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队列表演(一)特色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2-33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七、课堂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 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
(二)》教学设计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4、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注重学生在结合情境,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仅一个个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许多个个体也能看作是一个整体,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
剪刀、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分数:1/
6、3/5):先看大屏幕,请你找一找数
学信息,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学生读一读分数,并说一说分数。(指名汇报。)
师:能举一个实例说一说吗?(引导说说)
2、说一说。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主动探索
1、认真观察,再说一说。
同桌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指名汇报)
2、分一分。
同学们,刚才的正方形是老师设计的,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请你们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自己动手设计。
请同学们把剪好的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把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后,小组说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师:对比一下,这两个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
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刚才我们就是把这9个小正方格看作是一个整体,明白了吗?让我们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多个个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3、课件出示课本71页的试一试。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各题。(指名汇报。)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4、找分数 :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师: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
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水果图,并说说苹果和梨各占几分之几?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把全部水果看作一个整体,苹果有5个占全部水果的,梨有4个占()/()全部水果的()/()。
(2)、实物投影出示三张卡片(把6只三角形分别平均分成6份、3份、2份,要求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分别用分数表示
师:三角形的个数没有变,也就是整体没有变,但为什么却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尝试练习(课本57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提高
(1)课本74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所以
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引导学生说说。)
五、课后作业 《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二)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47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a:我认为有周长。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2、比一比,花园和菜园哪个的周长短?(平面图形设在方格图上的)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该图形的周长。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有多重》。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棒棒糖、抽纸、电子秤、盐、2分的硬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三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拿出准备好的棒棒糖、抽纸和盐)
2.师:谁来估计一下:哪样东西最轻,哪样东西最重呢?
师:大家都认为棒棒糖最轻,盐最重,那棒棒糖有多轻?盐又有多重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知识《有多重》(板书课题)。物体有的轻,有的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课件出示,请学生齐读一遍)。(二)探索新知 1.认识秤。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几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想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来获取物品的质量。但是也有很多物品是没有包装的。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那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用课件介绍各种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体重秤等)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课件出示淘气称体重的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用什么做单位的?(板书千克)(课件出示小鸟称体重的图)
50克)用什么做单位的?(板书克)
师:比较这两幅图你能发现物体的质量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吗?
生:称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3.1千克有多重?
(1)同桌合作先掂一掂2袋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再用电子秤称一称2袋盐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学生带着1千克的概念再次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2)学生4人一组,先利用掂一掂合作完成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称出大约1千克的数学书本数,最后学生再次掂一掂大约1千克的数学书有多重。
(3)课件分别出示: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4.1克有多重?
(1)学生先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然后师告诉学生这就是1克的质量,最后学生带着1克的概念再次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感受1克有多重。
(2)课件分别出示: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3个曲别针约重1克。
5.千克与克的关系(出示台秤称1000克油的图片)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我们以前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那质量单位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质量单位可以分别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
(课件出示: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学生齐读))
师:那这个等式谁会用字母表示?(学生说,师板书1kg=1000g)6.找一找,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请学生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师再帮助称一称。(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要根据台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准确进行单位换算。
4.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汇报,师帮助分析:相同质量的东西应该一样重。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
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有多重
质量单位: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第二篇:队列表演(一)教案
队列表演
(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
莲湖区南小巷小学牛还谊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
(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习惯养成训练点:
养成积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
主要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直尺 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 20 × 20 = 40 × 50 = 38 × 20 =
二、情景引入
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14×12 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 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个人学习、分享交流。
师:拿出老师发的点子图,请你圈一圈,然后用算式表示出你圈的过程。
1、请学生分析点子图和人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3、用算式表示圈的过程。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结合圈的过程将算式写出来。
(2)、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要求说明白怎么圈的,怎样列式,听的同学要质疑)
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准备班内交流。(3)、班内展示学生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分享想法(实物投影、教师板书)板书可能出现的分法:12×7×2 14×6×2 14×10+14×2 12×10+12×4 ……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师:我们同学能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内容来解决问题,真棒!
3、课件出示课本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结合点子图你能看懂它吗?(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自学2分钟,学生分享想法,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ppt)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出示题卡2)(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巩固应用
完成题卡第2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 12 = 168(人)12×7×2 14×6×2 14×10+14×2 12×10+12×4 答:一共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第三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队列表演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 借助电子图理解乘法计算的算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导入:今天,学校要举行一次队列表演,看,同学们站的多整齐呀!其实这里面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队列表演中的数学问题(出示课题)
2.出示情境图(请大家看情境图)
师:刚才这列队伍站好后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3.从图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呢?(抽生说)我们用点子图来表示队列,你们能看懂点子图吗?
二、交流探究 理解算理
1.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谁能列出算式?(生提出问题 并列式)说一说为什么列乘法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探究计算方法。
(1)请大家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试着根据圈的过程在旁边写出计算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2)将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 讨论)(3)展示学生的想法: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方法四:把点子图平均分成4块,每块14*3,有42点,再口算42*4的168。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并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其实列表法是点子图算法的抽象形式,用列出的表格代替点子图,可以避免画点子图的麻烦。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精选练习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能力提升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四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下P32、33。
教材分析:
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
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队列表演(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探索学习14×12的口算乘法。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与方法。第一个问题借助点子图探究14×12的直观运算,并用横式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第二个理解用点子图的乘法运算与列表的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化了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此我重点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拆分点子图的方法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进行正确计算。学习重点:化难为易。
学习难点:理解算理。通过“谈话导入”、“自主探究”、“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四个环节来进行。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有一些问题呈现了出来,特此记录
一、学生自主探究后的交流和反思时间较短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特别是在让学生圈点子图,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说清自己的方法,但是在倾听他人发言上做得不够,不能让多样化的算法祈祷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时刻,如果能点名安排学生说一说讲解同学的算理,吸收大家多样化的想法,提出质疑,既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受思维局限性的限制,学的过于呆板。
二、教师的讲解没有把握好契机
课堂看起来进行的很顺畅,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但是教师没有抓住学生展示的时机及时地进行质疑,或者引导学生质疑,没有在关键处进行讲解。比如第三种方法,将两个两位数都转化为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表格式计算,教师光进行了结果的获得过程,没有对表中数字的来源进行质疑,学生成了接受性学习,掩盖学生真实思维的缺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并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接受。因而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放手,每种方法展示之后可以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练习,既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积极学习的习惯,又可以及时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与提升,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再给予学生充分反思的时间,进行自我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光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为每节课甚至整个数学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第五篇: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 设计
思路本节创设了“队列表演”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借助点子图、列表等介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过程与方法,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一步熟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的计算方法。教学 预习
要点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乘法的意义。
沣东新城车辆小学大学区教案专用纸附页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2、导入: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如图所示)
二、教学新课
1、独立感知问题情境,搞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列什么样的算式解决它,再独立列出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2的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2)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想法: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3、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一练第3题: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1、4题: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1)14×12
=14×6×2
=84×2
=168
(2)14×10=140
14×2=28
140+28=168
(3)10×10=100
10×4=40
10×2=20
2×4=8
100+40+20+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