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0
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
秦朝的疆域: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0
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秦灭六国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知识点2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6.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知识点3 巩固统一的措施 7.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9.秦始皇为开发岭南地区,促进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兴修了()A.大运河 B.万里长城 C.灵渠 D.白渠
10.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0
3能力提升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1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 D.统一六国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3)根据上图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3)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4)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0
4直击中考
15.(包头中考)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6.(深圳中考)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知识管理
1.商鞅变法 嬴政 221 咸阳 2.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皇帝 郡县 3.小篆 半两钱 度量衡 车辆 道路 灵渠 万里长城 东海 陇西 长城 南海
基础过关
1.C 2.C 3.B 4.D 5.D 6.D 7.B 8.C 9.C 10.A 能力提升
11.B 12.D 13.(1)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2)图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图二: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意义: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3)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14.(1)商鞅变法。长平之战。(2)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4)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直击中考 15.A 16.B
第二篇: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蔡侯纸”;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华佗 “麻沸散”和五禽戏; 司马迁和《史记》;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相关的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探寻造纸术发明、改进的轨迹,在比较中畅谈造纸术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讲述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提高表达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与科技的魅力,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司马迁和《史记》;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难点:科技与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汉是中国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历史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吧!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如果让你以这课内容为材料,举办一次“两汉文化与科技的发展”的展览,你会将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分为哪几个展区进行介绍,会展出哪些能代表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繁 荣的成就? 1.科技展区。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科技展区你认为最能代表汉代成就的是什么? 生:造纸术。
(2)你能说出纸有哪些用途吗?你认为纸最大的用途是什么? 生1:书写、做卫生纸。生2:印刷、做面巾纸。
生3:做手提袋、海报、绘画。
生4:合历、名片、书籍、样本、儿童写字垫板及标签。生5:纸最大的用途是书写,传播文化和知识。
教师小结:纸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在我们工作和学习中是离不开的。纸对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3)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用过哪些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呢?
生1:龟甲、兽骨、丝帛,欧洲人用羊皮做纸,古人还把字刻在寺庙的墙上,刻在钟鼎之 上,等等。
生2: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价格特别昂贵,都不利于推广使用。生3:埃及人用“草”书写。教师展示莎草和莎草纸图片
教师讲述:埃及的莎草纸,早于中国3000年左右,据此有人说:世界上最早的纸是莎草纸,纸是埃及人发明的。但是埃及的莎草纸,聪明的埃及人利用莎草的特性,经过简单的人工加工干燥而成的“纸”,只是“制造”并不是“创造”,真正的称得上“造纸术”的技术源于 中国的蔡伦。
教师展示,展示 Flash(汉代造纸示意图》,学生边讲述,教师边通过幻灯片展示汉代造造纸流程。
生: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春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千燥后即成为纸张
教师小结讲述:通过视频和同学的讲述,我们了解了真正意义的“造纸术”。因此,我们说纸是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教师小结:纸出现以前,古人用过他们能想到的各种书写材料,但是书写材料都有很多缺陷,不利于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传播。
(4)“蔡侯纸”的造纸原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1: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等,原料易得,便宜 生2: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5)纸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 生1:西汉。
生2:西汉的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教师展示:甘肃天水发现的西汉古纸图片
教师讲述:其实纸并不是蔡伦发明的,是西汉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是西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纸的普及和推广使 用。为了纪念察伦的贡献,人们把这种纸称为”“蔡候纸”(6)“蔡侯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生1:轻便 生2:质地好 生3:易于书写
教师讲述: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纸术从中国广泛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作出的一项伟大的贡献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究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中医学展区:
(1)走进中医学展区,你会看到这一时期的哪些医学成就呢?你能给大家作简单介
生: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与“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华佗称为“神医”《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提信预防疾病。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世尊为“鼻祖”。华佗医术十分精湛,他首创的”麻沸放”
