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第二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对**和**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阅览、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
1、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
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
难点 : 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点,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将《明长城图》《清朝疆城图》等相关教学参考图片及电影《士尔扈特东归》片段编辑到课件中去,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相关资料可查阅http://.cnt 和《中国少数民族网》http:////2了解本节所涉及的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您欣赏)播放中国少数民族的有关图片(伴奏《爱我中华》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展示明长城和避暑山庄的图片
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防范我国北方蒙古、女真等族统治者南下扰掠)
②“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
(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2、播放《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视频,进一步感悟避暑山庄所特有的政治功能。
3、展示避暑山庄周围的“喇嘛教寺庙群”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寺庙建筑图片并回答问题,(组织4人小组讨论)。
①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融合了汉、藏、蒙古族、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
②“明修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你认为这两句话反映了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代统治者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4、虽然明清对民族政策有所不同,但明清两朝和少数民族关系都有了新的发展。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明清,演绎一段当时的民族关系史。
{说明:角色承担:①、以组为单位分6组,每两组承担一个少数民族角色(蒙、藏、西南少数民族。②、各组先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明清前华夏族(汉)与该民族融合的史实),然后重点指出明清时期与本民族的关系。③、代表在回答某一重大史实时,本组成员也可以小品等形式展示史实。④、准备时间为6分钟。}
5、出示《清朝疆域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
①说出清朝疆域四至。②对比《清朝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找出其中的异同。
(清代中国的疆域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6、歌曲《爱我中华》,前后呼应,升华主题。
第周星期第课时年月日
第三课时《专制帝国》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加强的历史时期。但同时明清时期也是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的时期。本课时就是在西方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历史背景下,从专制国家机构、文字狱、科举考试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等方面,重点描述了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从而着重描述了明清时期中国繁荣背后的危机。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思想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国家机构及思想上的表现
教学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指导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按教材P38中的小故事编排小品。
小品一:
生1:(朱元璋)听说爱卿家昨天晚上请客了?
生2:(大学士宋濂)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请厨师烧了几个好菜。
生1:(朱元璋)卿家没有欺骗我。
生1:(钱宰摇头晃脑地)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生2:(朱元璋见钱宰)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但是我何尝“嫌”你,为什么不用“忧”字呢?(钱宰吓得忙磕头请罪)
小品二:
以上两个小品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竭力维护专制皇权的史实。)
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由此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朱元璋像和明朝中央机构图
明朝皇帝为什么能知道大臣的种种私事?
启发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并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厂卫特务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2、出示雍正皇帝像
清代又是如何加强专制皇权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设置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要点。
3、皇权的加强除体现在强化统治机构外,还体现在思想和社会生活领域中。
① 出示左图诗句,让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②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范文的夹带衫图
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③看《范进中举》视频片段或flash,分组讨论评价科举制度。
4、指导学生看图5-70、5-71,对明清统治者在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专制产生直观印象。统治者为什么要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专制皇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5、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顺从统治者的意志?
①出示黄宗羲的图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宗羲及其主要思想。
②出示同时代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图象,启发学生比较同时代中外思想家的共同点。
(都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
6、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
(都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
第二篇:《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巩固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对台湾管辖的情况。
2、了解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的疆域。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2、通过学习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认识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备一定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的疆域。
难点:1.通过讨论或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2.让学生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三、教学法指导
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设置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直观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学会处理复杂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教师讲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样,国家的稳定也需要各民族共同来维护,这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条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实现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既要抗击外来侵略,又要反对民族分裂。
讲授新课: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忆清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清朝是怎样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的?
1、迁都北京。
2、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采取措施巩固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引导学生回忆:哪些史实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①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使得以后台湾和大陆的经济、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②隋朝时隋炀帝派人到达流求(台湾),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联系越来越密切。③元朝时设置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管理流求,台湾地区第一次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2、展示郑成功像,并结合课本介绍郑成功。
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讲述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4、如何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二、清朝设置台湾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清朝对台湾进行管理的过程及意义。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台湾府的设置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展示布达拉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那里居住着哪个古老的民族?
唐朝时称什么?和唐朝关系怎样?元朝时怎么管辖?
