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君主立宪制 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的内容。本课是世界古代史与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英国开创了民主政体的先河,它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树立了一面旗帜,成为各国学习效仿的对象;其在代议制基础上产生的议会制、内阁制、分权制、政党制、君主立宪制对英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的规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盘州市第一中学高一15班,该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中的内战、处死国王、旧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等事件仍有一定的印象,这为本节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有限,所以对英国为什么会制定《权利法案》、形成责任内阁无法深入了解,对“君主立宪制”、“代议制”等概念理解不到位。针对此问题,我将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方式进行教学,在讲授过程中贴近社会生活,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提问,利用表格、线性图,化难为易、及时总结、合理过渡。【教学目标】 1.史料实证
提供文字和图片等各种史料,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多角度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2.历史解释
理解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等概念;
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家国情怀
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复杂性与曲折性;体会在英国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妥协、渐进、制衡、创新等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
难点: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理解君主、议会、内首相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时政,引发学生思考:对比中国的王室,为什么英国的王室能够有这么大的国内支持率和国外关注度?它的这种政治制度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新闻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并且通过提问,烘托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板书】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板书】
一、争取民主的进程 【板书】
(一)13世纪的斗争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下面的表格,向学生提问:英国有哪些权力机关?国王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大宪章》的文本资料,提出问题:大宪章签署的目的是什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从《大宪章》的片段内容,你可以看出它表达了什么思想?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思考,归纳回答。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小结:签署《大宪章》主要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大宪章》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发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之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并且通过对《大宪章》文本资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英国有着“王权有限”的政治传统。
【板书】
(二)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曲线图,概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过程。并回答ppt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讲述,让学生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复杂性与曲折性(落实情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体会国王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对比,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光荣革命“光荣” 的意义(非革命的手段改变了君权来源)。
【板书】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
【教师活动】学生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之后,我会用多媒体展示《权利法案》的内容并提问:材料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利?体现了什么样的原则和理念呢?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思路,一起来分析。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保障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法律之上的基本原则,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统治方式由人治转向法制,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教师活动】教师会让学生勾画课本中关于《权利法案》的影响: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教师还要带领学生总结君主立宪制的概念: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权利法案》继承了《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又赋予其近代的意义。论从史出,突破重点。
【教师活动】向学生讲授,在《权利法案》之后,英国又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制了国王的继承权,并且实现了司法的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王位继承法》的补充,使学生了解其限制了英王的继承权,并且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材料,得出认识:虽然《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它没有解决国家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它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从而引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板书】
三、完善民主 【板书】
(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教师活动】请学生先阅读课本38页的内容,归纳概括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与议会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我结合答案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困惑点进行讲解。在议会中,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有权组织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内阁的成员与首相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实行集体负责制。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故事,使学生认识先行步入民主化之路的英国人是靠一系列的事件形成的习俗、惯例或“先例”,艰难而渐进地走上宪政之路的,史论结合,突破重点。【板书】
(二)议会选举权的不断扩大
【教师活动】请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和课本37页的历史纵横,思考: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那么最初谁能够当选议员呢?之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改革?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图片和课本内容,不难回答出英国的并不是很完善,“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基本上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这存在局限性。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这就要求议会不得不进行改革。【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使学生认识英国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的趋势,真正体会到主权在民是英国代议制的核心;了解民主制度的构建是漫长的、渐进的、逐步完善的。
【板书】
四、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板书】
(一)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君主立宪制的运转,探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对代议制进行概念讲解: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民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的示意图,一起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各个权力机关的运转。自主归纳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使学生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及内阁的关系并结合图示总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从而突破本课难点。【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出示关键词,让学生抢答各个权力机关对应的地位。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于君主立宪制特点的掌握情况。【板书】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
【教师活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根据提示的史料一起来探究一下。
【学生活动】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能够调节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材料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三: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设计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论从史出的能力;另一方面突破本课的重点。【教师活动】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一条主线、两个趋势、三个转移。并且通过《大宪章》、《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体会英国民主政治的渐进性、连续性、创新性,加深学生的认识,升华主题。
【课后作业】简要写几句话,多角度谈谈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给了你哪些启示。【教学反思】
本人在向高一学生设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打破了常规课程内容的设计步骤,采用倒叙手法,将三个标题的内容彻底打乱后重新安排了秩序,目的是使全课内容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中心来铺开;并且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高度参与,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在一些重要环节和重要概念的落实上,均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讨和质疑,课堂民主气氛浓厚;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该节诸多内容得以在一课时中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仍有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对于如何处理材料,如何提问,如何过渡上处理不够细腻,对于英国君主立宪制背后所折射的“传承中完善”、“和平中渐进”的政治智慧没有很圆满地向学生传达。
第二篇:君主立宪制教学设计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张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提高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合作、探究学习。横向纵向的比较比较必不可少,有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过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2、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等。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搜集丰富的图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方面:提前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境设置:以‘权利”一词导入
(二)新课讲解:
1、问题一——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1)请大家观看幻灯片,注意从幻灯片中抓捕信息。
(2)根据幻灯片,再结合我们课本上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前提(重大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传统: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开始确立: 1689《权利法案》
2、问题二:为什么把1689《权利法案》的通过说成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1)学生讨论后回答
(2)出示幻灯片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3、问题探究三: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还要保留一个君主呢?而且这个王室每年要花费政府大量钱财,偶尔还闹出点绯闻。• 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 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过渡):英国国王扮演了以上角色,但是她有没有实权呢?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呢?
