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特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中国
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09级张启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党沿着正确的道路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科学价值。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的行动前进。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P117】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精辟的、创造性的概括,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几十年来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复思考,艰辛探索的结果。
改革伊始,邓小平就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片面认识和错误观点,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澄清。
他认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1985年,他深刻阐明了改革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改革的性质,“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后来,他又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90年底,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完整的概括。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8】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1.这一概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生产力,是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但是这一条,长期以来,经常被人们排斥在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一讲社会主义,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则重视不够,甚至被错误地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
5针对以往脱离发展生产力来讲“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社会主义不但应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而且应当继承先前社会的生产力成就,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建立起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页)。发展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的东西。
2.这一概括还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解放生产力,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阻碍时,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消除这些束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以其自身规律向前运动发展。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根据多年的实践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尽管在总体上是适应的,但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并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须进行改革。因此,“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提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样吗?关系?】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辩证的统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发展生产力有赖于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其丰富的生产力理论。不过由于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时,是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又预计革命将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后并不存在一个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所以他们在讲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时,一般也就没有在社会衡量标准和本质属性的意义上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只是指出生产力在社会形态发展的最终意义上的决定作用。
然而历史的发展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国家,而是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了胜利。这就使得20世纪以来地球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态势: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建立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却仍然保存着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幼年时期的社会主义同高度成熟阶段的资本主义并存竞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新的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又获得了快速发展,而社会主义各国在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却由于受僵化体制和
传统观念的束缚等原因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则发展到片面强调生产关系,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公平,把社会主义设想成一种平均主义的乐园,实际上是共同贫困的错误倾向,以至使我国国民经济陷于停滞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赢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对于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显得刻不容缓、极为重要了。这也正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被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义的根本缘由。
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完全搞清楚,之所以不完全清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一个时期内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取代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
从国情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艰巨。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新概括,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的。是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属性,社会主义必然能创造出新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不存在解放、发展与束缚的问题,生产力只有在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与一定的目的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制度特征。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贡献就在于:他是针对以前不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旧模式而发的,因此特别强调了要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同时他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紧紧联系起来,这就突出了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的本质特征。
只有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辩证统一的角度,把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很显然这是从实际出发而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与丰富。
※有同学可能要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一些三资企业中,难道没有剥削吗?有的下岗职工刚解决温饱,而有的人却腰缠万贯,这又难道不是两极分化吗?”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呢?
(1)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二是消灭剥削现象。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制度,但不等于可以立即消灭
社会还存在的种种剥削现象。彻底消灭剥削,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这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消除两极分化与消灭剥削是紧密联系的,剥削是两极分化的基础,而两极分化的发展又必然加深剥削、强化剥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如果没有用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剥削;在分配领域,也就不可能用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取代不劳而获,其结果必然导致贫富悬殊,造成两极分化。
(2)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剥削现象与贫富不均、差距拉大现象恐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都将长期存在,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逐渐消灭以至完全消除。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要始终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正是由于同共产主义相联系,为实现人类大同的美好前程,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使其本质充分体现出来。正因为这样,邓小平多次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说,社会主义要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它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要有很高的标准。①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应当更高,在社会富裕程度上也应当更高。②而且这种富裕,不只是物质财富的富裕,它是以物质财富为基础、包括人类科学文化等精神财富的全面的富裕。社会主义必须为创造这样的富裕、共享这样的富裕而奋斗。
如果孤立地看,“贫穷”和“富裕”也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因为,一方面,贫与富是社会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固然,一个贫穷的社会决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把贫穷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是对社会主义的讽刺和亵渎,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但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还要看社会财富在经济集团和公民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还要看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还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全面发展。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富裕,但国民收入的分配极不公正,社会贫富悬殊惊人。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同时又是贫富最为悬殊的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贡献在于:
一方面,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另一方面,又把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必须通过现实的物质手段即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从而否定了穷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否定了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企图依靠生产关系公有化的程度来实现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这就揭示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具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显著特征,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清楚,更具体了。