2、提问:清政府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管辖西藏的有效措施?
(1)顺治帝册封五世**为“**喇嘛”。
(2)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额尔德尼”。
(3)1727年,雍正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随后,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颁布章程,规范西藏地立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3、展示顺治帝图片和顺治帝和五世**图、康熙帝和五世**、雍正帝和驻藏大臣、乾隆帝和金瓶掣签。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六世是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通过展示乾隆帝和须弥福寿庙等相关图片说明乾隆帝对民族关系的重视。
5、清廷对西藏地区采取的措施有什么作用?(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打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引导学生回忆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汉朝时: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开通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西域都护府,使新疆成不中央领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教师介绍“回部”的含义,并明确“回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3、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康熙帝如何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如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材料: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敛淫刑”。乾隆帝下令: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争献牛酒果品。清军击溃大小和卓后,维吾尔族首领鄂对等追上叛军在阵前树旗招降,一时“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
(1)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为什么会失败?
(2)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为什么能够胜利?
回部上层贵族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
5、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
五、清朝的疆域
展示清朝疆域图片,使学生直观明确清朝的疆域,并感受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五、巩固总结
西北
西南 东南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四、巩固西北边疆
五、清朝的疆域
第三篇: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 一些重要知识: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康熙帝、乾隆帝平定西北的叛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史实;知道清朝的疆域。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 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西藏、新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七年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 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郑成功、“**、**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等内容)【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本课前,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经学生回忆、讨论,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644年清军入关,进人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及各地反清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清朝在此后的统治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上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巩固了自身的统治。(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明朝末期,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于16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
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建议教师参考有关资料,自制《郑成功进军 收复台湾示意图》电脑课件,边演示边进行生动描述。
3.16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 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人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教师应指出:郑成功收复台湾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 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册封:顺治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封五世**为“**额 尔德尼”。
2.设置机构: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3.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破坏西藏与朝廷的关系,** 六世不为所动。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为**六世修建了须弥福寿庙。讲述“**、**和驻藏大臣”时,要向学生解释册封的含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重大事件有何意义,说明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四)巩固西北边疆
1.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讲大小和卓的叛乱,对叛乱过程不作补充。但对取胜的原因应略加 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平定叛乱,也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项重要措 施。
3.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还驻军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五)清朝的疆域
在学习此节内容时,可设计如下示意图(或出示《清朝疆域图》),让
学生填写或说出清朝前期疆域范围,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
教师归纳: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三、课堂小结
分析归纳统一多民族巩固的措施,即:①平定少数民族上层的叛乱; ②反抗外来侵略;③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管辖。【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第四篇: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材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材重点】
“**、**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材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问题目标教学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音乐《爱我中华》,欣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风光图片。
(字幕显示: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是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逐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设计意图:利用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清军随后南下,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与反清势力,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制度:沿袭历朝历代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文化: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板书)
(多媒体出示《郑成功像》,并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吗?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课前收集的关于郑成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回答):郑成功、收复台湾……
(师):很好!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103--104页的内容,结合这幅地图(多媒体出示),概括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
(多媒体简要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有一步非常关键,是什么?他是怎么知道鹿耳门的情况的?请看一段精彩视频(播放视频片段)。(多媒体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示意图》,并和学生共同回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精彩过程):…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郑成功身先士卒,带领将士奋勇杀敌,最终迫使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初投降。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段精彩历史(播放视频片段)……(提问并出示):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总结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提示)大家可以从收复台湾对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和台湾本身的发展两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
(师概括总结):一方面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所以我们称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进一步开发了台湾,促进了台湾地区的民族融合,郑成功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师):郑成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台湾一向属于中国”,你能用所学过的史实证明吗?(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再做引导补充)……
评价郑成功:郑成功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他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中华民族的利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放英雄,又是团结各民族,发展生产,开发祖国台湾的先驱。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台湾回归祖国后的情况。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4年(板书)
郑成功死后,他的后代继续建设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孙子归顺清政府,台湾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可见,台湾的回归是民心所想,大势所趋。第二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从而加强了台湾宝岛和祖国内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三、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出示清朝疆域图,设问:采取了哪几项措施来管辖西藏?