生:张仲景因精湛的医术和对医学的突出贡献,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华佗医术十分 精湛,他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首创的“麻沸散”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华佗熟练地掌握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辦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2)你体验过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吗?你知道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吗? 生1:体验过,针灸、拔罐等
生2:没体验过,刮痧、按摩、推拿等
教师展示:中医学针灸、拔罐、刮痧等图片。
张仲景和华佗,他们身上高贵的医德是 生1:关心百姓疾苦。
生2:有爱心,悲惘救世的情怀。生3:不为名利…
情感提升,交流探讨。
(4)你认为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医德还是医术?如果你想当医生,你会成为什么样的医生? 生1:医德重于医术。我认为医术非常重要,但医德和服务态度要重于医术,患者生病后,从肉体到精神都深受折磨,能得到医生的关怀和理解,能使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相反,医生对待患者冷视和漠视,不仅对于病情不利,而且更加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如果我是医生,我会微笑面对患者,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不开贵的药,不让患者做不必要的仪器检查,以患者利益为宗旨,生2:医德重要,如果我是医生,不论病人的病情或者态度如何,都尽量耐心倾听,认真询问,多沟通,多听取,然后开出合适的中药方剂或给出合适的方案。
生3:我同意这种观点,医德就是一个真减的笑容,多些理解,开处方时多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些简单平常的言行,就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如果我是医生,我会当个好医生,不仅医术要好,更要有一颗“仁心”“爱心”,不会为病人开“天价药”“进口药”“特效药”也不会给病人乱用药,不吃药就能好的病,就不给他们开药 生4:医德和医术同等重要。
应该说这两者同样重要,有医术没有医德和有医德没有医术是件同样可怕的事。生5:医术重于医德。
医德再好而医术不行,也是治不好病的…
教师点拨:术精敦人,德高济世。对于病人来说,医德医术同等重要,但是医德是成为好医生的前提
教师过渡: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成 为今天很多人养生的健身操,大家来学习一下“五禽戏”好不好?(好)教师展示:播放五禽戏视频,并让学生一起学习“五禽戏”的动作
教师小结过渡:
张仲景凝聚毕生心血写就的《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 生命力,是后世从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华佗提倡通过锻炼强身健体,预防生病的原则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今天,中医文化广 泛流传到海外,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3.史学展区。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这个展区,你会布置哪些展览? 生:司马迁和《史记》。
交流与探究:教播放:司马迁与《史记》。教师活动
教师: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成鸿篇巨制《史记》呢?《史记》主要记述了什么?司马迁因 为李凌事件牵连,受到汉武帝的官刑惩罚,而《史记》对汉武帝的记载评价却很公正,这反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什么原则?他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司马迁创作 史记》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生1:父亲是史官,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勤奋好学,饱读诗书,父亲死后,承袭父职担任史官,有机会阅读大量的国家藏书,这都为他能够写作《史记》创造了条件。司马迁有远大的志向,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変,成一家之言”,即使在受了“腐刑”后,也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生2:坚强的毅力,科学严谨的态度是他写成(史记》的重要条件,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 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査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造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以及 许多地方的风俗民情和经济生活,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
生3:《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式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背定他们的历史功绩,也无情地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
生4:实事求是,公正记事,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评价客观,这是《史记》的写作原则 史海钩沉: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著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年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赢政,几欲齐衡。
-----《史记·孝武本纪》 教师讲述: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 现了他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
生5:司马迁面对挫折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隐忍坚毅的精神,特别值得 我们学习和弘扬。
生6: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艰辛,非常人能完成,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我们也要像司马迁一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面对挫折、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 诗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功。思维拓展:
鲁迅为何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做补充。
生:《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传记文学。文笔简洁;描写人物棚 如生,例如《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作者通过这场面对面的斗争来表现人物性格,刘邦的怯儒而机智,项羽的坦率而少谋略,以及其他人物,如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的性格,都描绘得栩如生,让读者有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史记》是历史与文学互相结合的典范
情感提升,交流感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你要做什么样的人。生1:司马迁,意思是:人都有一死,有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人死的却像鸿毛一样轻。生2: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死得无足轻重,没有意义。强调生与死的价值,社会需要有价值的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小结:司马迁身心遭受重创之时,以坚强的意志,呕心沥血,利用十几年的时间用生命就了的纪传体史书《史记》,位列中国二十四史之首,堪称后世典范。
4宗教展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营造一种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活动
(1)两汉的宗教展区里,你认为应该介绍什么宗教?(佛教、道教)(2)道教何时兴起?早期教派有哪些?
