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下P32、33。
教材分析:
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
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队列表演(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探索学习14×12的口算乘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化了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重点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拆分点子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重点:化难为易。
学习难点:理解算理。通过“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四个环节来进行。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特此记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后的交流和反思时间较短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让学生圈点子图,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倾听他人发言上做得不够,不能让多样化的算法祈祷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时刻,如果能点名安排学生说一说讲解同学的算理,吸收大家多样化的想法,提出质疑,既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受思维局限性的限制,学的过于呆板。
二、教师的讲解没有把握好契机
课堂看起来进行的很顺畅,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展示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质疑,没有在关键处进行讲解。比如第三种方法,将两个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表格式计算,教师光进行了结果的获得过程,没有对表中数字的来源进行质疑,学生成了接受性学习,掩盖学生真实思维的缺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并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接受。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每种方法展示之后可以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既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提升,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再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光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每节课甚至整个数学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二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队列表演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 借助电子图理解乘法计算的算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导入:今天,学校要举行一次队列表演,看,同学们站的多整齐呀!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队列表演中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
2.出示情境图(请大家看情境图)
师:刚才这列队伍站好后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3.从图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呢?(抽生说)我们用点子图来表示队列,你们能看懂点子图吗?
二、交流探究 理解算理
1.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谁能列出算式?(生提出问题 并列式)说一说为什么列乘法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探究计算方法。
(1)请大家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试着根据圈的过程在旁边写出计算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2)将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 讨论)(3)展示学生的想法: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方法四:把点子图平均分成4块,每块14*3,有42点,再口算42*4的168。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并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其实列表法是点子图算法的抽象形式,用列出的表格代替点子图,可以避免画点子图的麻烦。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精选练习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能力提升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三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 设计
思路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 预习
要点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乘法的意义。
沣东新城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附页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2)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1)14×12
=14×6×2
=84×2
=168
(2)14×10=140
14×2=28
140+28=168
(3)10×10=100
10×4=40
10×2=20
2×4=8
100+40+20+8=168
第四篇:队列表演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1.已有基础。2.可能存在的困难。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结合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计算:14×2 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请用竖式计算14×2。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队列表演
(二)”,共同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二、尝试探究
展示交流 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 1.用竖式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先算什么?(14×2)结合点子图,28在图中表示什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算什么?(用1乘14)1表示什么呢?(1个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10个14是140,在竖式中怎么写呢?(老师引导完成竖式)
2.介绍简便写法:将0和+圈起来,提示可以省略不写。其实这个竖式还可以这样写,(课件出示)这里的14表示什么?(140或10乘14)其实它末尾还是藏着0的影子。
3.你能像老师这样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吗?想一想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4.交流展示:结合点子图互相说说每一步的意思。
二、正确计算
理解算法 算一算:课本34页“算一算”。
1.独立尝试计算。(提醒计算完的同学用估算或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2.汇报交流。(第1道中两个
2、第3道中3个3表示的不同意义)说一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练一练第4题。
2.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计算过程)
四、小结收获
课外延伸 图片展示,了解中国台湾省、古印度曾用过的竖式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算法不同,但算理想通:都经历了先分再合的思考过程。
第五篇: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庞丽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正确计算。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
人交流,学会倾听,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比赛。
3×4
5×12
12×5
25×2 32×10 51×1 51×10 23×200 师让学生说说23×200是怎么算的。
2.回顾“队列表演(一)”中的计算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4×12
32×21 师:刚才的算法都很好,但是我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用的计算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知识迁移是否顺利,是由学生对旧知熟练程度决定的。因此,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旧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竖式计算。
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1。
师:老师已经帮你们做了第一步,接下来怎么算呢? 学生尝试,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生1: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中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积14表示14个十,即140。因此十位上的4要与乘数12的十位对齐,百位上的1写在积的百位上。
生2:把两个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教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板书。2.理解竖式写法。师出示图: 师:大家能根据上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1:28=14×2,表示第一部分的2行有28人。生2:140=14×10,表示第二部分的10行有140人。生3:168=28+140,表示两部分的总人数。师:这个写法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生:140的0可以不写,因为4在十位,就是表示4个十。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板书出来。3.灵活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第34页例2。
师:大家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完成上面各题,等会儿我会叫同学来板书。
学生独立完成各题,教师巡视,随时指名板书。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们设计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生2:我学会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像1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师:好,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1:首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生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生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求出最后结果。师:大家真棒!我们还学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二)14×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