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 27=14 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第二篇: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二是找出一个数所有因数。教材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由那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3教学一个数倍数的求法。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0自然数相乘得到。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半的抽象归纳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实在学生充分理解因数倍数概念和掌握一定自然数知识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因数倍数,在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较的能力。学习重点: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尝试、猜测,合作交流。

学习难点: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解决措施;引导点拨,总结交流 教学准备:ppt、学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7分钟)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导学单

(一):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方法

(一)列除法算式找:

18的因数有、、、、、。方法

(二)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的,18的因数有()个,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二、合作探究(10分钟)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出示导学单

(二): 2的倍数有哪些,该怎样想?

方法

(一)列乘法算式找;

2的倍数有。

方法

(二)集合表示: 2的倍数

我发现: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的,2的倍数有()个,最小的是()。

三、汇报展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的内容,从中找出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分小组发言,让学生讨论一下,用哪种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又全又快。

四、达标检测(7分钟)

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二是教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解。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0的因数: 32的因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4的倍数: 12的倍数:

五、拓展延伸(6分钟)

教师检查或小组自查,发现问题教师课堂立即订正。成教材练习二 1-8题。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因数 = 求能整除这个数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这个数能被哪些数整除)

求一个数的倍数 = 求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所有整数(或者说是求哪些数能被这个数整除)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第三篇:求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五图街道五图小学 刘淑霞

【设计理念】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知识真正运用在生活当中。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的生活意义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因此为实现上述理念,本节课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探索和激发一年级小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2、以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分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建立“倍”的意义表象

2.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认识“倍”、了解“倍基础上会解答有关“倍”的现实问题。”的意义的基础上,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进一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完整的乘除法认知体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完整的乘、除法之间的认知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一猜,摆一摆

师:我手里有2根小棒,口袋里藏着3个2根,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根小棒?请你用小棒摆出来。

师:你摆了几分?每份是几?你怎样猜到的?怎样列式? 生汇报。

师:3个2是2的几倍?

师:我手里有4根小棒,口袋里藏着2个4根,猜一猜,老师口袋里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

师:2个4是4的几倍?

2、拍手游戏

我们来玩拍手游戏,看谁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师拍3下,“你拍的下数是我的2倍。”

问:你怎么知道是拍6下的?你们是把谁拍手的次数看作一份? 你们拍的次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就是要拍这样的几份呀?就是拍几个几?

可以怎样列式?

2、师:师拍2下,“你拍的下数是我的4倍。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3个2是2的3倍,4个2是2的4倍,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猜一猜和拍手游戏,要求学生拍的能清楚地听出是几个几下,这样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几个几上”,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倍的知识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授

1、看图说图意。

(出示多媒体图)春天来了,人们为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纷纷来到郊外参加植树活动,看,两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一道数学题呢

(出示条件和问题)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找到条件和问题。

师:这道题中那句话不好理解?

师:求柳树有多少棵,必须知道“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一看就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生:摆小棒

师:是个好办法,请你自己动手摆一摆。摆之前,先说一说把谁看做一份?

现在开始摆,第一行摆杨树的棵树,第二行摆柳树的棵树,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生摆,一生上台摆。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什么意思,给我们说一说。生:第一行白杨树的棵树5棵,第二行摆了3个5.师:为什么是3个5

生;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所以是3个5。

师:请注意,王朝阳把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转化成了柳树有3个5。他这种方法太好了,让人一眼就明白柳树的棵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把它记录下来,(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看一看,电脑老师摆的是否跟同学们一样?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2、师:摆小棒比较直观,但如果没有小棒或数字很大怎么办?为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简便,人们创造了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媒体出线段图)(1)杨树柳树谁为一份?我们用一条短的线段来表示。

(2)柳树怎么画?(是杨树的3倍,3个杨树长)(3)问题是什么? 师:柳树的棵数怎么求?

交流:柳树的棵树是扬树的3倍,就是几的3倍?5的3倍就是几个几?