生:东汉,早期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3)道教与春秋时期的哪位大思想家有关?是《西游记》中哪个神仙? 生:老子,太上老君。
(4)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道教吗? 生1:太极图、八卦、算卦 生2:太极剑、太极拳。
生3:豆腐的发明,据说是西汉的准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以黄豆研浆与盐卤同炼“仙丹”。“仙丹”没有炼成,却炼出了鲜嫩可口的豆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生4:符咒、太极拳等。
生5:火药的发明,古代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迷信炼丹术,从事这种炼丹的人叫做“方 士”,后来又叫做“道土”或者“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方土们将一些重金属如硫磺、硝石等,放在锅里,进行炼制,结果无意间爆炸,这就是火药的起源。
(5)佛教的创始者是谁?誕生地是哪里?何时传入中国?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你 能说说佛教传入的小故事吗?(东汉明帝梦金人,略)
生1: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古印度;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生2:教义:人生来是受苦的,受苦源于欲望;人如果能忍受苦难,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圣地有哪些?对中国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生1:佛教圣地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中国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山东的崂山
生2:佛教、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建筑,绘画、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教师过渡: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下面就 让我们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来感受一下吧。教师展示
(1)佛教四大名山:
(2)、道教名山:
教师活动:
生1伟教、道教都宣扬修身养性,克制欲望,有利于统治者现固统治者得到的大力状植。生2: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比较困难,人们在宗教信仰中寻求心理安慰。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①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苦难,宗教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②佛教、道教都宣扬“忍耐服从”,符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合作探究:
欣赏了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你认为哪些要素推动了两汉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呢? 生1:两汉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基础,生2:两汉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国家筑一,这就为文化与科技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条件、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原因:两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教师小结:《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道:“仓廪实面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与科 技的繁荣与发展是需要经济来支撑的。两汉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出现了经济的繁荣 景象,加之稳定的“大一统”的社会环境,这都为文化与科技的繁荣莫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会到两汉科技和文化的魅力,两汉给中国人留下了强烈的心理和文化印记,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中国人以汉人自称。由此可见,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一个能长久发展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所以,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要大力弘扬优秀传传能文化,批判吸收外来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登临世界文化峰峦。
(四)、课堂练习
1.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C)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2.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C)
A.发明地动仪B.发明“麻沸散” C.改进造纸术D.发明活字印刷术知识点 3.下列各项与张仲景相符的是(C)
A.创编“五禽戏”B.发明“麻沸散” C.著有《伤寒杂病论》D.擅长外科手术
4、华的弟子照着老师使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知道这种方法是(B)
A.经常饮酒B.常练”五禽戏”C、经常吃“麻沸散”D、经常喝中药
5、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B)A.孔子B.司马迁C.杜甫D.司马光著作
6、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A)
A.白马寺B寒山寺C.少林寺D.灵隐寺
(五)、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的发明
1、蔡侯纸
2、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医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2、华佗与“五禽戏”,麻沸散
三、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与《史记》
2、史记的历史地位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的兴起:太平道、五斗米道
2、佛教传入我国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0
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张骞通西域 背景: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________。西汉初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经过:公元前________年,________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________。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知识点2 丝绸之路
背景:自从________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________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________穿过________,经________运往________、________,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________”。
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品,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上丝路:汉朝还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________南下,绕过________,穿过________,通往________沿岸,最远抵达________南端和____________的海上交通道路,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知识点3 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________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________城。
机构设置的意义: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________及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_______出使________(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________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0
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张骞通西域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2.下图是七年级(1)班排练的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可以判断出他们正在排练的是()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 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A.张骞出使西域
B.汉武帝派人出击匈奴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3.《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4.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知识点2 丝绸之路
5.“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6.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各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甘英曾出使大秦 B.班超曾出使西域 C.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 8.“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知识点3 对西域的管理 9.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新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0.“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颂扬的是经营西域三十多年的()A.张骞 B.班超 C.班固 D.甘英 0
3能力提升
11.“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修筑万里长城
12.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为汉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此人什么精神?
