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7的减法教案
6、7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运用减法的含义,熟练6和7的减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被减数是6和7的减法。难点
进一步巩固、运用减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复习6和7的分与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会了5以内的加法和5以内的减法了,大家也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了,6和7减几的减法会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探索新知
1、打开课件,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上是什么啊?同学回答。
2、你能从中找到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3、根据图片能写出什么样的算式?
4、说出各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各个算式的意义? 巩固练习看图列式。
一图两式,引导学生明白从总数里去掉左边或右边的。看图填空。
巩固7的加法,练习7的减法。找朋友。
引导学生完成6和7减法的运算,并且锻炼学生运用学习工具(直尺)的能力。减法运算。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看图列式。运用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板书设计 6、7的减法
还剩几只小狗? 6 – 1 = 5(只)-2 = 4(只)
– 1 = 6(只)看图可以写怎样的两个算式啊?7 – 3 = 4(个)– 4 = 3(个)
第二篇: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6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6的认识(小学一年级)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计算能力好,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好。3.教学内容分析
6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1~5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法上要有所创新,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节课采用迁移法、以旧引新.通过看图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完成新课任务.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数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6,知道6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能区分6个和第6个的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2、通过数和分的实践活动,掌握6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教育。5.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6的含义,掌握6的组成。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1下载:依次出现从0到5六个数字娃娃。
师:比一比,这几个数谁最大,谁最小?
老师演示课件:数字娃娃的对话。
师:在我们认识过的数字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数,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
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指导探索:
1、认识6的含义
(1)投影出示图片1:27页的主题图。
学生叙述图意。
(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数数的基础上说出图意,同时对学生进行爱集体、爱劳动的教育。)
师:6可以表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6还有什么用途呢?请你结合生活实例说一说。
(引导学生用6的基数含义或序数含义说一句话。)
(2)投影出示图片2:小棒摆成的六边形。
教师带学生数六边形是由几根小棒摆成的,然后让学生摆出这个图形。
2、比较大小,了解数序
(1)教师演示:先拨5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学生完整的说出拨珠过程。
问:现在再拨去1颗珠子,还剩几颗珠子?
5添上1是几?6去掉1是几?
(2)出示27页的直尺图:有7个刻度,但不标明数字。
问:尺子左端的刻度是几?表示什么?
0刻度后面呢?„„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尺子上的刻度:0 1 2 3 4 5
问:5的后面是几?为什么5的后面是6?
让学生从0数到6,再从6数到0。
问:刚才是怎么数的?和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3)分别出示27页的点子图。
问:比较5和6的大小,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用“<”?
板书:5<6
问:由5<6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6>5 3、教学6的组成
(1)学具操作:将6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3)各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出6的组成。
游戏:师生拍手组成6,对口令。4、区分基数和序数
投影出示图片3:28页的蝌蚪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数数、回答、填空。
从左数第6瓶有几只蝌蚪?
有6只蝌蚪的是第几瓶? 5、指导写6
出示课件2。学生观察后练习写6,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8.课堂练习30页的第2题。
老师讲明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9.作业安排 30页的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摆学具,然后再填空。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 11. 自我问答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特征,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改变了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
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说:6可以分成1和5,2 和4,3和3。让学生在兴趣昂然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伴随着动口,动脑,不仅轻松地认识了6,而且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一、设计思想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同时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这一内容的教学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对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简单地把总复习里的题目做完就算,而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更新整理过程。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去。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全面激活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已激活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在头脑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将重新组织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于新的情境,并在这种情境中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在加法表的复习中,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法,然后让学生观察乱七八糟的加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再把加法表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在复习减法表时,因为学生已有加法表的经验,所以先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然后让学生思考,补充完整。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整理和复习内容是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数学知识,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包括在第三单元学习的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在知识的理事中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了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作为学生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再现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前面已经学过。这节课对它重新学习,并不是对前面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2、数学思考:通过分类整理、观察比较等活动,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探索发现加法表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4、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教学难点:主动探究,发现加法表减法表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得主动、有效。
七、课前准备:小兔头饰、实物投影、信件
八、教学过程
(一)谈论引入,提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复习课,大家高兴吗?(高兴)老师也很高兴,我们共同努力上好这节课,好吗?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而且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只是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伙伴,从而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权利,老师的作用只是提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活动。】
(二)联系实际,巧设情境
1、复习序数:
(投影出示第78页上的主题图“坐电梯”)
放学了,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电梯口说些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七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做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绿、小蓝、小红分别住几楼吗?(小蓝住6层,小红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了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告诉对方,好不好?(学生活动,并请两三个同桌上台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三)主动探究,寻找规律
1、加法表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个“小小邮递员”的游戏。
谁来当邮递员呢?(请一生戴头饰,背邮包当邮递员)今天,小兔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兔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件,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觉?(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怎么排列比较好?(按一定的顺序。)(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这是小朋友们自己整理出的10以内数的加法表,仔细观察,说一说,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找规律放手让学生找,充分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
2、减法表
(实物投影课本第79页减法表,把部分减法盖起来)(1)补充表格
表中写出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确定的排列顺序把其余的减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分组边讨论边完成填表的任务。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了加法表的经验,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广泛参与,为各层次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表述自己见解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2)寻找规律 请大家根据刚才填写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了哪些排列规律。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方法并提高口算准确率和速度。】(3)熟练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分组活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另外的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口算。
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教师出示10以内的加法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投影出示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熊猫图),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1)图里画的是什么?