板书算式3×5=15(棵)

师生小结: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就本节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且倍的概念又与乘除法的含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提出问题之后必须帮助学生清晰、透彻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牢固建立起“求几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

2、帮信鸽送信

3、“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道题只有一个条件能算吗?另一个条件藏在哪里? 提问:“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是什么意思? 求“一只大船坐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什么?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

(本节课中,教学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但教师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应该让学生利用学具多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节课,在上完课后,我的感觉是这节课不是很成功,对于直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如:4的9倍是多少?学生能够很快知道答案,对于“已知3个三角,圆的个数是三角的3倍”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就会是五花八门,我从倍的意义上加以引导,终于迈过了这个槛。

而对于信息窗5的信息,学生要求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能够想到用两个条件,用刘林的贝壳个数和林杰的贝壳个数是刘林的3倍,但在列算式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列。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对倍的意义还不理解,二是对于用有关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仍把握不准。也就说,还要加强练习。

对于“李飞比王晶多用了多少个贝壳”这样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是太难了。学生在用减法做第二步时,竟然想到用乘法除法,真是思维定势呀!我用了我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作比较,才引导到了用减法。而还有较多的同学不知道用两步计算,无从下手。是问题难了吗?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这是一个值得我思考的问题。

纵观这一册的内容,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它是稍复杂的应用题,看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作为重中之重训练。

第四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5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经过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求一个量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量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的4倍就是个2。

2、3的6倍就是()个3。

3、3个7就是()的()倍。

4、6个2就是()的()倍。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回答:已知信息是: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问题是: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

师:这是哪类应用题?

生:倍数应用题。

师:从哪入手解决此类问题呢?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请你根据已知信息,画图分析计算解答,再小组交流想法。学生按要求参与活动,交流汇报。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实际问题,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答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是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小棒若干、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口算比赛

2、回顾旧知,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老师:奖励女生4朵花,奖给男生花的朵数是女生的2倍,奖给男生多少朵花?

学生:8朵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男生的花是女生的2倍,就是4的2倍,也就是2个4。

2*4=8(朵)

老师:回答得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些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操作学具、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操作学具,探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①老师: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你们想不想像宇航员杨利伟叔叔那样去遨游太空呢?

学生:想!

②老师:我们就一起用小棒摆飞机代表我们的心愿吧!老师先教你们摆一个飞机吧!

③老师: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多又好(规定时间)

2、观察思考

老师:老师摆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某某同学摆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10根)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摆1架飞机用5根,摆两架飞机要用2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那么某某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呢?为什么?

学生:10里面有2个5

老师:摆3架飞机的同学用了多少根小棒?(15根)

那又是 老师用的小棒的几倍呢?为什么?

反复强调15里面有3个5,15就是5的3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一个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3、列式计算

15/5=3

4、小组交流

每个同学算一算,自己摆飞机所用的小棒是老师所用小棒的几倍?怎么算?

5、完成课件上的练习。

(二)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并进行解答?

(3)要求提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4)要求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就是求什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5)得数5的后面不写单位?为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应用拓展

1、完成书,联系十二第2题;

2、完成做一做。

个人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两者仅仅是换了说法。因此,教学时应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从而使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语言表述中,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以联欢会为题材,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教学中,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操作,探索方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摆学具等活动,在脑海里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各组的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明白道理,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

总之 ,在整个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去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线段图,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运用乘法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区分倍的问题中两种类型,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严谨审题等能力,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多种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教学中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只有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在学生初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选用的数量尽可能小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和“倍”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学过的“求几个几”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疏通概念,激活原知

1.复习旧知

(1)看图列算式

算式: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多少倍?

算式:

2.变式运用

(2)说一说填一填

①6个5是( ),2个7是。

②5×8=(),其中,()是8的()倍,()又是5的()倍.

