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故事 2
教学故事
各位老师好!我给大家讲一下本周上的一节兴趣课吧。
这节课我教孩子们手工撕兔。第一个步骤是将一张长方形素描纸对折,很简单,小朋友们都顺利而且快速完成。第二个步骤是勾勒出兔子的简单轮廓,这步稍微有些难度,个别小朋友开始着急,举手让老师帮忙。大多数小朋友还是可以画出兔子的雏形,我再帮他们稍作修正,第二关也算通过。到了第三个步骤,该用手沿线撕了,这是最难的一步。我边手工演示,边在黑板上用彩笔画出撕的线路。悟性好的小朋友领悟的确快,赶在我前面,不等我说到那个步骤,他们已经沿线撕好了。但这时我听到了一位小朋友的哭声。原来他遇到了困难,没有理清撕的线路,已经撕破了。本来兴趣课就是小朋友们很感兴趣的课程,他们都期待一堂课下来手中会有一件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可现在兔子撕坏了,也没时间重新做了,我很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于是安慰他‘没关系,我会重新教你,你做的其实比老师好多了,老师做的第一只兔子比你的死得还惨呢’,孩子终于又破涕为笑。
说实话,这个手工对学前班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点我预料到了,但没预料到会有小朋友因遇到困难会哭。那么小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哭泣,我不得不反思。我意识到上一节课之前,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情况,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情感特点及情感的发展变化,不仅要做他们认知的引导者,还要做他们情感的掌控者。
这堂课又让我想到了我来到这所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我是四月七日上午报的到,下午正好有一节数学课。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小的孩子,感觉他们童真童趣,甚是可爱,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像慈母般的温柔,笑得像花一样灿烂,结果孩子们更赋予激情,38个孩子的欢呼雀跃几乎将我淹没,后来我不得不又充当了一下严父的角色。
这两堂课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对孩子们的认识不够,尤其是情感特点方面。孩子虽小,情感却很丰富。又因为他们小,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就很直接,很率真,不会去克制和掩饰,所以如何把握孩子的情感特点及发展变化是我值得思考的问题。
由此我又想到了如何让孩子永远保持积极乐观上进的学习态度也是我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我接触过很多高年级的孩子,他们不会因为做不出手工而哭泣,不会因为老师给点阳光就灿烂,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耐挫能力和对外界情感认知的调控能力。但也会有部分孩子的耐挫能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任何的挫折失败不足也不会对他们有任何的触动,他们内心不会起任何的波澜,更不会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奇迹,他们已经自暴自弃,对一切已经无所谓,这样的孩子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失去了求知的动力。于是我认为如何既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又永远保持求知的热情、上进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是我应该从娃娃抓起的课题。
以上是两节课给我的一些教训、反思和启示,与老师们共勉。谢谢大家!
学前班数学教师
黄静2013、5、25
第二篇:科学教学故事2
科学教学故事
四月的阳光明媚而不炎热,最后一节课的学校操场上显得格外热闹:我和学生手持喷壶、三棱镜、脸盆、镜子等物品在操场上分散开来正在做着《彩虹的秘密》一课中的实验:
操场的一角,我们大家一起研究怎样调整角度,利用折射与反射的原理,分解太阳光,一个学生兴奋地跑来告诉她:“我,我们这个组用三棱镜把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哦,是哪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毛泽东的的诗词《菩萨蛮·大柏地》,因此这种排列顺序随口说出)“你说的是它们排列的顺序吗?”“是的”“有没有错?”“„„”“再仔细看一下好吗?”“噢”学生有些迟疑地走向他们那个组,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
“老师!”又一个学生小心地端着一个脸盆走过来,后面跟了几个学生,“我们用脸盆、水和镜子把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你看!”这个学生指挥着另外几个学生,用斜放入水中的镜子把阳光反射到一位学生拿着的书上,书上出现了飘忽不定的七种颜色的色光。“你们真是太棒了!”我夸奖道。几个学生争着说:“是我们一起发现的”表白的同时他们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那你们能说出为什么放在水中的镜子能将阳光分解而拿出水面却不行的原因吗?”“这„„”学生们沉默了„„这时一个学生走过来,发现他们的做法然后跑回自己的组跟其他人说,于是他们也开始忙起来。又一个学生发现我这里突然间安静下来,好奇的过来看了看,然后小声地问:“怎么了”“老师问我们为什么镜子放在水中可以分解阳光,拿出来却不行?”“哦„„”踌躇了一会儿,他走到自己小组的组员跟前和他们说了些什么,只见那个组的学生一起看过来,然后也拿起镜子比画起来。
„„
“老师,我们发现了,蓝、青两种颜色的顺序排反了!”第一个学生喊着跑向我。他的声音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蓝、青两种颜色排反了?我们怎么没有注意?”“赤、橙、黄、绿„„”此起彼伏的声音在操场上蔓延开来„„“哎!真的,这
两种颜色反了”
教师这时大声的问学生:“你们看到阳光分解成了几种颜色?”“赤、橙、黄、绿、蓝、青、紫„„”我跟着学生一起说,然后续接道:“谁持彩练当空舞„„”学生接着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操场上响起整齐的诵读声„„ 教师问:“毛主席的这首诗,上半篇描写的是什么?”“彩虹”学生齐声回答。“从科学的角度看,哪句诗词值得探讨?”“第一句,颜色的排列顺序反了?”„„“老师,毛主席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们将两句反复念一念,有什么感觉?自己想一想为什么?”(我把“球”重新踢给了学生。)紧接着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道彩虹?”“想”“请大家背对太阳,用喷壶喷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一会儿工夫,操场上弥漫了一层水雾。同时也听到有学生喊:“我,我们的彩虹出来了!”
