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出爱的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题名称:
习作要求:
写出爱的故事
我们身边那许许多多关于爱的故事,每天都感动着我们。如同学之间的友爱,师生之间的关爱,父母与长辈对你的疼爱等。请你以“爱”为话题选择一两件事,将我们带入爱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感受爱的甜蜜。注意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教学目标与分析:
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训练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使他们有话可说;
2、写作方法的指导。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共20人,男生12人,女生8人。这些农村小学生虽有学习的热情,但由于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的约束,适合孩子的习作话题太少了,写作素材挖掘不出来,往往产生惧怕习作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已是我们农村教师任重道远的首要任务。教学设想:
1、创设诗意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爱的甜蜜。
2、运用范文,指导学生把事情过程中最感人的地方写细致、具体;努力让学生在评讲中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习作热情。
3、学习“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1、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词、诗句等。
2、收集给亲人、给他人、给社会或他人给自己关爱的感人事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齐唱《爱的奉献》。
师:这样的歌词,让你有什么感受?
(生: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今天,我们就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习作。{板书:爱}
3、出示习作要求。全班齐读。
问:你觉得在具体写作中主要可以从几方面来写? {板书}
伙伴之间
关爱和帮助
师生之间
关爱
父母、长辈与对孩子的疼爱
自己或社会给他人的爱
„„(掌声鼓励)
二、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大家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被一个个人间亲情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永远的歌声》中,“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不怕山里有狼,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令人钦佩;《秋天的怀念》中,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催人泪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亲、母亲对巴迪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竟影响了巴迪的一生;十二岁的鲁本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母亲准备礼物的故事,给人无穷的力量。
而在生活中与你接触最多的,最关心你的人是谁?父母!老师!他们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你,却从不奢望得到什么回报,只要你每天不断地进步,生活得健康、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如果你们能用心体会你的父母、老师平时为你所做出的付出,你很快就能写出好文章。
三、由诗境、图及己,全班交流
1、你能说说你心中的母爱、父爱、师爱是怎样的吗? [出示]:
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长成长。
母爱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
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的光芒。
父爱如酒,甘洌而醇香。
父爱如山,深沉厚重。
师爱是指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师爱是一把通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
2、你身边的“爱”是个什么样?能像这样说说吗?
例:母爱是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母爱是温暖的春风,唤醒着我们的理想种子。
师爱是一首首深情的歌,唱响了我们的未来。
师爱是一场场春雨,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
爱是人生的蜜糖。(掌声鼓励)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出示图片)这些图片加上这如诗的语言,让你回忆起哪些美好的事?想一想,再讲给同学们听。(师提示:可运用诗意的语言开头。)看图、讨论、小练笔、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再选取代表交流)
生:师爱是一场场春雨,浇灌着我们这些花朵。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头疼得厉害,老师发现了„„
生:母爱是一股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次,下着大雨,我焦急地等待妈妈送雨伞给我„„
生:父爱如山,深沉厚重。一次,我取得好成绩,就得意扬扬起来。回到家,爸爸严厉地批评我„„
„„(生掌声鼓励)(师运用表扬语)
师:你们爱的故事是那么得甜蜜。老师也讲讲他人送爱心的事。(师口述《爱,飞向四川》)
四、由范文感悟。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从而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例如:[小黑板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可以从几方面刻画人物,把事情写具体。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掌声鼓励
2、让生范读《爱无处不在》,全班同学进行评析,学习写法。(意图: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因此,先佳作欣赏,拓展视野。从文章审题、结构、布局等各个方面去评,并每次选择一个角度作为重点又作为欣赏内容。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写作时有所借鉴。)
五、开头、结尾的写法指导
你们听说过“凤头猪肚豹尾”这一说法吗?它比喻写作中开头、中间、结尾写法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把“猪肚”准备好了,那么,“凤头、豹尾”怎么准备呢?老师教你们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的写法。我们首先围绕材料、明确中心,拟好题目。再从开头、结尾写法上探讨。
1、板书:开门见山
如果题目是《母爱》之类的题目,我们可以用诗意一样的语言开头;我们都知道这次习作以“爱”为话题,那么,我们可直接点题。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导语怎么说的?(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其中,我就说说母爱吧!
2、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品读《永远的歌声》片段,领会写法。
小黑板出示:(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唯有她那歌声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板书:首尾呼应
例如:写作中心是歌颂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那么,开头、结尾都可以用诗意一样的语言。
如:开头(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犹如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结尾(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啊!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同学们,只要我们博览群书,就能下笔如有神了。第二课时
一、再次审题 齐读习作要求,强调注意的问题。
(意图:因为习作审题立意很重要,这个环节如果没有把握好,就会全盘皆输。本人目的是教会学生每次习作都要审好题,细心谨慎!)
