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点小学语文四年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nóng yù shùnjiān hú xiàn fēi xiáng bīn fēn()()()()()zhuó zhuàng chãn wěn zhân hàn zāo tà yù wàng()()()()()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划“——”(5分)悄然(qiao qiao)暂时(zan zan)领悟(wu wu)呵护(he ke)捐赠(zeng zeng)
三、把词语填完整(8分)
不假()()()()挺立 与世()()花繁()()热泪()()()()十足()()心动()()多彩
四、照样子写词语:(8分)
孤零零 清香袅袅 收拾收拾 安安静静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打“√”:(10分)
1、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绝望)。
2、我的眼前是一片非常(开阔 宽阔)的草地。
3、我想那些花刚冒出来时肯定恨(壮丽 壮观)。
4、她走得很(流畅 流利),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5、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上飞来飞去,(骚扰 干扰)着我。
六、请把下面的填空补充完整:(25分)
1、人的生命是()()(),可是,为()()()()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之中去。
2、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在于()(),而不是()(),也不是在于()()。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替人着想,()他人之(),()他人之()。
4、匹夫见,而起,身而斗,此不足为 也。
5、过则,知过不,过不。
七、句子万花筒。(8分)
1、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改成陈述句)
2、礼花绽放。(把句子写具体)
3、这时,全场观众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八、阅读:(16分)古 井 我的故乡在平县大迅村。村东头有口古井,究竟挖于何年,已无从查考了。古井里的水,没一丝咸味儿。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柔的母亲,用醇美的乳汁,哺养着平原上的儿女。
我家距古井几十米远。每日里,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地经过,桶儿、筲儿发出的吱悠吱悠、叮儿当儿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而优雅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下过一场金色的雨。
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相依为命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乡亲们晓得这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子里那口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有满缸水。两位老人多次表示,对帮着挑水的人要付予一定的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她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故乡的古井呵,()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她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我参军后,远离那可爱的故乡已经十七年了。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那口古井,它时时在启迪着我怎样生活,做怎样的人······
1、填空:(2分)“迅”字的笔画有()画,第2画的名称是()
2、选择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解释,用“√””符号表示出来:(4分)
①络绎不绝 A停 B完 C断 D尽 ②相依为命 A依靠 B依从 C依赖 D依恋 ..
3、对文中加点的句子认真思考,然后按要求回答。
①从所用问号看,这句子是()。(2分)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②把这个句子改成陈述句。(2分)
4、在文中的()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2分)
5、用“——”划出一个比喻句。此比喻句把()比喻成()。(4分)
第二篇:语文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语文二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看拼音写词语。
xiān huā bìng qiě nán hái guó wáng
()()()()
rèn hé yāo qiú zhuō ná gǎn dng
()()()()
tiāo xuǎn fēn fu qiān ēn wàn xiè
()()()
jiàn lì wàng yì wàng ēn fù yì
()()
sǐ wáng xià lìng yú shì zhī bù
()()()()
yǎn lèi gǎi zhèng niàn shū fā dāi
()()()()
zǐ xì píng bǐ bān zhǎng bái zhǐ
()()()()
cān jiā bù yóu de shí hou cái zhǔ
()()()()
cí yǔ tè bié yíng jiē
()()()
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d m ng m áo f ù j ch x
等 闷 弄 妙 逃 愤 怒 继 承 宣 布
三、比一比,再组词。
球()义()并()晚()
求()议()开()兔()
评()纸()特()差()
坪()低()等()着()
四、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看谁写得多。
虫:
鸟: 五、五、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鲜()盆()道()却()念()拿()班()
六、照样子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小鸟在天上飞。
叽叽喳喳的小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大熊猫喜欢吃竹子。
鱼在水里游。
3.公园里开满了鲜花。
七、把对子歌填完整。
天对(),(),()对风,晚霞红,大陆对(),()对云横,()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灯下草虫鸣。
八、排列句子。
()最后撒上一点儿红辣椒粉,用筷子拌匀。
()回家后,我首先将黄瓜清洗干净,接着把它放到菜板上切成小方块儿,装入大盘中。
()然后切点儿葱花、姜末和蒜末放入盘中,再撒上盐和味精,倒上醋,滴上几滴酱油和麻油。
()我忍不住夹上一块儿,放入口中,啊!香喷喷、脆生生、凉冰冰,吃下去,心里好爽快。
()凉拌黄瓜做好了,盘中的黄瓜绿中透着黄,黄中带着红,不要说吃上一口,就是看看那颜色,闻闻那清香味儿,也叫人胃口大开。
九、看图写话。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5篇精读课文《要好好学习》、《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孔繁森》、《大禹治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
《要好好学字》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描写,围绕“学字”这条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展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梅兰芳学艺》通过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苦练眼神,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梅兰芳苦练前后的眼神的变化,充分展现了他苦练基本功的过程。
《孔繁森》一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这几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件事来写人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杰出人物的言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认读只认不写的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扩词,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4、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教学重、难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规范的书写生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要好好学字》——2课时 《朱德的扁担》——2课时《梅兰芳学艺》——2课时 《大禹治水》——2课时 《练习六》————2课时
12.要好好学字
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二、总结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样想的?
