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东长寿学校 刘会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个尊重”的含义;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含义;“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重点和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国两制”方针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教学方法】:教授法,课件演示法,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人存在偏见或者鄙视的态度,要积极树立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一些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要注意他们的思想情感;对于当前的初三学生,对香港澳门的回归认知方面可能薄弱;一国两制的完整含义很多同学认识的很片面;学生们不了解台湾问题如何解决。【授课过程】:
一、活动一:【爱我中华】视频 导入新新课
学生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小结:这首歌说明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第三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大家把书翻到41页。)师: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和睦相处。这首歌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各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劳作、生息和繁衍,形成了各自独有的风格特点。认真聆听并观察。活动二:播放少数民族的民歌和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播放乐曲《吉祥三宝》,歌曲《香格里拉》。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吉祥三宝》是蒙古族的乐曲;《香格里拉》是藏族的歌曲。师:除了这两个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你们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展示图片
活动三:阅读课本41、42页,小组抢答
1、除汉族外为什么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2、在少数民族的什么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3、你知道在少数民族这些地方,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制度吗?
4、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这一制度?
教师小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挑战重点,合作探究——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师: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
活动一:全班学生分合作小组,快速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合作完成下面的下列问题,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
材料一: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8%的55个少数民族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实际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15名,占总额的13.91%。
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建立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对口支援西部地区贫困县。
• 思考: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对口支援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活动二:议一议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做些什么呢? 师:你们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 作为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联系时政,拓展延伸——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活动一:展示香港澳门的区徽。讲解一国两制的方针。
老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的兴盛和发达,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痛失国土,香港和澳门就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抢走,而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新中国的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请在书上44页第一段找出它的组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图片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教师:你认识这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请你说说两幅图片的象征意义,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讲解区徽的内涵(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像徽,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澳门特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视频播放:香港回归仪式。
针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一国两制”方针意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一个前无古人伟大构想,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方针同样可以适用于台湾。那么,今天的台湾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情系台湾
情境引题:播放视频资料《乡愁》引出台湾问题。学生探究分析:
(1)诗的第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实现吗?简要说明理由。
四、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老师: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教师点拨,牢记警言:胡锦涛主席在总结古今中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五、板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重点)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学练习】:多媒体展示
一、单项选择(认真审题,就能做出来的,试一试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文化制度 D、民主制度
2、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中,各少数民族都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贯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中的()
A、民族平等B、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议政
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共同繁荣、平等互利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多选题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民族共同繁荣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 义务。我们要做到:()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D尊重各民族的独立
三、掩卷深思:今天,作为中学生,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实际行动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教师提示:可以是一封写给台湾中学生的信,也可以是写给台湾当局的一封信,还可以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的宣传标语等等。)请学生在课后做些思考与探究,在下一节的思想品德课上做交流。
六、最后用flash歌曲《七子之歌》表达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第二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精品源自生物科 [课标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要求学生能够把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四幅邮票,回答: 1)你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2)除了上述民族外,我国还有哪些民族? 3)请学生选一个感兴趣的民族,介绍它的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请学生观看教材P41的“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图及41-42的教材,回答:什么叫少数民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请学生阅读教材P42的填表题和教材内容,回答:我国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1.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上的材料,回答:我们青少年在生活中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2.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5.请学生阅读教材P43下的材料及P44-45,回答:你认识上面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什么?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什么叫“一国两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6.展示材料:2005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四点意见”表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2]请列举事例,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联系历史知识)7.展示材料: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海内外华人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这部法律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思考:1)“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2)“国家统一与青少年成长关系密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课堂练习: 观察教材44页下的“欢庆香港回归”、“欢庆澳门回归”图,回答:香港、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祖国的强大,全国人民的支持,“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行等]
五、作业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亲切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防问团全体成员,并强调指出:“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次握手跨越60年。
(1)这段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是什么?(3)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什么?(4)作为中学生,请你针对此事写一个小评论
第三篇:《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
2、了解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的疆域。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2、通过学习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备一定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的疆域。
难点:1.通过讨论或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让学生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学会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教师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样,国家的稳定也需要各民族共同来维护,这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条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既要抗击外来侵略,又要反对民族分裂。
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清朝是怎样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的?
1、迁都北京。
2、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采取措施巩固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①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使得以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联系越来越密切。③元朝时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管理流求,台湾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2、展示郑成功像,并结合课本介绍郑成功。
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讲述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4、如何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二、清朝设置台湾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清朝对台湾进行管理的过程及意义。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的设置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那里居住着哪个古老的民族?
唐朝时称什么?和唐朝关系怎样?元朝时怎么管辖?
