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教案

时间:2019-05-12 19:0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7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7教案》。

第一篇:6、7教案

6、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

2、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蝴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游戏引入。

师:咱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合:4+1=5。……

二、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同学们请看图片。(放风筝)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知道图上有大树、小树、男孩、女孩、风筝及形状、状态、小朋友的神态、服饰等。发现它们的个数,如:大树有几棵,男孩有几个等。

2、提问: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说明理由。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棵大树?空中还剩几只风筝?

列式:5+1=6 1+5=6等并说明理由。

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看图计算:

师分别出示教材的直观图,师边出示边提问:

1、一共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

2、总共6只,去掉4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总共6只,去掉2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

四、综合运用。

1、出示辣椒图,引导学生自己看图提问题,列式计算。

2、一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

第二篇:识字6、识字7教案

识字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及相应的词语。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查看学生正确流利读词串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教师泛读、学生自由读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词卡 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情境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

师: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 秋风 塞北”

(1)(出示图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

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指读——齐读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听音乐,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 春雨 江南”

(1)(出示图画)看图,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

(2)理解 “杏花” “春雨”

(3)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3.学习“椰树 骄阳 海岛”

(1)齐读“海岛”,贴词。海南岛什么水果最多?(出示图片和“椰树”)齐读“椰树”

(2)(出示图片)为什么小朋友到了海南岛,小脸都变黑了?怎么回事?(指答)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太阳很厉害,是哪个?(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小组赛读)

(3)海边的景色多美啊,试着读好这个词串。自由读——指读——喜欢读的站起来读

4.学习“牦牛 冰雪 高原”

过渡:飞机继续飞行,往哪飞呀?

(1)齐读“高原”。高原的地势很高,(简单画高低)

(出示图片)看图,你有什么感受?(指答)冰雪好大呀,谁来读这个词?(指读)

(2)在高原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好帮手,(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是宝,它的毛很长,可以做绳索、帐篷,它还可以帮人们耕地、运输,被称作“高原之舟”)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词,齐读“牦牛”

(3)让我们带着敬佩读好这个词串。男生读——齐读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忆课文,再读课文。

1.连起来读词串:我们迎着瑟瑟的秋风,来到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我们跨上骏马,策马扬鞭,读——;我们沐浴这潇潇春雨,漫步在如诗如画如梦的江南水乡,读——;骄阳似火,我们又来到了迷人的海岛,尽情地玩耍,读——;最后我们还不畏寒冷,登上了冰雪高原,读——;这次旅行愉快吗?

其实无论是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咱们的祖国。我们在来捧起书,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你见到的美景记在心中。2.请你来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祖国的美景,用上文中的词。

我国的北部有(),东部的江南有(),南部的海岛有(),西部高原有()。3.飞机降落了,我们去了祖国的四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齐读

(1)归纳课文特点。用几个词就把不同地方的风景写了出来,多美啊!

(2)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来再来读课文。(齐读)

五、写字(提醒写字姿势)

1.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你会记哪个字?想想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指答)

2.相机识字

塞字是怎么来的呢?塞字最早读sāi,表示堵住的意思,(示图)古人房顶漏了缝,就用双手拿着草和泥土来补漏洞。后来用来表示边界上险要的地方,读sài,说明这些地方边远。

你能给“塞”字组词吗?怎样写好这个笔画多的字呢?师范写,学生描“塞”,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岛是什么样的?(示图)师讲解:四面都是水,中间有陆地,有许多石山,小鸟在海洋上飞累了,就可以停在山上休息,(示鸟)有山有鸟就是岛。组词。

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范写,生说笔顺,学生描“岛”,再在生字本上写一个。

这个字读谁的音?它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组词。

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马的横边成了提,撇不要写成横)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左窄右宽)生自己描红。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旅游,收获了不少知识,请你回家后用词串中的词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七、板书设计:

识字6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识字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把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出来。

2.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三、教学评价设计: 3.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多种方式查看学生正确流利读词串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朗读。

4.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教师泛读、学生自由读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词卡 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中国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出示)

根据这几幅图,你能写出相应的汉字吗? 3.今天,我们还要学类似的生字,这些生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小结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象形字和会意字,知道了古人的造字方法,以后我们同学就能够自己看字去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六、板书设计

识字7

人来小亭边,停步侧耳听。林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第三篇:6 7加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师:杜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 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 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6、7的分与合)

二、导入:

我们来看图,小朋友们去植树,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左边有1人,右边有5人)白菜老师给我们了个问题(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谁能把这3句话连起来说一说?(2-3人讲)

三、新授:

1、例1 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怎样列式?

问5、1、6表示什么意思?5+1=6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是怎样算出来的

指1+5=6 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根据一幅图列出了2道不同的算式我们来读一读

比较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都是加法,都有1、5,得数都是6)(不同:1和5的位置交换了)

5+1=6 1+5=6这两道算式都表示把5和1合起来,所以我们称这两道算式为有联系的算式。

2、例2 现在我们再到菜园里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试一试)你能说说左边有几个辣椒,右边有几个辣椒,谁来提一个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2道不同的算式吗?(打开书 46页找到试一试,填一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问4+3=7 得数7是怎样算出来的?

