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饶县湖村乡中心小学 龚烨 【教学内容分析】
《长相思》一词是词人纳兰性德出京赶赴边关途中所作,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词人以气势恢宏的景,抒黯然神伤的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学情分析】
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文章的朗读重视程度不高,基础比较薄弱。在文言文及诗词的朗读上更是缺少感情,格律韵脚之类不甚了解,特别在仿文填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无法下笔。但对于古诗词,学生的学习兴趣挺高的,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阅读、感知内容、诠释意象、欣赏意境和欣赏情感。(2)、过程与方法:通过配图、配乐等多形式朗读,可以使学生读出诗词的韵味。(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理解词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朗读中,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向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词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教学媒介及手段】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朗读法,在此基础上融入多媒体和音乐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导入
古人言:诗以言志,词以达情。词,又叫做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一直是以其长短结合,平仄相谐,音韵回旋的格律形式,倾诉着词人的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清朝才子纳兰性德所作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词题,长相思是词牌名,应读得缓慢些。(生读词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之前的教材编写中,并未安排词类作品,学生对词并不是很了解。而通过导入的形式介绍词的特点,一能激发学生了解新知的兴趣,二则是为后面的学习(词韵)排除“路障”。
(二)读文晓韵
1、初读正音
诵读诗词,贵在得法。善读者,字正而腔圆,抑扬而顿挫;不善读者,咿呀呀难为听。同学们,读古诗词首先该读准什么呢?诵读古诗词第一讲究轻重起伏与节奏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长相思》这首词,看看这首词该怎样读。同学们请记住,初读时注意字正而腔圆,字音读准,连读两遍。特别难认的字多读两遍。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生自由读)同学们,现在请谁先来读一读?(生读)老师谢谢你,预设1:这几个字你都能读准确 预设2:这几个字正是老师要让同学们注意的
师正音:特别留意词中的“畔、更、聒”这几个字的读音。同学们,一起来读。注意要字正腔圆。
2、读出节奏
(1)字音正则节奏起,同学们,读节奏,听老师读一遍,看看哪里该停顿,划一划。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读的节奏来把这一句划一划。(同桌交流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生汇报读)教师引导:注意读停顿得时候是无声而有气。
3、掌握轻重
读词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现在听老师读一句,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
(1)学生交流发现:
①第一、二声为平声,读得轻而长。②第三、四声为仄声,读得重而短。
③在停顿时,我们要做到声断而气相连。
教师:这就是读诗词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来试试。—↓/―― /↓——。聒碎/乡心 /梦不成。
学生交流展示这一句,然后全体学生按照这种读法读全词。(2)小组练读。(3)小组展示竞读。听老师读全篇(配乐)
设计意图:采取多形式的朗读,一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词句;二是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读词会意
通过刚才一遍遍的诵读,好似一位词人悠悠的跨越百年历史风云走近在我们的眼前,向我们诉说着……来,读一读词的标题《长相思》。
(师介绍创作背景)词人纳兰性德由京城远赴关外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词人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不由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于是带着对家乡、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写下了这首词。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词人“身向榆关那畔行”途中看见了哪些景,边听边划出来。
词人在风雪交加的野外露营,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合作探究后汇报:
望: 山一程、水一程、千帐灯
词人看见了路过的千山万水,以及大军野外露营升起千顶帐篷的恢宏场面。听: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思: 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情油然而起)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和对词意的解析,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而感受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品词悟情
“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来都是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故园无此声”这一句寥寥数字却意味无穷,为何词人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讨论后汇报:
生1:词人的家乡在关内,相比苦寒的关外,天气自然不会如此恶劣,因此说“故园无此声”。生2:兴许家乡也有风雪交加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词人在家乡有亲人朋友们的陪伴,倍感温暖;而此时的词人身处异乡,内心孤独苦寂;对比之间纵然是觉得“故园无此声”。(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中肯到位的评价)
师小结: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而更突显词人思乡的愁绪。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有“弹性”的,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从不同角度的观察、想象和理解,选择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但教师要在大方向上加以引导,同时对于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要及时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设计】 仿文填词
《长相思》一词,有韵有情有意,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词人?仿写五代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同学们根据词意,平仄,押韵完成。
评价标准:词意符不符合,平仄有没有对上,韵脚有没有找对。【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水一程(路途遥远)身在征途 聒(梦碎)(思乡)
风雪交加(天气恶劣)心在故园
第二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学校:新庄小学
执教:张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过程与方法】
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教学准备:
