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课《修补数码照片》教学设计-闽教版(共)
第十课
修补数码相片
溪南中心小学 谢邦琴
教学内容:
用光影魔术手修补数码相片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旋转相片,能用自由旋转命令“扶正”相片。
2、能使用光影魔术手软件裁剪“扶正”后相片留下的白边,能对构图不当的相片再次构图,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3、能保存修补后的相片,并设置图像保存质量的参数 重点:旋转相片与裁剪相片
难点:“扶正”相片,再次构图裁剪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组旋转、裁剪前后的相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相片的画面效果,说说哪张相片观赏效果好,为什么?
2、展示一些学生拍摄的存在问题的相片,与学生一起观看,分析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3、小结:一张好的相片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我们在拍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拍出来的相片不让人满意,比如:相片倾斜、构图不当等,因此,我们需要对相片做后期处理,借助光影魔术手软件“扶正”相片,再构图、裁剪等等
4、出示课题:修补数码相片
二、旋转相片
1、展示两张画面内容相同的相片,一张横着的,一张竖着的,引导学生说说哪张画面效果看起来更好,思考如何才能让相片竖起来
2、讲解:由于构图的需要,有时得把相机竖着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相片在电脑中查看时是横着的,需要重新竖起来,方便我们观赏画面效果
3、演示:用数码相机当场竖着拍摄一张相片存入电脑,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查看横着的相片,让学生明白横着的相片的由来
4、引导学生阅读P56,从“我家的一天”主题相片中找出横着的相片,旋转相片,把它们竖起来
5、演示保存图像对话框保存质量的参数设置,引导学生保存旋转后的相片
6、提问:很多时候由于我们握相机不够水平,导致拍摄的相片倾斜,影响观赏,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处理?
7、请几个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8、演示一些学生拍摄的画面倾斜的相片,引导学生查看自己拍摄的相片,找出画面倾斜的相片
9、引导学生自学P57,小组相互合作,参照“扶正”相片的操作步骤,尝试将自己拍摄倾斜的相片:“扶正”。教师巡视指导
10、教师演示“扶正”相片操作,并做适当的讲解: 1)启动光影魔术手,打开一张需要“扶正”的相片
2)单击菜单“图像”→“自由旋转”命令,打开“自由旋转”对话框
3)通过水平或垂直参照物,用鼠标直接在预览图上画出正确的水平或垂直参考线,单击“确定”按钮,相片按调整的角度旋转。
11、出示任务课件:打开“我家的一天”主题相片,找到画面倾斜的相片,记录其文件名,并把它们“扶正”,保存
12、教师巡视指导
三、裁剪相片
1、出示一张“扶正”后的相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扶正”相片后留下的白边影响观赏效果,如何去除呢?
2、引导学生阅读P58,参照操作步骤,打开一张“扶正”后留有白边的相片,尝试裁剪相片
3、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演示、讲解裁剪相片操作:
1)单击菜单“图像”→“裁剪/抠图”命令,打开“裁剪”对话框。
2)在预览图中拖曳鼠标,拉出一个矩形裁剪框,在裁剪框边缘按住鼠标左健拖动调整裁剪框的大小,在裁剪框上按住鼠标左键拖裁剪框的位置,使裁剪框内不留下任何白边,单击“确认”按钮。3)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所做的修改
5、展示几张构图不当的相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6、讲解:因为各种原因,使照相时取景构图不理想,通过裁剪相片,再次构图,是相片后期处理经常性的工作
7、引导学生阅读P59,操作课本步骤,并结合好相片三原则及九宫格构图法,重新构图,裁剪相片
8、演示操作,并作适当的讲解: 1)打开一张需要再次构图的相片
2)单击菜单“图像”→“裁剪/抠图”命令,打开“裁剪”对话框 3)勾选对话框的“查看”菜单中“显示构图九宫格”选项
4)在图像中拖曳鼠标拉出一个带有九宫格的裁剪框,参考九宫格构图方法调整裁剪框的区域,完成裁剪操作
9、出示任务课件:运用“光影魔术手”软件提供的相关工具,将“扶正”后留有白边,或是构图不当的相片挑选出来,记录其文件名,并再次构图裁剪,保存修改
10、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评价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活动,回顾“扶正”相片裁剪相片,再次构图裁剪等学习内容。
第二篇:闽教新版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了解汉字如何演变。体验汉字中传递的信息。体会汉字的会意性和表意性。通过创新活动,感受汉字的魅力。本课内容既是三年级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学习的延续和提升,又是本册后续课程的开始,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感受。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知道汉字如何演变,通过理解汉字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初步构建汉字信息概念。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并不陌生,一部分同学从图片中见过甲骨文,但是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社会阅历所限,对汉字发展识之甚少,感悟汉字文化内涵的能力有限,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生而,要深刻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完全掌握汉字的特点及结构特征,有一定难度。
本课是以书法作品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讨论“汉字有什么独特之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队伍中”引入课题。通过“马”字变化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教学,通过讨论体会汉字的表意性。
新教材图画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本课还是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没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未能全面照顾,对于学生情况没有捉摸清楚比如甲骨文,有一半学生已经认识到甲骨文了,在开始时不需要再用视频导入甲骨文。在教授汉字的表意性这部分内容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新教师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后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教学组织能力一直是我最缺少的,这堂课中学生的配合度有所提高,前半部分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后半部分兴趣比较低。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不是很好,我想在今后的课里,我应该要注意的是导入的新颖,让每位小朋友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今后我得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做既能表现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管理,需要加强学生上课常规的教育。
本课通过文字描述及图例介绍了汉字输入电脑的几种途径,体验输入汉字的方法及汉字在电脑中呈现时所具有的点阵特征。本课是在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字魅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电脑处理汉字要经过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体验编码输入法的不同特点,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输入能力,而且为了解印刷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字处理软件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本节课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先让学生说说最小的十个整数是多少,再让学生用其中的两个数字表示电灯开和关的状态,让学生懂得用“0”和“1”代表汉字编码的好处。接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点阵图,再通过画图软件放大字,让学生感受用“0”、“1”表示汉字的缺点,最后让学生对指定的内容进行编码。