小结:小朋友在算这样的算式即可以想数的组成,也可以想有联系的算式,看到4+3就想(3+4),看到3+4就想(4+3)

四、练习

1、小朋友们刚才算这么多题,想不想动手摆一摆啊? 师:左边摆4个圆,右边摆2个圆,一共有几个 你能连起来再说一说?(学生讲)怎样列式4+2= 2+4=

同意吗?打开书48页 想想做做第1题,把算式填完成,填完后轻声地读一读

问2+4=6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指名讲)我们继续摆一摆

左边摆2个圆 右边摆5个圆 看着图轻声的说说图意

会列式吗?(填书)你是怎样填的

问为什么这两题得数相同?(这两道算式都表示把2和5合起来)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几道加法算式?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中一道算式想到另一道与它有联系的算式。

2、想想做做2 刚才我们是摆一摆、说一说,不仅知道图意,还算出了得数,没有图你能很快算出得数吗?

想想做做第2题 问1+6=7 得数7是怎样算出来的?

3、想想做做3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去参加小青蛙的跳伞比赛吧。不出声,在心里先帮小青蛙跳一次,跳完做正。这只青蛙谁来帮

学生汇报(5+1=6 这只青蛙跳到6号水池)

请男生读一读得数是6的算式,请女生读读得数是7的算式。

4、每只青蛙成功跳入池中,可它们还想请大家帮忙,一起来看 独立完成,反馈

问,你发现每组算式中的小秘密吗?

小结: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

5、小动物们看到我们一(2)班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也想和我们做游戏。瞧。大象拿着数卡6,小松鼠说一道得数是6的算式2+4=6 小老鼠就说出与它有联系的算式。

如果卡片换成7,你能和同桌完这个游戏吗?

6、小蜜蜂也飞来了,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出示题目)这6只蜜蜂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想好了再写出算式

师:我们一起总结出得数是6的算式,我们按照顺序读一读。如果没有图,你能有序地说出得数是7的算式吗?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算式,仔细观察,有的得数是几,还有的得数是几?

对,今天我们学得就是(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例题以学生的植树劳动为题材,第一次用文字呈现“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从而根据不同的图意列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5+1=6、1+5=6,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把5个和1个合起来或把1个和5个合起来,都可以算出“一共来了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例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说清图意并自己提出问题,再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提问。也有不少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我的意思,不太清楚提问应该怎样提,就自己报算式,不理解提问的含义。我想这也是与我问题的设计有关,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加强训练。首先让孩子明确什么是问题,是一种问话。

“试一试”通过由两部分物体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在前面的铺垫基础上,孩子们能够直接反映出加号前后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接着我自己设计了一些巩固练习。我报一道算式,学生说另一道。学生对成组记忆掌握较好。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在想想做做4上我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根据找的规律,继续写算式。学生的兴趣很高,感受到不但要找规律,还要会用规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解决问题中去。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通过看图填不同算式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感受这些算式的排列规律。在这里的处理我觉得还不够到位。我注重让孩子看图说两道相关算式,没有时间突出可以将算式有序的排一排,在练习册的练习中我进行了补充。

本节课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近,就能让旧知识成为了新内容学习的扎实基础,这样会更好一些。

第四篇:认识6和7教案

6和7的认识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1、摘水果游戏

在黑板出示一棵苹果树图(如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智慧树上已经成熟了好几个红苹果了,谁想上来摘下来,并按顺序把它们排好队呢?

(请6个学生上台摘苹果并排队。)面向教师迅速排好队伍。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队啊?——从小到大的顺序

2、引入新课

教师:你回答的真好!你们几位小朋友也表现得很棒。大家想这棵智慧树再结出更多的苹果吗?那我们一起来努力吧!今天咱们就来认识6和7。——板书:6和7的认识。

齐读课题:6和7的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初步感知

出示主题图(如右图)

师:老师这有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

师:劳动是一种美德,那请你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6人)师:你怎么知道是6?(从1开始数)

请一个学生上台数,数到5时,教师强行让学生停下来,师:5再往后面再数一个就是6.如果用一个点子代表一名小朋友,那么要用几个点子来表示?——6个 数一数,是不是有6个点子?

