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案一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案一
八年级 李俊芳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其对中国发展的成就和未来有一个清晰而整体的认识,使其对自身的未来有信心、有希望、有追求,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讲解十九大相关的基本知识、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概念及其定位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内涵及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厚望与嘱托。
三、教学进程
【打开PPT从头开始播放】
【导入】同学们,每一个时代,总有一些事情让人们难以忘怀;每一个时期,总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值得我们时刻记起。身为社会的一份子,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自豪。这个时代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应该被我们所熟悉和铭记。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不断攀登高峰,取得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如此接近,我们已经依稀看到了它的轮廓。
【翻页:PPT第一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举行的一次盛会,是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了解这样一次大会,对中国的发展全貌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有信心,对个人的未来也会更有期待,更坚定我们为国家、民族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奋斗的决心。
接下来,先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一下十九大将开启怎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翻页:PPT第二页】(单击播放视频,时长5分22秒)
从短片当中,我们对十九大的轮廓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今天我们将从四个角度来认识一下这样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重要会议。
【翻页:PPT第三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会召开的基本情况。【翻页:PPT第四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翻页:PPT第五页】2017年10月18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翻页:PPT第六页】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这里的初心是指什么呢?
【翻页:PPT第七页】
一、坚持不忘初心,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二、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坚持不忘初心,就是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
五、坚持不忘初心,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六、坚持不忘初心,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
七、坚持不忘初心,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八、坚持不忘初心,就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抗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和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翻页:PPT第八页】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翻页:PPT第九页】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翻页:PPT第十页】大会的议程主要有五项:
一、听取和审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审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四、选举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五、选举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翻页:PPT第十一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盛会之一,我们应该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基本知识有所认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的几个基本知识。
【翻页:PPT第十二页】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翻页:PPT第十三页】从1977年党的十一大开始,已经形成制度。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多数党的代表大会集中在9、10、11月间召开。本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总共2280人。
【翻页:PPT第十四页】我们经常说的“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简称,他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了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中央的领导人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中央委员204人,选举产生中央候补委员172人。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休会期间,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代表大会的职能。
【翻页:PPT第十五页】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或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之一。中央政治局委员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翻页:PPT第十六页】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7人,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党章中明确总书记的核心领导地位,……,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党史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王岐山)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任期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致。其成员(委员)简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翻页:PPT第十七页】七位新当选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包括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
【翻页:PPT第十八页】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重要报告。这是党的十九大期间最重要的文件,对过去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案二
八年级 李俊芳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其对中国发展的成就和未来有一个清晰而整体的认识,使其对自身的未来有信心、有希望、有追求,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讲解十九大相关的基本知识、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概念及其定位的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内涵及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厚望与嘱托。
具体过程:
接着上一节课我们来学习
【翻页:PPT第十九页】报告的标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首先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快速了解一下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翻页:PPT第二十页】(单击播放视频,时长5分19秒)
【翻页:PPT第二十一页】报告的第一方面是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的变革进行了总结。
【翻页:PPT第二十二页】这五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6.5%,GDP总量达到80万亿人民币,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
【翻页:PPT第二十三页】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翻页:PPT第二十四页】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中国特色社会法制体系日益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翻页:PPT第二十五页】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翻页:PPT第二十六页】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翻页:PPT第二十七页】其他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翻页:PPT第二十八页】这五年中国的发展可以用一个词“历史性变革”来概括。我们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翻页:PPT第二十九页】具体来说1:出台360个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项改革措施,基本确立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
【翻页:PPT第三十页】掀起“反腐风暴”,拿下440名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其他中管干部,处分150多万人,追回外逃人员3400多人。
【翻页:PPT第三十一页】全面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8900多万名党员队伍变得更加纯洁、更强有力。【翻页:PPT第三十二页】改革国防,重塑军队,200万中国武装力量从思想作风、组织架构到武器装备焕然一新。【翻页:PPT第三十三页】中国经济在2013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7.2%,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的2.5%,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第一引擎。
【翻页:PPT第三十四页】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全体191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一项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的行动计划,2000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正式做出此项承诺。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即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要在2015年之前完成一系列的目标。如: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以1990年为标准,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使所有人包括妇女和青年人都享有充分的生产就业和体面工作,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中国为世界解决贫困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2015年中国不仅率先完成了世界减贫目标,而且大大超出了既定目标,全球减贫一半的任务中,有超过70%是由中国实现的。中国在近五年,贫困人口减少6000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人口。
【翻页:PPT第三十五页】人民收入增幅超GDP增幅,公众感到生活在中国更安全、更舒适。
【翻页:PPT第三十六页】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善中国人口结构。【翻页:PPT第三十七页】大幅投资科技,空间实验室、深潜器、射电望远镜、量子卫星、大飞机、超级计算机等并行赶超,引发国人自豪感。
第二篇: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众多的有识之士尝试了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尽管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都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的道路,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体系支撑。
