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电子》第2周教案
课题 三极管___ 课时 2
一、开头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 2.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教学重点】
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 【教学难点】
电流放大内、外部条件; 【教具、参考资料及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PPT 【课型】
基础课 【教学方法】
理识一体化
二、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二极管的结构及导电特性:
①什么是PN结?答:把P型结半导体和N型结半导体制作在同一硅片或锗片上,所形成的交接面。
②PN结具有什么特性?答:单向导电性
③二极管与PN结有什么关系?答:PN结用外壳材料封装起来,并加上电极引线就形成了二极管。P区接阳极,N区接阴极。
④二极管的导电性是否与PN结一样?答:是
其次,让同学们考虑:半导体二极管内部只有一个PN结,若在半导体二极管P型半导体旁边再加一块N型半导体,或在N型半导体旁边再加一块P型半导体,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器件。
【讲授内容】
一、概述
1.三极管: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即可以通过小电流控制大电流,也用作无触点开关。2.三极管的结构
3.图形符号:
二、三极管的放大
1.三极管工作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当集电极(N)电压高于基级(P)电压时,基级和集电极构成的pn结是反向的,此时叫集电极反偏;
当基级(P)电压高于发射极(N)电压时,基级和发射极构成的pn结是正向的,此时叫发射极正偏;
当三极管的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3.放大原理: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
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2、基区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
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因为基区很薄)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之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电子
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这个反向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阻止集电区电子向基区扩散,同时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集电极主电流Icn。另外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也会产生漂移运动,流向基区形成反向饱和电流,用Icbo来表示,其数值很小,但对温度却异常敏感。
4、理解
首先,你要明白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 *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其次,你要明白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要求:C-E之间加上反向电压,叫加工作电压。B-E之间加上正向电压,叫加偏置电压,偏置电压只需很低的电压。最后还要明白导通的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基极电流流过基极和发射极。集电极电流流过集电极和发射极。因为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都流过发射极,所以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三个电极的电流方向都由发射极的箭头指示出来,总共只有两个方向。【课堂小结】
复习第一学期内容,重点复习二极管,引出三极管知识的讲解。【巩固练习及作业布置】
三、教学反思
讲解所学内容时,将课本知识与视频、课件相联系,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电工电子》第3周教案
课题 三极管放大作用___ 课时 2
一、开头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 2.掌握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教学重点】
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 【教学难点】
电流放大内、外部条件; 【教具、参考资料及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PPT 【课型】
基础课 【教学方法】
理识一体化
二、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三极管的结构、图形符号,再次,讲解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讲授内容】
一、三极管的放大
1.三极管工作放大状态的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当集电极(N)电压高于基级(P)电压时,基级和集电极构成的pn结是反向的,此时叫集电极反偏;
当基级(P)电压高于发射极(N)电压时,基级和发射极构成的pn结是正向的,此时叫发射极正偏;
当三极管的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3.放大原理: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
电源Ub经过电阻Rb加在发射结上,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不断地越过发射结进入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Ie。同时基区多数载流子也向发射区扩散,但由于多数载流子浓度远低于发射区载流子浓度,可以不考虑这个电流,因此可以认为发射结主要是电子流。
2、基区中电子的扩散与复合
电子进入基区后,先在靠近发射结的附近密集,渐渐形成电子浓度差,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促使电子流在基区中向集电结扩散,被集电结电场拉入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也有很小一部分电子(因为基区很薄)与基区的空穴复合,扩散的电子流与复合电子流之比例决定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
3、集电区收集电子
由于集电结外加反向电压很大,这个反向电压产生的电场力将阻止集电区电子向基区扩散,同时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电子拉入集电区从而形成集电极主电流Icn。另外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空穴)也会产生漂移运动,流向基区形成反向
饱和电流,用Icbo来表示,其数值很小,但对温度却异常敏感。
4、理解
首先,你要明白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 *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其次,你要明白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要求:C-E之间加上反向电压,叫加工作电压。B-E之间加上正向电压,叫加偏置电压,偏置电压只需很低的电压。最后还要明白导通的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基极电流流过基极和发射极。集电极电流流过集电极和发射极。因为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都流过发射极,所以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三个电极的电流方向都由发射极的箭头指示出来,总共只有两个方向。【课堂小结】
复习第一学期内容,重点复习二极管,引出三极管知识的讲解。【巩固练习及作业布置】
三、教学反思
讲解所学内容时,将课本知识与视频、课件相联系,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电工电子》第10周教案
课题 三相异步电动机___ 课时 2
一、开头部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1.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2.电动机的铭牌认识; 【教学难点】
1.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教具、参考资料及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型】
基础课 【教学方法】
理识一体化
二、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视频播放,引导同学们思考电动机的工作方法,引起同学们学习电动机的兴趣。【讲授内容】
一、电动机定义: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输出机械转矩的原动机。
二、分类:
直流电动机
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三、基本结构;定子和转子。
1、定子:电动机的固定部分,用来产生旋转磁场
2、转子:转动部分,用来带动其他机械设备旋转做功
四、电动机铭牌型号 【课堂小结】
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电动机相联系,用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巩固练习及作业布置】
三、教学反思
讲解所学内容时,将课本知识与视频、课件相联系,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第2周 教案
第二周 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第一课时
上 下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前 后 教学内容: 前 后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第三课时
左
右
教学内容:左 右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 橡皮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
教学内容:配套练习11—13页练习二的题。
第五课时 巩固练习6—7页
第五篇:电工电子教案
课程:
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并且满足是开关S闭合,灯泡EL亮。
2、分析在S闭合、打开条件下,能够用万用表测量电位。
3、分析在S闭合下,能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教学重点:掌握实物电路的连接。
教学难点:使用万用表测量电位、电流。
一、旧课复习,新课导入
回顾:提出关于教室电灯(风扇)的电路布置形式,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分析两图情况,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制作一个基本电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灯光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二、新课教授
任务准备······
1.工具准备:万用表、连接线、电池插座 2.材料准备:电线、蓄电池(5号电池)、开关、小灯泡 提问:5号电池与车用蓄电池作比较,包括电压、电流 3.连接线制作:用夹子与电线相接,从而方便连接。工作中······
1、线路连接与检验(1)线路连接步骤
①连接蓄电池正极与开关S ②连接开关S与灯泡EL
③连接灯泡EL与蓄电池负极
(2)线路连接检验
开关S比合格,如果灯泡EL亮,则正常,反之为不正常。
2、电路测量(1)电位测量
何为电位: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某点移到参考点(零电位点),所做的功叫做该点的电位,单位为V。(P42)
测量方法: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电压挡“2V”,黑表笔(负)接于蓄电池负极上,红色表(正)接触于需要测量电位的测量点,万用表里显示的电压就是测量点的电位。测量点位图示(1-5)点,并记录数据。
标准数据:1与5,断开1.5V,闭合1.5V
2与5,断开0 V,闭合1.5V
3与5,断开0 V,闭合1.5V
4与5,断开0 V,闭合0 V
(2)电流测量
用数字万用表选择直流“20mA”,断开测量电路的电线,把红、黑表笔分别接于断开电线的两端,则万用表显示的电流就是测量电路流过的电流。
标准数据:断开,电流为0;闭合,电流为120mA
提问:如果开关不闭合,电流是否还可以测量?
灯泡端电压:断开为0,闭合为1.5V;灯泡状态:断开为不亮,闭合为亮。
总结:
1、灯泡端电压UEL=0V时,流过灯泡电流I=0A,灯泡不亮。
2、灯泡端电压UEL=12V时,流过灯泡电流I=1mA,灯泡亮。
三、作业布置
思考与联系:P39~40,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