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6个小朋友。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认识的数字6.大家请看,6是这样写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5)大家再看,加上老师,现在就有7个人了。现在该用几个点子来表示?——7个 数一数。

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原来7是这样写的。(教师范写)刚才老师教大家写了6和7,谁来说一说,你觉得6像什么?7又像什么呢?(6像口哨;7像锄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字6和7,初步感知6和7所代表的基数的含义。

2、摆一摆,操作感知

好了小朋友,现在请你从你的学具盒里数出6根小棒。你能用这6根小棒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吗?试一试。

学生摆完后请一学生上示范,边摆边说我用6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接着让其他同学跟同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用7根小棒摆图形,方法与6的相同。(学生检验所用小棒数目是否正确)

3、说一说,灵活运用

我们刚才学会了数6和7,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6或者7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用6和7表示的物体吗? 你也可以用6和7来说一句话,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与说话运用活动,加深对6和7的认识,进一步理解6和7基数的意义。

4、拨一拨,直观感知

(1)课件出示计数器:同学们请看,知道这是什么吗?

现在计数器上记录的是几?(5)。

5颗珠子,再加上一颗珠子是几颗? 也就是5添上1是——6? 6颗珠子我再添上一颗是几颗呢? 也就是6添上1是——7?(2)通过直尺图,直观教学数序。

师:真棒!通过计数器,咱们就学会了:5添上1是——6;6添上1是——7。那么我想,现在你们可以来帮助一位小朋友了。

有一位小朋友有一把尺子,由于没有爱惜,尺子被磨掉了一部分,大家请看:

尺子上有哪些数?

后边该填几何几呢?——6和7 该填在哪个位置呢?

(6填在5的后面,7填在6的后面)

附加口头练习:(1)谁能更厉害的,从0顺数到7,从7倒数到0?(2)全班一起数一次。(3)开火车数。

5、比一比,明确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真厉害,顺着数、倒着数都已经很熟练了。那么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教师出示5、6、7的点子图:(1)出示5:数一数,这是几?

(2)出示6:能不能不数就知道这是几?——5添上1是6(3)出示7:这又是几呢?——6添上1是7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张(5和6),你能分辨出大小吗?同桌先说说!再看一看这两张(6和7),怎么比较他们大小呢?同桌说一说!(同桌说完后教师请几名同学起来汇报)

大家都能够比较出他们的大小了,但是,该怎么表示呢?

请大家翻开书43页,点子图下边就是比较他们的大小,自己填一填!(将其板书到黑板上,全班集体订正!)刚才大家都变现的非常好,为了表扬大家,咱们来听一首儿歌吧!(课中休息)

6、辨一辨,区分基数和序数含义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的很好,希望大家接下来表现的更棒!有信心吗? 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几只小猫到河边去钓鱼,瞧!这就是他们一天的收获

(1)课件出示金鱼图。

翻开书43页,数一数,每一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金鱼啊? 数清楚了吗?数清楚了的小朋友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数清楚的小朋友老师提几个问题考考你,敢不敢应战? 好,大家请看

a.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第7瓶友几条金鱼? c.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

这几个问题都在书上第43页,动手填一填。(2)学生完成后,让他们同桌议一议。(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

a:请一名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b: 请一名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c: 请一名学生上台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用课件展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数有两层含义: ①用来表示数量,几;②用来表示次序,第几。a:第6瓶,这个6代表的是——次序:第几 c:有6条金鱼,这个6代表的是——数量:几(4)活动加深认识: 大家明白了吗?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那我就请你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我请7名小朋友到讲台上边来。口令:立正、稍息

1、从左向右报数

2、请第7名小朋友出列

3、从左数,6名小朋友向后转

(台下的学生对他们的动作进行判断;也可以请学生来当“教官”;时间允许可以再请一个小组;)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全班参与到游戏中来。最终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6和7基数和序数意义的认识。

7、写一写,掌握字形结构

(1)课件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强调起笔、运笔及收笔。)学生书空。

(2)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三.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1、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好,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智慧树上刚又结了两个绿绿的果子,大家猜猜这两个绿果子的后面写了什么数?(6和7)教师把绿苹果卡片翻过来,展示给大家看。

2、关于6和7,你们学会了吗?

3、你能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或感受吗?

第五篇:6 、7、8教案

梦圆飞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按自然段读课文。(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3)教师给予解答。(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hx$(M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由课题入手,初步把握“孪生兄弟”的含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上问题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不理解的字词同桌相互质疑。(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段(1):“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存在。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的原因。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小结

四、指导生字

1.观察生字,分析字形。2,描红。临写。

3、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的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有什么相似之处与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

3.齐读第3 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想。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讲课文,找出原因。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是,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来不得一丝马虎。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作业

选用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

生命存在(谜)

8.神奇的克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克隆技术。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

8。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诱人前景

下载6、7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6、7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课题:(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P45~46)教材分析:1、6和7的加减法是在学好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动脑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课本中有......

    6和7的认识教案(精选合集)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

    6、7的认识教案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42页6和7的数数和认数以及序数和书写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

    教案6和7的认识

    《认识6和7》教学设计 ——执教者:田晶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

    6和7的认识教案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

    《6和7的认识》教案

    《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师杨菊 2011年10月11日《6和7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 杨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

    6和7的认识教案

    课题: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42-43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 2.知道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7......

    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九第5、8、10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