教学反思:
13朱德的扁担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三)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四)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五)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六)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 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朱德记”三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主识字,指导书写生字。
一、揭示课题
1、京剧是我们中国的艺术国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板书课题:梅兰芳。2、出示梅兰芳的头像,简介梅兰芳。
(著名京剧大师,江苏泰州人。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
二、初读课文。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应该停顿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课件,检查词语朗读情况。拜师学艺唱戏的料子没有动摇飞翔的鸽子 勤学苦练世界闻名游动的鱼儿紧盯注视(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分节朗读,评议,正音。B 男女生分节朗读。C 齐读课文。
3、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名的()的故事。
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兰、芳、艺、紧、或、者、注、视、灵、活”指名认读,注音。
2、找出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兰、芳、艺、紧、或、者、灵”(1)交流识记的方法,终于成为世界闻18)(2)交流书写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生书空
兰:三横间的关系要注意,中间一横最短,最后一横长而稳当。紧:上宽下窄。下面是“系”少一撇。或:注意笔顺,斜钩是关键笔画,要舒展。者:“都”的一半,“日”要写得正。
4、学生描红,完成作业。
四、作业 : 1、练读生字词。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围绕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释疑。指导朗读课文,读正确,读出味。指导书写“注、视、灵”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了一篇新的课文《梅兰芳学艺》——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课文主要写梅兰芳学艺这件事)。
(梅兰芳是谁?他为什么要学艺?他是怎样学艺的?他学什么本 领?)
二、指导读书,释疑。
(一)“梅兰芳是何许人?”
1、通过预习,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创立了“梅派”。他演过„„)2、请看一段录象,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唱得很动听;双眼会说话„„)
3、可梅兰芳小时侯去拜师学艺时,师傅是怎么说他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交流(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板书: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2)谁能完成这个填空?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二)“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
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就打消了学戏的念头呢?
1、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谁能读好这句话?先在下面练一练——指名读,评议(“决心”、“没有动摇”要加重语气读,以突出梅兰芳学艺的决心很大。)——一起读好这句话。
2、那么“他是怎样学艺的呢?”请同学们将第二自然段好好地读三 遍,找出具体描写梅兰芳学艺的句子。找到句子后,把它有感情地读三遍,我们等会儿来个比赛,看谁找的准,读的棒!
3、交流“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1)找队了,怎么把这句话读好呢?谁有信心?指名读。(2)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常常、紧盯、注视”这几个词加重了语气读,为什么?)
谁能到上面来表演一下“紧盯、注视”
(梅兰芳选择空中之鸽,水底之鱼来训练自己的眼神,鸽在飞翔,鱼在游动,观察这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才有利于训练自己的眼力。可看的时间长了,梅兰芳的脖子酸痛,他没有停下;看的眼睛流出了泪水,他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
再好好把这两句话读两遍,品位其中的含义。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手舞足蹈。
(3)指名读(有意请两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读好。)
4、日子一长,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怎样了呀? “灵活起来”“会说话了”板书:会说话
5、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1)谁能给世界闻名换个词?