本节课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在于对于“0”、“1”的讲解还不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堂内容的把握还不到位。
本课通过传统印刷技术、拓印方法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应用,介绍从我国从古到今的印书过程。列举了石刻、竹简和帛书等古代印刷技术在印刷业中的作用与发展过程。阐明了从活字印刷、誊印、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到中文电脑专业排版软件各个发展阶段所引发的我国印刷技术大变革的缘由;通过阅读教材文字说明、观察图例,了解拓印的含义、体验拓印过程;通过观察印刷厂图片,大致了解现代印刷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近代、现代印刷业的工作过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致了解不同时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情况。
本课从印章实物导入,先让学生对比印章实物及盖上印章得到的图案,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观察竹简及帛书,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说说了解竹简和帛书的信息;再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说说这两种技术的缺点,并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最后让学生观察教材,了解印刷厂的功能区间和印刷过程。
本课是以Word字处理软件作为学习对象,介绍了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启动方法、操作界面和常用菜单的主要功能。然而Word不是唯一的字处理软件,同样能够实现字处理功能的软件有:记事本、WPS、方正飞腾等,每款软件都有自己的处理特点,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课展现了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各功能所能完成的任务,介绍了该软件的三种启动方法;并且以图例的方式呈现了Word软件的窗口组成及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呈现了编辑、格式、插入表格等几项主菜单及下一级菜单的功能。
本课是本册第二主题——字处理软件及其应用的开序篇,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地领略记事本的功能及特点,能用词本对文档进行简单的处理。本课主要把学生对记事本的知识迁移到Word软件中。本课内容学生的动手操作比较少,内容比较枯燥,教师讲授的部分比较多,上课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欲望比较低,如何把这种课程上得生动活泼,需要教师汲取多方面知识,改变上课方式,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课主要介绍了Word文档的编辑和文字格式的设置。以学生熟悉的写作文作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Word软件编辑文档时,一般需经过输入文字、修改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和编排文字等几个基本环节,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修改文字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字块的含义和字块的操作方法,3种常用的对齐方式及设置字体、字号的操作方法,图文混排的意义,插入图片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文档的修饰操作等。
本课通过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时学生总是想着完成任务就行,由于在三年级学过记事本的复制、粘贴,所以在自学时不认真,对于复制和粘贴也是按照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操作。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新知识是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
课上在讲授过程中段落对其格式及首行缩进知识时,学生接收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下意识使用空格键进行标题居中和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新方法是以后该注意的方向。
通过这节课我清楚的认识到了学生的想法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习惯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本课是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通过编辑数学公式的主题活动,介绍了创建与编辑数学公式和各种各样算式的方法。主要让学生了解公式编辑器窗口。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打开公式编辑器、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创建公式及分式中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学习公式编辑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字处理编辑能力,便于与他人交流数学心得,让学生感受字处理软件的编辑数学公式的特殊功能。
本节课好的地方就是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识公式编辑器窗口,学会创建公式及分式,并输入相应的字符或运算符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互相检查,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
本课不好的地方就是本课以“编排数学公式”为载体,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改变上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本课以“游记”作为载体,通过编排流氓的主题活动,介绍了设置标题、设置文字格式、插入文本框及调整版面的方法。本课活动内容以游记《正月十五观花灯》和《放鞭炮》为范例,展现了图片特殊的视觉效果、醒目张扬的变形文字、方向大小可调的文字或图形容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Word编排游记的强大功能,能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应用所学新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在学习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材将操作技能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实际应用,强调信息技术特点,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想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
本课以复习导入为主,先让学生选择一篇游记,设置段落格式及字体,然后展示一份设置好的作品,让学生区别两篇文章有何区别,引出本课教授的三个知识点: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及文本框。插入艺术字部分,让学生自学,展示作品后,教授改变艺术字形状,插入图片部分,先提问学生图片的位置在哪?然后再提问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自主插入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范例中哪里地方的文字是竖的呢?再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最后以对联结尾,让学生动手制作对联。
本课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课中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还是不高,这也是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闽教新版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一课:认识“窗口”
