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课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了解民族制度及实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关系的感情。加强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重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国两制的方针 难点: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授课过程
导入: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江泽民同志的“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
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完成 板书设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教学反思:
第二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第3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定稿)
第六课 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 提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教学难点: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① 阅读教材:5分钟
②小组讨论小字材料提出得问题:10分钟 讲授新课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板书)
同学们已经看了教材,现在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教材的内容 【题问】选举权属于那种公民权呢? 政治权利 那么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①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板书)【查一查】: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那些? 【提问】:来广洲打工的外地大学生……,遭毒打致死,给我们什么启示?
权利需要监督和制约,每个公民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关注身边的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建议和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及其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得我权利。
【做一做】 :P83最后小字材料 【提问】
②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方式有那些?
A 向人民代反映或人大常委会反映。B 可采取举报信向有关部门反映。C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监督。
③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A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B 应当事实求实,以事实为依据,如时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C 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的政治义务(板书)
【提问】地图的完整与否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
地图完整:反映着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富强。地图不完整反映着国家利益受损害,领土不完整,也反映了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①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什么是国家安全?
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提问】 :p86小民有几种选择,分别会产生什么后果? 【选择一】:出卖情报
后果 :使工厂倒闭,损害了国家、集体的利益,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安
全。对小民及其父亲而言,要受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承担法律责任。【选择二】 :拒绝
后果:保护了工厂的安全,保护了工人们的利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护了国家秘密,履行了公民的义务,是热爱祖国的的具体表现。②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小民例子也给我们启示 :
③公民应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2、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的政治义务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课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了解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的史料,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从历史、军事、文学、科技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 课前准备
1、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
2、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
3、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各队设队长一名,要求每队分成四组,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中华文化组成的某一方面的资料,制作成剪报,并在课堂上由队长择优展示。
4、要求各队推荐3位同学做好准备进行堂上必答知识竞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关于文化,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初二曾经学习过什么关于文化的内容?
(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国文化)
在文化交往中,既要文化尊重,也要文化自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华文化 讲授新课
问题:提起中华文化,除了屏幕中三个人提到的之外,你又会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问题:请你选择一个典型中华文化,谈谈你是怎样品味它的文化情趣的?
(学生回答)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板书)
幻灯片展示并讲述河南安阳县渔洋村的六千多年不断代的中华文明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板书)
出示幻灯片:古巴比伦文化(图片)
教师: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
出示幻灯片:古印度婆罗门文化(图片)
教师: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
出示幻灯片:古埃及文化(图片)
教师: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
出示幻灯片:玛雅文化(图片)教师: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生回答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
(把全班同学分成两队,一、二组为第一队,三、四组为第二队进行一次中华文化知多少知识比赛。)
第一个环节:中华文化之语言文字知多少必答比赛。
出示幻灯片:题目(各队代表回答)
3、中华文化的组成:1).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板书)
第二个环节:中华文化之文化典籍大搜寻抢答比赛。
出示幻灯片:题目(各队抢答)
2、中华文化的组成:2).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板书)
第三个环节:中华文化知多少大比拼
第一队展示(队长介绍)
第二队展示(队长介绍)
中华文化的组成:
3).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板书)4).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板书)5).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板书)6).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板书)
出示幻灯片:课本66页活动内容,请同学分别就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谚语或格言谈谈对我们为人处事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一组有关中华文化的国内和世界影响的连线题(学生回答)
4、中华文化的影响:(板书)
(1)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板书)
(2)对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板书)归纳小结(用填空题形式出示幻灯片)
中华文化的产生
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特点
纵向看:源远流长──(原因)深深熔铸在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横向看: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的影响
对中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发展道路影响
对世界:推动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课堂小结:师生共谈收获 板书设计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组成: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 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事例说明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
知识与能力: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证地看待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教学重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现在我们重温这一充满了豪情壮志与欢声笑语的时刻。(看视频“同一个世界方阵”)这是一支由118名国际友人组成的队伍,他们来自五十多个国家,代表了所有为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这在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请问这与我国实施的哪一基本国策有关?
学生:对外开放。
教师:猜测一下,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我们的基本国策?
学生:什么是对外开放?为什么对外开放?怎样对外开放?