二、习作过程
爱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让我们把它写下来,成为埋藏在我们心中永久的记忆吧!
三、形成初稿,自读自修。
同学们,真正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怎样修改呢?先轻轻地慢慢地读给自己的耳朵听。你的耳朵最厉害了,能灵敏地感觉到哪句话不通顺,那个词用得不恰当,请你用心地改正过来。你可要慢慢读,仔细听啊!
四、赏评佳作,升华完善。
1、围绕几个方面互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号?
2、共赏形式:拿出笔,在文章中写出你的疑问或者你的看法?把心中的话写在文章旁边,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不拘形式地表达。
3、每小组评选出最佳小作者,在全班进行作品展示,集体评价。
《爱的故事》习作教学随笔
这次的习作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训练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是,这些农村小学生虽有学习的热情,但由于学习条件、生活环境的约束,适合孩子的习作话题太少了,写作素材挖掘不出来,往往产生惧怕习作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已是我们农村教师任重道远的首要任务。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使他们有话可说?且能表达的顺畅呢?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现对自己本次教学设计评析如下:
一、诗意引领,格调清新。
基于上述考虑,这节课便在音乐、回顾课文及图片中开始,目的是渲染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接着,以诗歌一样的语言——“母爱是……”“师爱是……”引导学生描述爱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从感情上被打动,产生对生活中有关爱的情节的回想,并有了表达的欲望。我借此出示一些诗意一般的语言,并追问:你身边的“爱”是个什么样?能像这样说说吗?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维已被激活,心中积蓄的感情已经充盈。所谓“情动而辞发”跃跃欲试的学生需要的是写作方法上的明确而又具体的引导,也需要对习作素材进一步思考和提升。教师适时地请一名学生朗读《爱无处不在》,让学生们在倾听中感悟文章的写法。
二、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不可能一朝一夕的。所以,我充分利用第三单元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每学完一课,都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结果发现,这次习作学生们乐学而且得心应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彩图、范文及找寻读写结合的原则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的。而且,我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汇。如(课前准备:积累以“爱”为话题的名言警句、歌词、诗句等)
三、例文引领,语言提升。
学生在一次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追求规范准确的语言,并在语言的迁移应用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例文的应用,是对学生书面语言的再次示范。因为是刚学过的课文,此时学生再读,体会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事情写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和熏陶。
四、注重开头、结尾的写法指导
大家都听说过“凤头猪肚豹尾”这一说法,它比喻开头、中间、结尾写法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再次品读《永远的歌声》片段,领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这次习作的时间是两堂课,所以,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审题;完成初稿后自读自修;最后,赏评佳作,完善习作。
结果,这次习作教学效果不错!大部分同学都能把习作完成的很好。
《爱的故事》习作教学反思
在作文教学时,要结合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好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参与互评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互动。特别是要遵循作文教学的“从说到写原则”和“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作文实践活动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目前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的。他们把练习作文当做是一种任务,作文一交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很少去思考和总结一次次作文的得失。因此,教师有必要把“为什么要作文”这一话题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这次习作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缺乏良好的铺垫,为了急于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给足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
六年级上册 作文教学设计
硁下小学
彭惠情
2014-10-9
《爱的故事》习作教学反思
硁下小学
彭惠情
2014-10-9
《爱的故事》习作教学随笔
彭惠情
硁下小学
2014年10月9日
也谈“词语教学”的魅力
读了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老师的《“词语教学”的魅力》后,对于李老师举出的一些词语教学的案例及看法,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也谈谈“词语教学”的魅力,与各位同仁一起思考并商榷。
我们知道,情感是儿童学习的能力,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词语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一种动力。有这样一个精彩的例子,一位小学中年级的语文老师仅仅用十分钟的生词教学,使一个曾经不喜欢语文的孩子,从此爱上了文学。这十分钟的教学是怎样激发孩子兴趣的呢?