自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总结。在我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提出了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定性,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鲜明的制度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下面笔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其时代性浅谈下自己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顾名思义,其构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前者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后者强调中国国情的特色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而在这个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深植根于其特色发展道路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在不久前,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今天及将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丰富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正确分析时代的特征和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在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正确道路。
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形势的基本走向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作出了客观分析和冷静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发展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对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清醒而又准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制定和执行适合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历史必然。要靠我们发挥自觉能动性,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对此,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基本国情,牢牢把握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始终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第二,要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点特别是时代特征,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始终顺应时代潮流;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符合民心。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是世界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中国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承载着世界近1/5人口的中国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迈进,这既是中国的幸事,也是世界的福音。我们真诚希望国际社会理解支持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诚意和决心,真心诚意地欢迎而不是担心、阻碍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创造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三篇:队列表演(一)特色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2-33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 法:引导法,提问,讲解。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 具:课件,小黑板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七、课堂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 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
20×30= 30×40= 140×20= 150×30= 10×30= 50×80= 40×120= 50×40=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
(二)》教学设计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4、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注重学生在结合情境,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仅一个个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许多个个体也能看作是一个整体,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准备:
剪刀、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出示分数:1/
6、3/5):先看大屏幕,请你找一找数
学信息,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学生读一读分数,并说一说分数。(指名汇报。)
师:能举一个实例说一说吗?(引导说说)
2、说一说。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主动探索
1、认真观察,再说一说。
同桌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指名汇报)
2、分一分。
同学们,刚才的正方形是老师设计的,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请你们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自己动手设计。
请同学们把剪好的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把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后,小组说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师:对比一下,这两个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内交流
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刚才我们就是把这9个小正方格看作是一个整体,明白了吗?让我们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多个个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3、课件出示课本71页的试一试。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各题。(指名汇报。)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4、找分数 :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师: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
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水果图,并说说苹果和梨各占几分之几?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把全部水果看作一个整体,苹果有5个占全部水果的,梨有4个占()/()全部水果的()/()。
(2)、实物投影出示三张卡片(把6只三角形分别平均分成6份、3份、2份,要求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分别用分数表示
师:三角形的个数没有变,也就是整体没有变,但为什么却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尝试练习(课本57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提高
(1)课本74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所以
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引导学生说说。)
五、课后作业 《一个西瓜,怎么吃》
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
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二)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47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看,它又要开始跑步。(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
1、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
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2)质疑: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出现2种观点:a:我认为有周长。b:我认为没有周长。
(3)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4)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巩固运用(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2、比一比,花园和菜园哪个的周长短?(平面图形设在方格图上的)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发现: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平移的方法更简便。
3、两只蜗牛赛跑,它们的跑道一样长吗?
(1)让学生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通过课件演示“平移”验证,两个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4、动物锻炼身体: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给自己评价一下!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该图形的周长。
河口镇中心小学
胡友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有多重》。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棒棒糖、抽纸、电子秤、盐、2分的硬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三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拿出准备好的棒棒糖、抽纸和盐)
2.师:谁来估计一下:哪样东西最轻,哪样东西最重呢?
师:大家都认为棒棒糖最轻,盐最重,那棒棒糖有多轻?盐又有多重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知识《有多重》(板书课题)。物体有的轻,有的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课件出示,请学生齐读一遍)。(二)探索新知 1.认识秤。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一估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几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想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来获取物品的质量。但是也有很多物品是没有包装的。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那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用课件介绍各种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体重秤等)
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课件出示淘气称体重的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用什么做单位的?(板书千克)(课件出示小鸟称体重的图)
50克)用什么做单位的?(板书克)
师:比较这两幅图你能发现物体的质量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吗?
生:称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3.1千克有多重?
(1)同桌合作先掂一掂2袋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师再用电子秤称一称2袋盐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学生带着1千克的概念再次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2)学生4人一组,先利用掂一掂合作完成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称出大约1千克的数学书本数,最后学生再次掂一掂大约1千克的数学书有多重。
(3)课件分别出示: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4.1克有多重?
(1)学生先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然后师告诉学生这就是1克的质量,最后学生带着1克的概念再次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感受1克有多重。
(2)课件分别出示: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3个曲别针约重1克。
5.千克与克的关系(出示台秤称1000克油的图片)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1千克=1000克)
师:我们以前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那质量单位能用字母表示吗?