我被学生邀请着去参观他们制作的彩虹„„突然间,操场上掀起一阵骚动,旁边走过的我也被吸引过来,然后不禁叫到:“哦!好大的一条彩虹。”只见几位学生一字排开同时向空中喷水,一道夺人视线的大彩虹出现在众人面前,赞叹声此起彼伏,更多的学生自发组合在一起制作出更多的彩虹。
„„
(反思: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聪明与智慧,就像一条条美丽的彩虹,令人赞叹、令人折服。在这节课中,我以一个“聆听者”的身份,聆听了许多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想法;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到了很多学生精彩的“作品”;更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享受探索的欢乐与自豪。这样的课不仅学生难忘,我也难忘。作为教师我希望自己可以上出更多这样的课,同时我也相信学生也会喜欢上这样的科学课。)
第三篇:小学教学故事2
小学数学教学引入故事,课堂会别开生面
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经常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我每到这节课,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有一次,我给他们讲了小高斯发现数学定律的故事:
有一次上课,老师说:“你们今天算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说完就看起小说来。小朋友们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报告老师自己做好了。老师以为高斯捣乱,可是看一看高斯写的数:5050,不觉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高斯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他以后便认真教起书来,而且,在他的鼓励下,高斯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学生听完故事后,显得很激动,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表示,要向高斯学习,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创造发明。
设悬念:事实上,教材中很多应用题都属于数学故事题,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悬念。下面是我改写的一道数学故事题,大家可作一番较。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 “这井壁太高了,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习惯了。”蜗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癞蛤蟆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于是问癞蛤蟆道:“癞大叔,请问这口井有多深?”“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爬上去呢?”蜗牛沉默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决定睡上一觉。早上,蜗牛惊奇地发现自己睡着后从井壁上滑下了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算出来了吗,蜗牛爬上井台用了几天时间?
我也说几句: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再加上数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老师不改进教育方法,总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讲授,那么,肯定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了。要想当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悉心推敲每节课的讲授方法,只有学生喜欢,才会注意听讲,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学生去听。学无止境,让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与魅力吧。
李翻莉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我的教学故事2
我的教学故事
(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在教位置与方向时,我也要求学生用手势来表示任意方向,如东偏北30度600米处„„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感官总动员。这时,我都会及时进行鼓励。
第五篇:故事2
在60多年前那次著名的湘西大捷中,一位入伍仅一年多的汉中农家子弟曹锡,使得500多名疯狂嚣张的日寇悉数毙命于他的手下。老英雄是否还活着?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当年曾与这位抗日勇士所在一个部队的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日前借助本报寻求英雄的下落———
