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碧 螺 春 》(第 二 课 时)教 学 设 计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

(二)学科:语文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具等。

二、教学课题: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碧螺春》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七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对碧螺春茶作了生动的描写。主要描写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本课教学力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让学生了解作者从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来介绍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写碧螺春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训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表达碧螺春的久负盛名。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悟情理,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四、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三)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五、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六、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

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进一步理解诗句,提高语文素养。)

(二)精读感悟,亲身体验

1、图画再现、走进茶乡

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碧螺春的故乡——苏州吴县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采摘过程。(出示录像剪辑)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2)学生汇报。

(3)结合语言材料理解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从“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湖山的早晨醒来了”等语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指导朗读。

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等语句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练读。

(4)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

(5)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录像让学生学培茶手培茶,这是一个独特特的意想不到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智慧之花竞相开放,教学高潮不时起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

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

过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入夜制茶更是让人新奇无比。

(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3)你是不是也能像焙茶手一样来演一演这些动作,另外请一个同学来为你解说。(学生演示)

(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引读:此时的茶叶——(多媒体课件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

(设计意图:生活是只是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又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做教材。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6)看着这“工艺茶”你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看着这工艺茶,老师最想说,我要泡上一杯尝尝,你们呢?

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

(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四人小组一杯)(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3)交流: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的

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4)品茶后赏读课文,入境悟情。(5)交流感受,用自己的一句话来赞茶。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充分领略碧螺春的香,一个一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碧螺春真美呀!碧螺春真香呀!碧螺春多绿呀!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世界引出教室”、“把生活引进课堂”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小结: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总结课文,抒发情感: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附板书设计:

17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

制作

揉、捻、搓、抓

品尝

色、香、味、形

八、教学反思:

《碧螺春》选自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这是一篇笔调清新、文情并茂的美文,它在茶文化与语言文字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文章中,作者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浓浓的茶文化扑面而至,读来如诗如画,让人不忍释卷。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形式展开语文教学,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学生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为此,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1、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丰富的语言资源环境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引领、点拨学生通过“读、说、演”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感悟教学内容的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观点。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茶文化。我引领学生开展泡茶、品茶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茶的芳香,体会品茶的意蕴。继而赏读焙茶手的焙茶过程,在品味语言的过程,学生获得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受,由繁忙、新奇的感受,逐步变为钦佩赞美之情,有了最真实真切的感受,再让学生披情入境,再次进入课文语言中,把获得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自然能读得有滋有味。

3、拓展语言空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在上述铺垫中得以生成的语言铺垫和情感铺垫的相互交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流露出对碧螺春和碧螺春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赞美。

这篇优美的散文,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执教者就要做那辛勤的牧羊人,把“羊儿”引到水草丰茂的草坪上去吸收营养。我在课堂上就力争充当这样的角色,带领学生尽情地品味、吸收、运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把这些语言爱在心里,用在口里,更收获在记忆里。

第二篇:碧螺春教学设计

26《碧螺春》教学设计

唐山市滦县茨榆坨镇谢各庄中心小学

吴秀梅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26《碧螺春》

二、教学目标:

1、回忆碧螺春的产地、传说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碧螺春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感受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体会描写细致与准确手法,积累背诵4、6段。

三、重难点:

结合具体的文字描写,体会茶农勤劳和心灵手巧,了解中国茶文化。

四、教学准备:

写着重点句子的图片、配乐、制茶视频的课件

五、教学突破:

通过出示江南图片,学生当导游,配乐朗读,视频展现,进入情境,感受碧螺春的采摘、制作过程,体会茶农勤劳和心灵手巧,了解中国茶文化。

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

2、学生结合图片,当导游,回忆介绍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来历。

3、这节课重点领会江南采茶、制茶的过程。(明确本节课目标)

二、读文品悟

(学习第四自然段,采茶。)

1、指名配乐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闭眼想象,进入情境。)

2、引导交流(出示各种图片、文字)

看到:(1)采茶姑娘清晨去茶园的情景。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体会到她们很勤劳。

(2)翠色欲滴的茶园,令人陶醉。体会到江南茶园美。

(3)“太阳出来了„„”也令人陶醉。体会到江南茶园美。

(4)“采茶姑娘神采飞扬„„”从“灵巧”体会到采茶姑娘心灵手巧。从“敏捷”体会到她们动作娴熟,速度很快。从“神采飞扬”体会到她们很高兴。

理解词语“神采飞扬”请两名学生扮演采茶姑娘表演,理解。听到:“鸡鸣”体会到勤劳。“银铃般的欢笑声’体会到心情愉快,和她们爽朗的性格。闻到:弥漫的花香。

3、你觉得采茶过程中,哪里美?