教学反思:
《认识窗口》是三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窗口的组成和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本课的操作比较简单,难点在于最大化按钮与还原按钮是同一个按钮,学生容易混淆,上课时我采取的方法是我操作演示,让学生注意观察,然后个别学生说出他的发现,最后在我的指令下学生多练习几次,力求让所有的学生搞清楚。这部分内容我也思考是否也可让学生自己探究,几个同学可以讨论讨论,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中间一个按钮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同学们自己操作试试看,注意仔细观察,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讨论!以此,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课:整理“桌面”
教学反思: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如何才能在轻松和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到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每次上课前,我都在问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怎样学“信息技术”的“习惯”!
“操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创新”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协作”是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探究”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我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去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所上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整理桌面”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对较难的知识且任务多的一课。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面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是本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老师演示一遍,学生“依葫芦画瓢”操作一遍的话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倦,产生畏难的情绪。所以,营造一个富有趣味,轻松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好方法。
一、较成功之处
我通过认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难点以及学生难记,易忘,易错的步骤和操作,然后,以上面所提到的“四点”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把本节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能力、思想、素质融入到这一个个小任务中去,争取让学生在完成这些有趣的任务的同时,学到了该学的东西。
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范例操作、自己尝试、合作探究等梯式的步骤,让学生们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驱动之下,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孩子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体验探索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生的交互活动比较融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学生的热情高了,那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上课的发言等教学行为也较放松,自然地就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了。在当时的课堂气氛中,因为有听课的老师,学生多多少少应该有点拘谨,但实际在课堂上学生还是比较轻松的,所以课堂气氛较融洽。知识的展现不是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继而学生自己得出新的知识。这也是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之一。我觉得教师上课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参与的热情,继而能够对这门学科有感情、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从何而来?我想教师应该负有很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那我们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教师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阵地还是在课堂,我想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有激情,象一个节目主持人一样,激发学生对你的“节目”的兴趣。在这点上本课处置得也是较成功
二、不足之处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效果不错,达到了教学目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碰到下面几个问题:
1:个别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差,未能跟上教学节奏。
2:对“图片素材”的定位能力不强(找不到教师提供的图片),在查找图片素材过程中浪费时间过多。
3:设计的任务还不够完善,简练,没有充分考虑时间的分配。特别是在完成任务三“调整时钟”中,学生完成的过于匆忙,再者如果将“万年历”这一环节换成给学生介绍时钟中的“时区”功能,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
对于以上问题,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更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任务。
2:充分考虑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正所谓,教无定法,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但其目标都是一样的,今后,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我的感悟:
1、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会很认真的完成
在平时,为什么学生会很不情愿的去完成任务或是不做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偷偷得去干别的,那是因为任务的吸引力不够强大,今天这节课,我充分地感觉到了“兴趣是最好地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2、学会吊学生的胃口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如果你能把这个悬念设置好的话,那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为电脑设置桌面的环节,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那样学生才能学有所获,课堂效率才会高,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第三课:常用的字处理软件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四课:建立文件
教学反思:
1、出现问题:任务要求不明确。
解决方法:既然对学生的操作有要求,那么要求就要细腻、明确。把学生要完成的教学目的指明(比如:给文件起个名字,要与众不同)。
2、出现问题:学生交流时,老师重复学生的话。
解决方法:让学生一次性交流,然后对其他学生进行考察(检验交流成果),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3、出现问题:课堂教学用词不当,环节进行的必要性不突出。
解决方法:认真备课,磨练课堂教学语言;在环节的过渡上,认真设计、交流,从学生口中提出下一步内容,突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第五课:建立文件夹