单独歼灭500多名日寇
事情发生在民国28年(1939年)9月22日,长沙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曹锡在21日的夜里,把12颗手榴弹连接在一起,放在新墙河的南岸河堤之上,对着河面警戒。
22日凌晨4点钟开始,日寇用50门大炮对王街坊发射了8000余发炮弹,持续3个多钟头,把面积仅有两三平方公里的王街坊,炸成一片灰烬。然而,曹锡死里逃生,他坐大河堤之上,手指钩着机关枪,对河岸密切注视。河面离他只有15米。鬼子一批一批离船上岸,每批数十人,持枪向河堤而来。来了一批,曹锡便扳动机枪,消灭他们一批。那些侥幸未被消灭的鬼子掉头奔回河旁,伏在河滩上。这样,鬼子来过了6批。第7批来了,放出毒气,曹锡隶属的这一排仅剩下他与另一位士兵未死。
20分钟以后,毒气消散,曹锡看见有二三十名日本兵向河堤爬行而来。曹锡一面把手榴弹的引信掌握在手,一面急忙拖了仅余的一位同伴跳下河堤,卧倒在稍远之处的地面。刹那之间,鬼子已爬上了河堤,曹锡从容地猛抽引信,12颗手榴弹同时爆炸,鬼子死得只剩下了两三人,而且这两三人都负了重伤躺在河堤之上。曹锡又准备了12颗手榴弹。回到河堤上之后,他将手榴弹放在一起,慢慢地再走下来,然后卧倒、静候。不久,果然又来了30多个鬼子。只听“轰”地一声,30多个鬼子被炸得一个不留。
曹锡又重新布置一番。于是,又炸死二三十个鬼子。
就这样,前后炸死了几批日寇。这几批日寇死去之时,曹锡自己也被炸翻的泥土掩埋,幸而未受伤,他又爬了出来。这时候,他的手榴弹已经用光。曹锡改用机关枪,把身体隐蔽在泥土堆之中。十分钟以后,从河堤的那一边,爬过来5个鬼子。曹锡把机关枪定向单发,子弹一发一发地打。他用5发子弹打死了这5个鬼子。
鬼子在死前对他与他的同伴放了一枪。他的同伴姓朱,是一位上士班长,眼睛中了弹,不久便牺牲了。祸不单行,曹锡同时发现了他手中的机关枪已经不能使用,似乎里面的机件卡住了,扳机扣不动。敌人又要来了,他无法从容拆开机关枪来看个究竟。曹锡急了一阵子,情急智生,在身旁仔细寻找,发现离自己200米处一具尸体旁有一架重机关枪,等他去拿。这位牺牲者属于另一位中国勇士,是一位重机枪手。他轻轻地爬完200米,操起重机关枪,试了一下,能用。这时,恰好有100多名鬼子蜂拥而来,以为这名机枪手已死,却不料曹锡忽然扳动了重机关枪扳机,一下子打倒了30几个鬼子。剩下的60几人掉头狂叫而逃。他们可能狂叫的是日本话“有鬼”、“有鬼”……在早晨8点钟左右,营部派了一个传令兵来告诉曹锡,日寇大队人马已经在王街坊之西的1000米左右渡过了新墙河,也就是到了他的侧面后边。营长命令他“放弃阵地”,回营部去休息。曹锡喜欢这只重机关枪,舍不得丢下,便提着它和几袋子弹,跟随传令兵朝着营部的方向走。中途,他们与敌兵遭遇,鬼子的枪弹从四面八方打来。曹锡的这只重机关枪又派上了用场。
成为英雄之后
见曹锡活着回来,营长对他大加赞赏,并告诉他,他前后打死的日本兵共有500名以上。弟兄们把曹锡围在中间,问长问短。问他何以那么大胆?曹锡笑着说,“没有什么,没有什么。看到了鬼子,也不能不打啊!”营长把他带到师部,师长赵公武和他握手,立刻升他为中士班长,又赏了些现金。
曹锡杀敌的事迹很快传到长沙、衡阳、桂林等地,各报社派记者前来采访。同时著名剧作家田汉,也率领文艺工作者赶来慰问,返回长沙后特为52军编写一部新历史剧,片名《新战长沙》,公演时非常轰动。
在接连三次的长沙会战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实在太多,仅《衡阳大刚报》当时所载,已经足够出版专书。《大公报》《中央日报》及其他各报也刊登了不少曹锡英勇杀敌的事迹。就连当初到汉中接过曹锡这批兵的那位姓谢的连长也成了访问对象,记者向那位姓谢的连长询问曹锡家乡情况,以及接兵经过,报纸上除了介绍曹锡英勇杀敌的消息外,还夸赞那位谢连长接来的新兵不但吃苦耐劳,而且勇敢善战。52军经此一战,声名大噪,于是水涨船高,按照52军的老规矩,有功的曹锡连升三级。团长陈林达升任少将副师长,旅长调升师长(调往他部),不久师长赵公武也升任军长,刘玉章也升了少将指挥官兼长沙警备司令,张耀明仍任军长。
曹锡参军入伍和入伍之前的一些经历
曾在原国民党52军服过役的汉中籍台湾学者崔永德先生在信中称,曹锡是民国27年被选拨到52军的。根据当时被派往汉中接兵的谢凤麟连长说,由于部队知道这批新兵来自汉中地区,为了妥善照顾这批乡亲,特地挑选他为接兵军官之一,因为谢连长的老家也在汉中。谢连长之所以会对曹锡有些印象,是因为曹锡说他曾干过地方保安。当曹锡知道谢也是汉中老乡时,二人相谈甚欢,曹锡向谢连长坦白自己入伍是“替弟出征”,因为入伍时他已28岁。
入伍后曹锡被分到了原国民党52军第2师第4旅第8团第1营机枪1连。
曹锡下落不明
至于大捷后曹锡的下落,据说他早就阵亡了。
尽管如此,但曾经的战友多年来始终未曾放弃寻找曹锡的念头。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像曹锡这样举世罕见的勇士是不会死的。在他们寻找的过程之中,其实更饱含着人们对一位英雄的崇拜和景仰。
著名史学家黎东方教授根据战后中日战史及各种资料,在1987年10月号《传记文学》发表一篇《一连三次的长沙大捷》,其中特别提到抗战时52军第2师上等兵曹锡的事迹。然而,多年关于曹锡的生死和下落至今依然无人知晓。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曾与他在一个部队的老战友说:“如今,60多年过去了,曹锡:你今年应该是87岁的人了。愿你仍健在人间。如有认识他的汉中老乡,也请告诉我他的消息。”
记者古月通讯员郝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