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赛教案《碳的化学性质》
玉燕中学电子文档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二 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 2 课时 二 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共分2个课时,第1课时上第一部分一.碳的单质,本教案是第2课时,教材内容是二.碳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并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实
玉燕中学电子文档教案
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澄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原反应,说明碳有还原性。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主要教学法 ①谈话法;②总结归纳法;③阅读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思路 由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一样,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引入碳的化学性质。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可用于绘制字画。如果温度升高,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的还原性决定了它可用于冶金工业。最后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今天我们就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 碳的化学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板书: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绘制字画
欣赏课件 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过渡
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请大家在课本107页的方框中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
2CO2(燃烧充分)。回忆一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板书:
2、可燃性,可作燃料。
讲解:如果氧气少,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CO气体,写出木炭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燃烧不充分)冬天烧煤烤火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
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看课件,说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提问:
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的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之炸裂。)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用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玉燕中学电子文档教案
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被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
这个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我们一起写出化学方程式:C + 2CuO
2Cu + CO2↑
讲解: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板书:
3、还原性
碳的还原性决定了它可用于冶金工业,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如Fe2O3还原出来,写化学方程式 2Fe2O3+3C
4Fe+3CO2↑ 指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
他们的条件都是高温,如果在温度很高,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看课件
拓展: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在高温条件下会反应生成CO,这个过程吸热,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板书:C + CO2 2CO 讲解: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条件是高温。
总结
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2.可燃性 3.还原性
用途:用于绘制字画,作燃料,还可用于冶金工业。布置作业:完成课本109页课后题第2和4题
附板书设计: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绘制字画。
2.可燃性,可作燃料 C+O22C+O2CO2(燃烧充分)2CO(燃烧不充分)
3.还原性,可作还原剂,可用于冶金工业。2CuO+C2Cu+CO2↑
4Fe+3CO2↑ 2CO 2Fe2O3+3CC+CO2六.教后反思
1.上课时物质的用途要紧跟物质的性质去分析。
玉燕中学电子文档教案
2.在碳与氧化铜反应时,学生把反应条件写成加热,可跟学生强调,碳与哪种氧化物反应,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广东省 学校:陆丰市玉燕中学
姓名:郑雪端
职称:化学中学一级教师 通讯地址:陆丰市玉燕中学
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我一边教学,一边总结,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006年10月,我独立完成的教学论文《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2006年度汕尾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市三等奖。我独立完成的第二篇论文《课堂上的随机应变》在汕尾市2007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在市化学学科教学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第二篇: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碳单质的性质认识其不同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事实明白碳的化学性质的活泼和稳定都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讨探究,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学科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碳与氧气及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采用旧知导入法,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出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引出新的课题:碳的化学性质。2.新课讲授
(1)出示古代的字画,墨迹历经千年也不变色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从而得出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播放碳燃烧的视频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煤气中毒的现象,学生讨论总结碳的可燃性,以及在氧气充足与不充足的情况下产物分别是什么。
(3)演示碳与氧化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通过实验的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总结出碳的第三个化学性质还原性。
3.小结作业
请学生的代表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看看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市利用了碳的还原性。
四、板书设计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可燃性
3.还原性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会写还原反应方程式。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难点:碳与氧化物的反应。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第1课时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板书]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观赏图片,找出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性。
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板书]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回忆并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视频]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1.边看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定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教师检查后强调方程式书写要点。[板书] 2CuO+C
2Cu+CO2↑
[提问] 什么是还原反应?对上述反应进行分析。
[共同讨论] 还原反应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上述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被碳夺走而还原成铜,碳是这个反应中的还原剂。
[板书]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碳得到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讲解] 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将金属从其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练习] 写出用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注意检查学生书写情况。[板书] 2Fe2O3+3C
4Fe+3CO2↑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设疑] 煤炉中的煤燃烧很旺时生成二氧化碳,加上一些新煤后温度反而会降低,并伴随有一些一氧化碳生成,为什么呢?