4、内阁
补充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引出各个机构的形成过程及权力分配。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情境探究一:同学们,假如你高中三年后去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主修国际政治,并取得了英国的公民权。多年后,你想成为英国首相,你应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情境探究二:真的当上了英国首相的你,正准备带着你的内阁班子大展鸿图时,议会却因政府的财政预算经费过高而对你及你的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你将面临怎样的选择?
5、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小试牛刀------结合时政材料
6、互相讨论: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议会权力至上 ◆国王统而不治
◆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本课总结:
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移到议会、由议会移到人民。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三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教学设计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近半个世纪复杂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在这场夺权斗争中取得胜利。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张。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也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近代英国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近代英国史的了解侧重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及意义,而对《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内阁制的形成等内容了解明显不够。对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认识也止于基于时事的感性认识层次。
学生缺乏对近代英国议会制度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进行比较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缺乏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历史上英国与中国关系特殊,也由于英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对探究英国议会政治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生对英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以中国套世界、以西方套中国的现象出现。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英国王权受到限制的主要事实;了解代议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与发展历程;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制定与责任内阁形成的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等历史概念;阐释英国代议制度的基本特点及作用;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以史导论”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史从证出,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基本原则。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育学生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地、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培育学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现代公民意识。
三、教学策略
无论从哪个层面讲,本节内容对高中学生来说,是既生疏又新鲜。一方面,学生通过教科书所获得的知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到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运行的基本情况。基于这两点,笔者认为无法通过讲授激起学生对这块内容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只能在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历史的和现实的材料,进而采用一种活动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材料的研习与运用”、“合作与交流”在本节课主要采用的两种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资料进行的,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则使材料的研习与运用提高更具可能,更具效率,更使学生感觉到知识后面的精神力量。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则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更有利于其品德的内化,最终使学生得到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1)引导学生回顾雅典时期的民主,教师进一步予以解释: 雅典民主蕴涵着原始民主的遗风,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并臻于极盛的伯里克利时代也是如此。西欧历史步入中世纪后,作为与王权对抗的力量,一些封建贵族与城市势力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民主的力量。在英国,议会制度率先得到形成并发展,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民主政治被赋予了近代的含义,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的重要的历史影响。
(2)针对上述引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下列相关的问题:
①在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发展脉络如何?同一时期东方政治的走向又如何?
②英国人民是通过怎样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确立起近代议会制度的?其后又有怎样的发展? ③如何理解英国“民主政治被赋予了近代的含义”的特点与条件? ④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地位如何?
(二)、关于内容的处理(问题的解答)
1.历史溯源: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配以英国早期议会会场、当今英国议会大楼等图片)
教师应当至少在课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材料,回顾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实,并要求学生单独或合作制作成一张英国中世纪议会制度形成与发展的简表,并与同一历史时期东方文明(中国)政治民主制的发展走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提出、整合问题:
①英国近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英国中世纪议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中世纪的东西方文明在政治民主的发展方向有怎样的差别?造成这样的差别的政治原因有哪些?