(“举世文明”“闻名中外”“世界有名”“驰名中外”)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个词说明梅兰芳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是不容易的,你能迅速找出是哪个词吗?“终于”(3)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老师相信一定能更入味了。
三、回归总结,明理。
1、梅兰芳从“眼睛没有神”到“眼睛会说话”,从“不是唱戏的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证实了“勤能补拙”。示:勤能补拙把这个成语端端正正写在书上
2、填空:学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3、让我们完整地来回味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注、视、灵”
1、指名认读
2、找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3、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你要提醒大家的。
4、给它们组词
5、师范写,生书空。
6、生描红,完成作业。教学反思:
15、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四、教学准备:
课件、大禹像挂图,大禹陵照片。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6 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圈出来。(2)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教学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二、三两句。
①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②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③“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 它表示什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板书:挖通劈开)
④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⑤指导朗读。学生练读,齐读。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4)指导朗读。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板书: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1)引导自学部分生字。(2)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16.孔 繁 森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歌声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孔繁森的优秀品质。教前准备:组织看电影《孔繁森》或了解孔繁森的事迹。教法学法:
小组探究学习,师生合作交流。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 孔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
一读,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
二读,画出长句子,读通读顺。
三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指名读词。
2、引导分析字形。
部,与“都”比较。
市,与“布”比较。
失,与“大”比较。
献,左右结构,左下不是“羊”,右边是“犬”。
书空“血”的笔顺。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细读课文
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查字典理解“优秀”。
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用投影出示以下字词,指名读。
优秀干部拉萨市失去抚养医生献血感动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援藏”是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3)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
(4)齐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用投影出示)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什么?
“抚养”是什么意思?
轻声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这一句。
板书:接孤儿到身边
(5)指导朗读。
3、细读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由这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把有疑问的地方画出来。
(4)分段释疑。(学生讨论)
第3段:
“夜里”、“悄悄”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说明他的无私。
“年纪大”、“身体又不好”还坚持要求献血,更说明的他的无私精神。
“请求”和“再三恳求”写出孔繁森要求献血心情的迫切,强调这是一组近义词,“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
“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才同意他献血的。(查字典,了解“强”的意思,说明这是多音字。
过渡: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鲜血
换来的营养费供给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当藏族同胞知道这件事后,他们——(感动得留下了热泪)。这时,他们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和深情。
(5)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知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供孤儿上学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
学过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你还知道哪些像孔繁森这样的干部?
3、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2)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3)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4)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4、学生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词卡片。
2、组词。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小黑板。
优秀抚养医生感动
指名读词语。
(2)学习生字字形。
优:左右结构,右边不能写成“龙”。
“养”和“医”要书空笔顺。
感:上面不能写成“成”。
2、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扩词。
感()()()医()()()
部()()()养()()()
3、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匸()()心()()
()()()()
亻()()阝()()
()()()()
板书:
孔繁森
↓
接孤儿到身边
(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
优秀的援藏干部
教学反思
练习6 教学要求: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照样子,练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古诗《长歌行(节选)》
4、知道所收集标志的意思
5、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表示天气的几种图标,会看天气预报。
2、会和生病的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1、审题
2、指导
(1)讨论书中图标表示什么提天气(2)把图标与天气相连
(3)讨论“霜雾雷雪”为什么是雨字头
3、练习
(1)把雨字头的字写出来(2)动手画图标(3)收集有关天气的图标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莫、菜、算”(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3)指导书写(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标志,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并说出它的意思(2)动手画这些标志
(3)讨论:见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
(4)扩展练习:我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思,并画出来,介绍给同学们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2)教师范读(3)学生自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二)古诗《长歌行(节选)》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2)说说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 ① 指名试读 ② 教师范读 ③ 解释意思 ④ 学生练读、背诵(2)学生读第二句 方法同上
(3)学生读第三句 方法同上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三句话(2)指明读(3)练习背诵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读题目内容
2、丁大勇去看李小燕同学会说些什么?
3、王小娅有事不能去,请丁大勇带信,丁大勇该怎么样对李小燕说?
三、练习
1、小组演练
2、分组汇报,及时进行评议指导
单元小结:
第四篇: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8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224500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卷首语:同学们,雨是一种多么美妙神奇的自然景观啊!让我们一起回到雨中,品一窗冷雨,听一室世界,叹一世柔情!