2、提问:清政府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管辖西藏的有效措施?
(1)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额尔德尼”。
(3)1727年,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随后,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颁布章程,规范西藏地立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3、展示顺治帝图片和顺治帝和五世**图、康熙帝和五世**、雍正帝和驻藏大臣、乾隆帝和金瓶掣签。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六世是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通过展示乾隆帝和须弥福寿庙等相关图片说明乾隆帝对民族关系的重视。
5、清廷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打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引导学生回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朝时: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开通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西域都护府,使新疆成不中央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教师介绍“回部”的含义,并明确“回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3、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康熙帝如何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如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材料: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敛淫刑”。乾隆帝下令: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争献牛酒果品。清军击溃大小和卓后,维吾尔族首领鄂对等追上叛军在阵前树旗招降,一时“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
(1)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为什么会失败?
(2)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为什么能够胜利?
回部上层贵族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
5、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五、清朝的疆域
展示清朝疆域图片,使学生直观明确清朝的疆域,并感受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巩固总结
西北
西南 东南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
五、清朝的疆域
第四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知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理解“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
4、理解我国在台湾x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能够用事实说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1、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教学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我国在台湾x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导入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自古以来,五十六个民族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簇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国家最昌盛。今天我们来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课教学
老师问: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有五十五个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为什么把他们叫做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族的人口少
老师问: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学生回答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民族服装、舞蹈的邮票,请他们说一说从服装上看这是哪些民族?
请学生说一说他们最熟悉的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老师用通许县城南街居住的回族为例,来说明: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分化、融合,汉族与少数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有些民族有大的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并让学生讨论:实行这个制度有什么意义?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老师进行总结: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少数民族的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学生填写课本42页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说明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
(少数民族在政治、文化上与汉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1、中央决定广东省帮助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以来,广东给予广西很大的帮助。1998年广东不但在财政上援助广西扶贫金9000万元,而且鼓励广东企业到广西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开发,共签订投资项目60多个,总投资达17。55亿元
2、“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
请学生思考:从刚才的填表和上述两个材料,来总结: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老师总结:正是国家在民族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让学生举现实生活中听说过的或见到过的事例来说明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和谐。
老师讲述,在和谐的背后也有不和谐之音
学生思一思: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做到“三个尊重”
2、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
3、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三、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诗朗诵《乡愁》
有人说,这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你是怎么样来看待这首诗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期盼国家统一)
学生阅读课文44页回答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1、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结成的最广泛的统一爱国战线是什么?
2、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制定的方针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3、这一方针是否得到了实施?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1、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是国家的主权完整、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制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得到了实施,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在台湾x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一组代表阐述、其它组进行补充。
老师总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胡主席关于台湾x问题的四点建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四、拓展运用(用多媒体显示)
1、单项选择
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段歌词的寓意是()
A、是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B、中华人民共各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2、观察与思考
2009年是x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54周年。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疆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建设成绩显著,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你认为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说一说:你知道的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友好发展的事例。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或者是感悟,老师总结。
第五篇:《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教案
[课程标准]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要求
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
3、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
2、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
3、通过学习本课,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是汉族。在我国古代封建帝王中汉族人也居多,其中著名帝王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千古留名的也不少。下面我们先回想一下本学期学过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哪些?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另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它的建立者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为“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一)师:有谁知道元朝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蒙古族)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族有这样的传统,即男儿要有“三技”(图)——骑马、摔跤和射箭;他们过着逐草而居、四处迁徙的游牧生活。“男儿三技”和游牧生活的习惯,使蒙古人成为勇猛能战的战士。
11—12世纪时,蒙古人部落散落在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但那时,各部落之间经常为了掠夺人口、牲畜和财富,发生冲突和战争,(图,投影: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同时蒙古族还遭受女真族(金)的压迫和掠夺。多年战争使蒙古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渴望结束战争,实现统一。那么,是谁结束了蒙古族的内战,统一蒙古各部的呢?