(结合江南图片)体会到:茶园美、采茶姑娘美、劳动场面美。

4、为采茶图起名。(学习第五自然段,制茶。)

1、(师过渡)入夜又会是一番怎样的繁忙景象呢? 自由读第六自然段,用△勾画出制茶时的动词并体会。

2、引导交流。

(同桌讨论,一名回答。)

3、同学扮演制茶师傅,带领大家表演,一名同学朗读前两句话。(出示制茶时图片)

4、体会到茶手勤劳、心灵手巧。

5、制成的茶叶什么样子?(齐读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叫工艺茶?

6、请同学闭眼想象画面,一生配乐朗读5段,为制茶图起名字。

7、播放视频,制茶。

三、总结

1、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茶农?

2、学习她们热爱劳动,心灵手巧。

3、总结细致刻画手法。

四、作业

1、背诵4、6 段。

2、小练笔

学习细致刻画手法写一个场面描写,如《赶集》《打

雪仗》等。

第三篇:-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姓名:张雪萍

单位:迁安市上庄乡白庄小学 联系电话:***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设计理念】

从教材中提炼美的因素,茶乡的环境美,采茶的姑娘美,劳动时的场面美,炒出来的茶美,品茶的意境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活动。从整体诵读,梳理记叙顺序到反复练读,感悟重点的语句,再到研读课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以此点燃情感,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境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设计】:

一、我预习,我超越

1.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上节课,我们读《碧螺春》,已经知道了“碧螺春”是一种茶叶的名字,今天我们继续走近“碧螺春”,品读课文,感悟它的美!

2.大家看学案,各小组展开合作,讨论质疑,寻找答案。好,开始吧!孩子们!

3、我的地盘我做主

谈谈你对茶的理解(各小组发言补充)用小标题概括(概括发言,总结指导)

二、我学习,我快乐!

1.走进采茶图,赏“明媚春光”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

(1)请看导学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在体会着美美的读一读。

师:多美的文字!我深深地陶醉了,你们呢?

师: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这段话,说说你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

谁来读一读?【点评】读得很不错。

师:噢,金色。说到金色,你马上想到哪些和“金色”有关的词语。师:就是这样的美丽,请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这句话。生练读,指名读 师: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师:这是何等美妙,令人兴奋激动的场面呀!体会着读一读。学生投入地读。师:你认为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师:神采飞扬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师:她们摘下一片片嫩芽,其实就是摘下一片片希望,一片片收获的喜悦,怎么能不神采飞扬呢!

谁来体会着读一读?点评„„

生: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从这可以看出采茶姑娘长得美。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充分感受到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但,这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想一想,它还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师: “醒”字告诉了你什么信息?

师:说得多好哇!睡了一夜的湖山醒来了,重新焕发生机,迎接着朝阳,迎接着采茶姑娘,迎接着新的一天。

师:大家想一想,一个人置身在一片绿浪中,目之所及全是碧绿碧绿的,鼻中所嗅全是淡淡的香味,耳之所听全是银铃般的声音,此时此刻真是美妙极了。(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返朴归真,像生活一样,不断揭开新的一页,充满不朽的生命力。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六年级学生已有的教学经验,进一步理解诗句,提高语文素养。)

哪位同学把第四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遍?

(2)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美美地读这一段。2.走进制茶图,看“明媚春光”

师: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他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入夜制茶图”!这一副景象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 忙)

师:那你们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并用曲线画出有关制茶的句子。谁来说一说?

师:我们先来聚焦焙茶手的动作:(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指一名同学读。

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具体的动词吗?(揉 搓 捺 抓),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再找两三个学生体会着读一读。师:这些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能颠倒吗?(不能),请同学们体会着做一做。师:谁来演示一下(手势)。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学培茶手培茶动作,这是一个独特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智慧之花竞相开放,教学高潮不时起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师:随着焙茶手娴熟的动作,引读:此时的茶叶——(媒体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师: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呢?(设计意图:生活是只是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一切有语文滋养的活动,都可以把它当做教材。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师:所有的一切都拿捏到好处,它已经不是普通的碧螺春茶叶了,在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

师:碧螺春是美的,她的美来源于采茶、焙茶人辛勤的劳动,所以说“劳动就是美,劳动创造了美”。

3.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来自学月夜品茶部分(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来体会)。

师: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齐说:陶醉)(板书: 醉)师:想一想作者醉在哪里了呢?

师: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充分领略碧螺春的香,一个一个都发出由衷的赞叹:碧螺春真美呀!碧螺春真香呀!碧螺春多绿呀!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就会使“把世界引出教室”、“把生活引进课堂”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师:同学们,一个“醉”字让我们看到无限春光,真是“问言与谁醉,却道春光明媚”。那就让我们再醉一回,这一次我们又醉在什么里?