※思考:“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一样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P121自己看】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在当代中国条件下解决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三篇: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众多的有识之士尝试了不同的救国救民道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尽管均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都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的道路,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地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体系支撑。
自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总结。在我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再一次提出了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定性,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鲜明的制度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下面笔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其时代性浅谈下自己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顾名思义,其构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前者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后者强调中国国情的特色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而在这个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深植根于其特色发展道路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在不久前,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今天及将来,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丰富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正确分析时代的特征和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不断与时俱进,在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正确道路。
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形势的基本走向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趋势作出了客观分析和冷静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发展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对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清醒而又准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制定和执行适合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针政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历史必然。要靠我们发挥自觉能动性,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对此,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基本国情,牢牢把握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始终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第二,要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点特别是时代特征,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始终顺应时代潮流;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符合民心。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是世界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中国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承载着世界近1/5人口的中国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迈进,这既是中国的幸事,也是世界的福音。我们真诚希望国际社会理解支持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诚意和决心,真心诚意地欢迎而不是担心、阻碍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创造世界更加光明的未来。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理论体系概论实践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课程参考选题
1、XX市房地产市场现状调查
2、XX市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3、XX市小城镇发展状况调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等)
4、XX市资源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如湿地、大气环境污染、人文资源等)
5、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农民负担、收入增长、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生活消费、征地补偿等)
6、XX市国有企业改革现状调查
7、XX市构建和谐社会情况调查(和谐校园、和谐社区)
8、XX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调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五个统筹”等)
9、XX市建设节约型社会现状调查(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循环经济等)
10、XX市社会保障情况调查(养老保险、医保、低保等)
11、XX市“两个率先”进展状况调查(全面小康社会)
12、XX市社会公平正义与弱势群体生存状况调查
13、XX市非公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14、XX市包容性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状况调查(城乡、区域、行业、社会阶层)
15、物价上涨与居民消费情况调查
16、居民投资结构及成因调查分析
17、XX市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考察(教育水平、科技进步、市民道德素质、图书文化市场等)
18、XX市创新能力建设调查与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政府管理创新、创新型高校建设)
19、XX市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生存环境、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等)
20、提升XX市民科学素质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调查
21、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问题调查
22、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与践行调查
2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践行调查
24、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对家庭、集体、国家、社会、人类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
25、中国梦我的梦——当代大学生的梦想调查(或XX市民梦想调查)
26、当前中日关系及大学生国民感情调查
27、大学生出国热、入党热、考公热、考研热、考证热现象及原因调查
28、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如理想信念、文明程度、道德状况、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爱国情绪、心理健康、婚恋观及独立生活能力等)
29、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选择及就业心理变化调查
30、困难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调查
31、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及特点规律研究
3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现状调查
33、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调查。(目的动机、选题能力、组织策划、沟通协调、方式方法、理论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查阅能力、实践报告撰写能力)
34、河海大学XX校区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
35、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调查研究
36、河海大学XX校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调查
37、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状况调查
38、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
39、河海大学XX校区研究性教学及创新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40、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及对策调查
41、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调查
42、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调查
43、“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如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校园)
44、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如XX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伦理、水文化、水利设施运行维护、农田水利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校园等调查。
45、XX创新驱动:如XX建设创新型城市调查。
46、XX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一核八园”等调查。
47、政府自身建设、工作作风转变及密切联系群众状况调查
48、XX市民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49、XX市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查(经营状况、市场环境、融资成本、税赋情况、人力资源成本等)。
50、XX市民间资本借贷情况调查
51、XX地域文化与XX精神的内涵调查
52、城乡居民(大学生)幸福感调查
53、XX市食品安全与保障调查
54、“新苏南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经验调查
55、XX推进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56、XX建设智慧城市现状调查
57、XX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及现状调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承载情况、市民的生态理念、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美丽XX、美丽河海等)
58、XX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调查(成绩经验、主要优势、主要问题及原因、对策建议)
59、XX城市文化品牌培育与推广调查研究
60、每个同学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并长期关注的、与本课程原理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独立选题。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概论小论文
《我的大学,我的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XXX [摘要] 梦想,是人一生的航标,大学是实现梦想的重要期间。在大学,我们有自己的梦,并为之努力奋斗。本文将在学习、生活、工作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梦,阐述自己为梦想而努力的大一,并坚定自己为梦奋斗的决心。[关键词] 梦想,学习,生活,工作
梦,承载着生命之树的热情和奔放,而大学就是放飞梦想与热情的地方。儿时只是想考大学,如今在大学,有了更长远的梦想。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成为一个大学教授,一边从事着自己喜爱的科研,一边教育着可爱的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知道大学的生活经历十分重要。它能完善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拨转一个人的生命航向。我踏上了大学这块粗犷的土地,这块寄托着梦的灵魂和心愿的土地„„我不知道这里是否能让梦想腾飞,是否能让我迈向成功。但我清楚,只要努力,便可无怨无悔。人生路漫漫,沿途风景最美。沿途都有花,欣赏;山就在那里,前进!
