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

第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以“情”为切入点,通过“寄情酒更浓、触景情更深、事世难料情难舍”层层推进的诵读 来帮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书写“陵”字。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阶梯引领,逐层悟情。1.晓诗音。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学情调查:哪些同学课前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借助注释把它读正确。

学生自由读诗。(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预设:(1)读准多音字“舍”“朝”“更”。(2)题目的正确朗读是教学的难点,可引导学生在弄懂题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确朗读。齐读古诗,检测学习效果。2.明诗意。(1)我们学古诗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板书:知诗音)还要-----(板书:明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朗读品悟;了解诗人;串词连句法;读诗文、想画面,结合注解。(3)同桌之间试着来说说《送元二使安西》这首

诗的意思预设:“浥”“更尽”“新”的理解。3.悟诗情。(1)寄情酒更浓。过渡:通过你的讲解,一幅朋友送别图在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元二与王维到底是怎样的一对朋友呢?再次默读古诗,想一想,: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抓“劝” “更” “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触景情更深。过渡: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透过窗子,向外望去,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师:配乐读诗)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离别的伤感?预设: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3)世事难料情难舍。过渡: 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车马已经备好,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时间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吗,安西呀,你能离我近一些吗?这可能吗?安西有多远?预设: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

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1)读准音。(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王维借雨、柳、酒抒发了对元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又有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呢?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理解“孤帆” “尽” “唯” 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3.今天我们共渡了四十分钟,马老师马上就要离开你们,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样送呢?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悟诗情 目 酒 明诗意 情 知诗音 课堂实录 由于本课堂实录属于现场记录,不准确或不完整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原谅。课前谈话:能用武汉话介绍一下武汉吗?能用古语说一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吗?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在读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生自读古诗。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谁能读得比他好?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读得怎么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生再读。师:诗里有许多多音字,你怎么提醒大家? 生:朝,早晨的时候读zhao,在指示方向的时候,读chao。师:对。生:舍。师:什么意思? 生:酒店。师:能像这两位同学这样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吗? 生齐读。师:我们刚才知道古诗的正确读音,但仅仅知道读音行不行?还要明白什么?以往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1:问老师。生2:看注释。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两首古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自己思考一下,还不能解决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生读。师:谁来讲讲古诗的意思?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就是……,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吗? 生:看注释。师:后面两句谁来说? 生:后面两句是写他们…… 师:你说得很好,请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师:看来,想象是理解古诗的好办法。你能再读一读这首古诗吗?其

他同学听她读,注意想象画面,看看自己能感受到什么? 一生读。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仿佛看到王维一杯又一杯地喝酒,我感觉他们是很好的朋友。生: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友情很深。师:大家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厚? 生:我从“劝”字能够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谊。师:如果让你读,你怎么读? 生读。生:我还从第一句中的朝雨中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雨水就像是王维的眼泪。师:你怎么读? 生读。师:今天,劝君更尽一杯酒,又是怎样的一杯的酒啊!读书我们劝慰的语气? 生读。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挽留的酒。师:读出挽留的语气。生读。师:可是此时,分别就在眼前。过去的安西有多远,看地图,老师讲安西的位置。有三千多里,当时的交通工具要走大半年,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答。师:想到朋友就要远去边关…… 那就读出来吧!生再读。(播放图片(杨柳依依)、音乐。)师:这难舍难分的情…… 是什么又勾起了他们的伤感? 生:是窗外的小雨。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答。师:就在分别的今天,尽管是那青青的杨柳,却留不住朋友的脚步。把书端起来,让我们再次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情谊吧!生再读。师:我们通过对诗意的领会,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感情。让我们试着背诵古诗,好吗? 生齐背古诗。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就写在咱们武汉的长江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孟”、“鹤”、“陵”的写法。师:刚才我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从知音、明意到悟情,学习的道路我们已经共同铺就。你想达到哪个高度?(悟情)武汉的孩子真了不起,那就利