(2)左边有几只?右边还有几只?(3)说说图意。
(4)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算?
先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的。
3、投影出求课本第79页的情境图(买书包),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教师以“放”入手,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区别两幅情境图中问号的不同作用,扫清思维定式的障碍。】
(五)拓展思维,课堂小结。
1、填空:□=4 ○=5 △=3
□+△=()()+()=8()+()=9
2、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九、板书设计: 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8 7 10 9 9 6 / / / / / / 3 □ □ 5 2 □ □ 6 4 □ □ □
十、作业设计:作业本第37页 附录:教师用书,课件
自我问答或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几乎是零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会倾听,他们是自己说自己的,只有争抢着说,似乎谁说的声音大,谁就做得好,没有听的更谈不上分享。
(2)在小组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争着当组长,抢学具,抢到以后也是只顾着自己操作,根本不再听老师的操作要求。
(3)在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总是优生发言的机会多,其他学生几乎成了旁听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学生情绪低落,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这样更易于造成学生各方面的“两极分化”。
第三篇: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案
《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教案
一、复习铺垫: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挑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校园的一角孩子们正在观赏金鱼。问题:
1.根据图意,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2.谁来说说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3.你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吗?
2、反馈13-6=的算法(1)独立完成
(2)讨论交流:你能听懂或读懂同学的想法吗?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写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3)总结方法:
板书: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连减法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
问题:(1)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2)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3、算一算,有发现
4、找规律,算得快。
机动:问题:(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你想怎样解答?(4)你是怎么算的?
(5)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5、拓展题:
问题:(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第四篇:6减法 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减法》教案设计
陈家渡小学
王晓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标: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进行减法计算,会用所学的5以内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去的意义,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复习加法:2+1=3(个)
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二)运用减法算式的模型自主探究。1.出示教材26页情境图。
(1)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引导学生汇报:小丑手中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3个。
(3)提问。①“飞走了”是什么意思? ②你会用减法算式表示 吗? ③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组交流后汇报。(板书:4-1=3)(5)让学生根据主题图编故事,并提出问题。
(6)小结: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第一点是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是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个气球,飞走几个就是减几;第三点是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
2.出示教材27页情境图。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有5只小松鼠在树上玩耍,跑了3只。①让学生叙述并试着提出问题。②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小松鼠”的问题。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3=? ④质疑:5减3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①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②小组交流,探 讨多种算法。(出示课堂活动卡)③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明确了减法的含义的基础上,感知减法算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通过看图摆小棒等不同形式的训练,既突出了教 学重点,体现了练习坡度,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有利于巩固新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应用拓展
1.教材26页“做一做”,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1)看图说图意:原来有5把铁楸,农民伯伯拿走了一把,还剩几把。
(2)要求还剩下几把,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如何列式?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2.教材26页“做一做”图2和图3。
(1)看图,说说图意。(2)写出一道减法算式。
3.教材27页“做一做”1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通过练一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算式的理解,并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28页3、4题。
六、板书设计
减 法
① 倒着数:5、4、3、(2、1)。
②利用数的分成计算:5能分成2和3,所以5-3=2。③想加算减:因为2+3=5,所以5-3=2。
第五篇:6、7教案
《
6、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数学信息。
2、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课前准备:
蝴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游戏引入。
师:咱们已经学习了5的加减法,现在玩个小游戏好吗?
生: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合:4+1=5。……
二、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同学们请看图片。(放风筝)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知道图上有大树、小树、男孩、女孩、风筝及形状、状态、小朋友的神态、服饰等。发现它们的个数,如:大树有几棵,男孩有几个等。
2、提问: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说明理由。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棵大树?空中还剩几只风筝?
列式:5+1=6 1+5=6等并说明理由。
在游戏中复习5的加减法,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三、看图计算:
师分别出示教材的直观图,师边出示边提问:
1、一共有几只蝴蝶?怎样列式?
2、总共6只,去掉4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总共6只,去掉2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
四、综合运用。
1、出示辣椒图,引导学生自己看图提问题,列式计算。
2、一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