(注:本卷仿照2007年南京中考试卷格式编制而成)
第一卷
积累●运用(34分)
【诗羽林】
1.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2)黑云翻墨未遮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户楼醉书》)(3)▲,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声声慢》)(5)▲,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浪淘沙●北戴河》)2.根据提示填空。(7分)(1)雨,是春的使者。“随风潜入夜,▲ ”,“ ▲,微风燕子飞”,这雨情态各不一样,都能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这雨,千年之后,还下在人们的心坎中。
(2)雨,是离别的哀思。“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连绵不绝的、浓浓的雨,不正是两地相思人的浓浓的、连绵不绝的忧愁吗?“ ▲,到黄昏,点点滴滴”,亲人在哪儿?家山在哪儿?思乡梦醒了吗?藏得再深的离愁别绪,千丝万缕,全被这雨唤了出来。
(3)雨,召唤壮士报国的雄心。“怒发冲冠、凭栏处,▲
”。“ ▲,铁马冰河入梦来”。雨,可以荡涤污垢,杜甫希望有那样的雨:“安得壮士挽天河,▲ ”。【字词苑】
3.下面是小华写的一段读书感言,请给文稿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雨,奏响着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有的雨,轻灵飘(yì)□,宛如一首小夜曲;有的雨,激烈迅猛,似琵琶铮铮作响。春雨绵绵,夏雨滂沱()(),秋雨潇潇,冬雨霏霏。雨,..在四季,有不同的姿态和面目。而在文人的笔下,雨更是千姿百态,意趣纷(chénɡ)□。4.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选文的空白处。(3分)
鼓儿词即鼓词,同弹词一样,由明代的词话□□而来。鼓儿词的唱词多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句式灵活,语言朴实,形式活泼,且通俗易懂,所以颇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鼓儿词一般是由“开场白”“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同说书很相似。哼鼓儿词的的人在“正板哼”之前一般要先来一个“开场白”,或讲个小故事小笑话作引子,或说一段顺口溜,或来几句幽默风趣的唱词,以引起听众的注意,一来,是为了□□一下气氛,二来,也可以□□他们的情绪。接下来便是正文,既说,又唱,还表。结束的时候,依旧会像“开场白”一样,让听众在笑声中离去。【名著厅】
5.请选择《朝花夕拾》的其中一篇,完成读书卡片。(4分)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人物评价: ▲。
【模仿秀】
6. 仿照前面的歌词,再续写一句,注意句式和修辞。(3分)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总爱在窗前,轻唱唱着熟悉的旋律;下雨天真好,因为多情的小雨滴,像一泓清泉,沁润了人们的心灵;下雨天真好,因为 ▲,▲,▲。【综合学习】
7.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全面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应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保护水资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10分)
(1)活动一 ——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镜头一: 镜头二:(2)活动二——资料搜集。2007年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下图是某同学本次活动中搜集来的第十五届“世界水日” 第二十届“中国水周”宣传画。请任选一幅图并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并请为3月2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写一句15个字以内的宣传标语。(4分)
构图创意:
宣传标语:
(3)活动三——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水资源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2分)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4)活动四——环保行动。水资源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水资源保护做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2分)我的行动:
第二卷
阅读●感悟(36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列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材料1: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唐·李王旬《南乡子》)
材料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材料3: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材料4: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自在,等闲因雨出山来。(宋·范仲淹《寄林处士》)
(1)提炼主旨。材料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
。(1分)(2)窥探节日。材料2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1分)(3)赏析名句。对于材料3,苏轼评价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限50字以内)(3分)
(4)惦记名士。材料4中的“林处士”的真实姓名,在课文琦君《下雨天,真好》中有所交代。你还记得么?(1分)
【课文阅读】
8.阅读下面课文选段文章,然后回答问题。(18分)材料1:我从来没有抱怨过雨天。雨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雨声,就只是为了喜欢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么,我说不明白。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琦君《下雨天,真好》)
材料2: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茅盾《雷雨前》)
材料3: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斫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余秋雨《夜雨诗意》)
材料4: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摘抄语句
(1)下雨天为什么真好?请用材料1中的相关语句回答。(2分)
(2)《雷雨前》选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2分)
深入理解
(3)材料2中“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如何理解,表达里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4)材料2一文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说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5分)①灰色的幔: ②苍蝇、蚊子、蝉儿: ③风雷闪电: ④执刀巨人:
⑤大雷雨: 鉴别欣赏(5)《夜雨诗意》直接写雨的笔墨很少,也不像《下雨天,真好》有那么多故事,更没有写风景,那么它是靠什么打动读者的呢?(3分)
(6)朗读材料4的文字,感觉意象很美。请你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2分)
【比较阅读】
9.阅读下列三则美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甲)听雨(有删节)
□朱剑霞
听雨,我静静地立着,沉浸在自己心造的听雨的意境中。
听雨,是一种享受,难怪古今文人都曾听雨,都爱听雨,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郑谷在春花欲开时听雨:“秾丽最宜新着雨,娇娆全在欲开时”。此景此情多惬意。“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春风轻拂,春雨轻飘,人如梦中。
