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碳的几种单质》教学反思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反思
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课堂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疑始疑终,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所谓疑始疑终即以问题引入新课,又以问题做总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一定的疑问或鼓励学生提出拓展性和质疑性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本节课的引入就以问题“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钻石——金刚石的成分是什么?”引入新课,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并产生怀疑,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研究明白吗?以此牵动学生揭开疑团的欲望,将学生牢牢地吸引进入化学课堂中。再如:讲解“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质时,教师提出疑问“昂贵的钻石——即金刚石能刻划玻璃吗?”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玻璃刀(头部是金刚石)裁玻璃,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答案,效果非常好!
二、鼓励学生积极做课前准备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初学者对一些新接触到的知识是非常陌生的,鼓励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并通过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会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初步印象,再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例如:学生通过预习得知,防毒面具中的滤毒剂是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难点,不容易理解,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书籍及网络查阅“防毒面具的由来”以及“齐齐哈尔芥子气中毒事件”。在课堂上由学生汇报查阅结果,并引导学生,如果齐齐哈尔民工在挖掘出毒气罐后,能戴上防毒面具,危险性就小多了,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说明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此知识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把社会生活融入到化学学习中
在学生的社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要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例如:在学习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如果引用水被红墨水污染了,如何将色素出去呢?利用生活用品去尝试。结果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在加中带来空矿泉水瓶,酸奶瓶做净水器,棉花过滤,吸管做导管,再用教师提供的活性炭、木炭完成了此实验,效果非常好,学生兴趣浓厚。
第二篇:碳单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单质的种类、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2)开始对同一种元素可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有认识。B:过程与方法:(1)发现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C: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碳单质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燃料氢气,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就目前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老师认为碳元素是最神奇的碳元素,不仅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组成物质最多的元素,而是因为它的单质有着很多神奇的性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人就知道用炭黑来书写文字,一百多年前,英皇权杖上镶嵌的这颗砖石叫非洲之星库里南,以及被誉为改变21世纪的神奇材料石墨烯,(ppt展示图片)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几种碳的单质 展示金刚石,提问在哪见过金刚石? 学生:戒指、玻璃刀
根据它们的用途推测一下其具有的性质 板书:
1、折光性好------用做装饰品
2、硬度大--------切割玻璃、做钻头
展示石墨,灰黑色 有金属光泽 不透明固体,提问你在生活中的哪里见过石墨? 学生:铅笔
提问
1、铅笔为什么能用作铅笔芯? 学生:质软
提问
2、铅笔里含铅吗?----不含,它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成分 展示素面画,分析铅笔上的H和B代表的意义 提问
3、用手触摸几下铅笔芯,有什么感觉? 学生:滑腻感
利用此用途可以用作什么?-------润滑剂 应用:生锈的锁放一些铅笔芯即可打开 案例分析
1999年,北约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停电,解释这是为什么? 播放视频了解石墨的导电性 学生:解释电厂停电的原因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作电极
除此之外,石墨还具有耐高温的性质------可以做冶炼金属的干锅材料 解释有轨电车用石墨做电刷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和耐高温性 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对比
思考: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差异这么大?展示金刚石石墨的微观结构 学生: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除了金刚石和石墨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用到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等,它们主要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我们叫他无定形碳。他们还是纯净的碳吗? 这些无定形碳又有什么性质?
讲述一则“红糖”变“白糖”的故事:很早以前,有一家红糖厂,一天突发一场火灾,大火过后,木制结构的厂房一片狼籍,一缸缸的红糖变成了白糖„„ 设问:为什么红糖变成了白糖呢?红糖中的色素到哪里去了呢? 木炭的吸附性
实验3:活性炭的吸附性 展示实物:防毒面具
活性炭疏松多孔,吸附能力强。
卖炭翁商店上呈现的碳素墨水引出炭黑。
焦炭有什么用?冶炼金属,后续内容会提到。
在碳家族中,还有一种神奇的单质C60,因为其型似足球,我们也称之为足球烯,分析C60是由分子构成,并且每个C60分子是由60个C原子构成,由于其神奇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在催化、超导、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丰富多彩的碳家族也在不断填充着新的成员,比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由于可以制成一个原子尺寸厚度的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力学电学性能,在电子工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过来用途反映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多种,而且物理性质差异很大。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如何?