学生讨论归纳:顺治封五世**为“**喇嘛”;康熙封五世**为“**额尔德尼”;1727年设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出示“**五世朝见顺治帝”和“五世**”图片,让学生了解顺治帝册封**喇嘛、康熙帝册封**的历史史实。
出示“金瓶掣签”“神童坐床”等图片,让学生知道历世**和**都要经过中央册封,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出示须弥福寿之庙图片,了解此建筑修筑的意义:
(清帝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是乾隆七十寿辰,西藏政教首领之一六世**自日喀则扎什伦布来承德祝寿,特修建此庙“以资安禅”。修建此庙,同是清朝加强民族关系的真实历史见证。扎什伦布意为“福寿吉祥”,须弥意为“山”,故依从藏语得名须弥福寿之庙,俗称“大行宫”。)
教师补充:这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拓展:展示图片说明一些藏独分子的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唐朝:藏族的祖先吐蕃与唐朝友好交往。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元朝:正式设机构宣政院管辖西藏。清朝:册封和驻藏大臣。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要敢于和这种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四、巩固西北边疆
展示西北地图讲清回部的地理位置和宗教信仰。设问:新疆归属中央是在哪个朝代?西汉设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归属中央。因此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分裂祖国的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
1、发动叛乱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叛乱发生后是哪个皇帝下令平叛?
3、平叛后清政府设了什么机构管辖新疆地区? 学生讨论:清政府平定叛乱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违背民心,破坏统一。
2、清政府采取正确的平叛政策,顺应民心。
(设计意图:了解体会清朝“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民族政策。)
五、清朝的疆域
结合《清朝疆域图》,用图示法按方位来展示清朝的疆域。让学生了解省级行政区的划分,认识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让学生注意理藩院和元朝时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宣政院的区别。同时,使学生认识清朝五十多个民族中,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缔造做出了贡献,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就像《爱我中华》的歌中所唱“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动脑筋:
请你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憎恨分裂国家的一切行为,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小结】
无论明还是清,是恩还是威,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今天祖国的伟大基业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希望各民族永远团结,共同奋斗,希望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第五篇:第二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二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命题点1 秦汉大一统
1.(2019·淮安)“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成祖
2.(2019·怀化)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
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3.(2019·武威)秦初,廷尉李斯上奏曰:“周天子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秦始皇听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B)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4.(2019·济宁)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B)
A.“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5.(2019·烟台)“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D)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命题点2 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6.(2019·连云港)“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诗中描述的现象开始出现于(D)
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7.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可以形象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B)
A.玄奘西行
B.丝绸之路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8.(史料实证)“大秦来的魔术艺人表演非常神奇,能吞刀吐火,屠人截马。中国的雕刻绘画艺术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汉代石雕上出现了中国所没有的狮子等图案。”以上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B)
A.是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通道
B.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化的交流
C.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的交流
D.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唯一通道
命题点3 北魏孝文帝改革
9.(2019·通辽)“……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C)
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
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
10.(2019·衡阳)“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D)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11.(2019·荆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C)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2019·山西)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D)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2.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成语“揭竿而起”源自(C)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巨鹿之战
3.西汉初年经过统治者长期与民“休养生息”,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C)
A.康乾盛世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4.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D)
A.农民起义频繁
B.残暴的东汉统治
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戚和宦官专权
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
A.西域都护的设立
B.宣政院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立
D.伊犁将军的设立
6.(2019·广东)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B)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7.“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东汉末年一场重要战役,此战役的重要历史作用是(B)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8.“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诗句认为西晋末年北人南迁的原因是(D)
A.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B.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北方战乱频繁
9.(2019·连云港)“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10.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B)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
11.(2019·青岛)(10分)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不得照抄原文)
答案:“推恩令”。(1分)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2分,不得照抄原文)
答案: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2分)
答案:极大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3分)
答案: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国家管理,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3分)
12.(1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3分)
答案:赤壁之战。(1分)B。(1分)西晋。(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3分)
答案:北方的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2分)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3分)
答案:迁都洛阳。(1分)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等。(1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3分)
答案:①国家局部统一;②江南地区的开发;③北方民族大交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