一、国策解读──由点到线,全面开放
1.教师讲述对外开放大事记,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明确我们开放的范围;知道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有步骤、有计划在全国范围,面向全世界实施的开放。
2.小组活动:我是发言人
模仿发言人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对我国的基本国策进行解读,明确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全面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我们扩大了与世界的交流与联系,得出结论──对外开放的含义
二、对外开放──高瞻远瞩,必然选择 1.谈古论今·交流:盛唐和圆明园情况对比。
教师:思考:我们为什么会由盛转衰呢?
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回到阅兵式·看材料
教师:我们吸取了历史的教训,于1978年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0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60周年庆典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示材料:阅兵式当天,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观看)
得出结论: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教师:你能从我们生活的周围感受到这种联系与交流吗?
学生:举例(略)
总结:我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事务,上海世界博览会获得了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即将于2010年举办的新一届世博会,270多个国家的场馆已经开始动工布展,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思考:1.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次世博会? 2.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小组活动。
三、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基点,“走出去”与“引进来”──对外开放的正确选择
教师: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宽领域的。我要问大家,是不分青红皂白全盘接受吗?不是,那应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本基点是什么呢?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个度?在国产汽车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两种观点:见书P49各发表建议。
一 种观点是“独立自主,自创品牌。”
另一种观点是“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引进。”
学生讨论后辩论。
教师:(出示胡锦涛主席阅兵时乘坐的座驾并简单加以介绍)上述观点都不对,在国产汽车的发展上,我们究竟怎么办呢?(独立自主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即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小结:怎样坚持对外开放?
1、全方位,宽领域;2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对外开放。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总之,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四、拓展延伸──设想2049年的中国
五、课堂收获: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略。师;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共创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板书设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国策解读──由点到线,全面开放
二、对外开放──高瞻远瞩,必然选择
三、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基点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临西县第一中学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三框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三框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能力目标: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意义,辨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教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教学准备:
制作PPT课件
教法、学法:
综合分析法、案例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认识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树立热爱科学、勤奋教学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讲授新课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一:袁隆平及他研制的杂交水稻的重大贡献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面对世界的不安与困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给出的答案不容置疑—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袁隆平靠智慧加行动,率领中国科研团队发明的“东方魔稻”,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首创的杂交稻技术,正在亚非拉等地茁壮成长,成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福星”。
问题:从袁隆平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答案:
(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科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过渡:我国的科技现状又如何呢?
活动二:说说我国的科技成就 我国的科技成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活动三:认识我国科技的不足
材料一:以钢铁产业来说,1996年我国的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成为世界钢铁大国。但是,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450万人生产1亿吨钢;日本:15万人生产9千多万吨钢。并且,日本钢铁业的能源消耗远远低于中国。
材料二: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一个价值75美元的MP4的利益分配:外国专利拿走50美元,国内生产厂商除成本外,盈利只有1.5美元。
材料三: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的80% 问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说明:
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二)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活动四:明确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
在如何处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经济要上,教育要让,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来发展教育。
观点二: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答:第一种观点是片面的,第二种观点正确。因为:
A、我们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C、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活动五:
阅读教材60页至61页,思考我国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答案: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教育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4)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问题1:我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问题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或原因):九P34。
答案: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过渡:为了发展科技、发展教育,党和国家制定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是什么? 生:科教兴国战略
(三)科教兴国
活动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一:某制药厂不重视技术创新,高价购买外国药品的现成配方,生产成本加大,药价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受挫折,濒临倒闭。
材料二:1997年,乔布斯重返当时濒临破产的苹果,当时苹果股价每股3.34美元。随后十多年中,先后领导苹果不断推出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产品。有关产品的热卖推动苹果走上信息技术产业的潮头。截至2010年底,iphone全球销量突破1亿部。今年8月,苹果股价达到356美元左右,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问题1:该制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乔布斯及其团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 结合上述例子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科技创新。
答案1:这个制药厂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技术创新,没有药品配方,不得不高价购买外国药品的现成配方,生产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大大减弱。
答案2:乔布斯及其团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乔布斯和苹果成为体现美国技术创新优势的一个符号和象征。答案3:(1)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2)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课堂练习:
1.单选题 2.多选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努力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以活动引领教学,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自主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