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初中三年级教案
知识目标
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能力目标
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如碳的化学性质中,关于碳还原性的教学,可提示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自己设计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这样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提高探究能力,提高实验的设计能力。
2.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网上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善于观察身边的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同时将所学化学运用于社会中解决科学问题。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如教材中有宋朝黄庭坚的墨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变色。但随温度升高,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
1.碳的可燃性
【讲解】木炭与氧气或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发生的也是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热供人使用。
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2.碳的还原性
【演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
【现象】加热片刻后,黑色物质突然发红光,随后看到红色物质,同时澄清石灰水中冒出一定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黑色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讲解】同样,碳也能与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可放映用木炭来炼铁。木炭炼铁的录像
【提问】观察上述两个反应,判断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指出还原剂是什么?
【小结】碳在上述两个反应中都做还原剂。这两个反应都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碳不但能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也能还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播放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录像
木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才能进行。由上述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热量的变化。通常用“-q”表示吸热反应,“+q”表示放热反应。如:
【讨论】燃煤炉子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小结】
【总结】碳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随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反应。
>
第二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会写还原反应方程式。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难点:碳与氧化物的反应。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在第1课时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怎样呢?
[板书]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观赏图片,找出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性。
升高温度时,单质碳的化学活动性增强,可与许多物质反应。[板书]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回忆并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演示实验视频]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1.边看边讨论: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顺序及装配要点等。
2.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定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教师检查后强调方程式书写要点。[板书] 2CuO+C
2Cu+CO2↑
[提问] 什么是还原反应?对上述反应进行分析。
[共同讨论] 还原反应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上述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被碳夺走而还原成铜,碳是这个反应中的还原剂。
[板书] 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碳得到氧,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讲解] 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将金属从其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练习] 写出用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注意检查学生书写情况。[板书] 2Fe2O3+3C
4Fe+3CO2↑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设疑] 煤炉中的煤燃烧很旺时生成二氧化碳,加上一些新煤后温度反而会降低,并伴随有一些一氧化碳生成,为什么呢?
教师略作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分析] 煤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新加的碳发生反应,碳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还原,也生成一氧化碳。温度降低,说明发生该反应要吸收热量。
[板书] C+CO2课堂小结:略 [作业] 略。
2CO 吸收热量
第三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碳的各种单质具有相同的化学稳定性和化学活动性。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3.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重点和难点
1.重点: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难点: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反应。教学方法
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 [展示]观看图片
[提问]古代字画为什么能保存到现在而不变色呢? [结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引言]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 第二节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组织讨论] 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简图,分析碳单质的化学活动性。
[共同分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得到或失去4个电子成为稳定结构都比较困难,故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联系生活实际,以我国古代字画墨迹及焦炭、木炭等具有稳定性为例进行讨论。)[板书]
一、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探究]改变条件碳的化学性质还这么稳定? [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4 [板书]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提问] 写出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展示图片]上述图片反应了怎样的化学原理
[讲解] 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也放出热量。
[板书]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煤在空气充足和不充足时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放出热量。煤是常用的燃料。冬天使用煤时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止煤气中毒。[引入] 冬天使用煤时,还有这种情况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看大屏幕
[讨论]烧的很旺的炉子中会产生大量的CO2,添入新煤(主要成分是C)后,发生反应:
高温
C+CO2=2CO(吸收热量)
[相关练习]煤炉里,煤燃烧时由下至上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下图中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共同分析] 煤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新加的碳发生反应,碳夺取了二氧化碳中的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还原,也生成一氧化碳。温度降低,说明发生该反应要吸收热量。
[板书] C+CO22CO 吸收热量
[过渡]碳看来改变条件,化学性质很活泼。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氧化铜与木炭混合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展示]实验目的,仪器及用品
[讨论]根据提供的仪器,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提示1.学生观察的重点:①反应物颜色的改变;②石灰水是否变化。
2.实验的注意事项
/ 4 播放木炭还原氧化铜视频
[提问]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板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回答]实验: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定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教师检查后强调方程式书写要点。[板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共同讨论] 还原反应是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上述反应中,氧化铜中的氧被碳夺走而还原成铜,碳是这个反应中的还原剂。
[讲解] 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将金属从其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
[练习] 写出用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Fe2O3)的化学方程式及碳还原氧化锌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注意检查学生书写情况。2Fe2O3+3C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4Fe+3CO2↑
