面临崩溃的旧中国,一穷二白。旧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合理的工业体系,几乎没有重工业。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仍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同样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比不上。指导学生阅读书中表格。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2、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一五”计划编制目的和它的起止时间。
1953年,我国政府开始组织编制“一五”计划,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到1957年结束。
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由学生看书总结)①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那么,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呢? 为什麽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小结: “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虽然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工业化的起点仍然很低。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多媒体再次显示:《中华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格和课前导读内容)
可见,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更复杂国际局势的影响,恢复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极端落后状况的客观要求显得更为紧迫。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样超额完成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同小结)工业方面: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为钢铁工业)。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为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机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多媒体显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交通运输业方面 多媒体显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重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动态),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师:“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完成书中“动脑筋”,指导学生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男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激发学生发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师: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经济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具体表现是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请同学结合课文介绍大会召开的情况。学生复述: 1954年9月,我国政府在北京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由毛泽东主持,全国人大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由人民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
师:这次大会的任务一是制定了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在此之前,我国有一部文献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部文献叫什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生:《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制定的。师:当时,蒋家王朝虽然被推翻,但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国内外的敌人还很嚣张,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稳定,需要加强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次大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和引文内容。师:宪法规定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所有这些充分说明这部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六、问题探究
动脑筋: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提示:可以结合课文及《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取得的建设成就,得出小男孩的结论“了不起!„„”看问题既要历史地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小女孩的观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在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 的事情。要激发学生发愤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七 板书设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北京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八、教学小结: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九、巩固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
1.下列对1952年时我国的工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已经恢复到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②工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③人均钢生产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比印度略高
④工业生产的人力、技术和资源基础较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
D.①③
2.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A.孙中山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十、教学反思:
第二篇: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 18页—19页,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教师过渡 】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提问】(1)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是什么?(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3)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如何?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教师提问】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师生通过讨论,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三篇: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教案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材料展示,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二、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成就。(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难点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重点突破:(1)通过课前导学,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式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突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内容是当时中国正确的选择。概述“一五”主要成就。
难点突破:指导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情景再现,从中体现宪法制定的简要过程;同时,出示相关资料,渲染气氛,化解年代久远给学生带来的生疏感,使学生理解宪法中对于国家政权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化解难点。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新课过渡:由毛主席的一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过渡到新课。
二、新授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出示历史资料,使学生明确我国建国之初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组合作: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背景,目的,基本任务,起止时间。②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③总结第一五年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3)解疑释惑: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历史见证——用历史资料的展示见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5)动脑筋: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过渡:新闻报道,关于两会(2)小组解答: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间、会议、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时间、标志,形成的意义。(3)总结宪法的发展历程(4)图片展示:历史上的两会
3、课堂小结:忆往昔,看今朝。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练习,达标检测 附:板书设计 两个第 一 工业化的起步 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政治建设)4
第四篇: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标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图片展示: 5.教师讲述并提问: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提示2: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第五篇: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篇一:《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杨冰
几乎是零起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篇二:004——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导学案004——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篇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反思一: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
反思二: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在教学《工业化起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并生成问题,20分钟后在我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一板块的内容,就有同学提出:第一步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那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现在电视上正在报道的两会呢?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从中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现在的两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区别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的掌握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各项会议。如此一来,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的不足,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
生的有意注意,活拨课堂气氛。
反思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课堂互动有所提高,但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
反思四: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1、导入:以新中国历届领导人检阅三军时都乘坐的红旗车来导入,能拉近历史与现实
的距离。(导入设计非常好,新颖、切题,进入快,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习的新内容上。)
2、教学方法