第①问和第②问的前一小问之材料与思路准备:
有关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这样一条线索: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议会制度的雏形——“牛津条例”及其“议会”出现;议会制度逐渐成熟——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议会制度向近代转型——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的议会。
在与古代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比较中可引导学生基于史实回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衰史(战国——提出;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以说明从秦到清的中国政治史就是民权逐渐消退、君权不断扩张的历史。
除此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举一些生动的例子说明这一历史进程,如:在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而到明清大臣只好跪着了。
第②问第后一小问的理论准备:
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不管东西方,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然而1500年之后,东西方发展方向却分道扬镳了,西方出现了近代的曙光,东方却在彷徨中徘徊。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中西比较角度进行考察。比如说: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业游离于社会主体结构之外,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价值体系,这种文明逐步发育,最终对农业文明造成冲击。反映在英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日益控制了议会,议会成为了资产阶级实现自己意志的工具。而在其他文明结构中,城市和商业也是有的,有的甚至比西欧更发达,但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商业都被包在社会主体结构之内,压在无所不包的国家大屋顶下,不可能独立发展,形成不了对主体农业文明的挑战。
2.历史转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配以查理一世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像、威廉和玛丽坐上英王王位等历史图片)
教师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可以下发资料,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教师必须对这块内容有所补充,特别是要补充革命进程中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史实),后引导学生提出、整合问题:
①有同学学了本节内容并翻阅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后,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终围绕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形式上是中世纪议会与王权斗争的延续,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次夺权斗争。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结论。
②你如何理解从“共和”到“光荣革命”这段英国历史,这反映了英国怎样的政治生态?这段历史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问题: 第①问的思路准备:
首先要引导学生基于史实把议会在革命中所采取的政治行动予以归纳并分类成“弹劾政府大臣”、“维护议会的批税权”、“保护议员的言论自由权”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与上面所述英国中世纪议会发展史的内容相对比,以此找出历史依据。其次要引入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等人有关人权学说、国家学说、法学说等材料摘要,要求学生归纳得出材料所具有的近代特征,并了解其在革命斗争中的体现。再次要把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议会王权斗争这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内容与形式这对关系与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在本次革命斗争中的反映。第②问的思路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现场,模拟、感爱英国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在克伦威尔或旧王朝统治下的生存状态,进而得出既限制王权,又保留君主制度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从“共和”到“光荣革命”这段英国历史,充分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进程的曲折与复杂,反映了英国尊重传统的政治生态。
3.历史新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配以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头像及其相关名言,相关名言应当采用英文原文。)(1)关于《权利法案》
(配以《权利法案》影印件。)
①教师要补充有关《权利法案》这一文献的材料,在学生对文献内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条理化和简单化处理。思路准备:
在引导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去归纳: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如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②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比较《权利法案》与《大宪章》的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权利法案》给《大宪章》赋予了近代的涵义,认识到“法律高于权力”是《权利法案》的核心理念,从而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思路准备: 《权利法案》的根本意义在于明确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以国会立法主宰国家,国王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必须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这就是
根本区别是封建君主制度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2)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配以当今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像,并注:“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关于背景
教师首先应当向学生介绍关于洛克提出的法治原则的政治主张,并进一步说明洛克的思想对当时的英国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其次应当使学生回顾“经历了革命的人们基于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对君主将抱何种态度”这个问题。这样就进一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和原因有了初步的说明。◇关于特点
教师应当引入《权利法案》等文献资料摘要,并要求学生给予在英王与议会的关系的主题下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教师可因循学生思路布置问题,区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以此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作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关于作用
①教师可以按英国政治体制、民主化建设、国家的地位、对世界的影响分类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在上述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表述。
如:在“对世界影响上”这一项可以这样提供材料:“迄今为止,除英国外,全世界还有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如日本、荷兰、卢森堡、丹麦、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如:在“民主化建设”这一项上建议教师提供英的政治平稳与法国政局动荡、革命不断的史实相比较的材料。
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模拟活动加深对英国君主立宪制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培育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如:如以题为“请你以一个新兴棉纺织家的身份,要求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利,你该怎么办?”展开小辩论,引导学生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可以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使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是英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特点,也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成果。
(3)关于责任内阁内阁制的形成(配以当信英国首相布莱尔像)①教师要补充有关内阁责任制形成的历史资料。
②教师需要在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英国政党政治的有关常识,并围绕下列问题请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说明。
☆ 英国两党制的历史起源?