的价钱是的()倍。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后续性进行连接,为新课的学习找到着眼点,通过直观图示对乘法意义和倍的关系进行回顾,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找准探究的“起始点”。

(二)迁移理解,建构新知

1.情景引入,分析信息,理解题意

师:每位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在购物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这位同学在购物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信息: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问题:象棋的价钱是多少?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象棋的价钱是32元,也能说出算式:8×4=32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解答是否正确?

②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种价钱的数量的关系,如果能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学生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这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可以用线段图的长度表示军旗和象棋的数量关系。

教师说明线段图中需要用线段的长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且图中线段的长短关系要符合题目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尝试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画法。

③语言表述,汇报交流。(平台展示。)

④分析研究,讨论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旗的价钱(8元),再根据“象棋是军旗的4倍”,连续画出4段大约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来表示象棋的价钱。

师要追问:为什么把军旗的数量用较短的线段表示?怎么看出哪条线段表示是军旗?怎样清晰看出象棋是军棋的4倍呢?问题怎样在线段图表示出来?

师生小结:图的前端文字说明,1份量(标准量)画短些,“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就画几段。每段的长度尽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⑤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课件陆续出示线段图的各部分。

⑥理解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8×4=32(元)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求8的4倍是多少求4个8是多少8×4=32(元)

【设计意图】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的简洁明晰,逐步引导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除法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变式练习,运用策略

的价钱是多少元?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师板书。

板书:求9的3倍是多少求3个9是多少9×3=27(元)

师:体育商店还有许多物品,你还看到什么?

②课件出示信息:毽子的价格是5元,跳绳的价格是毽子的3倍。

师:你能画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关系吗?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跳绳多少元?)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

同桌互相交流线段图画法,全班反馈。教师板书。

板书:求5的3倍是多少求3个5是多少5×3=15(元)

(5)概括比较抽象模型

比较8×4=32,9×3=27,5×3=15几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的本质所在。

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解决中,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几个几是多少

1份量(标准量)×倍数=比较量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建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从以上层层推进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线段图的分析理解,在比较、归纳中逐步抽象出这一模型。这个过程不仅清晰地让学生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练习十一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7×3=21”算式的意义。“为什么乘3?”

(2)练习十一第6题(课件出示)

①读懂信息,运用策略,解释过程。

②同伴互助,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设计突出思维渐进性。第一题让学生会看示意图和线段图结合的图示,提高自己的审题、读图能力,逐步学会看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几何直观;第二题在同一题型中让学生完整叙述关于倍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练习十一第7题(课件出示)

①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

②问题(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8÷6=3。说出算式的意义。

师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问题(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③分析问题:谁的个数是标准量,如何表示刘梅和王平的关系?。

④画线段图分析: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师板书。

3×2=6(个)

⑤比较:问题a.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列式:18÷6=3。

b.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3×2=6。

师:这两个问题中都与倍的知识有关,一个用除法计算,一个用乘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在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四)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看图列算式。

(1)的数量是的多少倍?

(2)有多少个?

2.说一说。

(1)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6倍,第二行该画()个△ 。

(2)第一行画15个☆,第一行画的☆个数是△的3倍,第二行该画()个△ 。

3.练习十一第9题(课件出示)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集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间的进行无缝连接,通过直观图示看、抽象文字理解和生活中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对倍的知识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4、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1.出示口算卡片抢答.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2个5可以说成5的( )倍。

(4)3个4可以说成4的( )倍。

(数学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旧知是新授的前提与基础,新授是旧知的扩展与深化。,旧知复习是一种铺垫和前导,发挥着促进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新授内容的作用。)

3.导入新课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4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4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同类的应用题(小黑板)

郭晓翔今年12岁,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刘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已知条件并板书:

已知条件:郭晓翔今年12岁

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

求得问题:刘老师今年多大年龄?

(3)教师提示: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也就是刘老师的年龄是3个12,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郭晓翔今年12岁,用3个线段的长表示刘老师的年龄,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 “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刘老师的年龄是郭晓翔的3倍,刘老师年龄大,郭晓翔年龄小,求刘老师的年龄也就是求3个12或12的3倍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教学中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选择了学生与老师年龄来讲授同类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同时也为了激发聋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列式计算

(1)2个7相加是多少?