师:(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射”字)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
生:(齐答)射(shâ)。师:(摇头)这字不念(shâ)。生:(惊异,还能读别的音吗)
师:(在“射”的两部分中间划了条虚线)你们看,一寸的身子,这个人怎么样? 生:矮(ǎi)
师:对!这个字念(ǎi)。生:(惊异,情趣倍增。)
师:(又在“矮“字的两部分中间划了条虚线)“矢”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 生:射(shâ)。(兴奋极了,感到汉字真有意思。)
虽然这位教师的生词教法值得商榷,但这样短暂的教法,抓住汉字自身的魅力,使这个孩子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变成了终身的志趣。
扎实的语言训练要讲究科学性,它不是时间加汗水的蛮干。最关键的是,训练要突出时代特色,要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上,在发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敏感上,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感上下工夫,就应专注于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要感悟语言的精妙,就必须从感悟词语的魅力入手。
下面,是我上《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抓住“瘫痪”和“憔悴”这两个生字词,让学生从字形体会词义,进而由词义体会文意。请看: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怎么写成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每个词中的两个字部首都是一样的。“瘫痪”都是病字旁,“憔悴”都是竖心旁。
师:还有补充吗?
生:“瘫痪”会给身体带来不便,所以里面是个“难”。因为焦急就会憔悴,所以“焦”加个竖心旁就是憔悴的“憔”。
师:真是个善于发现、善于联想的孩子。“瘫”字是病字旁加了一个“难”字,是哪个“难”?
生:困难的“难”。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艰难。师:很好,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除了“nán”,还读什么?
生:nàn,灾难的“难“。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生:灾难!
师:同学们,你们看,“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憔悴’是说文中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急在心上,疼在心上啊!
在这个教学片断了,我不仅仅是在教生词,我分明又在引领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又在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生活何其艰难”,“何尝不是一场灾难”,我又分明让学生在对话中把握了运用之妙。悄然中,我是把对词语的训练与课文内容的理解处理得水乳交融。我想: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之中,又能够切实体察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是所谓的“词语教学”的魅力吗?
正如李老师说过:词语就像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握住了这把钥匙,就可以走进文字的大门,进入无限广阔的语言空间。词语教学有无穷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也谈“词语教学”的魅力
彭惠情
硁下小学
第二篇:作文教学设计——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设计——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让学生掌握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病例分析、范例赏析和片段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性。(2)让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认识到作真文,做真人的意义。教学重点:片段训练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设想:出示范例——进行分析——得出方法——实战运用——掌握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人和事,能获得不少感受和体验,它们就如天上的繁星,闪烁在记忆的脑海里。而总有些让你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往事沉淀在心灵深处无法抹去,使你产生写作的冲动,你想写好它吗?
今天我们上一堂作文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老师想卖个关子,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找答案。高晓声《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歌个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得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做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个有权的人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主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学生听后作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真情实感。
二、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一)通过对病例文进行分析,得出方法一
1、病例文《上学路上》:
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罗盛教、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是活着的赖宁!”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2、设置问题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件?大家认为事件真实吗?它假在那里?为什么作者不能把作文写真实?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实体验
(二)通过对优秀范文的分析得出方法二
1、优秀范文片段:
(1)我匆匆吃完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是怕我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句“带的午饭要吃掉”就帮我打开了门。我穿鞋时,妈妈在一旁站着,总想着帮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那把小伞撑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见我鞋带还没系完,索性就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妈妈有些胖,看得出她蹲得很吃力,就那么一会儿功夫,脸上就冒出了汗珠。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 2
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解开了,他高兴。
2、设置问题
这些优秀片段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这些片段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细节描写
4、课堂片段训练题。续写训练:
一道数学题做了四五遍仍没有做出来,这时候„„
(教师示范:„„爸爸走进来,看到我仍然空白的练习本,眉头紧锁起来,手已捏成一个拳头。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三)通过对课文精美语句的分析得出方法三
1、课文精美语句: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张之路《羚羊木雕》
(3)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2、设置问题
这些精美语句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这些语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环境渲染
4、课堂片段训练题。续写训练:
一道数学题做了四五遍仍没有做出来,这时候„„
(教师示范:„„我望向窗外,已是深秋了,梧桐叶枯黄地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
(四)通过对学生习作精美语句的分析得出方法四
1、学生精美语句:
(1)看着父亲劳累的身影,我的心猛然一惊,我还能浑浑噩噩下去吗,我不该让他少操一些心吗?我多希望长大,变成一只羽毛丰满的五彩小鸟飞向未来世界,背后是父亲的欣慰与赞赏。
(2)放假了,寝室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我却高兴不起来。谁不想回家呢?可是家中无人陪我嬉戏,无人与我谈心,更无人和我探究问题,有的只是无限寂寞。我不想回家。(3)什么?是做错的,我的心像被砸中的玻璃瓶,立刻碎了„..我很想把真相(4)试卷发下来了,118分,心里真高兴。随即发现老师给我改错了一个题目,该不该向老师说明呢?我犹豫了,如果不说,就是对自己撒谎;如果说了,我的2、设置问题
这些精美语句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这些语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心理刻画
4、课堂片段训练题。续写训练:
一道数学题做了四五遍仍没有做出来,这时候„„
三、老师寄语:
1.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3.参考课文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4.学习同龄人优秀的范文,兼顾谋篇布局,但不可以抄袭。
四、总结
同学们,其实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还有许多,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借鉴,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希望你们把今天所学运用到你们以后的写作中,用你们的真情实意打动我,老师期待着。
五、写作训练
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首先从病例文的分析入手。为了让学生对这几种方法易于接受,在寻找范例时,都采用了学生所熟知的名篇或课文内的句子,还有些是学生自己习作中的句子。通过对这些范例的分析,使原本生疏的方法技巧在学生心目中变得熟悉亲近起来,每一方法技巧的掌握,都伴有片断写作训练题,都是同一题目,设计目的在于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干扰学生思绪,从而有效地掌握本堂课的内容。说出来,可是这几个字犹如几块石头,梗在我的喉咙,怎么也吐不出来。
高分的荣耀„„哎真难啊!