(3)材料三中交通线被称为什么?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问题指出,材料
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14.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为丝绸之路这条存在两千多年的商道开辟作出最大贡献的探险家是谁?请写出这条千年商道的完整路线。
(2)这条贯穿亚欧大陆的古老商道开辟之初,从汉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什么?这一要道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3)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为什么能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这条千年古道是中国古代繁荣的见证,请你为保护和复兴该通道出谋划策,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0
4直击中考
15.(滨州中考)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6.(潍坊中考)《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参考答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管理
1.阳关 玉门关 西域 大月氏 138 张骞 大月氏 119 2.张骞 东西方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中亚 西亚 欧洲 丝绸之路 丝绸 漆器 开渠 凿井 铸铁 良种马 香料 玻璃 宝石 核桃 葡萄 石榴 苜蓿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 印度半岛 锡兰(斯里兰卡)3.60 西域都护 乌垒 西域都护 新疆 巴尔喀什湖 班超 甘英 大秦 班勇
基础过关
1.C 2.A 3.D 4.C 5.B 6.C 7.C 8.A 9.D 10.B 能力提升 11.A 12.A 13.(1)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状况及其与汉朝交往的愿望。(2)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言之有理即可)(3)丝绸之路。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14.(1)张骞。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2)汉朝的丝绸、漆器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文化遗产。(4)要保护沿途的资源与环境,维持道路的畅通,并对古道遗址进行保护,然后开发丝绸之路为旅游路线等。
直击中考 15.B 16.A
第四篇:(2016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汉的建立。2.了解“文景之治”。【教学重点】 1.西汉的建立。
2.“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是唐朝诗人王珪所作《咏汉高祖》中的诗句。刘邦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是谁?定都哪里?
2.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具体内容及影响各是什么? 3.“文景之治”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是什么?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
1.依据课本第51页内容,复述西汉的建立。
2.学生依据课本第51页第二段复述汉初经济状况。课件展示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根据上述经济状况,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1.阅读课本第52页内容让学生复述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具体内容及影响。2.学生复述完后,教师归纳总结。
(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措施: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3.材料研究,回答问题。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言,只要有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言,只要有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文景之治”
1.阅读课本第52~53页内容让学生复述“文景之治”的原因、表现。2.学生复述完后,教师归纳总结。
(1)形成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3.谈谈“文景之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课堂小结
汉文帝和汉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对文景时期的统治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国富民强的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
第五篇:《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
2、了解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的疆域。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2、通过学习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备一定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的疆域。
难点:1.通过讨论或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让学生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学会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教师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样,国家的稳定也需要各民族共同来维护,这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条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既要抗击外来侵略,又要反对民族分裂。
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清朝是怎样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的?
1、迁都北京。
2、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采取措施巩固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①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使得以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联系越来越密切。③元朝时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管理流求,台湾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2、展示郑成功像,并结合课本介绍郑成功。
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讲述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4、如何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二、清朝设置台湾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清朝对台湾进行管理的过程及意义。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的设置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那里居住着哪个古老的民族?
唐朝时称什么?和唐朝关系怎样?元朝时怎么管辖?
2、提问:清政府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管辖西藏的有效措施?
(1)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额尔德尼”。
(3)1727年,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随后,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颁布章程,规范西藏地立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3、展示顺治帝图片和顺治帝和五世**图、康熙帝和五世**、雍正帝和驻藏大臣、乾隆帝和金瓶掣签。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六世是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通过展示乾隆帝和须弥福寿庙等相关图片说明乾隆帝对民族关系的重视。
5、清廷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打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引导学生回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朝时: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开通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西域都护府,使新疆成不中央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教师介绍“回部”的含义,并明确“回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3、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康熙帝如何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如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材料: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敛淫刑”。乾隆帝下令: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争献牛酒果品。清军击溃大小和卓后,维吾尔族首领鄂对等追上叛军在阵前树旗招降,一时“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
(1)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为什么会失败?
(2)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为什么能够胜利?
回部上层贵族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
5、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五、清朝的疆域
展示清朝疆域图片,使学生直观明确清朝的疆域,并感受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巩固总结
西北
西南 东南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
五、清朝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