教学反思: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件和文件夹是很抽象的,怎么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件和文件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把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与日常生活中文件和文件夹联系在一起,先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的文件夹和文件,让学生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
出现问题:只找单个学生交流,匆忙引入课题。其结果是使课堂引入流于形式,不代表广大学生的观点,使课堂引入显得无力单薄,不充实。
第6课 移动文件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课堂上讲的有点多,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学习软件的操作,增长信息素养。在这个课堂上,教师者应该是一个完全的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表述,进而通过学生的演示、表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与过程。我在课堂上总是担心学生不会,因此讲得有点多,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可能当时会了,但不是通过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下节课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教师还是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这样才是他们真正的学会了。
第七课 复制、剪切、粘贴文件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应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认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以下几点把握:
1、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把握:应能够抓住教材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2、对学生经验及认知规律的把握: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做,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锻炼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培训团队精神。教师则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 八 课
管理文件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操作水平不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第 九 课 SHIFT键的使用
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出现问题:生对组合键的使用不熟悉,容易将与CapsLock键的使用方法混合起来,师应强调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按住shift键不放。
第 十 课 数字键操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三年级进行了一个小练习,让他们在记事本中输入26个英文字母、10个数学和一些算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课堂练习有些乏味,学生的练习并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练习了几遍后,我开始讲进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时开始集中了精神,在这时我知道了一些东西,学生们还小,应该在学生的兴趣中得到发展,必须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11课 输入标点符号
教学反思:
本知识关键是能让学生区分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掌握一些常见的中文标点符号的输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尝试任务——输入中文句子,顺利地产生了新的认识冲突,心生疑惑,学习中文标点符号的欲望随之增强。这时,我不失时机的引出新课,这对新知识点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授过程中,学生在我不断的试错引导下,发现中文标点符号必须要在中文输入状态下输入,而且必须把“中英文标点符号切换健”切换到中文标点符号状态才能顺利输入,学生在一步一步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构建出正确的中文标点符的输入方法与技巧。另外,以不同层次的任务为驱动,练习巩固新知。把知识点落实到有梯度的任务当中,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第12课 字母、数字、符号的综合练习
教学反思: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打字中一旦遇到一些特殊字符,如:叹号!单引号„ ‟双引号“”问号?书名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就束手无策。另外,在修改输入的字符时,不知如何在恰当的位置采取哪种方法修改以致无从下手。原因是不会使用鼠标指针的即插功能和退格键、方向键的功能。我就意识到键盘操作是多么重要,因为键盘操作是基础的基础,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操作,以减少在学习其它内容时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对此类标点符号和键盘的分区操作安排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操作演示下,自由摸索操作方法,掌握最简单的技巧。从完成学习任务反馈情况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第十三课 输入一句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替换、删除”操作的完成自然,而且效果也较好;但在完成第三个目标“移动操作”的过程中,我在教学中过多地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忽略了部分学生可能自学探究能力有限的不足,而这一环节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应该强化教学,因此本课的难点突破有待加强。
我在教学引入上和教学的推进过程比较注重每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只是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结束环节比较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尽管通过学习,很多孩子可能感受到在电脑中修改错误比较简单、方便、快捷,这时教育孩子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不犯或尽量少犯错误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十四课 输入日记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授过程中,理论上的知识较多,可尽量利用原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旧知中感悟出新知。在上课的内容上量稍多了一点,量太大学生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的内容,学生练习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另外,只一味地讲,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觉老师与学生没互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注意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
第十五课
中英文字符混合输入