(1)比较法。(建国前后工业发展状况的图表对比,与其他国家工业实力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通过图表来学习历史,可以更直观、更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提供辅助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打破了常规的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来设置,而是以提供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为主,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6)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到地理、思想品德等学科的知识。学科联系紧密。省去了知识的重复讲解。
(7)课堂小结: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作
简单评价。
二、不足之处
1、入题时有些紧张,口头禅多。
2、在学生讨论完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教师在归纳学生回答时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在>总结一五成就是应该强调工业成就的三个第一;交通成就的三条通藏公路和一座大桥。并且再次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学生就会更明白、更清楚,掌握得更牢固。
4、缺少评教、评学。教学结束时收尾过快。
三、改进方法
1、备课要充分,要增强课堂预设性,使课堂更从容。
2、课堂语言要精练,有激情。篇四:初二历史教学反思:《工业化的起步》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工业化的起步》
初二历史教学反思:《工业化的起步》 初二下历史第四课讲《工业化的起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工业的内容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相距较远,而六十多年前的工业对他们也没什么吸引力,学习很容易浮于表面,以往听讲的情绪并不高。本学期在备课时,我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
一五计划的背景两个方面,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结合第三课土改,温故知新,便于理解。工业水平低结合与美国钢产量的数字对比,并把生硬的数字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如中国人均钢产量2.37千克大概可以造一个手榴弹,美国538.3千克大概可造一个坦克。一下课堂内容就生动了起来。学生对中国工业水平有了形象的认识,听讲情绪有了提高。
一五计划成就中长春一汽,老树也能开新花,今天的解放j6,红旗l9能使学生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有全方面的认识,一汽2013年全年销售额4179亿,连续七年成为全球五百强。而它的成立是在一五计划时,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讲到这里,再问下学生知道今天我们在经历的是第几个五年计划,让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有历史认同感。
在讲交通运输业成就时,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成离不开第一课讲的西藏和平解放。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融汇通,历史不是割裂的一课课知识,而是生动的丰富的内容。学习历史为产是古为今用,以史为鉴。这种历史观要贯穿整个历史教学全过程。篇五:《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给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饿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教材分析
《工业化的起步》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本单元的题目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和握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本中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以及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1954年宪法使学生认识到宪法意在保障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人民享有的权利,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54宪法的性质。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学生对于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
学法:自主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导入新课:我打算以多媒体一五期间四方机车厂试制的第一辆机车车头图及青岛港扩建图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由学生熟悉的家乡的历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讲授新课:本科的条目很清晰,包括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
第一环节: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于一五计划这一子目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讲述。第一层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我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向学生展示《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让学生探讨问题:了解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国民经济有了根本好转,但是我国工业化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从而引出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这样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第二层是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过对一五计划必要性的分析过渡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向学生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强调一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第三层是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两个方面去把握。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课本19页三幅插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和一五计划成就巧记歌(一桥二铁三公、三人三鞍三第一)让学生对一五计划的成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二环节: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我国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加紧民主政治的建设,突出成就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对于这一部分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954年宪法的相关条款并加以解释,帮助学生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补充资料并观察《宪法》精装本和表决票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地位。根据对宪法内容和地位的分析,让学生认识1954年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4、小结:
我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本科的学习: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引出下一课
5、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开国大典这一重大事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中华人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及其评价。看课本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第一个五年计划工
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了解“一五计划”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一五计划”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通过观察图表,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人民巨大的建设勇气和改变祖国面貌的决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一五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民主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新中国通过经济建设和完善民主法治,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对新中国历史与社会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本课的地位:这节课主要介绍“一五计划”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3—195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奠基时期,正是有了这个时期的工业和法制的奠基活动,才为进一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大概的了解,但是不太具体,需要进一步引导,才能进入历史情境。
初三学生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点拨帮助。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事件的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一五计划”和1954年宪法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看书查找,或询问爷爷奶奶。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近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目的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介绍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成就、意义。“一五计划”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要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②其基本内容是什么?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④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前三个问题答案明确,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解决。后一个问题较难,教师暂时不做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2)、为了使学生对一五计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产生感性认识,我又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一五计划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五计划”的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片中轻松突破重点。
(3)、接着引导学生看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图,请学生介绍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教师补充。
(4)、教师用多媒体补充一五计划的一些其它成就资料,引导学生思考:①“一五计划的发展领域为什么集中在重工业领域?”②“一五计划有什么重要意义?”然后教师做进一步的总结和说明。
第二目: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主要介绍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情况,是本课重点。我采用与《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具体步骤:(1)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部分条款,让学生说一说“两者的条款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为了了解学生对前两目的掌握情况,升华前两目的教学内容。我又设计一道题:“思考一五计划和1954年宪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在第一目没有回答的④问题的拓展的)
3、课堂小结
我请同学们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此基础进行小结。
教师总结: “一五计划”和“1954年宪法”,分别从经济和制度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4、课堂练习:通过对“一五计划”和1954年宪法的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尽管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旨在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并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
(1)课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好;
(2)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
(3)部分教学环节在次序上安排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