一、我的大学我的梦:学习在我看来,大学最重要的事情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会自学。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活到老,学到老”。学生提高自学能力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法,是终身学习的客观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激烈变化的社会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埃德加 福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将自学和终身学习结合,一个人能够很好的跟上社会的潮流。
为了快乐的学习,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快乐的学习。其中比较重要的心态有,保持平静,适当愉悦,不卑不亢。
我的梦,要求我有较高的学历,考研是必经之路。同时,要考得一个优秀的成绩,这是对大学成绩的要求。考个好成绩,首先,树立学习第一的思想,必须认真而努力的学习,尤其是认真学好专业课,学习专业课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基础打好了,选择的空间就会更大。进入大三后,就要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准备考研上。在认真学习的同时,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以及做题等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戒掉坏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人的一生也是受益匪浅,陶行知说过:“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避免高投入而收获却很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能够有很好的回报,可以让人感觉到良好的成就感,并鼓励着一个人努力的向前迈进。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分配好学习、工作、爱好等各种事情的时间,同时能够节约时间,确保较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时间管理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可以减少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可以有更多时间花在工作及爱好上,以此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二、我的大学我的梦:工作 为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仅仅学习是不够的。学习之余,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同时在社团里任职,在班级竞选班干,以及找兼职。大二快要结束了,在社团的工作,有了自己的收获及见解,并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当初加入社团,为了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扩大交际面。如今,即将退出社团了,暮然回首,才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我的技能得到发展,不是熟人变多了,而是自己在社团单纯的对待自己的部员,并多方面为他们想,由此带来的一份单纯而又恬淡的情感,一份值得珍惜的情感。至于社团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参加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尤其是助人为乐的活动,这样可以在心灵上得到满足,并非以发展技能提高能力为主,更不是为了所谓的学分参加一些形式活动。作为一个师范生,兼职主要就是家教了,在大学能够做一次家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梦想吧,虽然目前一直没有带,如今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很想带一次家教,大二暑假是很好的机会,我将尽可能的去找份家教。
三、我的大学我的梦:生活
很高兴,自己的寝室很和谐。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缺点,但大家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对自己的寝室及室友很满意。课余爱好很多,也没有特别喜欢的。有几个小小的梦想,在大学期间骑自行车把芜湖市逛遍。大学毕业后,要骑车到上海,去看看大海,触摸海水。学会吹箫,不一定吹得那么好,但要一直学下去,培养一种宁静的心灵。在平时,与同学一起打打球,跑跑步,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培养与同学的情感。从小就体重偏轻,确实很期待体重达到标准。家住芜湖,有空经常回家看看,与父母聊聊天。喜欢看课外书籍,梦想着大学能够看一定数量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梦想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成为一个大学教授。大学想做的事情很多,姑且认为是小小梦想吧,最重要的是考研有个好的成绩。我相信,虽然梦想常常背叛努力,但努力的人总是有较大的概率获得幸福,获得成功,而本质上的成功是即使失败,也能坦然面对的心境。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努力,竭尽全力。在大学,坚定的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