《长相思》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
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出示电子课件)
让学生齐背《静夜思》。《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出示课件《山月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
1.初读《长相思》
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 再齐读《长相思》。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 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
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 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
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此句告诉我们,时间是深夜时分,本应睡觉,再加上白天“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水水山山,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水中的每一道波纹,前行者都经历了,是那么的劳累,但是,帐下灯火通明,并且是千帐,那么,这千帐之下,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又是“夜深千帐灯”,可见,这身,不是一个人,是千帐内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不是纳兰性德一人之愁,是每个帐下不同人的同样之感——乡愁。“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此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另一首词《如梦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万帐穹庐人醉”这句了得,此句无灯火,但是要强行入睡,只得饮酒,一来助眠,一来消愁。这场面更为宏大。这一灯一醉,耐人寻味。
此时,再读,就不是那么单一的了,李白的乡愁是一个人的独思,而纳兰性德的词,表达的那是许多人的愁,许多人的思。
让学生齐读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2).精讲《长相思》下片: 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
“聒碎乡心梦不成”,这是根本。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
这就又联系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那一首词《如梦令》,“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巧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句都运用了两个字,什么呀?
“梦”和“碎”,这个水讨厌至极,这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们,刚刚借酒人醉,适才进了梦乡就又让这水吵醒了。梦中故国,就这样被叫醒了。醒了之后,更是睡不着,那么,此时的惊梦人干什么?想什么呢?
“故园无此声”。
这梦中的故园是何样? “故园无此声”,这“此”指的是塞外的风雪之音,那么,那每个人的故国,有的是什么声音?每个人心中的故国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故国的声音和样貌)3.升华感悟
(一)《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同学们:
李白的乡愁是那一轮山月下的故土,王安石的乡愁是那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张籍的乡愁是那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纳兰性德笔下众人的乡愁是什么呢?(指生回答)
夜深千帐灯。是众人的乡愁。4.升华感悟
(二)《故乡》
乡愁的延续,经历了好几百年,乃至好几千年,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现代的乡愁之音,杨牧的《故乡》。(出示《故乡》老师朗诵)
乡愁的不断扩大,不断升华,就演化为一种最高的情感,那就是:爱国。(出示课件)升华至爱国。乡愁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爱国。
三、总结课堂。
(教师口头小结课堂)
歌声中的祖国。
让我们从《静夜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唐的乡愁,让我们从《长相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清的乡愁,让我们从《故乡》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祖国的乡愁,三个时代,三种时期,三种乡愁的无限扩大,思乡与爱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故土,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
书写祖国。
请同学们写一写心中的故乡,心中的祖国。
板书设计
知识新授:
课堂流程:
1.重读《静夜思》——思长相思
身在征途
空间对比山水榆关图
景物对比塞上风雪图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
眼前
正面描写
心系故园
故园 故园无此声梦中故园心中侧面描写 乡之祖
2.精讲《长相思》生字:聒
3.现代诗《故乡》课文《梅花魂》思乡——爱国
4.歌声中的祖国
5.书写故乡、祖国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纳兰性德。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3.山 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四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3、简介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3、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7)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8)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教师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附)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难)心在故园(苦)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 张艳妮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它读正确。(2)出示停顿的地方, 师范读。
(3)学生分上下阕读。2.读后交流。
(1)全班齐读。
(2)说说你读完后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诗词——(深入品味诗的情感)1.提出问题:作者的身在哪儿呢?作者的心又在哪儿呢?你从文中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 2.仔细研读。
学生仔细读文,交流结果。
3.想象意境。
(1)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当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
(2)让学生想象自己是纳兰性德,那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5.对比引读:
再一次感情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思念之情诵读出来!
五、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1.指导学生背诵《长相思》。2.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思乡的诗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收集。
六、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思乡之情
心 系 家 园
七、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