听雨,听出一番感慨,听出一丝愁绪,听出一种怨恨,听出一种激情。晏几道在《临江仙》中低吟:“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蒋捷的《虞美人》叹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雨声,是一种愁苦的声音。秦观在雨中慨叹;“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多少人有这样的感觉,你听:“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声,是一种孤独的情调。“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一夜的雨声给孤独的郑谷带来一夜的无眠。“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孤独的刘长卿偶然重逢好友,“细雨湿衣”浑然不觉,但短聚后的别离将更孤独难堪。“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抱负的难以实现,这政治的孤立,在风雨中尤觉难堪。“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晚年孤独已甚的李清照,哪里忍受得了这“小风疏雨”啊?
雨声,蕴含着人生命运坎坷的韵味。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商隐的“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显示了他们何等悲凉的人生境况!李煜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就是他人生的凄凉写照。“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经历的又是怎样的人生遭遇?还有那李清照“次第岂无风雨”的人生慨叹,这变幻不定的风雨,寄托着多少莫测人生的韵味!
有时,雨就是泪,泪就是雨。“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雨下西楼”,“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这些都是离别时的雨,又都是离别时的泪。“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又是狂喜的泪,狂喜的雨。
听古时的雨,听今日的雨,听朝朝暮暮、年年岁岁的雨,飘飘的,哗哗的,淋得这人,淋得这心,不知啥个滋味?
听雨,“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听雨,我静静的立着,沉浸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
(乙)听雨(有删节)
□季羡林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丙)□林清玄最好是在春天。最好是坐在窗前。
雨便这样淅淅沥沥绵延不断地下,天的表情自然是伤感的。春天的雨像在筑剿。隐匿了许多鸟呀蝶呀翩跹的舞姿。你亦像一只鸟栖息在自己的巢中。便这样听雨了。听雨潺潺听雨凄凄。看雨丝儿贴在窗户上,勾画出一张珠泪涟涟的脸。你想到你生命中很凄惶的一天或者一个片断——一列火车载着你的友人远去。友人的手伸出窗外如旗帜般远去且频频挥动。煽动你心里一种无奈的凄凉。站台上剩下了你。你有些失落和孤单。天上飘着小雨。你没有伞。穿得也很单薄。雨却无忌地下。风无忌地吹。你往回走的路很漫长。
此刻你却坐在窗前好悠闲地听雨,你惊诧于我征服坎坷和不幸的力量。
这时候雨仍是无忌地在窗户上作画。你再去看,那便是一张激动得热泪横流的面孔。你的心里便走进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1)“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两文都谈到了蒋捷的《虞美人》。乙文作者认为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甲文作者又是如何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2)甲文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3)你最喜欢甲乙两篇文中的哪句诗歌名句?抄下来并请说出理由。(3分)诗歌名句:
理由:
(4)三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能给你什么写作启示?(4分)
第三卷
表达●创新(50分)
【个性飞扬】
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自然现象。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暴风骤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远远高过灾害。
人们总是抱怨风和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人们并没有想过,没有了风和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雨,留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美好的回忆,也有苦涩和无奈,甚至是挥之不去的愁怨。请以“我心目中的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所写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⑤字数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5505字
参考答案 1.(1)却话巴山夜雨时(2)白雨跳珠乱入船(3)昨夜雨疏风骤(4)凄凄惨惨戚戚(5)大雨落幽燕 2.(1)润物细无声
细雨鱼儿出(2)巴山夜雨涨秋池
梧桐更兼西雨
(3)潇潇雨歇
夜阑更听风吹雨
尽洗甲兵全不用 3.逸
pāngtuó
呈 4.演变
缓和
稳定 5.示例:所选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人物:寿镜吾老师;相关情节:老师读书;人物评价:饱学、方正、严厉
6.示例:多情的小雨滴,下个不停,我的思念就像这雨季下个不停。7.(1)只要是平时观察到的水资源污染的情景即可。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散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镜头二:我们火电厂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火电厂成了我们这里水环境污染的“元凶”。
(2)构图创意提示:只要把画面的内容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宣传标语提示:只要表明水资源短缺,应珍惜水资源的意思就行。
(3)示例:计策一:定期对河道垃圾进行清理、维护。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
(4)只要办法可行,且叙述清晰即可。
7.(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3)提示:主要看对表达技巧的赏析。示例: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如闻雨声,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联想与想象生出清凉,足以消暑。(4)林和靖 8.(1)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2)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3)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4)①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②反动官僚、帮闲文人③一切革命力量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⑤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的大决战
(5)主要是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很有内涵,多富有新意,带有较强的哲理性。语言具有浓浓的诗意和想象既雅且新。
(6)作者把屋瓦想象成琴键,把雨打瓦片的声音想象成音乐的演奏,再让灰美人的纤手来演奏。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联想,多么温柔的感觉。9.(1)“悲欢离合总无情” 听雨,听出一番感慨,听出一丝愁绪,听出一种怨恨,听出一种激情。