第三篇:《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写出人物精神
备课人陈思雨 审核人 刘荣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精神。
2、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
3、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二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三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
(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总结全文,点题照应)(点题)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技法点拨
1、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邓稼先》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苦读写作《唐诗杂论》;
李公朴遇害后大无畏的参 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 加群众大会。
《回忆鲁迅先生 》 典型事例人物精神
关心帮助青年。生活平凡随意、踢鬼、谈鬼。为人宽厚仁爱,带病坚持工作。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2、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事情生动,主题更明确
我们知道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态描写等。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刻画出闻一多参加游行时的外貌特点,令人感受他的大无畏精神。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再如本文中,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通过他头发凌乱、书桌上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众物腾怨”等细节来表现的。再如《回忆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对鲁迅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的细腻描述,展现一个伟大人物的平凡生活,让人看到了更富人情味、更加真实的鲁迅先生。
3、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
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凸显人物的精神的作用。如《邓稼先》一文,将邓稼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鲜明的表现邓稼先忠厚朴实的气质和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品质。
4、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就深刻而准确的点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格。又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也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些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了升华的作用。不妨细细揣摩,写作时尝试模仿。
三、写作实践
课本写作实践三
四、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写出人物精神
选择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精神
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备课组
第四篇: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设计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让学生掌握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病例分析、范例赏析和片段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写真情实感的重要性。②认识写真文、做真人的意义。教学重点:片段训练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设想:出示范例——分析——得出方法——实战演习——掌握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一)病例文分析,得出方法一
1.多媒体出示病例文《发生在校园里的事》: 2.设置问题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大家认为这件事真实吗?它假在哪里?为什么作者不能把作文写得真实些?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实体验
(二)分析优秀范文,得出方法二 1.多媒体出示优秀范文片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设置问题
优秀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片段采用了什么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细节描写 4.课堂片段训练 续写训练:
做语文作业时我的写得歪歪扭扭,这时候„„
(教师示范:„„爸爸走进来,看到我写的字,眉头紧奏,攥紧拳头,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
(三)分析课文精美语句,得出方法三 1.多媒体显示课文精美语句:
(1)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张之路《羚羊木雕》 2.设置问题
这些精美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些语句都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环境渲染 4.课堂片段训练题(续写训练)
(四)通过对学生习作精美语句的分析得出方法四 1.多媒体显示学生精美语句
2.这些精美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些语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3.得出结论:真情实感来源于心理刻画 4.课堂片段训练题(续写训练)
三、教师寄语:
1.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2.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选择课文中优美的片断、名言佳句、好词语,要求学生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4.学习课文类似的写法和同学的优秀范文,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四、总结
同学们,其实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还有许多,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希望你们把今天所学的写作知识运用到你们以后的写作中,用你们的真情实感打动我,老师期待着。
五、写作训练
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第五篇:《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教案教学设计2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方法:以讨论法和演练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前准备:
1.学习准备:认真观察班级内你熟悉的一位同学,并用一段文字来描述他。2.课前阅读:课本P61《写作——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一、导入:
先请学生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展示图片)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了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知)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猪八戒)为什么?