教师略作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分析] 煤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新加的碳发生反应,碳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还原,也生成一氧化碳。温度降低,说明发生该反应要吸收热量。
[板书] C+CO2课堂小结:略 [作业] 略。
2CO 吸收热量
第四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 [展示]观看图片
[提问]古代字画为什么能保存到现在而不变色呢? [结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引言]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第二节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组织讨论]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简图,分析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共同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比较困难,故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国古代字画墨迹及焦炭、木炭等具有稳定性为例进行讨论。)[板书]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探究]改变条件碳的化学性质还这么稳定?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4 [板书]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展示图片]上述图片反应了怎样的化学原理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板书]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煤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时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放出热量。煤是常用的燃料。冬天使用煤时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止煤气中毒。[引入] 冬天使用煤时,还有这种情况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看大屏幕
[讨论]烧的很旺的炉子中会产生大量的CO2,添入新煤(主要成分是C)后,发生反应:
高温
C+CO2=2CO(吸收热量)
[相关练习]煤炉里,煤燃烧时由下至上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下图中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共同分析] 煤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新加的碳发生反应,碳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还原,也生成一氧化碳。温度降低,说明发生该反应要吸收热量。
[板书] C+CO22CO 吸收热量
[过渡]碳看来改变条件,化学性质很活泼。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氧化铜与木炭混合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展示]实验目的,仪器及用品
[讨论]根据提供的仪器,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提示1.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2.实验的注意事项
/ 4 播放木炭还原氧化铜视频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回答]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定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教师检查后强调方程式书写要点。[板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共同讨论] 还原反应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上述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被碳夺走而还原成铜,碳是这个反应中的还原剂。
[讲解] 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将金属从其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
[练习] 写出用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及碳还原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注意检查学生书写情况。2Fe2O3+3C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4Fe+3CO2↑
[讲解]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吸热,而碳、镁带、氢气等燃烧时则放热。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种重要能源,可以供人们取暖、加热,或转变成电能、动能等。[设问] 假如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共同讨论] 假如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我们将无法取暖、无法煮熟食物,汽车无法开动,工厂无法生产……我们的生活将黯然失色,世界将失去其勃勃生机。[练习] 展示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补充讲解]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了碳单质的各种性质及应用。
/ 4 [作业] 略。
[板书设计]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碳的化学性质
一. 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碳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3.碳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C+CO22CO 吸收热量
4.碳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C+2CuO2Cu+CO2↑
1.在一个通风良好的煤炉中,最不易发生的反应是()1、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练习] 展示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1.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补充讲解]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了碳单质的各种性质及应用。
/ 4
第五篇: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之二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刚石、石墨及无定形碳由于组成元素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从碳原子的结构认识并掌握碳的化学性质。3.了解热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难点 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品
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铁架台、试管、导管(带胶塞)、酒精灯 [引言]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板书]
一、碳的可燃性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正是碳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热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讨论] 煤的燃烧过程是怎样的?火焰旺时是什么颜色?添加新煤后,又变成什么颜色?炉温有什么变化?
[投影]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讲解] 在鼓风处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中间层里,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产生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火焰旺时火焰呈红色,碳和氧气反应后直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炉温降低,火焰呈蓝色,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说,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板书] C+O2 CO22(氧气充足)2C+O2 2CO(氧气不足)
[讲解] 煤气中毒实际上是因为碳和氧气反应时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致,故在烧煤时一定要注意通风。
碳在高温时可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氧元素,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即碳具有还原性。[板书]
二、碳的还原性
[演示] 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及装置中的注意事项)[现象] 加热片刻,看到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右边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白色浑浊物质是碳酸钙(CaCO3),红色粉末是单质铜。[板书] C+2CuO 2Cu+CO2↑
[小结] 碳能从氧化铜中将氧夺过来,说明碳具有还原性,其中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同样,碳还可和别的氧化物反应,生成单质和二氧化碳。练习: 3C+2Fe2O3 4Fe+3CO2↑
在本节课一开始,曾提到过炉中中间层的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这也表现了碳的还原性,它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夺取了。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使得炉温降低。[板书] CO2+C 2CO 吸热
[讲解] 这个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再继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板书] 2CO+O2 2CO2
放热
[讲解] 由上述各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小结] 碳的原子结构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掌握碳的还原性及有关实验装置。[作业] 略。
第二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案之二
熊美容
北京101中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撎繑与撎紨的不同写法)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