用我们刚才的方法自学古诗。注意圈画出生字词,用你的笔的诗旁写下你的感受。生自学,教师巡导。师:学完了你就坐正。谁成功地站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生举手。师:你来读一读。生读。师:读得怎么样? 师:很好,谁能读得像他这么好?(许多学生举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师:真好。谁已经迈上了第二个台阶,说说古诗的意思? 师:谁还没有发过言?来,请你。一生说意思。师:说得真好。谁还会说? 另一生再说诗意。师:谁能帮帮她,什么叫孤帆? 生:孤帆有两层意思……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生:天际流。师:谁能理解。生:就是水天相接的地方。师:还有哪个词不理解? 生:唯见。生:唯见就是只见的意思。生:广陵是什么意思? 生:广陵是一个地名。生:远影。生:远影就是远远的影子。师:对比我们刚才学习的两首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关送别的诗。生:都是唐代诗人写的。师:还发现什么? 师:古诗的作者都是送行,而且都有一个尽字。在第一首诗中是消失的意思;在第二首诗中是喝完的意思。师:你真了不起,叫什么名字?(生答)很了不起,你已经能够领会古诗的感情。生: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好朋友。师:第一首诗作者是以酒相送,那李白送孟浩然是以什么相送? 生:目光相送。师:送了多久? 师:一个看字,……我们能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深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师:读得真好。回头再望黄鹤楼,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还是那么美吗? 生:不美。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友人已经走了,再美的景色有什么用呢? 师:说得好。把书端起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

一读。生读。师:回顾我们刚刚学习的两首古诗,无论是……、还是…… 但他们有一点的相同的—— 生齐:难舍难分的情谊。师:正是有情,这首诗才会代代传诵。四十分钟是短暂的,你们想怎样送老师? 生1:我这里有杯酒,祝我们和马老师的友情天长地久。生2:我想以画相送…… 生3:我想以诗相送——微笑着来,正如您微笑着去…… …… 齐唱长亭外。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中的一首古诗。通过描绘李白送好朋友孟浩然去广陵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友人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的“孟、帆、唯”3个生字的读音,掌握字型。

2、朗读诗句,背诵诗句,默写诗句。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理解后两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等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介绍李白

1、同学们,在这首离别的歌声中,你能回想起我们学过哪首送别的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一下?

2、师问: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李白)(每人用一句话介绍李白)

3、展示课件,归纳介绍李白。

二、故事引入,介绍写作背景,板书课题。

1、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题。

①全班齐读课题。

②展示黄鹤楼图片,资料,介绍黄鹤楼。

③师问:这里的“之”怎样理解?谁来试着说一说?(之:往、去)

④师导:题目说的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诗人送别朋友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吗?让我们赶快到诗中寻找答案吧!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l、初读诗句,把字音读正确。(指名读2个)

2、再读诗句,感悟读诗节奏,用铅笔画出节奏符号。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指名读)

4、展示课件,反馈学生画节奏的情况。

5、请看大屏,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

6、听了老师朗读,你们肯定也想把韵律美读出来,那么全班齐读一遍。

四、品诗句,明诗意。

(一)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理解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2、谈话;同学们,要读懂诗句,首先得“明诗意”,大家肯定有好经验。那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3、请喜欢读第一、二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①谈话:李白与孟浩然是什么关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②指名说诗意。

教师适当点拨如下:

a、西辞:从西边离开。(展示地理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孟浩然由西向东顺流而下)

b、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象浮动的烟雾。(指导想象鲜花盛开的景象)

C、谈话:这两行诗分别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所以前两行诗是叙事。请用重点符号勾画出关键词。(“黄鹤楼”、“三月”)

④齐读第一、二行诗句。

过渡: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三月送别朋友,诗人是怎样的心情?

3、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①请喜欢读第三、四行诗的同学起立朗读。

②谁愿意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相机指导如下:

a、孤帆:一只孤独的帆船或一片孤独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这里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

b、唯:唯独,只。(也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担忧)

c、天际:天边,天水之间。

③自由朗读全诗,同桌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④指名汇报说诗意。

⑤全班齐读全诗。

五、朗读诗句,体会诗情。

l、谈话:刚才我们理解了诗意,老朋友孟浩然要远去他方,诗人李白送别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依依惜别,难舍难分,情深意长„„)

2、提问:谁愿意把这两行诗读出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提问:在这两行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无限眷恋和牵挂呢?(“孤帆”、“唯见”)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的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5、师导:这两行诗借景抒情,体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情意