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碧螺春的茶叶,我们也来细细观察,美美地品尝一下。(老师泡茶)

品完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三、我合作,我进步!

师:让我们陶醉的不仅仅是碧螺春的馨香,还有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品心、品情、品真诚。

品茶是一种温馨,一种惬意,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难怪那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从这句话中表达了外国诗人怎样的感情?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四、我自主,我超越!

师: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美丽、勤劳的采茶姑娘;技术炉火纯青的焙茶手。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请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也写上几句诗意的话。

此时此刻碧螺春一定深深地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呀!

五、我尝试,我收获!

1、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

2、做个“茶博士”,介绍有关茶文化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采茶 美 26 碧螺春 制茶 忙

品茶 醉

第四篇: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2、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3、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

4、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积累相关的词句。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拓展资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期待美

1.先板书好,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碧螺春,这节课让我们来品读《碧螺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回忆一下,哪三幅画面?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板书:清晨采茶、入夜焙茶、月下品茶。首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教师泛读,同学们欣赏。

师:多美的景色啊!看那铺满金光的茶园,闻闻淡淡的花香,听听江南女子银铃般的欢笑声,真是人在画中游啊!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感受一下,你觉得哪句美,就多读几遍。

交流 我觉得这句美,哪美。

1、你怎么理解“翠绿欲滴”?

2、看茶山景色,描述看到的景色。一个字就是绿,一个词就是翠绿欲滴。(绿、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等)。

每到采摘季节,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3、采茶姑娘的神态美,读到“神采飞扬”,时就问:你怎么理解?看出了采茶姑娘的什么?身影美,采茶姑娘除了美,你还读出什么?(勤劳、灵巧、心情愉悦。)(也许这点不用问就能说出。)让我们欣赏一下身着漂亮衣服的采茶姑娘。(片)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人,是随着几声鸡鸣,随着整个湖山的醒来而活跃起来的。让我们走进茶树的生长环境,湖山。(出片,教师先读下面的绿的,一生读上面的黑的。)让我们再次感受茶山的人美,景美。配乐读全段。1.入夜焙茶图

师:采茶图将我们带入了诗画般的意境,而碧螺春是不做隔夜茶的,清晨采摘之后就要立即挑拣、焙制。因此,入夜后,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概括小标题板书 入夜焙茶忙。快速浏览入夜焙茶图,想一想,焙制之后的碧螺春又被称作什么呢?(工艺茶。)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工艺茶”的呢?

精湛的技艺、手工制作而成、像工艺品那么精致„„

师:为什么称碧螺春为工艺茶呢?请大家默读入夜焙茶图,结合具体词句读出它带给你的感受。

(1)焙茶手的动作:第2句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1、动作,感受到工艺的复杂。找出动词。再从本段中找出其它炒茶的动作:拌、捻、捏。积累。师:这些带提手旁的字都表示动作。在这都表示采茶的动作。副板书,读,积累。

师:从这几个动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从四个忽而可以感受到茶手动作很快。各个动作交替出现。读这四个“忽而”的句子。也可以问从前面这四个短句你还读出什么? 师:在这里还有什么感悟?

生:“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炒茶的美。

师:作者如此精准的描写,使我们在读文时就仿佛身临其境。

师:如此娴熟的炒制技术,炒制出的碧螺春茶,可以成为“工艺茶”吗?(可以)。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2)手工炒制 第1句 滚烫

师:焙茶手需要在这么热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来回翻拌,又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焙茶手们在长期的劳动中已经练就了一双钢铁之手,已经做到了“真金不怕火炼”,师:我们不仅佩服他们的本领,更敬仰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1、2两句一起 师:让我们一起亲临焙茶现场,领略茶手精湛的技艺,欣赏青龙上下翻飞奇观。(播放焙茶视频)

又有什么感受?(焙茶手动作的娴熟,技艺的高超,炒茶的不容易)

师:当茶如青龙上下翻飞时,当满屋弥漫浓郁的芳香时,如果你是茶手,会有什么感觉?(陶醉,能经常闻到香气高兴,如果是我我也愿意„„)

师:看,这位同学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将对茶手的这份敬佩、赞美和羡慕送入文中。读第一、二句。

师:这真是凝聚着焙茶手智慧和汗水的“工艺茶”呀。教师引这句,出示 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

(3)碧螺春焙炒前后的变化。(转:碧螺春焙炒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①引读。(指名学生读下一段)

起初,刚摘下来的新鲜叶芽是翠绿欲滴的。焙茶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形状变(细)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

(4)干而不焦

引读:“虽然干„„但不焦,虽然脆„„,虽然青„„,虽然细„„”

