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泽东,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
3、质疑,教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
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2、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六、板书设计
28* 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详)
在花山
劝喝茶(详)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夜以继日)
帮推碾
总述
分述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
开辟 收获 榨油 体面
可惜 居然 爱慕 茅亭
2、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3、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
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5)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
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按自然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1--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
“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 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
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
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 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
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 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
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 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2--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范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许志强
一、学习目标:
1.100%学生认识,会写11个生字。
依据:课程标准 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95%的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能感受毛泽东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的情怀。
依据: 课程标准 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85%的学生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依据: 课程标准 阅读(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80%的学生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学习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依据:课程标准 阅读(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95%的学生通过学习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能体会毛主席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
依据:课程标准 阅读(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⑴板书课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完成目标一】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完成目标三】【突破重点】 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3)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完成目标二】 【突破难点】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在花山 劝 喝茶 关心群众 为群众着想
(夜以继日)帮 推碾(六)达标检测
(1)给下面的字注音。
旮 旯 簸 箕 碾 沏 筒(2)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了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分析
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⑴板书题:“花山”是什么地方?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⑴请群众回来碾米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说明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它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毛主席非常关心群众)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帮群众推碾子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总结全文: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外延伸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加深对毛主席的了解)
第五篇:毛主席在花山[推荐]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有条件的搜集一段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自学重点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课文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进行填空练习,抒发情感。您真是一位----的主席,我们----您!
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简略地做上批注。
三、学生自学(15),小组讨论(8)。
四、全班交流(10)
1、认读词语。
2、小组汇报理解词语情况。
3、交流问题3.相机板书:
让碾米--体察民情 敬爱请喝茶—不高特殊化 崇敬帮推碾—融入群众 敬仰
4、交流问题4.(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五、质疑
六、课外延伸
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
课后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互相讲讲,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机动巩固