比江水更深,比江还长,应该读得怎样?(舒缓而情深意长)

6、请男生来试一试。(读后,女生评,师评)

7、请女生再来读一读。(读后,男生评,师评)

8、齐读。

六、扩展延伸。

l、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

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

七、总结,诵读。(课件回放)

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九、你送别过亲人或朋友吗?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板书:

黄————————————扬

鹤————————————

楼————————————州

依依惜别

第三篇: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2、理解句子中字、词的意思。

3、会背诵、默写课文。

4、体会诗人爱友、爱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本诗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介绍孟浩然。

2、解题。(之:到广陵:江苏扬州)

二、范读全诗。

三、自学诗歌。

1、按字、词、句、读、背的顺序学诗。

2、认真读注解,想想诗句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范讲第一句。

“故人”、“西辞”什么意思?

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学生读第2句。试着说说第2句的意思。

再把1、2两句连起来说一说。这两句写了什么?

小结:这两句写送别之事。

3、学习3、4句。

(1)自读诗句,看注解,试说意思。

(2)指名生说,教师点拨。

小结:这两句写送别之景。

(3)想象:这两句诗写了怎样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4)面对这幅情景,作者会怎样想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

五、背诵全诗并默写。

六、课堂作业。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

最新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二、读通诗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学生朗读)(生齐读)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设疑自探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会问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板书:谁送谁?为什么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样送?)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把答案找出来了,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板书:理解诗意)。读的时候可以看插图,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看谁先读明白。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黄鹤楼在哪里?

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板画长江)

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所以诗人说

2017.3.1 最新版

“故人——”

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他们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灯光下„„。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汇报)

饮酒作诗,作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孩子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是用心在读。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引读“故人西辞---”)

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引读“故人西辞---”)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白又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呢?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理解“尽”)

李白看着老朋友的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

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可是李白目送着朋友挂帆远行,连影子都消失了还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让我们再次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吧。(播放课件:送别)

师:多么动人的送别场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来,同学们,把声音沉下去,再读读这两句诗,认真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指名读,分组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四、体验诗情

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的黄鹤楼之别写了一首诗(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学2017.3.1 最新版

习古诗的四步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写了他目送朋友远去,借长江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回去以后,请你们搜集一些送别诗,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吗?

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习,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六、作业

搜集送别诗,认真地读,仔细地体会。

2017.3.1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会写会认本课生字5个。

2、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教学方法与手法 师:范读,讲解法、引导法 生:看、思、读、议相结合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及以前学过的作者古诗。

3、学生熟读古诗。

课前检查 学生出示预习结果

1、李白简介。

2、出示卡片生读。

3、学生汇报李白的诗。课堂展示

一、解题,导入新课、质疑

1、教师以讲故事——铁杵磨成针,来让学生理解李白是一位有毅力又恒心的人,从而他写出了很多名诗。

2、教师出示李白资料图片。(师:今天老师把这位著名的诗人请到我们教室来,和大家交朋友)

3、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朋友的一首新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4、解题(重点字送、之。地点、人物)

5、质疑(通过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

6、带着质疑读古诗。

7、学生自主来解答质疑。(那么他们的解答到底好不好,我们一起深入的学习)

二、领会诗句大意

1、教师出示插图。

2、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图,从图中知道了那些消息?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引导观察插图(人物、事件、时间、有哪些景物)

5、出示古诗(图片)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来说古诗表达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再读古诗来理解诗中的重点字和词的理解。(板书)

3、学生小组合作归纳本诗的诗意。

4、个人竞赛形式来阐述自己对本首诗的理解。

5、师生共同归纳诗意。

6、指导学生在写作手法上的理解。(叙事抒情)

四、再读全诗,情感升华

1、本首古诗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朋友送别)

2、通过学习理解到两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深厚)

四、拓展练习

1、学生叙述在自己生活中关于送别的事件。

2、学生叙述送别时心里是什么感受?

3、用简短的话把送别时的所想所感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五、课堂检测

1、根据情景插图背诵古诗。(生在插图前指图背诵)

2、听写本课生字。

六、课堂作业 小练习册第20课。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送广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2016-06-19 来源:易公教育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一、教材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如何让学生能够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送孟浩然......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

    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

    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送孟浩然之广陵》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