通过分析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得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设问:科学家是如何知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单质的呢?是因为它们燃烧的产物都是碳的氧化物,由此我们得出碳的第二条化学性质,可燃性,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木炭的燃烧,同学们试着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学生 C+O2=CO2 讲解,这是碳的完全燃烧,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生分析每12份质量的碳结合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生成一氧化碳,写出其反应方程式,其量的意义在于每24份质量的碳结合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氧气的消耗是不一样的,产物不一样,并且热值也是不一样的,碳作为组成燃料最主要的元素,我们当然是希望它放出的热量越多越好,不仅碳单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所有含碳燃料比如酒精汽油等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甚至碳颗粒,所以为了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氧气。学生完成当堂检测。
板书: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正八面体无色透明固体、折光性好----------装饰品
硬度大--------切割玻璃金属
做钻头
2、石墨
灰黑、质软---------铅笔芯
导电
-------电极
滑腻---------润滑剂
耐高温-------冶炼金属的材料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C+O2=CO2 2C+O2=2CO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知识贴近生活,难度不大。课前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资源拓展材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利用结构模型,将知识形象化,实验也给了学生享受探究的快乐。
由碳的不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中设计小组谈论,从而能调动他们的探究欲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小组活动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寓教于乐。
不足之处:本节课贴近生活,但更需要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提炼总结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放慢速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课堂的主角。
第三篇:单质碳教案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的】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2.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化学性质却相同 3.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教学用具】实验5-4的药品、仪器。【教学过程】 前提诊测:
1.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哪些?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②碳在氧气中燃烧。
引入新课:讲述:碳的各种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但化学性质却相同。问: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怎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比如:木炭在常温下稳定,金刚石,石墨也是这样,还有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都说明了碳在常温下,性质是稳定的。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在讲一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样的(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现象,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1、充分燃烧:C+O2=====CO2
如果说,大量的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就是碳燃烧不充分,此时生成物量种叫一氧化碳的气体,同时放出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2.不充分燃烧:2C+O2======2CO 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厨房里也经常发生。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前面我们学习过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那么在冬天生火取暖时,若门窗关闭,为什么容易中毒呢?(这是因为门窗关闭之后,碳燃烧不充分,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以上实验说明了碳具有可燃性。
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三、高温下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演示: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1)试管的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2)右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逐渐变红,说明氧化铜被木炭还原成铜:而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炭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铜氧化成二氧化碳。
高温
结论:
2CuO + C ===== 2Cu + CO2↑
这个反应说明了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它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可把炭可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单质不仅可将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它还可与二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还原反应)
点燃
2Fe2O3 + 3C ======= 4Fe + 3CO2↑
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2.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
高温
C+CO2 ===== 2CO 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热,而碳在氧化中燃烧时是放热的,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得到证实,在烧得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煤之后,湿度会降低,同时产生煤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关于它的一些性质,我们将在本章第五节中学习,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碳与水的反应。
3.碳与水的反应
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我们称为水煤气(主要是CO和H2),这就是我们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原理:
高温
C+H2O=====CO↑+H2↑ 单质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水煤气中的两种气体都是易燃的,这就是为什么湿煤比干煤烧得更旺的原因所在。
我们说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一种主要的能源,可直接供给人们取暖、加热、也可转化为电能、动能等,火电厂(以煤为原料)就是将化学变化时放出的热量变成电能的典型例子。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世界将变化什么样?
答:若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能量的利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我们今天所学的单质碳的性质和前面所学过的什么物质的性质很相似? 碳和氢气的性质比较:
【小结】不同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碳单质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二、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点燃
1、充分燃烧:C+O2=====CO点燃
2.不充分燃烧:2C+O2======2CO 以上反应是放热反应。
三、高温下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1.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演示: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1)试管的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2)右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
结论:
2CuO + C ===== 2Cu + CO2↑ 2.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
高温
C+CO2 ===== 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3.碳与水的反应
高温
C+H2O=====CO↑+H2↑ 碳和氢气的性质比较:
【作业布置】 教材中本节练习,练习册上相应作业。
第四篇:《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杨 玉 梅
本节课值得我今后继续坚持发扬之处:
1、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入手,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新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结合实例。例如,将单质碳的稳定性时,我借鉴两个资料(一是千年女尸不腐烂二是古代字画至今不褪色),分析它们保存至今的原因?
2、突出强化了化学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功能,如用炭火烤羊肉串等。
3、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又通过用(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取暖,说明碳具有可燃性,要防止煤气中毒,说明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过来,利用碳的可燃性,可作为固体燃料,同时验证金刚石石墨等单质碳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
4、采用探究式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成功。这个实验既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实验成功与否决定了碳单质的还原性能否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引出碳的还原性。我通过这个实验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在高温条件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冶金等工业)还原剂。
5、注重分析化学概念。
6、师生互动好,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本节课我和学生互动好,课堂效果好,效率高.练习题的选择富有针对性,能照顾大多数同学,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从整个课堂来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掌握较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
7、.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然,也有需要值得反思指出:
1、引入新课引得有点长。如可以开门见山地通过资料引出碳单质的稳定性。
2、应该联系平罗的具体实际,如焦炭。
3、应该注意教学的细节,如学生能否看清板书。
4、有重复的现象,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五篇:《碳的几种单质》的教学反思
实验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结束了,作为参与研讨课的教师中的一员,感触很深。通过对《碳的几种单质》的课堂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疑始疑终,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所谓疑始疑终即以问题引入新课,又以问题做总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一定的疑问或鼓励学生提出拓展性和质疑性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本节课的引入就以问题“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钻石——金刚石的成分是什么?”引入新课,学生好奇心非常强,并产生怀疑,这样的问题我们能研究明白吗?以此牵动学生揭开疑团的欲望,将学生牢牢地吸引进入化学课堂中。再如:讲解“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质时,教师提出疑问“昂贵的钻石——即金刚石能刻划玻璃吗?”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玻璃刀(头部是金刚石)裁玻璃,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答案,效果非常好!
二、鼓励学生积极做课前准备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化学初学者对一些新接触到的知识是非常陌生的,鼓励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并通过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会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初步印象,再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例如:学生通过预习得知,防毒面具中的滤毒剂是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是难点,不容易理解,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书籍及网络查阅“防毒面具的由来”以及“齐齐哈尔芥子气中毒事件”。在课堂上由学生汇报查阅结果,并引导学生,如果齐齐哈尔民工在挖掘出毒气罐后,能戴上防毒面具,危险性就小多了,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说明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此知识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把社会生活融入到化学学习中
在学生的社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要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例如:在学习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如果引用水被红墨水污染了,如何将色素出去呢?利用生活用品去尝试。结果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在加中带来空矿泉水瓶,酸奶瓶做净水器,棉花过滤,吸管做导管,再用教师提供的活性炭、木炭完成了此实验,效果非常好,学生兴趣浓厚。
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完善,将课改真正落到实际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