(二)学生看书第75页;教师提出问题。(投影)
1、谁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铁木真)他被尊称为什么?(成吉思汗)(板书)
2、他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投影)(让学生识图:他是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毛泽东眼里是“一代天骄”。请问他是谁?)(投影)
(三)师: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不断向外发动扩张战争。(投影:打出蒙古族对外扩张战争,统一全国过程图)1、1218年,灭了西辽;
1227年,灭了西夏(成吉思汗在战争中病死),1234年灭了金。
后又征服了吐蕃等部和大理。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元世祖)。(板书)
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板书)
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3、1276年,元军攻破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扫平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了全国。(板书)
4、其实,蒙古族对外扩张的范围很广,蒙古铁骑向西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占领了今中亚直到亚欧东部的辽阔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元朝以外的三个蒙古政权,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
5、让学生读第77页黑体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
地理志》)(投影、学生看书上的图);
师:元朝疆域非常辽阔,汉、唐极盛时都没元朝大。(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
(四)1、(投影图片):元朝的统一过程中,南宋各地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涌现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众多抗元英雄中,有这么一位,他英勇抗元,坚贞不屈,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请问他是谁?(文天祥)
2、师简介文天祥:他是南宋王朝的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南宋都城临安遭到元军进攻时,他变卖家产作为军费,举义兵前往临安救援,被委以重任,一度任右丞相,组织抗元斗争。后在战斗中被俘(1278年)。元世祖亲自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5年后被元军杀害。他在狱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学生讨论:我们从他身上学习什么?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敌,威武不屈。即使身陷囹圄,仍然严词斥敌,高宫厚禄不为所动,其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他对国家事务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文天祥效忠的南宋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但是文天祥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肩负起抗元保国的重任,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五)1、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国历史上有四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的朝代,它们是哪几个朝代?”(投影)
(秦、西晋、隋、元)
师:在这四个由分裂到统一的朝代中,元朝是由少数民族第一个建立起来的统一的中原王朝。且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
2、师:元统一后,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众多的民族,元统治者是如何治理呢?
师:蒙古人当时生活的环境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他们过着逐草而居、四处迁徙的游牧生活。习惯于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蒙古人在攻占中原的广大地区后,将会如何对待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呢?(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蒙古人进入中原的初期,依据自己的生活习俗,认为中原地区人民的生产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应该把土地完全闲置起来,作为牧场。
师:作为统治阶级的领袖人物元世祖是如何做的呢? 学生看书第77页概括:推行重农政策。
经济方面: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投影)
具体做法是什么?(投影)
(1)发布诏书说:“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国家以老百姓为本,老百姓以吃穿为本,而要保证老百姓的吃穿,就必须重视农桑。”)(2)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3)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生产的机构“司农司”。
(4)规定以辖区内百姓人口、户数的增加,开垦田亩的数目,赋税是否公平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5)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成《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
师:忽必烈以农桑为本,重视农业,颁行农书一系列措施,使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得到了恢复,有的地方甚至有了发展,为中原文明的保存的延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也给蒙古社会制度的封建化注入了新的物质基础。
3、师: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这么大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又是如何管理的呢?学生看书第77页。
(投影)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当时共设有十省,分别称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和湖广。(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来)那时的行省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现在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西等省名称未变。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师:元朝具体对各个行省怎么管理?这样做的作用? 学生回答:(元政府通过向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师:在云南、岭北、辽阳设置行中书省,促进了祖国边疆的开发。元政府还把台湾(当时叫琉球)、西藏(设宣政院管理)置于中央的管辖之下,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业。这也说明台湾、西藏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搞分裂的人和事。
师小结:从我们刚才分析的内容可以看出,忽必烈能够统一全国,固然与蒙古人骁勇善战分不开,但是忽必烈不推行汉法,进行改革,元朝不可能那么快地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可见忽必烈改制有重大的作用。
4、分析忽必烈改制的作用。(结合书第78页)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六)师:在元朝统一的局面下,国内各族人民的联系和交往大大加强。由于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减少,呈现出了民族融合趋势。民族融合表现在:(学生结合书第78页)
其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
其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古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板书:促进了民族融合)
(七)师:元朝统治者为了想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民族分化政策。把元朝百姓分为四等。(学生看书上小字)(投影图表)
师:这种做法是标准的什么政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这是人为地设置人与人之间的等级障碍。
在忽必烈改制的影响下,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大大加强,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可见元朝统治者的这一民族分化政策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呢?(错误;不只是错误,简直就是荒唐。)这种荒唐的政策,无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必然会带来与统治者的愿望背道而
驰的结果。事实证明了这点,元朝时出现了以中原传统为核心的“文化趋同”。
所谓文化趋同,实质是各民族向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先进文化靠拢、民族融合的过程。它表现为:(1)蒙古统治者先接受中原先进文化,(2)大一统局面出现后又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国家学校——国子学,让蒙古子弟也接受儒学教育(一半是蒙古族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文化认同是政治上的统一局面相适应的,也是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不能阻挡的。
(八)列表总结(投影);强调“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九)做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政治:行省制度
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年
尊为成吉思汗
文化:趋同(提倡儒学)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统一全国
经济:重农政策 年
民族:分化(人分四等)
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