☆ 英国政党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对时事的认识归纳当前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内阁责任制的运行情况,使学生明确内阁的组成、内阁政府的权力、首相的权力等方面的内容。④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历史与现实,科学评价内阁责任制运行方式: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4.课堂小结
方式:学生合作小结 指导: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曲折的历程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度,是近代政治文明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促进了英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它有其自己的历史渊源,反映了其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和世界文明的差异性。⑧【问题研讨】
1.学生很难理解《大宪章》为什么能产生,为什么成了英国近代宪法的组成部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让学中国史的思维学习英国史。要解决好英国王权并不完全介入人民生活(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认为中国从战国到清代并非马克思原意上的封建社会),大宪章是王权与地方势力的妥协。关键点在于英国有了制约王权的机制,资产阶级强大起来后,就利用了这一点,并赋予《大宪章》以近代的涵义,成为英国当今宪法的起点。而中国不存在与王权相抵抗的地方力量,更不存在强大的资产阶级,与英国没有可比性。
2.在教学“光荣革命”涉及到如何理解从“共和”到“光荣革命”这段英国历史时,有学生会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感兴趣,却又不甚了了,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刘宗绪著《世界近代史》序言之第一部分,或该书第一编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学生对今天与初建立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差别一下子难以分清,教师应当说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议会不断地进行着改革。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分小组合作制成一张英国议会改革流程简表,并与其它小组交流。
五、板书设计 议会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权利法案》(内容、作用)建立
《权利法案》和内阁责任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特点 作用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六、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创设情境,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而联系生活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3、教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述。如果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则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七、知识与能力巩固
(一)、选择题
1.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是在()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7世纪 2.英国在1640—1689年的政治体制先后为()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封建专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封建专制、共和制 C.封建专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 D.封建帝制、君主立宪制
3.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指出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权利法案》
B.《大宪章》
C.《牛津条例》
D.《独立宣言》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以上的元首 5.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形成于18世纪初
B内阁首相由下院中多数党领袖出任 C.议会要对内阁负责
D.政府要对议会负责
6.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哪个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A.大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新贵族 7.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世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上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议会代表的阶级利益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议会监督国王 C.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之改变形式,本质未变 8.英国议会出现的实质是()
A.王权已经没落
B.资产阶级已经非常强大 C.向中央集权体制过渡的产物
D.贵族跋扈的产物
(二)、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二妃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就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需再与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思想是否一致?界和材料具体说明。(2)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理论?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政治主张。(4)结合史实,分析上述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答案:
选择题:ACABCBCB 材料分析:
(1)不一致。材料一人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限制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人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和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统治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2)材料一引用“上帝”是要说明“君权神授”;材料二应用“上帝”是要说明“天赋人权”。(3)材料二反映的是启蒙思想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4)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位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四篇:初中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识记《权利法案》的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理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运作。
环节一:导入阅读一则新闻,思考:
首相在英国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与议会的关系?在英国掌握大权的还是女王吗?
环节二:探究问题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起来的?(板书)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问:为什么叫光荣革命,其实质是什么?)
历史传统:英国早期的议会传统。
思想基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确立的?(板书)
1.《权利法案》的颁布:阅读材料,思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哪个权利没有受到限制?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小组讨论:对比前后两个国王的权力不同。
2.1832年议会改革:上下议院的早期组成? 议会改革的原因?议会改革的结果?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政党制的发展:内阁的由来:
责任内阁的形成:(举手回答;小组讨论:梅姨上台的步骤)
内阁与首相议会的关系:(小组讨论,逐条回答)责任内阁关系图
(补充总结):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展开激烈竞争,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
阅读历史纵横,总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板书)(举手回答)
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及影响(举手回答)
环节三:本课小结(提纲和关系图)
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五:布置作业
第五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_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7.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光荣革命”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概括阐释
问题探究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的确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2.“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2.责任制内阁 3.代议制度的发展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历史纵横】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哪?(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课后研讨】
我国当代大家余秋雨XX年在其《扼守秋天》中写道:“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思路: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本课小结】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