干、脆、青、细

不焦、不碎、不腥、不断 这个火候好掌握吗?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齐读“干而不焦„„”

师: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钧在他的著作《茶说》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工艺之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谁能将我们刚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图,完整地展现这工艺茶的焙制全过程。

3、.月下品茶图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下品茶图。如何品茶?资料片。

师:请大家美读月下品茶图,看你在美读中,被什么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学生读后,师:把你的陶醉于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回答我陶醉在了什么之中,并读相应的句子。(1)陶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读句子。)

师: “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出示图片“一旗一枪”的洞庭碧螺春茶叶。)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想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

师:让我们来领略碧螺春的动人姿态。(播放视频)在碧螺春的冲泡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奇观。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师:陶醉了吗?让我们将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动人姿态中去。(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读句子)

(3)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师:请同学们想象,(播放音乐)每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着杯中嫩绿透亮的叶芽,嗅着空中溢满的茶香,促膝谈心,是怎样的一种温馨的意境啊!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

师:(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将这份陶醉带入这段文字,去感受这份动人的情趣。

三、整体回顾,拓展迁移

1.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闻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指名读,齐读。

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我终于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能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当今的珍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欣赏,将你的感受也送入到这诗句之中吧!

出示一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辛勤的劳动。生:在天衣无缝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3)一篇碧螺春让我们品尝到了它那独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让我们开始走进茶文化,感受那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学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茶文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相信在你们在领略伟大祖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多几分诗意和文化色彩。课下我们可以接着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碧螺春

清晨采茶美

入夜焙茶忙

工艺茶

月下品茶醉

色 香 味 形

第五篇:碧螺春教学设计.doc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八、十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

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 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

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恩,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词。

(2)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

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四、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当堂测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你的话话既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传说,我们不禁感叹:好一个“吓煞人香”啊!其实啊,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回味无穷。

二、走进“清晨采茶图”

(一)想象图画,表达图画

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清晨的茶园之中,但是,同学们,要想真正走进茶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想象。现在听老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范读课文。

3、师:你来到湖山的茶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二)观看图画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你看这就是和湖山的茶园,这就是翠绿的茶树,被阳光一照一片金色,还有漫步在茶园的采茶姑娘,从她们的脸上就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呀!

2、师:现在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三)读出图画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茶园的景色是美的,劳动着的采茶姑娘是美的,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配乐朗读。

2、师:人因景而美,景因人而更美。同学们,或是茶园的景色吸引了你,或是美丽的采茶姑娘打动了你,总之,正如作者所说:绿树映衬着——齐读最后一句。(板书:美丽动人)

3、师:还想再读吗?这次就要有些难度了,不许看书,但是(课件出示),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下来,细细品味。能把这些空填上吗?好,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准备。

指名或全班来读。(配乐朗读)

三、走进“入夜炒茶图”

1、师: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导学生。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

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这就是碧螺春茶的成形特点)教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2)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快速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么快的速度,看起来?读出来!

师:孩子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指名读)师:带着这种感受,在读读这个句子!

师: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工艺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

(3)条索纤纤,蜷曲成螺。体会形态美。这美丽的形态,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3、师:碧螺春经过炒茶师傅的精心炒制完美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

四、走进“月下品茶图”

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的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势。(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3)汤色碧绿清澈。(4)香味清香扑鼻。(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6)情谊。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

3、师:这样品尝一番碧螺春,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生答。板书:陶醉。师: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这种陶醉。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啊!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五、给画面命名。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我们感觉作者用他的妙笔下,向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有这样的感觉吗?现在这三幅图画一定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下面,我们就来为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吧!

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师:我想现在你一定爱上了碧螺春。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碧螺春,碧螺春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

师:是真得看到了吗?师:那么,你们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结合前面的学习,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2、师: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走进并品味了碧螺春。孩子们,咱们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想,你一定还意犹未尽,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留两个任务,你们任选其一来完成。一个是根据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你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其他人推荐碧螺春茶。另一个是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喝饮料,那么课后请你们自由结组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把茶与饮料作个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势,从而探究一下现代茶艺盛行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碧 螺 春

清晨采茶图 美丽动人 入夜炒茶图 工 艺

下载《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碧螺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碧螺春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

    碧螺春教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26、碧螺春》教学设计 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 李蔚娜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

    《碧螺春》优秀教学设计

    《碧螺春》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教案 蔡各庄小学 张美玲 2010.12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二十六课《碧螺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小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情趣昂然的童话故事。主要讲在新年前夕,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三只小动物处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根据Group and write的配图用英语描述学生们准备欢送会的场面。 2.能够听懂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并正确填写句子。 3.能够听......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 3、培养学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