(2)7的2倍是多少?

(3)3个6相加是多少?

(4)6的3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小波有5元钱,小翔的钱是小波的3倍.小翔有多少钱?

2、旬阳县阳光学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3、旬阳县阳光学校有4个篮球,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足球有多少个?

4、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6倍,钢笔每支多少钱?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往往会费一番心思,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真管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增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1.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效率。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建立“倍”的意义表象基础上会解答有关“倍”的现实问

2、经历探究倍数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倍的意义表象,理解数问题的实质。

3、进一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完整的乘除法认知体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理解倍数问题的实质。

教学难点:初步构建完整的乘、除法认知体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你喜欢大海吗?为什么?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在海边捡拾过贝壳吗?你知道五彩斑斓的贝壳可以做成什么吗?

人们把漂亮的贝壳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自己动手制作贝壳标本,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新授。

1、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能把自己看到的情景描述给大家听?

2、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听了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

2)王晶用了多少个贝壳?

3、小飞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能帮他解答吗?

4、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在学生自己思考后,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出:刘林用了2个贝壳,林杰用的贝壳数是刘林的3倍。

5、请同学们用学具摆出刘林用的贝壳数。

你能试着用学具摆出林杰用的贝壳数吗?谁能到上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摆?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2是多少。”同位互相交流再说一下。

3个2的和就是6,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3=6(个)

刚才同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解决了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我们知道了求2的3倍是多少,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

6、要想知道王晶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请同学们自己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你能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吗?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

1第一题:画一画。

1)请同学们读题,弄懂题意。

2)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

3)己的想法。在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2、第二题:连一连。

1)认真看题,明白题目要求。

2)提出心算要求,并要求在字条下面写出心算结果再连线。

3)全部做完的小组交流答案。

3、第三题:计算。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以及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方法。

2)规定时间进行口算比赛。

3)订正答案,比赛正确率。

4、第四题。

1)自己读题,看懂题意。把自己的理解在班里交流。

2)小组中交流自己找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3)自己列式计算。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第五题:涂一涂,使红球的个数是绿球的五倍。

1)学生看懂图意后自己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说一说先涂什么颜色的球,再涂什么颜色的球。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先涂绿色的球确定各书,再根据红色的球是绿色的球的5倍这个关系,涂出红色球的个数。

3)小组交流,说自己的答案。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由于受总个数所限,涂的绿色球的个数不能超过4个。

6、第六题。

1)请学生观察题中呈现的4幅图。独立编出数学故事。强调故事中要体现图中呈现的数学信息。

2)听了这个数学故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4)你想解决哪个问题?自己解答。交流答案。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做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如果老师有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如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总数÷平均分的份数=每份的数量

二、主动探究,总结方法

1、创设故事情景,讲述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2、复习一个物体平均分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

3、探究一些物体平均分

①把4个苹果籽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籽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粒?

②把12朵花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这些花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朵?

③把4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个?

仔细观察这三种情况,让学生讨论“一个数的四分之一是多少”怎样计算?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求一个数的五分之一是多少”,来归纳总结“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怎样计算。

学生总结方法:总数÷平均分的份数(分母)=每份的数量

三、分层练习,拓展思维

1、把40个苹果,平均装在5个箱子里,每箱是这些苹果的,每箱有()个苹果? 2、2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米。

3、四个小伙伴,每个人都要做36道数学题。第一个孩子已经做了这些题的,他做了()道。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下载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绵竹市土门学校:叶冬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从情景图......

    五年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主 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 时:共19课时,第四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刘华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程标准相关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王秋梅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2、经历将“求一个数......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数学) 宜安镇西鲍庄小学 姜金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大全5篇]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展示。) 12953 986534 560890 697010 20114536 300114536 2.下面......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李萍 【教学内容】 课本p85页例2做一做及p87页7-10题。【教材简析】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常用百分数对事物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