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小词篇2课长相思设计
第二课
长相思(唐·白居易)教学设计
上饶县第二小学 汪丽英
联系电话:*** 邮箱:wangly205@aliyun.com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第二课选录了唐代白居易的《长相思》和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这两首词都是别情题材,抒发了闺中女子对离家在外的爱人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其中居易的《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但是,根据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是国学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教材使用时,灵活处理教材,采取以同题材(别情)为主题的教材主线,构建以白居易的《长相思》为主轴,以温庭筠〔唐〕《更漏子》为辅助,采取“扶”与“放”结合的方式,把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词牌形成、格律规则、用韵规律、达情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引权威解读以晓其源,插时代背景以入其情,拓同类题材之词,以悟其法,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让学生了解古人抒发离情手法的精妙之处。
二、目标设定
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根据节奏进行诵读,并能正确自如地运用气息。感悟词的音韵美。
2、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插图与时代背景,联系“点点愁”、“月明人倚楼”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重点)
3、根据“长相思”词牌的解说,再读词文,并观察词文的句式与押韵,找出“长相思”这一词牌的句式押韵规律。(难点)
4、按照《长相思》的学习方法,去赏析温庭筠的《更漏子》。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四、流程设计
(一)诗意诵讲 激趣导入
相思,令人情致缠绵;相思,让人愁肠百转。古往今来,相思是文人墨客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长相思》,去聆听诗人那诉说了千年未尽的思念与愁怨。
(二)诵读文本 明晓音韵
1、初读正音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先试着读一读《长相思》这首词,连续读两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生读。)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教师随机正音:特别留意词中的“汴、倚”这两个字的读音。
2、划分节奏
歌曲不讲节拍就不能唱,诗词无节奏就念不上口。所以,诗词要鲜明的节奏才具备音律美。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之与诗,是她的外形,更是她的生命。”由此可见节奏在诗词诵读中的重要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单斜线)画出停顿的地方。
(1)、师范读。生认真听听是什么节奏。(2)、学生自读,画节奏。
(3)、小组内讨论节奏的划分,互读,形成统一。
(4)、以小组的形式展示汇报。(别的小组随时补充)
(5)、教师相机点评、讲解:按照我国诗词中普遍运用的“三言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的诗节形式来划分这首词。注意,词组和叠词要划分在一起。因此,这首词正确的节奏划分是: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6)、学生练习诵读,注意读好停顿。
3、感悟音韵。
节奏显示语言的顿挫,音韵则反映语言的抑扬。构成诗词音乐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韵律。即平时所说的押韵。汉语诗词的押韵,是由相同的语音(即元音和复合元音)在诗词行中一定的位置上,有规律地反复再现而形成的。我国古典诗词往往都是把韵押在诗行末尾一个字上,所以又叫“韵脚”。一首诗是否押韵,押韵是否恰当,对诗歌的艺术效果大有影响。好的韵律,可以使诗歌产生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气势。
(1)、生默读本词,试着找出词中押韵的字。(2)、生汇报。
(3)、师点评:这首词押“ou”韵,押韵的字是“头、愁、悠、楼”。
4、掌握轻重
诵读词诗除了要讲究抑扬顿挫之外,还要注意轻重缓急。现在听教师范读,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1: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
学生2: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
学生3: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
学生4:韵脚读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长一些。
(3)、教师点评、讲解:这就是读诗词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平声读得轻而缓,仄声读得重而急,韵声读得沉而略长,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来试试。 ̄ ̄/ ̄ ̄/ ̄/↑↑ 流到/瓜洲/古/渡头, 学生交流展示这一句。
(4)、全体学生按照这种读法读全词。
(三)品析文本 领悟情感
1、读文会意
《长相思》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现在请大家先读一读译文,再来读词,看看这首词呈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画面?
学生词文与译解对读,然后学生汇报。
A、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汴水、泗水、古渡头、吴山、月
B、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2、析词悟情
词以达情,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分别在哪几句当中?(创设探究性学习)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B、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3、背景升华(1)、出示“白居易简介”,学生当小讲解员进行讲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2)、师讲解:这首词就是白居易后期所作,一改早年热衷于政治的诗风,转而寄情山水,相传这首词是其为家中歌姬樊素所写的。白居易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买下樊素,因其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因此写下了这首《长相思》——以人代己,以恨写爱,向爱人一诉衷肠„„
4、让我们带着与词人一样的思念与感伤,齐诵这首词。(师生一起配乐诵读)
(四)洞察文本 明识格律
1、知晓词牌
《长相思》--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于词调之称。又名《忆多娇》、《双红豆》、《长相思令》、《长思仙》、《山渐青》、《吴山青》、《青山相送迎》、《越山青》等。
2、明晓格律
A、今天的所学的《长相思》这一词牌又有怎样的格式?先数一数这首词一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用“_”表示字,按句子的形式画一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此词牌仄韵调名为《页落秋窗》。
2、《长相思》词牌之调:双调,3、《长相思》词牌句数:共八句,上下阕各四句。
4、《长相思》词牌句式:3375;3375。
5、《长相思》词牌字数:上下阕各十八字,共三十六字。
6、《长相思》词牌韵脚:上下阕各四句,押四平。
7、《长相思》词牌上下两阕前两句通常各叠后两字。
8、《长相思》词牌上阕首句也可不押韵,后阕首句也可不押韵。B、《长相思》词谱是怎样的?