(2)①听雨,我静静地立着,沉浸在自己心造的听雨的意境中。②听雨,听出一番感慨,听出一丝愁绪,听出一种怨恨,听出一种激情。③雨声,是一种愁苦的声音。④雨声,是一种孤独的情调。⑤雨声,蕴含着人生命运坎坷的韵味。
(3)示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理由:每每读起这两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上,谁能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么就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能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么就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4)相同:都引用诗词,并在其基础上议论而成文,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和诗情画意。启示:①妙引佳句,厚实底蕴②多阅读,厚积累,厚积薄发,等等。
第五篇:中预上第四单元测试卷六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卷六
第一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
2.浩气还太虚,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 ________,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香远益清().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亭亭净植().
(三)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本文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______(人名)。
11.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句中的词语。
(1)可以调素琴素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全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文,回答15~17题。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轻视。⑤轻慢:轻视、怠慢。⑥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1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疾:__________ .
16.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臵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
一篇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臵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 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8.文章的题目应该简要鲜明的点出文章主要内容。请你为这篇选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你怎样看待老师的这个评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23~28题。
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7000米的雪山。他们特地挑了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天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也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
②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十四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雨。③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④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⑤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损耗。’
⑥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臵,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⑦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在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平常看似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⑧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儿子正在丈夫的怀中安然地睡着,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⑨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摘自《读者~)2001年第12期)
23.“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十四度”中“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⑦段“一次又一次”前后重复了四次,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⑦段中为什么说妻子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⑧段中写孩子,“安然地睡眠”、“脸色红润,神态安详”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段⑨的划线句采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8.“生命的姿势”这一标题中“生命”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写作
母爱是伟大的,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歌颂母爱。当你读了《生命的姿势》一文后,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回想你曾感受到的母爱,你是否感受到母爱同样的伟大?你能用你的笔把它表现出来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字数500字。
[参考答案]
一、1—5.略
6.著名
7.更加
8.少
9.树立
10.刘禹锡
11.唯吾德馨
12.不加装饰使„„劳累
13.略
14.甘居陋室、安贫乐道
15.憎恨,厌恶
16.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17.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二、18.守住自己的梦
19.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皆可肯定。)
20.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
21.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去实践它;也可肯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22.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三、23.突然
24.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一点一点消逝(一次又一次点明了时间的推移)
25.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26.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把孩子和母亲的情况加以对比)
27.议论总结全文并点明全文的主旨
28.“姿势”具体指的是母亲给女儿喂奶。因为在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母亲一次次消耗体能,为孩子喂奶,用自己的生命哺育着孩子,这个简单而平凡的姿势倾注了母亲生命的爱,所以冠以“生命”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