师生共同说出——有代表性,写出了他最典型的特征: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导入课题: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板书)
二、课堂互动探究
1、检查预习:
让学生展示所描写的同学的文字片段,并请学生互相点评。
老师小结:学生习作中对同学的描述多数是针对肖像,并且概括的个性特点过于笼统,不具体、不形象。怎样才能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个性十足,请看文本中的写作指导——《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2、学生阅读课本P61写作指导。并找出人物的个性是什么? 如何在文章中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问学生回答)
总结: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板书)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的方法:
(1)要学会感受,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任务的喜怒哀乐。(2)要写出人物生存的环境,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要熟悉生活。(3)要写出能体现人物鲜明个性的言行。(4)要注意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详解四种方法。
3、学生谈对“感受生活”的认识、理解。
老师总结:感受生活就要切身体会生活、了解生活。举例,巴尔扎克为了体验悲剧主人公服毒自杀的写法,曾经自己找来少量的砒霜吞下。当巴尔扎克写到高老头之死的时候,高呼着“高老头死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悲剧中,以致昏厥过去。这是巴尔扎克对文章主人公生活的真实感受。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写到,“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的人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也是讲到身处不同的环境、身份对生活的感受也是迥异于他人的。
4、学生谈对“熟悉生活”的认识、理解。
老师总结:熟悉生活就是要求大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夏衍在写《包身工》前,为塑造好包身工们的人物形象,他亲自乔装打扮,深入他们的生活,熟悉他们的工作环境来了解他们的疾苦感受,才写出了这篇文章。
5、借鉴名家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事例(见导学案),分别归纳出人物细节描写时常用的手法,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在思中悟。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学生思考、回答、总结。
老师小结:本段出自于朱自清的《背影》,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2)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学生思考、回答、总结。
老师小结:这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精彩出场描写。本段从侧面、语言、心理、外貌、肖像等方面从细节入手,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总结:有以上两个文段我们能够看出,在人物描写中常用到的描写手法有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手法。
6、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影视剧等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演员惟妙惟肖的的精彩演出都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脑海里。老师准备了一位演员的照片(投出潘长江照片),让学生认识。
潘长江一直以一位喜剧演员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那生活中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呢,老师有一段对他的文字描述。(投影)
细瞧潘长江,依旧是屏幕上看到的那样,个头矮小,相貌平平。仍以额前一撮“潘长江式”发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谈到身高和长相,潘长江丝毫没有避讳,声称自己也渴望成为“白马王子”类型的“俊男”,但自然条件只排得进“丑星”行列,很对不起观众。“虽然长的是‘小男人’的样子,但我的性格可是东北大男人。”潘长江有句名言“浓缩的就是精华“,他笑着说:“很多伟人都像他一样是小个子,这些伟人不都是因为内在有才华所以才成为伟人的吗。就像钻石和眼睛,钻石虽小却有永恒的价值。眼睛也小,但是它却能包容全世界。我也很小,但是我觉得我也很有才华,我是一个袖珍的猛男,是一个成熟文静而内秀的人。”
学生找出本段对潘长江的描写用到了那些手法。明确:外貌、语言、侧面描写。
7、下面让学生用一段文字描述一位熟悉的相声小品演员或影视歌星,来表现他们鲜明的人物形象。(至少用两种描写手法,200字左右)学生10分钟展示。学生点评。
老师总结,给予肯定并提出不足。
三、结束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人物鲜明的个性形象来自于生活,我们要在今后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积累生活,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写出人物的真实感、生动感。
教学目标:
1、掌握 “何”“则” 等文言词语及其用法。
2、了解墨子的生平及《墨子》的思想内容。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文中展示的哲理。教学重点:掌握给文言文加标点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断句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文断句标点是学习古文的一项基本功。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正确理解古文,是断句标点的基础,反过来断句标点不正确,古文理解必定会受影响。
二、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非攻”即反对进攻的战争,与一般的非战是有区别的。墨子对于防御性的战争不仅不反对,而且竭力支持。本文于此并不进行义正辞严的正面谴责,而致力于用幽默诙谐的事例进行类比。类比告终,境界全出,原来用以类比的事例的字字句句,无不落实在对侵略行径的暴露与谴责上。比之正面谴责,显得含蓄、辛辣和有力。
三、疑难问题探析
1、本文思想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的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2、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试结合课文分析。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四、写作特点:本文在说理上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五、学习方法点拨
1、文言文断句与标点的方法和技巧:言文断句习惯上称为句读。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2、准确标点此文的前提通过找出人物,读出故事,做法如下:
阅读全文,阅读时的要求是:① 找出文章中的人名和其他指称人的名词。② 找出文章中的人称代词或其它指代性词语。③ 通过人名和人称代词读出文章的“故事”,然后尝试断句。④ 准确加注标点符号,并复核检查。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