长相思
(仄)(仄)平(韵),(仄)(仄)平(韵,叠上句后两字),(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韵),仄平平(韵,叠上句后两字)。(仄)仄平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五)模仿文本 循意填词
1、根据译文,再结合词的首句填出第二句词。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两岸的青山成天相对俯看着征帆归舟,似在殷勤送迎。
2、找出这首词所押之韵,再选择合适的词填上。(1)、谁知离别(b)?a、意 b、情 c、爱(2)、君泪(c),妾泪(c)。a、满 b、流 c、盈
3、根据译文填词。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钱塘江的潮头已经悄悄涨到与岸齐平了。
4、全班齐诵填好的词。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宋.林逋)
(六)拓展文本 迁移赏析 出示:温庭筠的《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生自读。
罗带同心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秋夜寒冷漫长,对于心有牵挂的思妇来说最为难捱。一片寂静使室外空阶的雨声、叶声显得异常清晰,一阵接一阵,一声连一声,仿佛是在有意折磨她敏感而脆弱的心。上片写室内,香烛偏照,容貌不整,夜长衾寒,已见孤寂冷清;更何况有下片所言雨打梧桐、空阶滴到明的声声入耳,怎能不使人缠绵悱恻、整夜难眠!
4、比较《长相思》与《更漏子》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1)、小组合作学习。(2)、展示汇报。(3)、教师点评、讲解
相同点:这两首词都是别情题材,抒发了闺中女子对离家在外的爱人真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长相思》:直接抒情的句子比比皆是。有流水、高山、明月等易勾起人思念的景物。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词中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更漏子》:直接抒情少,“不道离情正苦”是全词唯一的纯抒情的语句,但它不是空泛地表达离情,而是有感于秋雨、梧桐之景,从思妇内心深处发出的对无情秋雨的一种埋怨。这样一来,不仅巧妙地衬托出思妇的一往情深,从词的结构上说,至此已完成了眼见“实”,到耳听之“虚”的转化,虚实的结合已臻完美。但如果全词就这样结束在苦诉“离情”上,则可能给人以显露之感,这与向来以绵密隐约著称的温庭筠的词风不合。我国诗论中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比喻,温庭筠用“空阶滴到明”这样绝妙的景语来翻足这位思妇难以排遣和诉说的“离情”,没有用伤别的字眼儿,却收到了比单纯抒发离情更鲜明更深刻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想象余地,这就是此词的魅力之所在。
五、板书呈现
第二课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景物:汴水、泗水、古渡头、吴山(愁)
明月
(思)句式:3375;3375。共八句,上下阕各四句。段式:分上下阙,句式重复。押韵:押四平。字数:共36字。
上阙:
_ _ _,_ _ _,_ _ _ _ _ _ _头。_ _ _ _ 愁。下阙:
_ _ 悠,_ _ 悠,_ _ _ _ _ _。
_ _ _ _ 楼。
第二篇:《相思》教学设计
《相思》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具准备:
课件或实物.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红豆或课件,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解题:思念.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读准节奏.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学习生字
读“此ci”此物,此事,此地.注意与“些”的区别.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8 个.组词识记.师进行指导识记.此,客,何,背,尾,房,屋,层
师范写.生书写.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
(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
出示地图(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
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挂图,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水,树叶,红豆)
(9)师:对.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
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
挂图了解诗意.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出红豆树的美.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大家齐读.背诵古诗.六,拓展思维
再出示几首有关思念的诗,让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业
抄写生字.