[讲解]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要吸热,而碳、镁带、氢气等燃烧时则放热。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一种重要能源,可以供人们取暖、加热,或转变成电能、动能等。[设问] 假如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共同讨论] 假如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我们将无法取暖、无法煮熟食物,汽车无法开动,工厂无法生产……我们的生活将黯然失色,世界将失去其勃勃生机。[练习] 展示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补充讲解]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了碳单质的各种性质及应用。
/ 4 [作业] 略。
[板书设计]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碳的化学性质
一. 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碳与氧气反应-----可燃性
3.碳可与二氧化碳反应
C+CO22CO 吸收热量
4.碳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原性
C+2CuO2Cu+CO2↑
1.在一个通风良好的煤炉中,最不易发生的反应是()1、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练习] 展示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1.2002年底江苏省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行保护性挖掘,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在棺室外围的土层中有厚厚的一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表明木炭具有()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吸附性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补充讲解]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了碳单质的各种性质及应用。
/ 4
第四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民勤二中李禄元
一、教学目标确定与实施途径
1.知识传授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并能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生观看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视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4.目标实施途径: 通过复习,归纳总结和观看实验演示,完成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分析,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确定与突破: 1.对教材所处地位的理解: 本节课位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中提到过碳与氧气的反应,说明碳能与氧气反应。本课题进一步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就成为本单元重点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能掌握其内容。
2.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
2难点: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的判断;对碳的还原性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3.处理重点、难点的手段与途径:通过观看演示实验,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讲练结合。
四、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中所熟知的事实(如木炭可以长期保存,油墨不褪色等,认识碳的化学稳定性;通过观察、分析碳燃烧和碳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加深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五、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这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联系密切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完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
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教学。
[引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驱动性。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进一步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实物展示:用墨书写的作品。
[提出问题]: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关于碳的可燃性教学。
通过播放影音文件,回忆碳的充分燃烧;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常常在室内用煤炉烧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你们能猜测一下“煤气”是什么吗?“煤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四个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讨论的主题不仅要找到“煤气”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气”是怎样产生的?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通过对“碳的可燃性”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身边物质的科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
3、有关碳的还原性的教学
[提出问题]: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 ,又可生成CO。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 [通过播放影音文件]:理论应用于实际,了解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拓展提高──碳的还原性应用
[小结本节课知识重点]: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提高──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与评价,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教学重点难点也已突破,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初次与学生接触,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不是很到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之二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刚石、石墨及无定形碳由于组成元素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从碳原子的结构认识并掌握碳的化学性质。3.了解热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难点 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品
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铁架台、试管、导管(带胶塞)、酒精灯 [引言] 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板书]
一、碳的可燃性
[讲解]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炉火着得旺时,正是碳在氧气里燃烧,产生大量热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讨论] 煤的燃烧过程是怎样的?火焰旺时是什么颜色?添加新煤后,又变成什么颜色?炉温有什么变化?
[投影] 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讲解] 在鼓风处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中间层里,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产生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火焰旺时火焰呈红色,碳和氧气反应后直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炉温降低,火焰呈蓝色,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说,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板书] C+O2 CO22(氧气充足)2C+O2 2CO(氧气不足)
[讲解] 煤气中毒实际上是因为碳和氧气反应时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所致,故在烧煤时一定要注意通风。
碳在高温时可夺取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氧元素,生成金属单质和二氧化碳,即碳具有还原性。[板书]
二、碳的还原性
[演示] 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实验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及装置中的注意事项)[现象] 加热片刻,看到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右边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白色浑浊物质是碳酸钙(CaCO3),红色粉末是单质铜。[板书] C+2CuO 2Cu+CO2↑
[小结] 碳能从氧化铜中将氧夺过来,说明碳具有还原性,其中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同样,碳还可和别的氧化物反应,生成单质和二氧化碳。练习: 3C+2Fe2O3 4Fe+3CO2↑
在本节课一开始,曾提到过炉中中间层的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这也表现了碳的还原性,它将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夺取了。这个反应需要吸收热量,使得炉温降低。[板书] CO2+C 2CO 吸热
[讲解] 这个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再继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板书] 2CO+O2 2CO2
放热
[讲解] 由上述各反应可以看出,有的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却要吸收热量,说明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小结] 碳的原子结构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活动性大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掌握碳的还原性及有关实验装置。[作业] 略。
第二节 碳的几种单质 教案之二
熊美容
北京101中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撎繑与撎紨的不同写法)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