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让学生综合起来练习指法要比分键位来练习指法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上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前一节课充分讲解符号键的操作,在结合特殊键进行讲解,之后由学生进行综合性操作。除此之外我还考虑到这是一堂练习课,一味地讲解练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厌倦的心理,所以我安排了“竞赛”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对于这堂课,我还算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思路还是很清晰的,讲练结合,使每位学生都练习实践起来。
第四篇:闽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教学案例
闽教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建立文件》教学案例
古农农场中心小学 林贵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电脑文件的图标特点。识别常见的文件类型。
2、知道电脑中什么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电子文件。
二、技能性目标:学会建立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
三、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建立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巧设情境★ 1.出示电子故事书
师:一本本童话故事的书,让人领略故事的情怀; 2.播放声音文件
师:一首首流行音乐,让人享受音乐的快乐; 3.出示精美图片
师:一幅幅图像让人品位画图的美感„„ ★导入新课★
师:大家欣赏的故事书、音乐和图片都是在电脑上存放的,老师刚刚利用不同的软件把他们呈现给同学们欣赏。在电脑中,任何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利用不同的软件,建立文字、图像、声音等电子文件。
二、新授
★建立“文本”文件★ 1.什么是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的特点是文件内容只有文字与字符的基本信息,利用“记事本”程序建立的文件属于文本文件。2.建立“文本”文件
◎打开“记事本”程序:单击“开始”按钮→程序→附件→记事本 ◎在“记事本”窗口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和年级。
◎将输入的文字信息保存在桌面上,文件名字为自己的座号:单击“文件”菜单→保存→选择路径(桌面)→输入文件名(自己所在班级的座号)→点击保存按钮
3.一个文件的文件名格式为:主文件名·扩展名。通常主文件名由用户取名,文件扩展名由创建文件的软件自动生成,用于标识文件的类型。扩展名为.txt的文件为文本文件。
★建立“图像”文件★
1.师:建立“图像”文件的软件有许多款,宣传展板、广告画面、绘图、制图等都可以用“图像”软件制作,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了一款简单的“图画”软件。
2.做一做:建立“图像”文件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菜单下的“附件”→单击“画图” ◎在“画图”窗口中,使用画图工具箱中的“椭圆”与“颜色填充”工具画一个简单图形。
◎单击“文件”菜单下的保存→选择桌面→写出文件名→点击保存。3.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有许多种,常见的有:.bmp.jpg.gi等。★建立“声音”文件★
1.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信息也可以存放在电脑中。多媒体软件的种类很多,都可以用于多媒体信息文件的建立、编辑和播放。“录音机”软件是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简单多媒体软件,可用于录制、播放声音。
2.录制声音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菜单下的“附件”→单击“娱乐”→“录音机”
◎在声音-录音机窗口中录制一段声音。◎将录制下来的声音保存在桌面上
3.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有许多种,常见的有:.wav.mp3
三、巩固新知
1.文本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2.图像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3.声音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四、创新活动,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记事本软件建立一个文本文件,查看文件的拓展名。
2、分别打开“我的电脑”中的C、D、E盘,查看电脑中都保存了哪些文件?认识他们的类型。
五、课堂小结:活动评价
教后反思: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件和文件夹是很抽象的,怎么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件和文件夹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把电脑中的文件和文件夹与日常生活中文件和文件夹联系在一起,先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的文件夹和文件,让学生了解文件夹与文件的关系。
出现问题:只找单个学生交流,匆忙引入课题。其结果是使课堂引入流于形式,不代表广大学生的观点,使课堂引入显得无力单薄,不充实。
第五篇:闽教小学信息技术《制作月历》教学设计(定稿)
第4课 制作月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月历的结构、在单元格中输入多行文字、插入图片、通过快捷菜单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体验用表格表达信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学会发表见解、学会倾听,学会自主探究,寻求问题解决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协同合作、敢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在单元格中分行填写文字、插人图片。2.教学难点。
设置单元格的边框与底纹。【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兴趣——任务引导——指导探究——放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反馈——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课件
2.板书贴条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今天是星期几?”“今年六一是星期几” 2.出示几张完整的月历供学生欣赏
3.根据月历告诉学生,月历可以制作成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4.揭示课题《制作月历》
二、自主探究,能者为师(1)了解月历的结构
①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上的月历,认真思考讨论“月历包包含哪些内容?” ②指名学生回答
③师生小结:月历包含:年月日、标语、星期、日期、节气、阳历、农历、节日
④教师提供一份2015年全年的月历供学生参考
⑤提示学生本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尤其重要、一个月有几天,阳历对应农历。
(2)自学课本,初步感知月历制作步骤
1.指名回答:制作月历有哪些步骤?根据学生的回答贴上板书 ①建立表格②输入文字③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④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⑤设置文本格式⑥插入图片
2.建立表格、输入文本
①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插一个7列7行的表格。①第3行第5列输入1号、换行输入国庆节 2.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3.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5.设置文本格式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设置文本格式 6.插入图片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插入图片
三、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1.举行“我有月历我做主”制作挑战比赛,提出比赛要……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设置图片背景为透明色)
四、评价作品、以赛促学
学生展示作品说出得意之外和不足之处。
五、师生评价,总结回顾 这节课你都学习到什么?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课后完成P23页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