第三篇:相思教学设计
《相思》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教具准备: 课件或实物.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红豆或课件,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解题:思念.自由读诗
画出生字.读准节奏.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学习生字
读此ci此物,此事,此地.注意与些的区别.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8 个.组词识记.师进行指导识记.此,客,何,背,尾,房,屋,层
师范写.生书写.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出示地图(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出示挂图,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泥土,水,树叶,红豆)(9)师:对.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挂图了解诗意.红豆生长在江南,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评价.读出红豆树的美.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大家齐读.背诵古诗.六,拓展思维
再出示几首有关思念的诗,让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业
抄写生字.篇二:幼儿园古典文化《相思》教案
大班古诗《相思》教案
活动内容:古诗《相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学习连贯地完整地讲述图意,鼓励激发幼儿运用优美词汇。
2、通过视频朗读、跟读来认字。
3、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体验诗中所包含的思念之情。
活动准备:
1、相思子图片
2、朗读、跟读、释义视频
3、《相思》古诗新唱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红豆(相思子)图片,引发幼儿活动兴趣,鼓励激发孩子们运用优美词汇。
教师同步介绍红豆---相思子---相思---引题。
2、欣赏古诗。
(1)、古代有个人叫王维,他看到这些景象后就写了一首诗,流传至今,我们来听一下。
(2)、教师朗诵古诗。
(3)、出示视频朗读、跟读。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3、认字、简单释义
44、再朗读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体验诗中所包含的思念之情。
5、播放《相思》古诗新唱音乐,加强对古诗文的升华理解,并跟唱是背古诗文。
附:
古诗《相思》 王 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篇三:杂诗,相思教案
第一课时
《 杂诗》教案
设计理念: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独钟梅花,清高超脱的品性,领悟古诗传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君、绮”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反复低吟李白的《静夜思》。2.此晌此刻,假如你已经离开了家,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好久都没有回去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3.那你想不想见一见从前的朋友呢?见到了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4.同学们见到了以前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诗人也有话想说,他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成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说
了些什么吗?那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5.教师板书课题:杂诗 6.指名读课题,读准“杂”
二、自主读诗,读准字音
师:你们想知道王维说了些什么,那咱们必须把生字认会了,把字音读准了。你们自己能行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2.同座互读。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重点指导“绮”。4.刚才同学们真樟,这么快就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我请你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你的字音能读准吗? 5.教师指名读,相机指导:
“应知故乡事”中的“应”读一声,后鼻音。“来日绮窗前”中的“绮”读三声。6.学生自由练读,将每个字音都读准,教师巡视检查,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老师想请你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诗读给我们听一听。2.指名读诗,师生互动。(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教学预设一:如果指名读时,学生没有读出满
怀期待之情。
教学策略:①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②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愿意很快地告诉 他故乡的事情吗? ③怎样读才会让别人快一点告诉你家乡的事情呢? ④大家想一想,再读一读。⑤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教学预设二:如果指名读时,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学策略:①从他的朗读中,你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你能读一读这句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非常想知道故乡的事吗? ④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教学预设一:如果指名读时,学生没有读出急切之情 教学策略:①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 ②诗人已经好久都没有回家了,他想知道一些事情,他会怎么问呢? ③谁再来试一试。
④指名读、同伴邀请读、齐读。
教学预设二:如果指名读时,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
教学策略:①从他的朗读中,你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②学生自由发言。
③你能读一读这句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你那种急切的心情吗? ④指名读、同伴邀请读、齐读。3.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好,那你们读懂了王维说了些什吗? 4.指名简单地说一说。(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5.出示cai课件,播放动画,教师讲述诗意。6.王维说了些什么,咱们知道了,那我想请你来当王维,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7.指名读。
8.有谁能把这首涛有感情地背诵下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学得真不错,通过你们的朗读,将王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王维离开家很久了,肯定不会只有这些话要对他的朋友说,他为什么单单只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呢? 2.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提示。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梅花的古诗和文章,可引导学生背一背,说一说。)3.同学们说得真好,在大雪纷飞、百花凋零的寒冬,只有梅花傲霜斗雪,争相怒放。一句“寒梅著花未?”不光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会像梅花一样坚强不屈、战胜困难的决心。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篇四:《相思与差异》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篇五: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教案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课题解读】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旅他乡的旅人、远离故土的官宦、征战边塞的将士,每逢特殊时节——不管是春草蔓生之时、夏雨绵绵之际、秋阴漫卷之节、冬雪弥天之际,还是龙舟竞渡的端午、折枝登高的重阳、围炉品茗的冬至、万家灯火的除夕,都会不由自主萌生思念故土、亲人的情怀。他们把最真切深沉的情感或借异地山水之景传达出来,或托脑海想像之境抒写出来。不说自己是如何思念亲人,而说亲人如何思念我,使“主客移位”,从而产生震撼心魄的力量。这有些像我们生活中的“换位思考”,别有情趣,耐人寻味。
