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

时间:2019-05-12 23: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

第一篇: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

【教学流程】

(一)导入。在李白的笔下,乡愁是弥散在夜色中的折柳曲;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生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课前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检查课前预习。(出示课件)

1、牛刀初试,读准《长相思》。

任务一,先找同学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更” 的读法及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齐读,多种形式朗读。

2、习文解字。读懂《长相思》。

(1)、指导诗歌学习方法: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学习!一来二去,一首词就已经被你们读的朗朗上口了!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第一是读,第二就是理解句意,现在找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2)整体感知。

理解了诗意,同学们对诗一定有了整体的感知,那么,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板书: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那份身心分离的矛盾、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各自读,按自己的节奏,可以放开声音,也可轻轻地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背景音乐是《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在词里,同学们都看到了山高水长,看到了风雪交加,但是,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纳兰性德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离开家乡随军出征呢?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合作探究齐进步”。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出示探究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如果作者身在故园,会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写下来。(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这是纳兰性德在问自己,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纳兰性德?

比如:哀怨的妻子会深情地问:“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纳兰性德会说:“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___会问:“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会说:“_____________” ___会问:“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会说:“_____________” ___会问:“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会说:“_____________”

(二)全班交流问题一。教师对比引读:郊外春风习习、流水潺潺,家里其乐融融,多么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都破碎了。

(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在这里,没有流水潺潺的春游,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诗情画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有同学有疑问了:纳兰性德为什么千里迢迢离开故园随军出征呢?

(二)互文印证,解决探究问题二

师: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纳兰性德?(妻子、儿子、父亲、哥哥……)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营帐外,风雪交加,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默读《长相思》,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哪里是轻离别呀,我是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只能把重重的离别,化在《长相思》的字字句句中。(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

五、课外拓展:古人的思乡诗。

第二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学校:新庄小学

执教:张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过程与方法】

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教学准备:

《长相思》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

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出示电子课件)

让学生齐背《静夜思》。《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出示课件《山月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

1.初读《长相思》

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 再齐读《长相思》。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 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

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 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

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此句告诉我们,时间是深夜时分,本应睡觉,再加上白天“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水水山山,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水中的每一道波纹,前行者都经历了,是那么的劳累,但是,帐下灯火通明,并且是千帐,那么,这千帐之下,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又是“夜深千帐灯”,可见,这身,不是一个人,是千帐内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不是纳兰性德一人之愁,是每个帐下不同人的同样之感——乡愁。“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此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另一首词《如梦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万帐穹庐人醉”这句了得,此句无灯火,但是要强行入睡,只得饮酒,一来助眠,一来消愁。这场面更为宏大。这一灯一醉,耐人寻味。

此时,再读,就不是那么单一的了,李白的乡愁是一个人的独思,而纳兰性德的词,表达的那是许多人的愁,许多人的思。

让学生齐读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2).精讲《长相思》下片: 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

“聒碎乡心梦不成”,这是根本。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

这就又联系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那一首词《如梦令》,“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巧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句都运用了两个字,什么呀?

“梦”和“碎”,这个水讨厌至极,这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们,刚刚借酒人醉,适才进了梦乡就又让这水吵醒了。梦中故国,就这样被叫醒了。醒了之后,更是睡不着,那么,此时的惊梦人干什么?想什么呢?

“故园无此声”。

这梦中的故园是何样? “故园无此声”,这“此”指的是塞外的风雪之音,那么,那每个人的故国,有的是什么声音?每个人心中的故国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故国的声音和样貌)3.升华感悟

(一)《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同学们:

李白的乡愁是那一轮山月下的故土,王安石的乡愁是那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张籍的乡愁是那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纳兰性德笔下众人的乡愁是什么呢?(指生回答)

夜深千帐灯。是众人的乡愁。4.升华感悟

(二)《故乡》

乡愁的延续,经历了好几百年,乃至好几千年,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现代的乡愁之音,杨牧的《故乡》。(出示《故乡》老师朗诵)

乡愁的不断扩大,不断升华,就演化为一种最高的情感,那就是:爱国。(出示课件)升华至爱国。乡愁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爱国。

三、总结课堂。

(教师口头小结课堂)

歌声中的祖国。

让我们从《静夜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唐的乡愁,让我们从《长相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清的乡愁,让我们从《故乡》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祖国的乡愁,三个时代,三种时期,三种乡愁的无限扩大,思乡与爱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故土,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

书写祖国。

请同学们写一写心中的故乡,心中的祖国。

板书设计

知识新授:

课堂流程:

1.重读《静夜思》——思长相思

身在征途

空间对比山水榆关图

景物对比塞上风雪图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

眼前

正面描写

心系故园

故园 故园无此声梦中故园心中侧面描写 乡之祖

2.精讲《长相思》生字:聒

3.现代诗《故乡》课文《梅花魂》思乡——爱国

4.歌声中的祖国

5.书写故乡、祖国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纳兰性德。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3.山 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四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3、简介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3、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7)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8)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教师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附)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难)心在故园(苦)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 张艳妮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读正确。(2)出示停顿的地方, 师范读。

(3)学生分上下阕读。2.读后交流。

(1)全班齐读。

(2)说说你读完后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1.提出问题:作者的身在哪儿呢?作者的心又在哪儿呢?你从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2.仔细研读。

学生仔细读文,交流结果。

3.想象意境。

(1)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当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2)让学生想象自己是纳兰性德,那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对比引读:

再一次感情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思念之情诵读出来!

五、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背诵《长相思》。2.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思乡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收集。

六、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思乡之情

心 系 家 园

七、教后反思:

下载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相思教学设计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罗敏琦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

    《长相思》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相关纳兰性德的资料。 ②、相关......

    长相思_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诗词并感悟词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此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白居易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步骤】......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与其作品的文学常识;品味词中的意境,体会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长相思》 2、读准多音字“更”和生字“聒”。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

    《长相思》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教学实录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

    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 教案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惊叹于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灿烂文化,而那一首首流芳至今的诗词正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上课前我愿意和......

    《长相思》教学设计

    5 《长相思》教学设计 关九 周元臣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