师:质量单位可以分别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
(课件出示:千克可以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学生齐读))
师:那这个等式谁会用字母表示?(学生说,师板书1kg=1000g)6.找一找,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
请学生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师再帮助称一称。(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要根据台秤上的指针,准确读出所示质量。2.(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准确进行单位换算。
4.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较,哪个重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汇报,师帮助分析:相同质量的东西应该一样重。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
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有多重
质量单位:千克(kg)
克(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第四篇:社会主义思想感悟
通过老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的讲解,我对这门课的大体知识脉络有了初步的掌握,也对纵向的社会主义的历史与进程以及横向的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发展有了大体了解。
首先,是纵向上的社会主义的进程与发展。社会主义起初作为一种萌发的思想,到为人接受发展为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再逐步发展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制度实体,已经走过了五百年的历程,其中历经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
社会主义五百年大概分为5个阶段,其最初形态为空想社会主义,时间约为1516年到1844年,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不同于后期,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思想停留在事物表面,是一种感性认识。其中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阶段,源于英国人莫尔所著的《乌托邦》,乌即没有,托邦即地方,含义为不存在的地方。书中描绘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海外孤岛上所建立的理想社会。同时代的代表作还有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同样也是描绘了一个人们所向往的海外仙岛,以及安德里亚所著的《基督城》,书中描绘了一个三人共和国,具有领导集体、选举制、权力监督等当今共和国的特质,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具有原始性。到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时期,以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为代表,批判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法律制度。而到19世纪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出现了三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傅里叶,他们批判资本家的剥削性,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永恒的,但也承认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也是社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的来说,空想社会主义阶段只停留于物质表面,并未从本质上找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具有猜测性,但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带动工人运动。
1844年到1917年,是社会主义由表及里,有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时期。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其中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规律的发现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阶段进入科学社会主义阶段。其中,1848年,两位年轻人用短短几个月所著的《共产党宣言》震惊了世界,在欧洲可以说影响了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工人运动,在亚洲也是影响了多个国家,例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引进了其中的先进思想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我认为《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构造了一个多么美妙的社会蓝图,也不在于鼓励阶级斗争,而在于对无产阶级的关注和走向平等的呼吁。在当时机器大生产的背景下,资本家渴望压榨工人身上最后一滴价值,反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是1917年到二战后,由苏联单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十几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第四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苏联这个国家都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苏联是十月革命的产物。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起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国内的地主阶级和封建阶级,是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胜利。在列宁执政的短短6年时间里,采取了财产国有制等一系列举措,可以说如果列宁执政时间再长一些,世界格局也许不会是今天这样。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推行斯大林模式,由此苏联出现了特别刺目的现象,就是这个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机关高度集中,国家中所具有的压迫机关甚至连封建政权都望尘莫及,斯大林带给苏联工业繁荣的同时也给苏联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后几位领导人也难挽危局,逐渐带领苏联经济走向僵化,计划经济的优势并未发挥,又盲目的排斥市场经济,苏联形势急剧恶化。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一个国家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再加上当时复杂的国际背景,势必无法稳定。
但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我们总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并非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而是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前中国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试图以资产阶级革命拯救中国,但可惜,这样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知道十月革命的成功证明了在不发达的国家也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对于制度的学习不能使盲目的、僵化的,而应该适应本国国情。
从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起,并非没有犯过错误,但都及时扭转了,逐渐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特色”提出于1982年的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而后的十三大上,系统阐述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并在十四大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几次大会的召开都明确的从我国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出发,不在纠结于姓资姓社的问题,以“三个有利于”作为价值标准,逐步带动经济腾飞。
纵向来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正如《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这本书中所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有高潮也有低潮,但总的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一泻千里也有迂回曲折,但大江东去的方向不会改变。
从横向来看,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不仅仅的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几个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涌现出社会主义思潮。第三条道路概括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外的选择,其中的民主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更是多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部分、黑格尔和康德的有关学说、法国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以及基督教的相关思想,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国有化、社会平等、国际援助等主张,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具先进性的,可惜反响不大。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宗教文化才是影响人们思想的最大因素。基督教始于罗马帝国,信仰核心是耶稣,但发展到中世纪时,宗教腐败,教士堕落,教皇更是出售所谓的赎罪券来敛财。“当钱币叮当作响时,灵魂就得到了升华”这句话生动的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在此背景下,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提出用心灵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士、教会作为中介,只有真心忏悔、勤奋工作、简朴生活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极大地反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建立了新教—路德教。同时期的加尔文也举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旗,主张清心寡欲、节俭才能赎罪,但也培养出了一批过于极端的信徒。改革总是伴随着无数的献血,宗教改革也不例外,但也为人们带来了新的信仰。现今我国国内信仰基督教的人也多指新教。
我国对宗教信仰一向是不支持也不反对,但就我而言,心里有一份信仰总归是好事,能支撑着我们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事,当然这份信仰不单指对宗教的信仰,也包括对国家,对理想的。就像犹太人这个伟大的民族,从公元1世纪就开始流浪,在欧洲、美洲四处辗转,倍受排挤,从事的都是当地人所不喜的职业,但也没有放弃过对民族的信仰和回归故土的希望。19世纪,犹太人开始呼吁回归故土建国,1896年,赫茨尔撰写了《犹太国》,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犹太群众来说,这本书如同“来自晴空的闪电”。犹太人开始召开复国大会,设立基金会,收购土地逐步移民,最终在故土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十几个世纪的流浪并没有消磨掉这个民族,被排挤的生活也没有令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这种决心和坚持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信仰的缺失,恐怕已经成了我们这代人的通病,是这一切病症的症结所在,我们盲目的跟随别人,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要做到不忘初心,真的很有难度。
第五篇:十九大知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应知应会知识点
1.十九大召开的时间?