《卷耳》是一首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这种花开两朵互相映衬的艺术手法就是最早的“对写法”。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移情于人,写自己在重阳节这一天,“遥想”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浓郁鲜明。《月夜》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得益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
在诗中,诗圣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移情于物,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并使主客移位,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古典诗歌的这种“主客移位”的高超艺术手法,确实使诗歌的情感达到了余味无穷、时时咀嚼仍感余音绕梁的效果。这类诗歌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是灿若星海的篇章中独具艺术魅力的佳作,需我们反复品读,用心体味。心领神会时,我们的诗歌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教学目标】
掌握“对写法”。
【教学重点】
1、“对写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委婉含蓄的抒发情感的特点。
2、“对写法”别出心裁的抒情角度。
3、“对写法”“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主客移位后产生的虚实相生、物我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介绍什么是“对写法”。
二、研读《诗经——卷耳》。
1、配乐朗读《卷耳》。
2、共同探讨诗中主客移位手法的运用,以及产生的效果。主体:妻子 思夫(第一章)
客体:丈夫 思妻(第二、三、四章)
以丈夫思妻来曲写妻子思夫,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三、研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主体:我 在异乡 倍思亲
客体:兄弟 登高、插茱萸 少一人
主客移位,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四、研读杜甫的《月夜》。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五、研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客体(拟人): 主体:
柳条、藤蔓(系)我 依依难舍的深情 黄莺(啼)
六、课外阅读:
介绍几首运用了“对写法”的优秀诗篇,供学生课外阅读。
七、教师小结:
“对写法”的运用能使诗歌隽永含蓄,意味绵长。
第四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学校:新庄小学
执教:张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过程与方法】
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教学准备:
《长相思》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
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出示电子课件)
让学生齐背《静夜思》。《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出示课件《山月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
1.初读《长相思》
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 再齐读《长相思》。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 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
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 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
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此句告诉我们,时间是深夜时分,本应睡觉,再加上白天“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水水山山,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水中的每一道波纹,前行者都经历了,是那么的劳累,但是,帐下灯火通明,并且是千帐,那么,这千帐之下,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又是“夜深千帐灯”,可见,这身,不是一个人,是千帐内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不是纳兰性德一人之愁,是每个帐下不同人的同样之感——乡愁。“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此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另一首词《如梦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万帐穹庐人醉”这句了得,此句无灯火,但是要强行入睡,只得饮酒,一来助眠,一来消愁。这场面更为宏大。这一灯一醉,耐人寻味。
此时,再读,就不是那么单一的了,李白的乡愁是一个人的独思,而纳兰性德的词,表达的那是许多人的愁,许多人的思。
让学生齐读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2).精讲《长相思》下片: 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
“聒碎乡心梦不成”,这是根本。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
这就又联系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那一首词《如梦令》,“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巧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句都运用了两个字,什么呀?
“梦”和“碎”,这个水讨厌至极,这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们,刚刚借酒人醉,适才进了梦乡就又让这水吵醒了。梦中故国,就这样被叫醒了。醒了之后,更是睡不着,那么,此时的惊梦人干什么?想什么呢?
“故园无此声”。
这梦中的故园是何样? “故园无此声”,这“此”指的是塞外的风雪之音,那么,那每个人的故国,有的是什么声音?每个人心中的故国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故国的声音和样貌)3.升华感悟
(一)《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同学们:
李白的乡愁是那一轮山月下的故土,王安石的乡愁是那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张籍的乡愁是那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纳兰性德笔下众人的乡愁是什么呢?(指生回答)
夜深千帐灯。是众人的乡愁。4.升华感悟
(二)《故乡》
乡愁的延续,经历了好几百年,乃至好几千年,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现代的乡愁之音,杨牧的《故乡》。(出示《故乡》老师朗诵)
乡愁的不断扩大,不断升华,就演化为一种最高的情感,那就是:爱国。(出示课件)升华至爱国。乡愁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爱国。
三、总结课堂。
(教师口头小结课堂)
歌声中的祖国。
让我们从《静夜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唐的乡愁,让我们从《长相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清的乡愁,让我们从《故乡》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祖国的乡愁,三个时代,三种时期,三种乡愁的无限扩大,思乡与爱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故土,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
书写祖国。
请同学们写一写心中的故乡,心中的祖国。
板书设计
知识新授:
课堂流程:
1.重读《静夜思》——思长相思
身在征途
空间对比山水榆关图
景物对比塞上风雪图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
眼前
正面描写
心系故园
故园 故园无此声梦中故园心中侧面描写 乡之祖
2.精讲《长相思》生字:聒
3.现代诗《故乡》课文《梅花魂》思乡——爱国
4.歌声中的祖国
5.书写故乡、祖国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纳兰性德。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3.山 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