答: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2.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十九大报告共分几大部分,内容是什么?
答:十九大报告共分13个大的部分,分别是:⑴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⑸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⑼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⑾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4.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5.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答: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6.过去五年我国推出了多少项改革举措? 答:一千五百多项。
7.过去五年有多少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答:八千多万。
8.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答:六千多万。
9.报告对反腐败成效是如何定性的?
答: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 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10.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
答: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5.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6.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两个必须认识到”是什么?
答: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7.什么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答:党的基本路线。
1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必须”是什么?
答: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 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 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20.进行伟大斗争的“五个更加自觉、五个坚决”是什么?
答: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 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 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 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 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 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21.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三个始终”是什么?
答: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22.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伟大”是什么?哪个伟大起决定性作用?
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什么? 答: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三大历史规律”指的是?
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什么?
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是什么?
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3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2.十九大报告中,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如何生动描述的?
答: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答: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34.什么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答:人民。
35.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总结的“两个只有、才能”是什么?
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6.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
答:全面依法治国。
38.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什么?
答:文化自信。
39.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增进民生福祉。
40.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
41.“四个坚持”治军方略、“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是什么?
答: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42.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什么?
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指的是?
答: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
4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
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4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是什么?
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4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指的是?
答:从十九大到二十大。
47.报告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变化?
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4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答: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9.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50.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哪“六个方面”?
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5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什么上?
答: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5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突出哪些方面的技术创新?
答: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53.什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答: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54.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怎么办?
答: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55.实施乡村战略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56.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要建设怎样的乡村治理体系?
答: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57.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怎样的“三农”工作队伍?
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58.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
答: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 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59.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60.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6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怎样的民主?
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6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3.十九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个必然”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64.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政治制度模式的“三个不能”是什么?
答: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65.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做到哪“六个方面”? 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6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67.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
答: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68.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答:协商民主。
69.什么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答:全面依法治国。
70.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什么?
答: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1.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什么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答: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72.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树立怎样的法治理念?
答: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73.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做到什么?
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 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74.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要做到哪“三分”?
答: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75.什么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答:统一战线。
76.十九大报告中,如何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77.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78.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做到哪“五个方面”?
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79.什么决定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答:意识形态。
80.什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三有”是什么?
答: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82.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的导向什么?
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83.繁荣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 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8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构建怎样的体制机制?
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85.什么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答:为什么人的问题。
86.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8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什么?
答:建设教育强国。
88.什么是最大的民生?
答:就业。89.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90.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什么?
答: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91.二〇二〇年我国扶贫目标是什么?
答: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92.社会治理的“三共”“四化”指的是什么?
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93.党的一切工作要以什么为最高标准?
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4.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什么?
答: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95.关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两个满足”是什么?
答: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96.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做到哪“四个方面”?
答: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97.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树立和践行什么样的理念?
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98.推进绿色发展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答: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99.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答: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100.关于新时代强军目标的表述有什么变化?
答:由“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改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101.什么是核心战斗力?
答:科技。
102.报告强调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103.报告要求开展的两项主题教育分别是什么?
答:“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104.什么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什么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答:一个中国原则是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关键。
105.十九大报告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六个任何”是什么?
答: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106.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三个反对”“两个决不”是什么?
答: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107.我国外交秉承坚持的理念和方针是什么?
答:亲诚惠容的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
108.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两个毫不动摇”是什么?
答: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109.全党要清醒认识到的“两个复杂”是什么?
答: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
110.党内存在的“三个不纯”是什么?
答: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
111.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自觉抵制什么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答:商品交换原则。
112.报告强调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什么?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11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14.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做到哪“八个方面”?
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 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 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115.如何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答: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
11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三个坚持、一个坚决”是什么?
答: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117.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八项本领”是什么?
答:增强学习本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118.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必须做到“三个坚决反对”,其内容是什么?
答: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 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119.全党同志的根本政治担当是什么?
答: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120.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21.报告强调提拔重用什么样的干部?
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122.报告强调在人才建设上形成什么样的局面?
答: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123.报告中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两个凡是”是什么?
答: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124.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
125.报告强调用什么取代“两规”措施?
答:留置。
126.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